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企业培训师复习纲领.xls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46040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XLS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理企业培训师复习纲领.xls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助理企业培训师复习纲领.xls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助理企业培训师复习纲领.xls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助理企业培训师复习纲领.xls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助理企业培训师复习纲领.xls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助理企业培训师复习纲领.xl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理企业培训师复习纲领.xls(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岗位职务描述定义:岗位职务描述:按照职业、工种属性要求,并结合一定的相对独立活动组织所承担活动内容的要求,描述也某个特定岗位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元素的图表。作用:6个1、提高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2、使技术投入更加合理;3、双向选择的依据;4、组织内部用人的标准;5、培训大纲的功能;6、绩效评估的尺度基本原则:5个1、实用性原则;2、专家行为原则;3、个性化原则;4、科学操作原则;5、动态管理原则。基本内容:4个1、岗位职务基本情况描述;2、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或范围描述;3、岗位职务设备与技术条件支持方面的描述;4、员工匹配描述。信息搜集工作的要点全面、准确、清楚信息搜集工作的方法1、观察法

2、、2、问卷调查法、3、面谈法(岗位工作目标、岗位的性质和范围、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责任);4、工作实践与工作日写实法;5、功能性工作分析法;6、关键事件法岗位职务描述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关系1、为培训需求指出了方向,他是从岗位本身的角度帮助人们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预测;2、具有培训大纲的作用;3、把员工和岗位通过科学的岗位职务描述的手段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可以大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并提高培训的效益岗位设定的因素4个1、经济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影响;2、产业结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3、企业发展规模和实际运行情况;4、有利于生产管理和组织协调。影响岗位职务分析的主要因素1、专家素质;2、专家队伍的构成因素;

3、3、信息搜集的准确性;4、组织管理与过程控制填写工具表的要求1、如实填写;2、不遗漏、3、不能按自己的理解填写。岗位职务档案的使用技巧1、针对性;2、灵活性;3、培训导向性;4、进一步细化;5、跟踪评估。第二章 培训项目开发培培训训项项目目的的定定义义指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具有明确培养目标的一次性培训活动培培训训项项目目的的特特征征1、培训对象的特定性;2、目标性;3、一次性和单件性;4、系统性和周期性;5、广泛性;6、时限性;7、资金限制和效益性。培培训训项项目目开开发发的的内内容容1、直接信息、2、辅助信息基基础础性性工工作作的的原原则则1、准确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基基础础性性

4、台台帐帐的的内内容容1、基本素材台帐;2、员工基本素质台帐;3、相关信息台帐。员员工工素素质质分分析析的的要要素素1、个体素质分析1、分析员工的个性潜能及人格特质;2、分析员工的学历水平和执业资格水平;3、分析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2、群体素质分析1、分析员工队伍的专业及其技术技能结构;2、分析员工队伍的层次结构特点;3、分析员工的智能结构及心理素质。4、分析员工胜任工作的情况。信信息息搜搜集集的的方方法法技技巧巧1、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台帐获取信息;2、通过调查研究获取信息;3、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获取的总结材料。4、通过参加企业的有关活动获得信息。5、通过召开座谈会、面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信

5、息。信信息息材材料料提提炼炼使使用用的的原原则则1、必须实事求是;2、必须科学加工;3、在加工基础上形成一份经验材料;4、必须进行评估。台台帐帐建建立立的的方方法法1、“拿来”;2、改造法;3、独创法。企业发展的要素人员、资金、信息、时间、商品与服务、场所和设施人员素质的内涵个体素质1、思想修养;2、道德品质;3、文化知识;4、实际能力;5、身体状况群体素质1、专业技术、专业结构能力、配比;2、智能结构;3、年龄和性别;心理素质人员要素的特征1、首位性;2、能动性;3、高增值性;4、创新性培训工作对提高人员素质的作用1、道德、思想熏陶作用;2、行为改善作用;3、知识更新作用;4、技能提升作用;

