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5692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本文由吕长剑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A购物小票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 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留给我以下思考: 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 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 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 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

2、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 验数学。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 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 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 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 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 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B歌手大赛教学反思初读教材,给人的

3、感觉是很简单。因本节教材是承接了三年级的学习内容, 由于教师对知识点的渗透,很多同学对于数位知识已经有了认识,加减计算就很简单了!但真正走进课 堂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首先,计算细节学生难于把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小数点对齐;2、 数位对齐;3、进退位。其中第三点是同学们最易犯错误的地方。根据教学现状,我及时地调整了教学 进度,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专项的计算训练,强化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其次,加减混合计算的简便计 算是难点。本章节的简便计算不同于以前的简便计算,其形式主要是 a-b-c=a-(b+c)算理可以用加法 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来引导同学认识,但想突破这一难点,这还远远不够于是我又设

4、置了一个情景,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情景:利用在超市购物与在小商店购物进行对比超市购物是先算商品总价, 再买单。例如-(2.15+0.85+2.05)。而在小商店,可以一样一样地来买。例 6-2.15-0.85-2.05。于是 难点也就顺利突破了。 C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教学反思一、变“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小学生学习的数 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须回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富 有活力与灵性。“一分钟”这个概念确实是比较抽象的,本单元把生活紧密联系在数学的教与学中,让 学生在现实中体验,同时也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佐证。二、创设学生喜爱的

5、情境,激 活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本单元中的量体重、购物小票、歌手大赛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情境, 它们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引领孩子们进入数学的园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这样,学生爱学、乐 学,把学生的内在需求激活了。三、学生在学习与活动的空间中获得了发展。课程标准提出,课堂应为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体验提供充分的空间。本节课,老师创设了多次的 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在从事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中,先前经 验得到了重新组织、改造,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四、教学应有效 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这课上,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教

6、学不等同于发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 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能给学生 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也只有那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才能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的课堂文化。以上的教学环节,结合平时 自己的课堂教学, 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小学数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仅是; 一些基础知识? 当然基础知识是我们小学教育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教学中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小学数学中,知识是能从 老师这边学到的,但作为 21 世纪的建设者,在需要这些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来自体验并

7、获得感悟, 也是学生要亲身体验到自身课堂上前后的知识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 心灵上要产生深刻的震动, 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并转换、内化为自己确确实实的收获。因此,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我觉得应多让 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 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 君不见,学生获得发展时,那茅塞顿 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悠然学会的神情是多么地生动和迷人。 D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之前已经深入 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以后学习更

8、深层 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这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精神,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灵活处理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 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本节课以平面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引入, 一是由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不十分常见,二是有些图画中的平行四边形是由长方形 的透视效果形成的,脱离现实生活中应有的形状。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并未生硬的从生活引入,而是以 学生认识的各种平面图形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不仅也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 个科学地研究数学知识的空间,而且使学生感悟

9、到几何图形的魅力。2、精心设计活动,重视学生的自 主探索。本课在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发现”,这个环节包括下述两步:(1)教 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分类,这有利于学生正确识别图形。(2)让学生通过量、折、滑动等 具体操作活动,验证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 程,它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数 学过程中的自主探索也正是标准中十分强调的数学教学观念。3、创设平等和谐的研究氛围,注重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力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通过观察、分类等方法获得

10、 数学信息,并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能用数学语言,合 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交流,吸纳同伴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体验,发现, 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究中激起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做数学的乐趣。 E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新课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作为四年级下册中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它是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关系和其它多边形内角和的基础。即使在以前没有这部分内容,大部分 教师在课后也会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学生容易记住。因此让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成了本 节课的重点。既让学生经历“再创造”自己去发现、研究并创造出来。

11、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现成的东 西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并发挥学生 能动作用,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和创造。本节课我基本达到了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 2 个方面。 1、 为学生营造了探究的情境。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 学生理解的最深刻,最容易掌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 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 中。上述教学中,我在引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理解内角与内角和的概念。在学生猜测的 基础上,再引导

1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也参与学生的研 究,适当进行点拨。并充分进行交流反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 2、充分调动各种 感官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的过程当中,大部份同学都是用 度量的方法,此时,我引导学生:180 度是什么角?我们能否把三个内角转化一下呢?经过这么一提示, 出现了很多种方法,有的是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有的用两个大小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还有的是用折纸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大脑,就连平时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置身其中。充 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F三角

