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6445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前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目前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目前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目前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目前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前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一、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概述21、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含义22、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目的21)从企业管理当局的角度22)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23)从企业债权人的角度24)从企业业务关联方的角度23、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21)人力资源营运能力的分析22)生产资料营运能力的分析3(1)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3(2)非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4(3)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5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51、缺乏对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评价52、指标分析数据的取得较繁琐63、各个指标有口径不一致之处74、企业决策者重视度不够95、会计人员专业分析水平低96、缺

2、乏对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具体评价9三、改进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对策101、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应并重102、做好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数据采集103、不能仅停留在公式的表面分析上114、将营运能力指标作为财务的核心指标和决策者的考核指标115、定期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素质进行培训126、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分析,并充分考虑无形资产的作用12参考文献13目前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摘要:企业营运能力指的是企业利用自身的经济资源创造收入或产值的能力,其指标的分析主要是用营业收入净额与资产项目进行相关的比率计算与分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营运能力的分析至关重要,影响着企业的偿债能

3、力和盈利能力。但是,长期以来,营运能力分析不仅在数据来源、口径等方面存在缺陷,而且也没有得到企业决策者的高度重视,此外,对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也比较片面,忽略了许多应有的东西。所以,本文针对该指标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提出建议,使其得到改善,从而完成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关键词:营运能力 分析 问题 建议Abstract:he enterprise operation ability refers to the ability that the enterprise generate income or output to make use of their own economic

4、 resources, the analysis of the indicators is mainly used to net income and assets of the project to calculate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ratio .For an enterprise, the analysis of operation ability is crucial, affecting the enterprises solvency and profitability. But, for a long time, the analysis of

5、operation ability not only exist defects in data source, calibers and also , but also didnt get t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cision-makers, in addition, th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peration ability is also one-sided, ignores many things. So, in this paper, aiming at the problems to come up

6、 with suggests, and making them better, so as to complete the goal of maximum of profit.Key words:Operation ability analysis problem suggest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壮大,许多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形势下,企业想要迅速走上轨道,想要在一个行业中站稳脚步,想要逐步扩大企业规模,想要在市场上不断扩大自己产品占有的份额,甚至有一天能控制这个产品的市场,那么,就必须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各项经济资源,认真做好企业资金营运的分析工作

7、,不断提高营运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并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一、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概述1、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含义企业的营运能力即营业运行能力,是企业营运资本在经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力特性。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广义是指企业所有资源要素共同发挥的营运作用,其狭义是指企业资产的营运效率,即资产的管理水平和周转情况,不直接体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2、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目的通过对企业营运能力指标的分析,不仅能了解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还能了解各项资产创造收入的能力,即判断和确定资产营运状况对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影响。1)从企业管理当局的角度企业管理当局分析营运能力,是为了优化资产结

8、构,改善财务状况,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在充分发挥资源效率且尽量少占用资金的情况下,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2)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企业营运能力与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企业所有者必须全面分析营运能力,确切掌握企业财务安全性、资本的保全程度及资产的收益能力,毕竟这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且也是资本结构决策的重要依据。3)从企业债权人的角度对于企业债权人而言,分析营运能力是为了更好的判断其债权的物质保证程度或安全性,即债务人偿还债务本息的能力,从而借此决定是否对企业继续给予信贷。 4)从企业业务关联方的角度企业在业务经营中,与业务关联方发生的联系主要是销售业务和购进业务。

9、其中,对于销售业务,购进方最关心存货的质量、市场需求情况;对于购进业务,销售方最关心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据此判断企业的经营实力和商业信用,以判断可否与其建立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和采用怎样的信用政策。3、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揭示了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其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越强。因此,下面主要从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来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1)人力资源营运能力的分析由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体和企业财富的原始创造者,所以企业营运能力的状况主要取决于其素质水平的高低。所以为了提高企业资金经营的效

10、率,就必须把劳动者的积极性、能动性作为分析和评价人力资源营运能力的着眼点。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常采用的指标是劳动效率,其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或净产值与平均职工人数的比率。比较,这一方法是企业管理者考核、评价劳动效率主要采用的手段。比如,将实际劳动效率与本企业以往水平、本企业计划水平或同行业平均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之间的差异,再分析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最后选择合适的对策来进一步发掘、提高人力资源劳动效率的潜能。2)生产资料营运能力的分析在营运能力研究中,资产的周转速度表明了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强弱。一般来说,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则资产营运能力越强,获利能力越强,其资产周转速度