6、5、人才、特别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提升培训认识能力的方法与技巧1、通过持续学习提高认识能力;2、通过亲身实践提高认识能力;3、通过评估培训效果提高认识能力第三章 培训课程开发培培训训课课程程的的定定义义广义:指为实现培训目的、目标所选择的培训内容的总和;狭义:指某一职业科目或某项培训活动的培训教学内容培培训训课课程程的的特特征征1、课程目标对社会劳动力需求的直接性;2、课程设计中的技能训练有一定比例界定;3、理论知识服从于技能要求,具有不系统性;4、注重经济性和时效性;5、岗位工作要求对课程内容设计影响较大。培培训训课课程程开开发发的的定定义义指依据一定的培训目标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

7、和方法,确定与培训目标相适应的培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最终形成培训课程文件的活动过程。培培训训课课程程开开发发基基础础性性工工作作的的含含义义指一切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中期、后期服务性工作的总和。培培训训课课程程开开发发基基础础性性工工作作的的要要求求1、与培训目标相一致;2、与课程目标相一致;3、保持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的系统性。基基础础性性工工作作的的内内容容1、课程开发工作的计划制定,人员构成,信息搜集、分析和加工,信息应用评估,提出课程开发建议等。课课程程开开发发的的步步骤骤1、明确开发依据;2、制定工作计划;3、搜集相关信息;4、及时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职职业业

8、培培训训课课程程与与学学科科性性课课程程的的区区别别1、课程目标不同;2、注重时效性的程度不同;3、课程内容、编排形式不同;4、课程的实行模式不同;5、课程的评价不同课课程程与与培培训训项项目目的的关关系系1、培训项目和课程开发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1、培训项目决定课程开发;2、培训项目支配课程开发;3、培训项目引领课程开发);2、课程开发反作用于培训项目(1、课程开发可以丰富培训项目的内容;2、课程开发可以增强培训项目的亮点;3、课程开发可以匡正培训项目的偏颇)提提升升培培训训认认识识能能力力的的方方法法与与技技巧巧1、主动参与培训项目实施计划具体内容的细化工作;2、积极参与培训项目实施计划的

9、实施活动;3、用对比方法看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信息搜集的方法观察法、询问法、问卷法、量表法、检索法、交换法等信息整理的方法鉴别法、选择法、核实法、分析法、编写法等第四章 培训教材开发教教材材的的含含义义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各学科内容的体现,也就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学生进行相关学科内容学习时所用的材料的总和,包括教科书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资料、实物、模型、多媒体音频视频材料。职职业业培培训训教教材材的的含含义义是为实现职业培训目标而编写的,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使用的材料的总和。职职业业培培训训教教材材的的特特点点1、充分体现职业岗位活动的特点;2、充分体现职业培训教学活动的特点;3、充分体现直观性

10、、灵活性的特点。培训教材开发工作的基本方法1、通过分析培训项目、课程及其培训对象的特点,分析并把握教材应该具备的特点。2、通过分析职业培训教材成功案例,借鉴职业培训教材开发的有效方法。3、积极参与职业教材的开发实践活动,广泛搜集、积累素材。培训教材开发基础性工作的内容1、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2、相关培训信息的搜集工作,3、其他基础性工作;培训教材开发信息搜集工作的基本原则1、与培训目标相符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系统性原则;4、经济实用原则正确了解课程内容的主要方法1、了解培训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2、了解培训课程内容的范围顺序;3、了解培训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4、了解课程需要的时间

11、。了解培训对象1、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状况(来源、工作背景、工作经历、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理论知识、技能程度);2、了解培训对象的个性特点(心理动机、思维方式、学习特点、学习风格)搜集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方法1、及时分析研究企业领导意图、企业发展规划、计划和培训规划,争取参加企业领导层研究和决策生产、经营、科研工作的重要会议,了解相关信息,为教材开发提供基本依据。2、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科研第一线,及时了解搜集各方面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征求各方面的意见;3、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搜集、了解国内外同类型先进企业教材开发的信息和开发经验。4、常用的搜集信息的方法有:观察法、询问法、问卷法

