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5751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文档】“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XX省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条例以及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制定本规划。一、应急体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工作基础1.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预案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全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等工作取了得实效。目前,全区已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537件,在区的总体预案的框架下,编制了专项预案19件,区部门预案132件,地方预案86件,基层(居委、村、企业、学校)一级预案1198件。应急预案基本覆盖全区常

2、见的各类突发事件。各街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分别编制了总体预案和1315件专项预案。每个行政村、社区、学校也分别制订了35件应急预案。企业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去年,全区企业编制、更新应急预案463件,重点企业制订应急预案率达100%。为有效预防和科学控制突发事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 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巩固,三级应急管理网络不断完善。区应急管理委员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逐步完善了区、街道、村(居)委三级应急管理网络。防汛抗旱、抗震减灾、森林防火、灾害救助、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公安消防等专业机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进一步强化。政府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社

3、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巩固。3. 预防第一,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全区预警预测、隐患排查应急机制不断完善,防洪、地震、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得到加强。政府组织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初步形成。各街道从抵御自然灾害、预防事故灾难、防范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入手,加大了隐患排查、预测预警、分析研判工作力度,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有所提高,灾后恢复重建能力明显增强。4. 队伍、储备不断加强加大,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不断加强区应急信息员队伍管理,信息报送的质量和时效不断提高。二是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原则,建立了以消防队伍为专业力量,以公安、

4、预备役民兵为中坚,以“三防”、森林消防、矿山救护、医疗救护、动物疫情处置等专业队伍为基础,以企事业单位兼职队伍为补充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目前,全区建立了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三防”应急救援队伍、森林消防队伍、矿山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医疗卫生应急队伍、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等6支应急救援队伍,共538人,承担着各类应急救援任务。街道办事处和基层单位也分别设立了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三是逐步加大应急物资和器材装备的储备力度。建立日常管理、快速调用、补缺充实等工作制度。四是按照市的统一规划,在XX社区居委等多个基层单位,开展基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试点活动。5. 宣传贯彻XX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应急

5、演练、宣传教育取得明显效果。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以宣传XX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和“5.12”全国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运用广播、电视等载体和采取张贴宣传画、发放明白卡、举办咨询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汛期来临之前,区进行了水上应急救援演习。在“5.12”全国减灾日活动期间,各街道办事处会同区民政局,联合企业单位,设场举办大型减灾防灾知识咨询展览活动。每逢“安全生产月”活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各街道和区属各部门,举办了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演练。6. 全面推广“五个一”示范点经验,把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去年3月,区应

6、急办编制了XX区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和XX区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档案目录,印发到各基层单位,为基层单位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各街道、社区、行政村、规模企业(特别是危险化学品企业)以及学校等基层单位,按照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提出的“十有、五早”要求,落实措施,把基层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应急体系建设方面,我区的工作有了新进展。但总体来说,我区应急管理体制基础还不够牢固;应急预案纵向横向的衔接,预警、预测和隐患排查等机制还有待继续完善;储备物资更新、替补、补偿制度不健全。紧急运输综合协调、保障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应急科普宣传教育相对滞

7、后,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较低,应急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亟待加强。我区要继续努力,采取措施,把工作做得更好,不断开拓我区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三)面临的形势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2016-2020),是我区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自然和社会的安全风险将交织并存,公共安全面临严峻的考验。自然灾害方面:我区气候变化多样,暴雨、雷击、洪灾等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严重。森林防火任务日趋繁重。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故灾难方面: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形势依然严峻。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

8、山企业以及建筑工程安全隐患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社会防控火灾能力较低,火灾事故频密。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隐患仍然复杂,事故预防与处置难度越来越大。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是我区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长期任务。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个别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风险增加,传染病传入和传出的机率增大。全区疾控机构现有检测设备落后、专业人员不足,致使公共卫生事件定性周期过长,事件控制难度加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和其它中毒事件成因复杂,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社会安全事件方面:我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摩擦和冲突错综复杂。刑事案件总量偏高,严重暴力刑事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群体性事件隐蔽而复杂,