13、形边的关系反思,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 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索和合作意识, 因此我主要采用探索式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以下是我从设计思路、 实施过程、教后反馈三个环节中的反思:一、反思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 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交流知识、获得能力,体验情感的摇篮”,一堂课的亮点:“应是从学生思 维的起点,兴趣的契入点开始,让学生一气呵成,从而学会学习。因此本堂课的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的角 度出发,结合教材,我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 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并能

14、根据这一道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他们观察、对比分析、归纳概 括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结合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思路为:创设情景 激发学习欲望创设实验鼓励学生动手、观察、猜想小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 己的想法推广验证,得出结论分层练习、巩固新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本人认为:“设 计思路流畅,能给学生探索新知提供一种学习方法,注重从习题中渗透闯关情感与分类讨论思想。”二、 反思实施过程:本节的教学主线是: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我围绕着这一主线引发学生 探究的欲望,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

15、操作,发现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而有的围不成。接着让学 生探究在什么情况时不能为成三角形,为什么?初步让学生感知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然后重点研 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从直观观察得出“较短的两条边的和大于 最长的那边”,经过讨论验证后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创设情景,课件辅 助教学。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使学生始终满怀兴趣,而且还积累了大量的操 作经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注重了如下几点: 1、巧设情境。学生 的积极思维往往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在引入方面,我修改了课本僵硬

16、直接的 引入,先创设了生活情境哪条路上学最近?通过课件演示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最近?是不是任意三 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设置这样的悬念,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好奇,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积极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 无负担。2、以疑激思。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 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想办法 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节课由实际问题引入,并始终由问题去引领整个探索实践过程。 3、以动促思,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学家皮

17、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动手操作过程是以动促思,是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 过程。我为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了不同长度的小棒、统计表,让学生猜一猜、摆一摆、填一填、说一说、 想一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发现并归纳“三边关系”。4、情境演示,动静结合。 本节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在动手操作时,容易产生误差,难以让学生信服。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是静止的,但又是动态的。因此,本节我还利用了信息技术把知识的 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有机的呈现出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正如课前所料,因为小棒和误差的缘故, 有

18、些学生认为“4、5、9”这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于是我结合课件演示,让全体学生动态地看出三角 形两边长度的和等于第三边的结果是什么必定不能围成三角形。5、注重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再创造”是指创设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也就是根 据自己的体验,利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灵魂。数学课其实 是思维训练的场所。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6、联系生活。生活离不 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

19、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 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从引入“哪条路上学最近”,到练习中“盖三角形房 架”等设计,都是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 中享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三、反思教后反馈课堂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因 此我设计了一些不同类型、 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从反馈中发现学生错点, 犯错的原因一是:学生未能认真审题。比如:从下面 5 根小棒中任意取出 3 根,摆出两种不同的三

20、角形。 有不少同学运用分类讨论做题,却把五根小棒看成了五类小棒,实 在可惜。犯错的原因二是: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因此整节课时间稍紧了一点。 G小数点搬家教学反思数学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 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也应该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 习数学的要求。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带来 更大的效率。在一堂课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积极主动,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从自己的 内心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心中有一种深刻的感受这不就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吗?课本上 “小数点搬家”

21、这一情景真不错,只是书上的价格我认为不符合实际,所以我做了一些改动,借助这个 情景一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想借助快餐价格的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为了使学生的讨论有针对性,我先让学生找出 400、40、4、0.4 之间的倍数关系,再让学生带着两个问 题“小数点怎样移动。移动后原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使很多学生都能发现这个规律。可这样做可能存在 一个问题那就是会不会教师不够放手。学生会不会比较没有思维的空间呢?我还有一个困惑,就是那个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 10 倍,这是我们习惯性说法,而新教材却提出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对于这句话好像比较难于

22、理解。我认为缩小 10 倍表示的是一个过程,缩小 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表示的是结果。我在想有没有必要现在向学生解释清楚,其实以学生现在的水平, 再怎样解释也很难能使大部分学生清楚,不过到以后学生那个分数的意义和倒数知识自然而然学生就会 理解了。 H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的教学反思今天刚上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一课,整体自我感觉还 不错。基本能按照预设的过程上下来,目标基本达到。但也有些不足之处: 1、我自己师范性的板书不 够。本以为前面的包装一课,自己已经上得比较到位了该讲的知识点都分析了,竖式也列给他们看了。没想到,在今天的作业中,还有好几个学生连竖式都不会列。 2、学 生的估算意识没有培养。在本课