12、、量表法、检索法、交换法;信息分类的方法有按对象分类、按主体分类、按形式分类、按来源分类、按信息内容分类、按通用分类表分类;信息整理应注意鉴别方法、选择方法、核实方法、分析方法、编写方法的运用。第五章 企业培训教学工作定义企业培训教学是为提高就业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和岗位转换能力而对劳者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特点1、教学的实践性;2、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性;3、教学形式灵活多样;4、教学和生产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制;2、集体教学制;3、班级教学制;4、贝尔兰喀斯特制;5、道尔顿制;6、文纳特卡制;7、特郎普制;8、不分级制;9、选科制;10、复式教学制。教学模式1、现场教学

13、;2、灵活教学;3、校企合作制。辅助工作的内容1、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学员报名;选择场地设施;经费预算;教材准备;培训师的聘请);2、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学员管理)企业培训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1、直接传授式培训;2、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模拟训练、头脑风暴、参观访问、工作轮换、事务处理训练、会议、);3、体验式培训(小组培训、室内培训游戏、户外体验式训练、影视法)企业培训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职业道德素质;2、业务素质;3、职业能力素质企业培训师选拔和使用的基本可以求1、明确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指导思想,加强规划,有目的地选拔和使用师资;2、严格把关,保证质量,确实选择那些能为人

14、师表、热爱企业培训事业、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健康人格的专业人员做企业培训师;3、广泛深入地宣传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争取社会各界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吸引有志于企业培训事业、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培训师;4、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选拔和使用企业培训师;5、要解决好企业培训师的福利待遇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在工资、奖金、福利方面享有更为优惠的条件,使他们安心工作。考察培训师的方法间接法(考察个人阅历:工作和教学经历、理论研究;考察其对培训目标与内容的理解能力;考察其以往的教学效果);直接法(面谈、试讲)一、相同点: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培训质量;二、不同点:1、目的不同,质量管理体系是为

15、了避免问题出现;评估是为了今后改进培训工作;2、人员不同,质量管理体系是责任人参与,全员参与;通常有专门的机构负责;3、工作环节不同,培训质量管理是对培训所有环节全过程的控制和监控,评估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聘任与约定1、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的约定;2、教学课时和培训主办方所应提供的各项支持;3、讲课费具体标准、支付形式、支付时间;4、双方的违约责任。提高服务质量1、教学服务;2、生活服务沟通与协调1、介绍培训总体情况;2、教学内容的补充与调整;3、教学条件的沟通。第六章 培训评估工作培训评估的含义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从培训项目中收集信息和数据,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以判断培训的价值

16、和质量的过程。主要原则1、社会需求原则;2、方向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作用1、信息反馈与调节作用;2、目标导向作用;3、指导与促进作用;4、鉴定与考核作用。容易出现的问题1、过分依赖评估人员的良心和职业道德;2、不能树立正确的评估观念;3、没有建立良好的反馈系统;4、没有建立持续性的评估制度。基础性工作内容为设计评估技术方案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及按照已确立的评估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案要求具体实施某项评估工作。注意事项1、制定培训评估工作实施计划方案;2、评估要在清楚了解评估目的的前提下进行信息、资料搜集。3、信息加工与起草评估方案建议书。评

17、估的四种类型1、反应评估;2、学习评估;3、行为评估;4、结果评估。第七章 培训质量管理培训质量管理的含义在培训过程中,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使其在质量体系中运行、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作用1、可以发挥培训工作指南的作用;2、可以更加有效的落实培训责任;3、有助于全面提高培训质量;4、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对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把握培训质量的关键点1、紧紧抓住培训质量管理的实效性;2、培训质量要全员参与;3、培训质量管理要注意过程控制;4、培训质量管理需要本土化;5、把质量文化建设作为培训质量管理的基础。培训质量管理与培训评估的关系一、相同点: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培训质量;二、不同点:1