9、因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环境污染、企业欠薪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较为突出。异常上访增加,群体访、重复访增多。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立足区情、事实求是,完善法制、体制、机制,依靠科学技术,强化社会参与,重点解决应对特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提高我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建设平台、规范标准,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三)主要目标到2

10、020年,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和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应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有效控制重大、较大突发事件,降低事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为全面建设和谐、幸福XX提供保障。1. 完成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等应急体系建设。2. 完成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机制和处置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和调查评估机制等应急机制建设。3. 完成一批重点基础项目建设。包括通信保障系统、监测预警系统、信息平台和指挥系统、应急管理示范项目等。4. 增强

11、应急队伍、物资保障、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加大科技支撑、宣传培训、预案演练力度。三、主要建设任务(一)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扩大监测覆盖面,增加监测密度,改进技术和手段,加强隐患动态排查。建立突发事件综合预警系统,解决预警信息发布瓶颈问题。建立全区应急关键基础设施的监测监控和保护系统,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能力。1. 开展风险隐患调查。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数据库。排查各类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建立和完善风险隐患数据库。编制完成区级灾害风险图,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地段隐患排查,重点抓好地质调查,及时更新完善隐患数据库,实现隐患动态管理;开展森林火灾风险隐患调查,建立火险隐患数据库,编制森林火险区域分布图

12、。建立和完善事故灾难风险隐患数据库。全面完成危险化学品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等重大危险源调查与评估分级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远程监控系统;开展环境污染源基本情况调查,建立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污染物和环境敏感资源档集库,编制有毒、有害、放射性危险品分布图。建立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风险隐患数据库。开展突发公共卫生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全区传染病菌、毒种、放射源等管理数据库,建设重点放射源监控系统。完成关键基础设施、重要防护目标、群体性事件高发地区等社会安全隐患调查,建立社会安全隐患数据库。2. 完善监测网络系统。建立区级涉灾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洪涝

13、、滑坡、泥石流的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扩充完善现有防汛、地震、地质灾害和环境等监测站网,增加监测点密度。准确掌握全区雨情、水情等信息。以防汛网络为骨干,建立区级涉灾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对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和快捷反应能力。逐步完善全区森林火险预测预报、林火信息指挥、林火瞭望监测和防火阻隔系统建设,建立区级扑火物资储备库,全面提高控制和扑救大火的能力。建立非煤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对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和剧毒溶剂等危险化学品储存及运输企业,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完善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网络系统,健全传染和群众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动植物疫情

14、和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立和完善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防控手段,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群体性事件和金融突发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系统建设。3. 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建设区政府、部门应急平台和街道终端,并联网,实现信息共享、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和发布功能。建立完善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信息传输通道,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运用广播、电视,加强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预报、应急知识普及教育等信息报道。建立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信息评估、预测和综合预警系统,整合各类安全事件的情报信息,建立情报信息汇总研判机制,健全社会安全事件综台预警系统。4. 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的监测监控。对重点水利工程、燃气

15、管道、输变电工程、通信枢纽等关键基础设施,要建立完善的实时监测监控系统,提高设施抗风险能力。有关部门要建立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的长效机制,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风险分析、脆弱性评估、分级管理,落实保护措施。组织开展重大关键基础设施因地震、地质灾害和人为破坏等紧急处置演练。(二)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加强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安全生产、卫生等部门的应急指挥和应急信息平台;建立政府部门、街道终端;实现区政府应急平台与公安等涉灾部门的应急指挥和应急信息平台、街道终端联网,实现应急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健全信息、指挥调度和总结评估等功能,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与指挥协调体系,提升综合应急指挥能力

16、。1. 推进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建设区、部门、街道综合应急平台,满足应急值守、信息汇总与发布、指挥协调、综合研判、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2020年底前,完成区政府应急平台的应急指挥场所和基础支撑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区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应急联动系统建设,按照“信息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理”的原刚,推进公安、安全生产、水利、医疗急救等应急接警服务平台的整合。2. 完善部门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依托各部门现有信息系统和指挥系统,适当增加投入,拓展功能,实现应急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应急指挥决策支持和指挥指令的上传与下达,并与政府应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公安、水