11、通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期表示。其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对于流动资产营运能力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与不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其是反映应收账款流动速度的指标,即衡量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及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或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表明企业可在短期内收回货款,可降低收账费用的发生,可减小坏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还表明,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越好,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在实际分析中,不能片面的参考这个数据,因为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高低,不单单取决于销售收入的多少和应

12、收账款占用数额的合理与否,还应关注应收账款的账龄分布、企业的信用政策和客户的信用状况,以及对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所以,为了更好的管理、了解应收账款,可以定期将所有的应收账款按是否在信用期内分类,并编制一个应收账款时间构成表,借此评价购买单位的信誉程度及本企业原定的应收账款政策是否合理。第二,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指销售成本或销售收入与平均存货的比率,其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可用来衡量和评价企业的存货从购入、储存、投入生产到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的管理状况。流动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存货,其所占比重大,增值能力强,是企业利润形成的直接基础。因此,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不仅反映出

13、企业采购、储存、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也有微乎其微的影响。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速度越快,存货积压的风险越小,资金使用效率越高。相反,则说明企业在存货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需加强存货的管理,以提高其投资的变现能力和获利能力。对于存货的储存量,企业的经营者不能像债权人那样要求存货越少越好,而应从生产经营的需求出发,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确定存货的储存量。比如,经济订货量模型,其计算公式如下:年成本合计=年储存成本+年订购成本即 T=*C+*F(其中Q,T为未知数)对T求一阶导,可得出:经济订购批量(Q)=最优订购批数()=年最低成本合计(T)=其

14、中,A表示全年需求量,Q表示每批订货量,Q表示经济订购批量,F表示每批订货成本,C表示每件存货的年储存成本,T表示年成本合计,T表示最低年成本合计。第三,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其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反映的是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和管理效率。通过该指标的分析,可以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充分有效地利用流动资产,如将暂时无用的货币资金进行短期投资,以获取收益。此外,还可以促进企业采取措施扩大销售,以提高流动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率。一般情况下,该周转率越高或周转天数越少,意味着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即在某个期间,这笔资金周转的次数越多,相当于扩大了流动资产的

15、投入,资金利用效果越好,可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反之,资金没有发挥作用,不仅降低了公司的营运能力,还需补充流动资金参加周转,形成资金的浪费,影响企业的发展能力。(2)非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对于非流动资产营运能力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之间的比率,它反映固定资产的周转情况和利用效率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其周转率越大或周转天数越小,表明利用固定资产创造的收入越多,说明固定资产利用充分、投资得当、结构合理,营运能力较强;反之,说明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浪费资产。固定资产一旦投入就是长期使用,并且其价值形态是在预计

16、使用年限内多次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分期收回的,因此其周转速度总是会慢于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此外,其周转速度还受会计估计的影响,不同的折旧方法、净残值率会使得固定资产净值不同,会影响其可比性。第二,非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即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是指不能在一年之内通过某种经济运作转化为可用资金。非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销售收入与非流动资产的比值,其实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一般情况下,其周转率越大或周转天数越少,说明企业资产利用越充分,投资得当,结构合理。并且分析时主要是针对投资预算和项目管理,分析投资与其竞争战略是否一致,收购和剥离政策是否合理等。(3)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总资产周转率是指销售收入

17、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销售收入与资产占用之间的关系,可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反映企业经营者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总资产周转率越高或周转天数越少,表明其周转速度越快,企业运用资产产生收入的能力就越强,企业管理层对资产的管理效率越高;反之,说明企业利用其资产创造收入的能力较低,即不会合理运用企业资产。此外,如果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长期处于较低的状态,企业应该采取措施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置资产,以提高总资产利用率。总资产周转率是从资产投入的总体及主要形态来分析评价资产利用效率的,其总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各类资产的周转速度以及资产的构成情况息息相关,所以企业管理层应认真分析财

18、务报表以优化资产结构,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从而追求最大的利益。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这两大类指标在分析企业营运能力时是常用的指标,但基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必然差距,使得财务报表使用者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对其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缺乏对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评价广义的营运能力分析是指企业所有资源要素共同发挥的营运作用,包括对人力资源利用的评价分析,而当代的企业劳动主体不再只是体力劳动,还有智力劳动,并且对其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现代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企业营运能力的评价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充分考虑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