18、、目的不同,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避免问题出现;评估是为了今后改进培训工作;2、人员不同,质量管理体系是责任人参与,全员参与;通常有专门的机构负责;3、工作环节不同,培训质量管理是对培训所有环节全过程的控制和监控,评估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培训质量管理方针是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方向和目标要求,满足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为最高质量方针。作用培训活动运行的行动纲领,行动指南。基本原则1、需求至上;2、经济性;3、管理标准便于评价;4、科学规范、适度超前;5、突出重点为、简单易行;6、动态渐进、持续改进。基本要求1、总体性要求;2、客观性要求;3、准确性要求;4、适时性要求;5、灵活性要求;6、效果性要求。

19、有效控制培训质量管理要诀1、建立以“PDCA”循环为核心的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程序;2、尽可能将衡量标准加以固化和量化;3、各控制责任者之间要加强相互沟通和支持。基础性工作内容1、加强培训质量教育工作;2、强化培训质量信息工作;3、健全培训质量管理责任制;4、推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基本技巧和方法1、控制程序和手段;2、控制规范和标准;3、控制主体和责任者;4、控制环境和文化。五个做法1、全面的培训质量管理;2、全过程的培训质量管理;3、全方位的培训效果跟踪和评价;4、全层面的职工培训需求确定;5、信息化的培训管理和程序化的培训运作。岗位职务描述:按照职业、工种属性要求,并结合一定的相对独立活动组

20、织所承担活动内容的要求,描述也某个特定岗位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元素的图表。1、提高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2、使技术投入更加合理;3、双向选择的依据;4、组织内部用人的标准;5、培训大纲的功能;6、绩效评估的尺度1、实用性原则;2、专家行为原则;3、个性化原则;4、科学操作原则;5、动态管理原则。1、岗位职务基本情况描述;2、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或范围描述;3、岗位职务设备与技术条件支持方面的描述;4、员工匹配描述。1、观察法、2、问卷调查法、3、面谈法(岗位工作目标、岗位的性质和范围、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责任);4、工作实践与工作日写实法;5、功能性工作分析法;6、关键事件法1、为培训需求指出了方向,

21、他是从岗位本身的角度帮助人们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预测;2、具有培训大纲的作用;3、把员工和岗位通过科学的岗位职务描述的手段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可以大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并提高培训的效益1、经济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影响;2、产业结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3、企业发展规模和实际运行情况;4、有利于生产管理和组织协调。1、专家素质;2、专家队伍的构成因素;3、信息搜集的准确性;4、组织管理与过程控制1、针对性;2、灵活性;3、培训导向性;4、进一步细化;5、跟踪评估。指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具有明确培养目标的一次性培训活动1、培训对象的特定性;2、目标性;3、一次性和单件性;4、系统性和周期性;5、广泛性;

22、6、时限性;7、资金限制和效益性。1、基本素材台帐;2、员工基本素质台帐;3、相关信息台帐。1、分析员工的个性潜能及人格特质;2、分析员工的学历水平和执业资格水平;3、分析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1、分析员工队伍的专业及其技术技能结构;2、分析员工队伍的层次结构特点;3、分析员工的智能结构及心理素质。4、分析员工胜任工作的情况。1、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台帐获取信息;2、通过调查研究获取信息;3、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获取的总结材料。4、通过参加企业的有关活动获得信息。5、通过召开座谈会、面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1、必须实事求是;2、必须科学加工;3、在加工基础上形成一份经验材料;4、必须进行评估

