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心得体会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讲堂心得体会 .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诵读经典心得最近我校开展了阅读文化经典,塑造美丽人生建设活动,它既是我校文明创建的一大创举,也是促进山阳区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开展这项活动是提升学生道德文明素养的有效载体,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创新举措,对推进整个山阳区创文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大同”的社会,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如此说来“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对全天下的父母。这时,“孝”便成了一种责任,全天下都尊敬老人的责任。唯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所以,“孝敬老人”便成了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条道德准则。可见,在那时的中国,人们就将“孝”作为“忠”的前提,正
2、所谓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我看来,当一个人将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同时给予一个国家,一位君主时,孝,便是忠;而当一个人为百姓祈福,为苍生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他便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忠。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难道其父母还要受穷苦不成?故这便又是孝。就是这样,“忠孝”一词就被流传下来。有人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其实,当忠孝一词流传开来的时候,我们就已说不清什么是纯粹的“忠”,纯粹的“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常想:怎样去教学生?把什么教给学生?这次培训学习为自己解开了疑惑。“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把“教”字拆开来看,左为“孝”,右为“文”,意即先教孝道,再教文化,多么精辟的解
3、说!今天我们重新拾起经典,为何?因为中华文化是中国的至圣先贤从天道醒悟出来的人道,是超时空、超族群、超阶级的,具有普世价值,是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是照耀全人类的普照之光。马克思思想、印度的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扬光大,是因为与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一致性。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特雷莎修女把一生奉献给了穷人,在弟子规中的注解不正是“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们有理由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理直气壮地去弘扬!且说“孝”,从根本上说传统文化就是道德。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只有孝道,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关键所在。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反之一个不孝顺父母的
4、人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孝是一切爱的起点,是所有爱的种子。未读书之前,我自认做到了孝顺父母,父母不在身边,我时常打电话问候,陪他们聊聊天,过生日时给他们寄钱,假期抽空去看看他们读后才知理解肤浅,做得远远不够。何为孝?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父母所想的我可体会到了?父母对我的希冀我可实现了?是否做到引导父母接受圣人的智慧,让他们生活得更自在?是否做到了“事诸父,如事父”?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如果我自身做不到孝,又如何在学生面前“言传身教”? 认识到了“孝”的真谛,又如何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无疑是最好的教材,1080个字,360句,113条做人准则,是让我们走向幸福人生的指南针。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学习期间,看到有人曾说学习了八年,只做到了弟子规中的百分之三十,一开始以为他是出于谦虚,读书后才知做全的艰难。我深知践行并非一朝一夕便有成效,但却需要一朝一夕的累积,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心,需要“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耐性。2500年后的今天,我们遥想夫子微微一笑,其离我们已很遥远,现在学习并不迟,“纵去远,以渐跻圣与贤,可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