17、利等部门应急信息及指挥系统的功能,加强信息共享。依托民政、卫生、地震等部门信息系统,建设灾害应急救助信息与指挥系统,加快地震灾害应急联动协同系统建设,形成完整的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发挥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的作用,加强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加强林火信息传输处理系统建设,逐步健全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健全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实现对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毒种丢失、中毒事件、等统一应急协调指挥。扩展动物疫病疫情应急协调功能。进一步提高信访、物价、粮食等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三)应急队伍建设强

18、化骨干队伍应急能力,改善专业队伍技术装备,推进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发展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开展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1. 强化骨干队伍应急能力建设。加强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建设,以消防大队为主要力量,执行特殊搜寻和野外灾害、失踪、安全事故等伤亡人员的搜寻和救护任务。加强公安巡防队伍建设,根据应急实战需要,整合现有警力,增强快速有效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的能力。加强消防大队、预备役营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补充消防和抗洪抢险应急装备,形成处置森林火灾和抗洪抢险的攻坚力量。2. 加强专业队伍处置能力建设。补充完善防汛抗旱装备,加强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组建森林专业应急队伍,扩大专业森林消防力

19、量。依托企业专业应急队伍,通过增配(约定调用)大型、特种救援救生装备,扩建现有矿山救援队伍,形成安全专业救援体系。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区、街道两级污染监测机动队伍,提高环境污染事件的快速监测评估能力。加强医疗救援队伍建设,扩充现有医疗救援队,扩充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力量,建立动物重大疫情应急处置队伍,重点提高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3. 推进企事业单住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推进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林业、电力、电信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建设,按有关标准和规范,配备应急技术装备,提高现场先期快速处置能力。加大政府督查力度,确保企业将队伍建设要求落实到位。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互助机制,发挥其在

20、区域联防和救援互助中的重要作用。重点鼓励支持具有灾害救助职能的社会团体,参与应急救援。4. 推进社区(村)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推进社区(村)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按实战需要,配备应急技术装备,强化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增强素质,提高现场黄金时间救援处置能力。5. 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充实加强区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队伍。建立区专家信息数据库,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完善专家参与应急工作的机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发挥专家的咨询与辅助决策作用,提高科学处置水平。6. 大力发展应急志愿者队伍。依托共青团、基层社区、红十字会以及其它非政府组织,建立形式多样的应急

21、志愿者队伍,到2020年,达到每万人中有100名应急志愿者。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重点项目带动,构筑社会参与平台,制定相关鼓励政策,逐步建立应急志愿者抚恤基金。建立政府支持、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应急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发挥志愿者队伍在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应息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四)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应急物资储备,整合实物储备资源,调整储备物资品种和数量,形成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实现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物资统一调配能力。1.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应急物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形成以区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枢纽,以部门应急物资管理系统、街道应

22、急物资保障责任机构为支撑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应急物资紧急生产、政府采购、征收征用、余缺调剂与调运机制。加强应急物资的实物储备、市场储备、生产能力储备、开拓代储等多种渠道,建立储备更新、物资损耗等财政补偿政策和核销制度。优化完善现有生活类、应急抢险、公共卫生等储备物资,形成布局合理、种类完整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依托电子政务,建设应急物资监测和预警体系。健全救灾物资社会捐赠机制,提高社会应急救灾物资紧急动员的能力。2. 加强专业应急物资储备。强化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充实区级民政救灾物资储备库,保证在紧急状态下生活类救灾物资2小时内运抵灾区。建立重点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仓库,增加储备库容,扩大

23、储备量。建立森林防火物资储备中心和区级防火物资储备库。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区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依托市公共卫生类应急物资储备库,完善我区医药物流配送计划;建立区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制度。强化公安消防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区级消防应急救援储备库建设,建立区域性消防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五)紧急运输保障体系建设依托交通运营企业,重点建立应急物资和队伍的紧急快速运输制度,调动社会各方面运输能力,完善联合运输网络系统及协调机制。组成突发事件紧急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机构,行使紧急状态下指挥调度职责。建立紧急情况下,社会交通运输工具征用程序、补偿机制和紧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加强军地协作