23、。人员、资金、信息、时间、商品与服务、场所和设施1、思想修养;2、道德品质;3、文化知识;4、实际能力;5、身体状况1、专业技术、专业结构能力、配比;2、智能结构;3、年龄和性别;心理素质1、首位性;2、能动性;3、高增值性;4、创新性1、道德、思想熏陶作用;2、行为改善作用;3、知识更新作用;4、技能提升作用;5、人才、特别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通过持续学习提高认识能力;2、通过亲身实践提高认识能力;3、通过评估培训效果提高认识能力广义:指为实现培训目的、目标所选择的培训内容的总和;狭义:指某一职业科目或某项培训活动的培训教学内容1、课程目标对社会劳动力需求的直接性;2、课程设计中的

24、技能训练有一定比例界定;3、理论知识服从于技能要求,具有不系统性;4、注重经济性和时效性;5、岗位工作要求对课程内容设计影响较大。指依据一定的培训目标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确定与培训目标相适应的培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最终形成培训课程文件的活动过程。指一切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中期、后期服务性工作的总和。1、与培训目标相一致;2、与课程目标相一致;3、保持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的系统性。1、课程开发工作的计划制定,人员构成,信息搜集、分析和加工,信息应用评估,提出课程开发建议等。1、明确开发依据;2、制定工作计划;3、搜集相关信息;4、及时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1、课

25、程目标不同;2、注重时效性的程度不同;3、课程内容、编排形式不同;4、课程的实行模式不同;5、课程的评价不同1、培训项目和课程开发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1、培训项目决定课程开发;2、培训项目支配课程开发;3、培训项目引领课程开发);2、课程开发反作用于培训项目(1、课程开发可以丰富培训项目的内容;2、课程开发可以增强培训项目的亮点;3、课程开发可以匡正培训项目的偏颇)1、主动参与培训项目实施计划具体内容的细化工作;2、积极参与培训项目实施计划的实施活动;3、用对比方法看课程开发的重要性观察法、询问法、问卷法、量表法、检索法、交换法等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各学科内容的体现,也就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学生进

26、行相关学科内容学习时所用的材料的总和,包括教科书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资料、实物、模型、多媒体音频视频材料。是为实现职业培训目标而编写的,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使用的材料的总和。1、充分体现职业岗位活动的特点;2、充分体现职业培训教学活动的特点;3、充分体现直观性、灵活性的特点。1、通过分析培训项目、课程及其培训对象的特点,分析并把握教材应该具备的特点。2、通过分析职业培训教材成功案例,借鉴职业培训教材开发的有效方法。3、积极参与职业教材的开发实践活动,广泛搜集、积累素材。1、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2、相关培训信息的搜集工作,3、其他基础性工作;1、与培训目标相符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

27、、系统性原则;4、经济实用原则1、了解培训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2、了解培训课程内容的范围顺序;3、了解培训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4、了解课程需要的时间。1、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状况(来源、工作背景、工作经历、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理论知识、技能程度);2、了解培训对象的个性特点(心理动机、思维方式、学习特点、学习风格)1、及时分析研究企业领导意图、企业发展规划、计划和培训规划,争取参加企业领导层研究和决策生产、经营、科研工作的重要会议,了解相关信息,为教材开发提供基本依据。2、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科研第一线,及时了解搜集各方面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征求各方面的意见;3、充分利用信息网络

28、技术,搜集、了解国内外同类型先进企业教材开发的信息和开发经验。4、常用的搜集信息的方法有:观察法、询问法、问卷法、量表法、检索法、交换法;信息分类的方法有按对象分类、按主体分类、按形式分类、按来源分类、按信息内容分类、按通用分类表分类;信息整理应注意鉴别方法、选择方法、核实方法、分析方法、编写方法的运用。企业培训教学是为提高就业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和岗位转换能力而对劳者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1、教学的实践性;2、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性;3、教学形式灵活多样;4、教学和生产相结合1、个别教学制;2、集体教学制;3、班级教学制;4、贝尔兰喀斯特制;5、道尔顿制;6、文纳特卡制;7、特郎普

