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完善反腐倡廉体系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心理学的角度完善反腐倡廉体系建设.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心理因素是个体腐败滋生、蔓延最为根本的原因。遏制腐败不仅需要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与监督,更需要对个体的心理人格进行正确引导和塑造,加强监督和约束,通过教育学习,克服心理障碍和缺陷,从而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关键词: 腐败心理 心理防治 对策人是生理、心理、思维的有机统一体。心理是生活的重要背景,微妙的心理变化导致个体行动的变化,健康的心理产生积极的行动,反之则导致消极后果。体制和法规等外在的客观约束必须通过内在的心理因素才能起作用。因此,要认清腐败的本质,必须从心理层面上分析腐败的成因。一、 产生腐败心理的原因分析解决腐败问题,关键是要抓好纲,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做好原因
2、分析是为解决该问题抓好纲、指明方向的第一道程序。(一)个体私欲的膨胀腐败的动力源心理学中的个体行为过程通常指始于内在需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动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以及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基于各种需要而产生种种欲望,种种欲望诱发各种动机,动机激起行为。一般而言,需要产生存在两种欲望,正当欲望和不良欲望。个体正常的需要无可厚非,但是当某种需要偏离现实轨迹而沿着不良欲望方向前进时必然会诱发不良动机,犯罪行为便随之产生。(二)个体的认知偏差腐败的加速器知觉是个体依赖自己的经验,对所获得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包括自我知觉、他人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和人
3、际知觉等。不同的知觉形成不同的认知。显然,由于个体背景、经验、期望、态度、动机、兴趣和个性等的不同。个体由此会形成差异的个性心理和认知偏差。种种背离的观念,使个体在权力行使过程中丧失良知、责任心和道德感,最终滑向腐败的深渊。(三)个体脆弱的人性腐败的催化剂从个体的行为动机来看,“脆弱的人性”是导致腐败的又一心理根源。马克斯韦伯根据社会分化的情况,把国家演变成三种不同的统治类型:传统型、治理型和克里斯玛型 (即超凡魅力领袖型)。作为发展中的我国,属于传统型统治,各种社会机构和法律法规尚未发育充分,使得公众的合法权益和地位得不到确切的保障。于是一些处于无权地位、心理无助的人们,便以向公共权力拥有者
4、行贿的方式,编织各种关系网,获取权力和财富分配的优先权。(四)个体意志品质薄弱腐败的反应条件个体的意志品质是衡量意志健全的主要依据,包括自觉性、果断性、持久性、自制力等四大品质,个体意志品质的薄弱和缺乏,是腐败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外在的诱惑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加以抵御,行动缺乏自觉性,易受到来自他人或社会不良风气的暗示,相互攀比、盲目从众。意志薄弱,处事不坚决果断,难以抵挡糖衣炮弹的狂轰滥炸。此外,高度缺乏自制力和淡薄的纪律观念使个体难以克制贪婪的欲望,最终陷入腐败的泥潭。二、 抵制腐败心理的措施和对策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腐败的产生与腐败分子的心理承受力弱、健康文化建设不到位等有关,所以
5、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措施:(一)抵制腐败心理产生我国一直都在加大反腐力度,问题是这种力度是否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如果力度不够大的话,腐败行为就很有可能成功,成功的人越多,效仿的人也渐渐增多。其次,很多腐败案件不能得到及时发现与惩罚,威慑力不大,害怕被发现的心理压力减弱。所以加大反腐力度是铲除腐败土壤、净化社会环境的关键,是提高人们反腐败心理防线的关键。(二)加强反腐败的心理防范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前提下,现有的反腐败对策与措施要用好用活,加强创新,采取更多的方法、更先进的手段进行反腐败的心理防范。1、心理代价教育在反腐败的教育上,往往大道理讲得较多能震撼人心的却很少。一方面,大方面的东西显
6、得较虚,和现实生活中的“小事”联系不紧密,而讲的次数多了,人们便习以为常,致使这方面的教育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腐败“成功人士”的影响,令这种教育形同虚设,形成了一种“台上讲反腐败,台下搞腐败”的怪现象。很多人对腐败“成功人士”的表面现象 “羡慕”不已,却很少知道腐败行为背后的巨大心理压力与心理煎熬!从心理压力方面来讲,腐败行为得不偿失。可以通过被查处的人员悔谈心理经历、心理煎熬的痛苦等来进行宣传,使潜在的腐败分子能明确腐败所必须付出的沉痛心理代价!2、降低诱迫腐败的环境压力诱迫腐败的环境压力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单位内部。设法降低这些压力是减少腐败的又一重要途径。首先,提高公务人员家人的素质与觉悟,
7、使其起到监督的作用,减少来自家庭尤其是配偶的不合法要求。把家庭的问题解决了,公务人员就排除了相当大的阻碍,腐败的念头与冲动就能得到很好的抑制。其次,单位内部要允许有“不同的立场”存在。目前我国腐败现象中的“窝案”、“集团犯罪”等形式日趋严重。如广东湛江、福建厦门的走私案就是典型领导班子成员不允许有不同意见或看法的例子。不同立场的存在可以相互监督、制约。这样,腐败分子就可能会少一些。3、从重处理受贿行为目前我国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对行贿与受贿的处罚还没有真正做到同罚,致使行贿者有恃无恐,明目张胆地拉拢腐蚀公务人员。对他们形成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意志不坚定或克制力不够的人统统被打倒。从重处罚行贿者,打
8、击行贿者的“嚣张气焰”,使其在行贿之前多多思量,减少这种诱腐的压力。(四)积极引导反腐倡廉的社会心态腐败行为与腐败主体的心理压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缓解、释放部分心理压力,引导公众对反腐倡廉健康心态的发展,是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反腐倡廉活动的前提。1、创新政治文化,形成一种以法治、规则为导向的法治型社会主义新政治文化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是专制功能大于民主功能,伦理功能大于法治功能。传统政治文化至今对当代依然深具影响。如今的官本位意识、特权心理等都和传统政治文化有着深厚渊源。所以,创新政治文化,构建起我国21世纪法治型政治文化是铲除腐败心理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应有之举。其途径在于,通过制度化建设实现