19、特殊情况,全面兼顾人力资源的投资对开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上的重大作用,有利于正确引导企业逐步形成技术进步机制和知识创新机制,合理确定企业经营方向。目前,传统的营运能力分析指标只是单纯地从财务角度来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很多时候数据的获得都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改进,此外,所取得的财务数据虽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这也不代表其能全面反映一个企业的实力,因为企业里的许多工作都是人亲历亲为的,所以在分析企业营运能力指标时,应不可忽视这一部分的影响。2、指标分析数据的取得较繁琐第一,有关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子的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应收账款周转率= 或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 * 其中,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

20、入净额=销售收入净额-现销收入=销售收入-销售退回、折扣及折让-现销收入从公式中不难看出,其分子理论上应是赊销收入净额,即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额扣除销售退回、折扣及折让和现销收入后的余额,然而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中只有销售收入总额,在报表或者附注中并没有特别注明赊销和现销的明细情况,再加上财务人员惧怕统计销售退回、折扣及折让和现销这个繁琐的过程,在实际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就用销售收入总额代替赊销收入净额,从而使得计算出来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偏大,让企业决策者及潜在投资者误认为该企业的营运能力较强,偿债能力较强,获利能力较强,然后做出有偏差的决策。第二,有关应收账款来源的分析,即应收账款是属于

21、哪些客户的。因为如果其大部分集中在少数几个客户手中,就表明企业对这些客户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这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可能产业不利的影响,尤其是这些客户采购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于应收账款的分析就更加困难,而这些信息往往从财务报表中无法获得,需要财务人员从账套中提取、统计并分析。第三,在探讨资产的周转率时,我们能收回成本费用一次,就已经可以反映其周转能力,而营业收入中有一部分是形成的利润,所以如果能每项资产与其对应的成本费用相除就可以准确的反映周转率,但很多资产都很难找到正好与之对应的成本费用。第四,在对存货周转率分析时,其分母存货平均余额是根据存货账面余额计算而得,但账面存货是否付款、销售

22、存货是否收款是不清楚的,因此存货余额的数据只反映存货实体的静态情况,不一定反映存货实际占用资金的情况;其分子销售成本是权责发生制的核算结果,只反映存货实体的动态情况,不一定反映销售存货收回资金的情况。3、各个指标有口径不一致之处第一,在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中,其分子主要使用利润表的数据,是一段时期的积累值;而分母则是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是一个时间点上的值。但在实际计算中,为了简化工作,就只将(期初资产余额+期末资产余额)/2作为计算公式中的平均数,因此,我们所分析的指标均是时期数和时点数直接相除,导致公式中口径不一致。所以,如果想准确反映其两者的比率,应用资产负债表的一段时期平均数作为营运能力分析

23、指标的分母。比如: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期初为30万元,7月5号为50万元,12月31号为70万元,则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30+50+70)/3=50万元。这样的计算方式,对于季节性较强的企业,可以避免大量销售集中在年末、年末时销售大幅度下降、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等情况,从而影响对各个指标的分析。第二,在对各个企业的存货周转率进行分析、比较时,应先分清楚该企业是以成本为基础还是以收入为基础来计算存货周转率。其计算公式如下:A、以成本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它主要用于流动性的分析。存货周转率= 或存货周转天数=360 * B、以收入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它主要用于获利能力的分析。存货周转率= 或存货

24、周转天数=360 * 其中,存货平均余额=基于不同的目的就用不同的公式,所以在参照报出的存货周转率时,应先分析该结果是基于何种基础计算出来的。除此之外,还应关注该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企业的规模、分子分母的数据是否属于同一时期,因为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对存货周转率等产生影响。从而使得在比较各个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失去了可比性,并且也不能给决策者提供正确的信息,会误导他们做出错误的决策。第三,对于固定资产周转率的分析,不能盲目的将所有的固定资产融为一体来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固定资产周转率= 或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0 * 其中,固定资产平均净值=固定

25、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该公式反映了一元固定资产的投入可以产生多少收入,即其周转率越大或周转天数越小,表明利用固定资产创造的收入越多。然而不同的固定资产在折旧方法、使用年限、净残值率等方面也不尽相同,最终使得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差别,此外不同固定资产创造收入的能力也有差异,所以,若是将其融为一体来计算分析,就不能真正反映某类固定资产创造收入的能力,会高估或低估其利用效率。因此,在计算固定资产周转率之前,应先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这样计算出来的数据正确率比较高,并且在分析各个企业的该指标时,应以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和同行业平均水平做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第四,对于总资产周转率指标的分析,公式中是拿销