23、的过程中,原来准备让学生先估算结果,然后再计算的。可是自己一忙, 就把这个步骤给忘了。 3、学生的自主性未能发挥。虽然在课上,有请过学生上台板演,但大多数学生 都没怎么有表现的机会。指名回答时,教师的评语也不到位。 I节日礼物教学反思亲身实践,感受观察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观察地点的改变 所看到的物体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的道理。 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亲自体验、 感悟观察地点的变化, 所观察的物体也会随之改变,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让学生们运用不同的观 察方式观察杨树, 边走边观察杨树位置的变化, 通过实践亲身经历观察的过程。 经历了亲身实践的过程, 书中的练习

24、变得简单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变得轻松了许多。让学生到户外上课,要组织好学生活动, 让我的数学课上得更精彩,我觉得还需要多动动脑筋,多想想办法。 J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精打细算教学反思精打细算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 5 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教学重在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发现除数是整 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并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感受小数除法的意义。 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 课前复习除法和小数的相关知识虽然学生经历过整数除法的学习过程,但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学生在不 同程度上都有了知识上的遗忘;而通过复习小数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

25、因此,从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来看,新课前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二、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现实 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通过创设去学生所熟悉的百佳超市和供销商场购买牛 奶的场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细算的的主题,自然的引入小数除法,让学生在具 体的情境中感受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小数除法的兴趣。三、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当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习知识,掌握数学的 学习方法。在学习算理,掌握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应对齐以及小数部分有余数添零再除的过程 中,将课堂充分的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

26、组织者,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相互质疑, 合作讨论。但学生经过努力后,依然对小数除法算理的理解有障碍。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参 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通过“元角分”知识和小数意义的提示,学生看到了前进的路标,快要停滞的航船 再次展开风帆,破浪而行。老师此时就悄悄退居后台,欣赏学生的智慧的碰撞。四、回归生活,巩固提 高本课设计了 2 个练习题,第一个是果酱题,紧扣精打细算的主题,巩固刚学的知识。第二个是关于今 年雪灾的开放题,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够达到爱心教育的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我还有很 多的不足。特别在调控课堂和深挖学生的思想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提高。 K谁爬得快教学反思今天上的

27、北师大的谁爬得快一课中,其实就是循环小数的教学,我个 人认为内容很简单,可以不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解决,可是事实不是这样,在教学中,却遇到很多不 同意外,还有练习未落实,我给自己总结一下自己,学会总结,或许使自己有所进步: 1、自己或许太 罗嗦了,有时候话太多,导致学生厌烦,没兴趣。、 2、自己选择的例子,内容或许不新颖,引不起学 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3、自己的教学心态不好,应摆正自己的心态才 行,对于新教师出现疑惑和困难是难免的 4、自己对有些数学概念,整个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的系统不 了解。内容前后的衔接不清楚。 L天平游戏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的是通过天平游戏,

28、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让学生能利用所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以前人教版教材中, 在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 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求方程中的未知数;而现行北师大版教材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方法。由于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这种设计到底怎么样,自己心里实在没底。在教学中我在两节课尝 试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节课按照教材设计的走,第二节课又按照以前人教版的方法,观察学生的 学习效果,通过对比发现用现在的方法学生觉得浅显易懂、用起来方便。在教学过程中,刚开始几个好 学生马上想到求未知数和减去一个加数的方

29、法,但大多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 一个数的方法,而且反应灵敏的学生能用一步计算完成。学生们活动的有滋有味,从活动中悟出了解决 问题的方法,在加上适时的点拨和归纳,感觉还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M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图形中的规律,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方 程这单元的后续学习内容的第一课时,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教材 改革的新变化之一。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 知识之一。本节课我预设了五个数学活动方案:1、课前活动。2 创设问题情境、直奔主题。3、探究规 律,体验方法。4、应用

30、规律。5、课堂小结。有效的数学活动意味着教师需要唤醒、引导、促进和激励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这是数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发动机”。首先, 教师所应做的是在摸清学生的知识底蕴的同时,给予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激发学习的内在需要。因此, 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能用 9 根小棒摆出个数最多的三角形吗?”摆小数目的三角形 学生可能用肉眼观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说出答案,而到大数目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这个挑战性的学习 任务引起了学生的认知上的冲突,初步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规律的必要性。以“猜想验证”的教学方 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猜摆 20 个三

31、角形要几根小棒?2、培养自主思 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确实能做到主动,独立地学习,十分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即教 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结构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导学习方法,给 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并使之形成后续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我先让学生 4 个人为一组来想办法, 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再通过“友情提示”对学生的方法及时进行梳理和指导。3、及时提供充 分的探究时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探寻规律。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适时进 行数学化。学生探究后,我及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表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 要的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亲身经历 “从具体形象表示用数学语言描述用数学模型表示” 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水平。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