9、政治分化,为新型政治文化的形成创造条件;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制观念。2、加大反腐败力度,创造廉政环境公众只要看到眼前的腐败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对反腐败便会失去信心、产生消极心态。所以,在反腐倡廉上,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反腐倡廉的决心变为实际行动,把反腐倡廉的宏伟蓝图化解为可供各级党委和政府具体操作的方案,真正形成各级共抓的工作态势,确实落实好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遏制腐败势头、堵住腐败源头,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树立反腐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共建廉洁环境。3、客观地分析腐败现象一方面,实事求是地将腐败状况告诉群众,使他们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反腐倡廉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另一方面要引导公众看
10、到光明的一面,腐败分子毕竟是少数,腐败现象毕竟是支流,绝大多数干部和公务人员都是清正廉洁的,这是形成反腐倡廉健康心态的重要条件。同时,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和信心,坚定信念。三、抵制腐败心理达到的目标反腐倡廉的体系建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自我观念的改变和重建。换而言之,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心理学在反腐体系建设中必须达到的目标或准则。(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求所有的公职人员秉公用权、依法行政,做到爱民、惠民、利民。少数领导滥用公权、腐败变质,根源是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权力观错位。所以廉政建设的核心是要教育众多领导走出“官本位”误区,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思想深处解决“当官为
11、什么,用权为什么”的核心问题,走出公权私有、公权私用的误区。(二)树立正确的作风观作风是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在内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品格的整体精神风貌。涵盖学习观、群众观、求实政绩观、节约观、大局观、民主监督观、权力观、生活情趣观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作风出了问题的领导干部,即便能力再强,魄力再大,也会逐渐走上无所作为,违法乱纪,甚至走向党和人民的反面,成为历史的罪人,即所谓的“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危险品,无才无德是毒品”。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真正的名利是建立在领导干部较高的能力、水平,良好
12、的业绩和素质、修养的基础之上的。古人云:“好利害浅,好名害深”,名与利息息相关。其实,为政不廉,贪污受贿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好大喜功,善于“做秀”,同样是为政不廉的表现,对党和人民的危害更为深重。因为“做秀”一旦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必然导致作风虚浮、无心真抓实干,有心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这样更具隐蔽性、欺骗性。所以廉政文化建设要求领导干部不但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而且需要树立正确的名誉观。(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公务人员价值大小并非取决于金钱多少、职务大小、地位高低,而是体现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体现在恪尽职守、敬业爱岗,充分发挥自己的各项潜能中。对于领导干部而
13、言,体现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出一番事业,得到群众的公认中;体现在真正视岗位为舞台,视舞台为事业,视事业为生命,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负其责,守其廉上。(五)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关键是要矫正参照系。作为一名公务人员可谓有得有失,和普通百姓比,有着令人羡慕的地位、荣耀和稳定的收入,同时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较大,受党纪政纪法纪等条款的束缚较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只能学会有所舍弃,有所失才有所得。没有正确的得失观作为行为的先导,只能导致心态失衡,走上为政不廉的悬崖峭壁。(六)树立正确的职务消费观正常的职务消费是必要的,但要有尺度和标准。不能随心所欲,大手大脚。繁荣廉政文化,构建节约型社会除了
14、完善体制和监督机制,更需要领导干部道德上的自觉才能以身作则,消除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更需要淡化官本位意识,树立“是纳税人养活了公仆,而不是公仆养活了纳税人”的理念。对于正在超越物质温饱实现全面小康的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中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第一,违法违纪案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呈多发态势;第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第三,党内不正之风仍然比较严重;第四,反腐倡廉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尽管腐败分子个体特点和人生经历并不相同,然而腐败心理和演变过程非常显著、十分突出,更小异大同、惊人一致,始终贯连了个体私欲的膨胀、认知的偏差、脆弱的人性和意志品质薄弱的心
15、理机制。剖析腐败心理演变过程,把握腐败心理演变规律,加强制度、法律的建设,增强激励机制,构筑反腐倡廉的心理防线,树立正确的观念。既有针对性又合乎规律,从而切实有效地预防和矫治腐败心理演变,不仅是从源头上建设廉政体系的重要环节,而且是从源头上建设反腐体系的重要方面。参考文献1赵秉志.职务犯罪的预防与惩治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118.2刘云.由腐败的发生机理看预防职务犯罪J.理论学习.2002(06).3张中友.预防职务犯罪新世纪的社会工程M.北京:中国检察院出版社.2002.188.4金维新.反腐败论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5张保平编著.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