24、,建立交通战备保障与应急交通保障间的统筹协调机制,保障紧急状态下重点基础设施、重大危险源、应急物资和生命抢救的快速通达能力。(六)通信保障能力建设依托公众通信网络和公用应急通信网络,建立完善各专项应急管理指挥机构间通信网络;为各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队伍配备适用的通信装备,形成公众与专用、保密与非保密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体系。完善各部门专用应急通信系统。各级各类应急救援机构和队伍逐步按标准配备适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实现互联互通。(七)恢复重建能力建设加强灾民安置和现场恢复建设,保障灾区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尽快恢复。建立灾情评估系统,制定恢复重建规划,为社会经济恢复打下基础。1. 加强事发现场恢

25、复能力建设。提高对学校、医院、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的快速抢险能力。加强灾区无公害化处理能力建设,灾害废弃物、污染物必须进行清理。建立现场灾情信息通报机制,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稳定灾民情绪。逐步加大恢复重建投入,落实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制度,资金监管机制和定期通报制度,确保恢复重建顺利进行。加强民政、水利、卫生等部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抓好物资储备库建设,提升救灾抢险能力。2. 加强调查评估能力建设。建立突发事件灾情评估机制,严格灾情评估标准,规范评估程序、内容和方法。适时组建灾情评估中心,开展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工作。依托气象服务中心,对灾区实行全天候实时监测,为灾害现场快速评估提供科学

26、支持。3. 加强城乡避难场所建设。增强城乡建筑的抗震、防火、防洪等抗灾能力。党政机关、重要单位必须配置备用电源。提高民房抗灾能力。按照市的规划,建设一批应急避难场所。拓展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的应急避难功能,设置必要的基本生活设施,储备一定数量的食品、帐蓬、移动厕所等。(八)培训与演练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培训与演练体系。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素养。1. 建立专业培训演练机制。建立完善现有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机制。到2018年底,全区所有应急管理人员全部轮训一遍,专业救援人员每年至少集中轮训一次。建立专业培训演练基地。依托

27、区党校、青少年军校,重点加强应急管理干部的培训。建立区级专业培训演练和科普宣教基地。区消防大队要建立消防应急救援培训与安全科普教育基地,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2. 开展应急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在全区中、小学校中发放公共安全教育读本,教学活动中增加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广泛开展基层应急科普宣教和应急演练,进行初级救护培训工作。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要建立与媒体的联系沟通机制,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等各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刊播应急知识,加强宣传普及。到2018年城乡居民应急知识的宣传覆盖率平均达到70,2020年达到100。(九)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建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

28、应急管理示范项目,探索应急管理规律,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1. 开展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选择和总结已在街道、学校、社区、企业应急管理示范项目。重点开展基层单位“五个一”示范点和预防应对暴雨、洪水、冰雹、地质灾害、火灾、危险物品爆炸事故、突发环境事件、疫病疫情、安全生产、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示范项目。以达到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目的。2. 推动街道和部门建设应急综合管理示范项目。落实市的规划,在2020年前,在各街道辖区内分别建设l个能容纳2000至5000人的应急避难场所;在中小学校至少开展l个紧急疏散示范项目;完成1个企业预防和处置工业事故、环境污染示

29、范项目。四、相关政策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XX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健全政府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全区各级、各类应急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建立并强化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规划的责任主体,保障各项建设内容落到实处。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加大应急管理执法、监督力度。(二)建立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本规划的建设任务,主要由区

30、财政投资建设,同时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减轻我区的财政负担;其中,依托企业等有关方面建设的项目,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所需资金主要由企业和有关方面共同承担。(三)制定相关经济保障政策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辅助管理功能,使其参与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鼓励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保险服务。结合实际,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进行捐赠。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社会资源依法征用与补偿机制。建立政府采购应急产品制度。(四)加强协调配合和规划衔接各街道、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各种协调机制。做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之间以及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加强规划的审批和落实。(五)建立健全规划监督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区应急体系规划制定、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到2018年,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估;各街道、各部门应及时制订和跟踪本街道、本系统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对规划进展和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我区“十三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