29、制;8、不分级制;9、选科制;10、复式教学制。1、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学员报名;选择场地设施;经费预算;教材准备;培训师的聘请);2、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学员管理)1、直接传授式培训;2、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模拟训练、头脑风暴、参观访问、工作轮换、事务处理训练、会议、);3、体验式培训(小组培训、室内培训游戏、户外体验式训练、影视法)1、职业道德素质;2、业务素质;3、职业能力素质1、明确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指导思想,加强规划,有目的地选拔和使用师资;2、严格把关,保证质量,确实选择那些能为人师表、热爱企业培训事业、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健康人格的专业人员做企业培训师;3、广泛深

30、入地宣传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争取社会各界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吸引有志于企业培训事业、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培训师;4、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选拔和使用企业培训师;5、要解决好企业培训师的福利待遇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在工资、奖金、福利方面享有更为优惠的条件,使他们安心工作。间接法(考察个人阅历:工作和教学经历、理论研究;考察其对培训目标与内容的理解能力;考察其以往的教学效果);直接法(面谈、试讲)一、相同点: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培训质量;二、不同点:1、目的不同,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避免问题出现;评估是为了今后改进培训工作;2、人员不同,质量管理体系是责任人参与,全员参与;通常

31、有专门的机构负责;3、工作环节不同,培训质量管理是对培训所有环节全过程的控制和监控,评估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1、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的约定;2、教学课时和培训主办方所应提供的各项支持;3、讲课费具体标准、支付形式、支付时间;4、双方的违约责任。1、介绍培训总体情况;2、教学内容的补充与调整;3、教学条件的沟通。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从培训项目中收集信息和数据,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以判断培训的价值和质量的过程。1、社会需求原则;2、方向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1、信息反馈与调节作用;2、目标导向作用;3、指导与促进作用;4、鉴定与考核作用。1、过分依赖

32、评估人员的良心和职业道德;2、不能树立正确的评估观念;3、没有建立良好的反馈系统;4、没有建立持续性的评估制度。为设计评估技术方案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及按照已确立的评估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案要求具体实施某项评估工作。1、制定培训评估工作实施计划方案;2、评估要在清楚了解评估目的的前提下进行信息、资料搜集。3、信息加工与起草评估方案建议书。1、反应评估;2、学习评估;3、行为评估;4、结果评估。在培训过程中,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使其在质量体系中运行、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1、可以发挥培训工作指南的作用;2、可以更加有效的落实培训责任;3、有助于全面提高培训质量;

33、4、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对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指导。1、紧紧抓住培训质量管理的实效性;2、培训质量要全员参与;3、培训质量管理要注意过程控制;4、培训质量管理需要本土化;5、把质量文化建设作为培训质量管理的基础。一、相同点: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培训质量;二、不同点:1、目的不同,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避免问题出现;评估是为了今后改进培训工作;2、人员不同,质量管理体系是责任人参与,全员参与;通常有专门的机构负责;3、工作环节不同,培训质量管理是对培训所有环节全过程的控制和监控,评估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是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方向和目标要求,满足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为最高质量方针。1、需求至上;2、经济性;3、

34、管理标准便于评价;4、科学规范、适度超前;5、突出重点为、简单易行;6、动态渐进、持续改进。1、总体性要求;2、客观性要求;3、准确性要求;4、适时性要求;5、灵活性要求;6、效果性要求。1、建立以“PDCA”循环为核心的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程序;2、尽可能将衡量标准加以固化和量化;3、各控制责任者之间要加强相互沟通和支持。1、加强培训质量教育工作;2、强化培训质量信息工作;3、健全培训质量管理责任制;4、推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1、控制程序和手段;2、控制规范和标准;3、控制主体和责任者;4、控制环境和文化。1、全面的培训质量管理;2、全过程的培训质量管理;3、全方位的培训效果跟踪和评价;4、全层面的职工培训需求确定;5、信息化的培训管理和程序化的培训运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