26、售收入与总资产的平均余额相比而得出周转率,其计算公式如下:总资产周转率= 或总资产周转天数=360 * 其中, 总资产平均余额=通过此公式,可以看出,分子中的销售收入是由分母总资产所创造的,但实际上,在企业的总资产中,有一部分资产是与销售收入没有必然联系的,如投资额、债务重组、无力偿还的债务、政府补助,这样使得分母偏大,周转率偏小,低估了总资产周转率,会让财务报表使用者认为该企业的经营能力弱,资产的增值能力弱,无形中失去一部分潜在的投资者。4、企业决策者重视度不够中国,是一个传统思想很严重的国家,不仅是以前,现在也依然如此,只是程度有所降低。当前的企业、决策者仍没有逃出它的影响,自然而然的也影

27、响到了会计行业,使得会计人员及决策者只注重账务处理,而忽略了财务分析,此外,再加上我国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建设理论发展较晚,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只能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能力深入剖析,使得简单的营运能力分析结果利用价值不大。从当前社会这个趋势来看,许多企业现在虽然有营运能力分析体系,但有很多经营决策者对其并不是很关心,即使会计人员做了详细的分析,经营决策者也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反而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企业盈利状况和发展前景上了,导致侧重点不明确,使得很多企业忽视了营运能力的分析,最终导致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5、会计人员专业分析水平低就当前这个社会而言,不缺乏学会计的人员,

28、甚至可以说是供过于求,但专业知识比较强硬的会计人员却是社会所急需的,然而现在许多会计人员的能力只停留在简单账务处理上,真正意义上的财务分析工作开展得不够,并且,当企业会计准则改善过后,也没有花时间去学习不同之处,从而使得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水平停留在较低水平,致使我国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建设工作严重滞后于我国企业的发展。6、缺乏对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具体评价在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中,虽然除了基本指标之外,还有修正指标,但其也只是对基本指标的补充,没有考虑到对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使用效果的分析、评价,忽视了这些资产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其评价的最终结果易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企业的商标权、专

29、利权、专有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形成的重要经济资源,而且已成为了21世纪资产管理的重点。但由于计价的困难,使这些资产在账面上难以全面反映,另外由于无形资产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在对企业资产营运能力进行评价时,应使眼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评价并重,充分考虑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三、改进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对策为了能够更好的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1、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应并重财务指标可用财务数据计算出来,是面向过去,反映企业上一年的绩效,具有总结作用;而非财务指标无法用财务数据计算

30、,是面向未来,体现管理层绩效和公司发展前景的指示器,具有预测作用。因此,在分析企业营运能力时可根据自身的经营方式引进恰当的非财务指标,对财务指标进行补充和修正。非财务指标包括很多方面,但下面着重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员工满意度和保持力。如果说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脉,那么员工便是企业运行的主体。因为是他们与客户建立友好关系,是他们负责提出新的创意,是他们与合作伙伴共同促进企业的成功,总而言之,没有员工的兢兢业业,实力再强的企业也会有败落的一天。因此,为了企业的营运效率更加的好,并且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更加的强,就要努力保证员工的满意度和保持力。第二,管理有效性。管理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在利用经济资源、

31、运用一些手段的情况下,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在实施中严格按照制度,并从这个过程中找出不足并改正,那么这个企业将会运行得越来越好;反之,整个企业的员工对制度视而不见,那么这个企业将会逐步走向破产的道路。所以,一个企业的管理有效性对整个企业组织的营运能力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应重视这一指标的分析。第三,市场份额。其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直接反映消费者对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喜爱程度。一般来说,市场份额越高,表示企业经营状况越好、竞争优势越强,是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指标。所以,它不仅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最关键的指标之一,还是企业市场地位最直观的体

32、现。2、做好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数据采集在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指标的计算期要保持一致,均以年为计算期,计算期应视为分析的需要而定,应保持分子与分母在时间口径上的一致。如果资金占用的波动性较大,企业应采用更详细的资料进行计算。如果各期占用额比较稳定,季度、年度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也可以直接用(期初数+期末数)/2的公式来计算。在数据采集方面,本企业的管理层,比外界的财务报告使用者相对来说较容易。首先,对于赊销收入净额,可以根据销售订单可看出其享受的销售折扣、折让,在一段时间内是否有销售退回的情况,是现金支付还是赊销以及这些客户是该企业的固定客户还是短期客户。那么,外界的财务报告

33、使用者,就必须关注该企业报表的附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及细述和描述会计报表无法描述的其他财务信息,从这里可以得到会计报表无法提供的数据。所以,为了能够使最终做出来的财务报告具有准确性、真实性,那么财务人员就应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寻找数据,不因惧怕此过程的繁琐而放弃,这样不仅使得最终的分析有偏差,还是不尽责的表现。3、不能仅停留在公式的表面分析上对待问题,就要抓其本质,所以企业的决策者在对营运能力分析时,不能仅停留在公式的表面分析上,应做到:思考要全面,眼光要深入等,这样才能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下面主要分析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第一,加强应收账款的

34、管理。企业采用应收账款方式进行销售主要是为了促进销售和减少存货,但与此同时,企业会因持有应收账款而付出一定的代价,主要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所以,为了减少应收账款的成本,企业管理层应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建立严格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定期对应收账款账龄表和客户的信用进行分析。第二,加强存货的管理。存货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为此,在能够迅速满足客户各种订货需求,而又不会储存大量存货以增加不必要的储存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就必须在成本费用与效益之间做出权衡,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为此

35、,企业管理层就应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使账、物、卡三者相符;采用经济订货量模型,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等多种方法来加强存货的管理。4、将营运能力指标作为财务的核心指标和决策者的考核指标在当前这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社会下,多数企业都只注重盈利能力的分析,并将其作为考核经营决策者的主要指标。然而,从某种角度来看,财务人员应着重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指标,因为它关系着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变化,并且还可以将企业的营运能力作为经营决策者升职、加薪的考核指标,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上级布置的指标,无形中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财务

36、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应重视营运能力的分析,并从根本上实现利润最大化。5、定期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素质进行培训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所以会计人员就必须在工作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会计理论知识,更新会计方法,不断扩宽会计服务范围,此外,企业管理层还应定期和有计划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岗位轮换,且让其总结这段期间的工作,并和同事之间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这不仅可以让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得到全面发展,还可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防范错误,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会计是服务性的职业,其需要向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尤其是会计准则体系在

37、不断改善的社会形势下,定期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他们对财务工作的处理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在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时才能考虑周全。6、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分析,并充分考虑无形资产的作用对财务指标的分析,可看出企业通过这一年的努力而完成的业绩及获得的利润,但如果只片面的分析财务指标,则易造成短期行为,影响企业长期发展;若对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其能客观地对企业经营业绩做出评价,有利于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使企业的长期利益得到发展。所以,在当前这个社会形势下,不仅要设定一个长远的目标,还应设定短期目标,并对完成及超额完成的员工进行奖励,这样不仅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

38、益,即在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时,应以财务指标分析为主,非财务指标分析为辅,这样就可以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兼顾,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时,还应注重对无形资产的分析、评价,它可为经营者提供管理、决策的依据,可激励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企业凝聚力、激励企业员工等。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有赖于企业资产的合理使用,不断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这需要企业管理者学会分析,学会发现,用智慧去管理。所以,企业经营决策者只有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全部信息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并在分析时结合非财务指标,让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两者结合,共同作用于营运能

39、力的分析,从中发现营运能力指标分析的缺陷,并具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从而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步,有所发展,最终使得企业有较高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1黄娟莉.基于财务比率的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现代商业 2胡双明.营运能力分析指标的设计原理探讨.时代金融,2012年,第7期下旬刊 3王杨.关于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新西部,2012年8月4王忠帅,张运建.浅谈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商场现代化,2011年11月,总第666期5范旭君.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研究,2010年6月,第12期6陈巧珍.浅析营运能力指标存在的问题.中国商界,2010年第2期7余波.浅谈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40、市场论坛,2008年,第09期8李秀英.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现代经济信息,2008(7)9何烛竹.企业营运能力评价指标分析.商业时代,2007年,第33期10张宝清,李勤.企业如何进行营运能力分析.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4月,第6卷,第2期11陈俊.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及评价.会计之友,2006年,第6期上12周向红.如何分析企业营运能力.中国农垦经济,2003年,第10期13霍振芳.关于营运能力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经济师,2001年第7期14李红.浅析会计职业判断.新西部.2012年05期15张征宇.浅谈企业非财务指标分析的重要性.科技信息 16蒋红玲.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0月号下(总第427期)17耿华.浅谈企业存货的管理.现代商业18徐薇华.非财务指标在企业考核中的运用.国际商务研究,2011年,第5期19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