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迎检自查报告(精简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6831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迎检自查报告(精简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迎检自查报告(精简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迎检自查报告(精简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迎检自查报告(精简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迎检自查报告(精简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迎检自查报告(精简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迎检自查报告(精简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迎检自查报告XX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迎检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XX县位于武夷山西麓,XX省东南部,XX市东北部。西毗宁都县,北靠广昌县,南抵瑞金市及福建省长汀县,东邻福建省宁化县。总面积1581.53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全县辖5个镇、5个乡;共有13个居委会、131个行政村。XX是赣江源头,碧水丹山,人文荟萃;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华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有 客家摇篮 之称,历史上是客家民系的中转站。XX县公共文化事业较快发展。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影公司1个、灯彩保护发展中心1个、剧团1个,共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村级文化活

2、动室131个,农家书屋131个,群众业余演出队26个。2016年XX县被文化部认定为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6年被中国民协授予 中国灯彩之乡 。XX县非遗项目XX灯会(彩)被国务院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XX砚制作技艺、XX肉丸制作技艺被省文化厅列入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情况2016 2016年,XX市被列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示范区。根据市统一安排,我县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安排创建工作,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有效开展,基本实现了市创建办确定的目标任务。(一)高位推动,强力保障,深入开展创建工作1、立足于保障和推动,建立公

3、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目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县创建工作进行考察、调研,并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性意见,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和各乡镇长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方案,召开了创建工作的动员大会,中期指导总结会,迎接验收动员会等全县性大会,使全县上下清醒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面临一个全新的机遇时期,必须抓住时机,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做出成效。立足于切实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XX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完成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任务,基本建成 设施网络建设全覆盖,服务供给高效能、

4、组织支撑可持续、保障措施管长远 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我县创建工作各项工作指标达到上级检查验收标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又好又快发展。2、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创建工作水平提升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于2016年启动,2016年4月进入攻坚阶段。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措施扎实有效,在活动中提升了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一是县、乡(镇)级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各级领导责任明确;二是各乡镇制订符合本地的实施方案,目标明确,易于推进落实;三是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办公室,全面进行宣传策划和组织、调度实施,营造浓厚氛围,确保落实到位;四是及时召开各级动员大会,逐级动员,将创

5、建活动引向深入;五是发挥督查职能,对各级工作进行检查,不断改进创建工作质量。这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3、加大评比力度,兑现奖惩,形成强有力的引导推动作用在发挥各地特色,推进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的进程中,我们既重视真抓实干,切实推进创建工作,更重视抓住时机,巧妙引导,浓厚工作热情。县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到市、县参加学习,开拓眼界,增强信心;建立和完善工作汇报制度,制订创建工作奖惩制度;落实评比奖惩,召开表彰大会,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鼓励、推广。2016年评选出创建活动先进乡镇3个,20名先进个人。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手段,对创建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二)以建设全覆盖的文化阵地为

6、基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承载力1、明确创建方向,大力实施文化项目建设我县文化项目建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构建好一个文化生活圈。加强文化设施、文化服务网络和文化内容项目建设,已基本实现公益性文化设施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文化服务,打造了一个具有特色的 文化生活圈 ;二是建设好一批流动文化服务站。以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基层多功能流动文化服务站的开发与应用为抓手,建设了一批流动文化服务站。开展 五项服务到村 工作,即图书服务到村、影视服务到村、公共服务到村、宣教服务到村、文化娱乐到村。通过建设流动文化服务站,有效、快捷地把有限的文化资源盘活、流动起来,使之

7、有效地服务、娱乐于我县民众,并成为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的有益补充;三是打造好一个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加大推进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和 数字三馆 建设。通过创建利用网络数字文献资料的网络服务平台,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县有支中心、乡镇有基层服务点、村有服务站网络格局。基本实现了 村村通 ,基层群众都可以通过基层服务点,七成以上的行政村和社区居民可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的资源服务。目前,我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县图书馆现有藏书19.5万册,人均占有藏书0.61册,年增新书3.6万册,人均年增新书在0.15册,人均到图书馆次数

8、0.31次,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达到0.72次。全县各乡镇均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其设备配置、活动开展、人员配备、综合管理等基本达到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制定的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标准。105个行政村、14个社区有建设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中心),建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31个,131个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以上。全县各乡镇都建有较为标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2、加强资金、人才保障,为文化服务奠定基础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文化方面的投入,基本做到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单位编制落实到位,乡镇综合文化站落实3名以上人员编制,全县

9、10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人员34人,每个行政村和社区有均落实了至少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或文化指导员。县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在80%以上。每年安排县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15天以上,乡镇、村(社区)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体培训时间均在5天以上。(三)以丰富文化供给为根本,扩大公共文化的影响力我县重视用好扶持、激励政策和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如琴江镇、珠坑乡、丰山乡、广陵镇、龙岗乡等重点在创建工作中创优创特。县文广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送文化活动、公益讲座、文化展览、文化培训到基层的服务机制,使全县公共文化社会化运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2016年,

10、我县文化馆、客家灯彩艺术团创作编排精品节目10多个,组织全县性大型文化艺术体育活动5次,参与群众近10万人次,组织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1350余次,惠及群众30余万人次。(四)抓好 重大 工程实施,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1、抓好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快了县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条件将全面改善,年底将全部进入新建馆舍。县图书馆、文化馆迁入新馆后,有望可达国家二级标准。2、抓好乡村(社区)文化阵地完善工程。全县所有乡镇均单独设置有综合文化站,其设备配置、活动开展、综合管理等基本达到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制定的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标准,专职工作人员不少

11、于3名,全县105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建成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的文化室,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文体活动场所,形成村级(社区)文体活动室(中心),各村配备1名财政补贴的专(兼)职文化管理员。3、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县级支中心建设,积极建好农村服务点,重点规范乡镇服务点建设和管理;整合了党员远程教育,广播电视 村村通 建设资源,加快了与省市的数字图书馆、文化馆联网,使七成以上的基层群众可享受数字资源服务。4、抓好 农家书屋 工程。我县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原则,与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文化室建设等结合起来,实现优

12、势互补、推进 农家书屋 工程建设。所建成的131个农家书屋均拥有2000册以上藏书,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农民满意。5、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我县着力建设了特色文化展览馆(XX灯彩、XX龙砚、王润生毛笔)以促进文化遗产保护,该馆建筑面积1500余平米,在县城最中心的黄金地段;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力度,重点做好各级非遗产项目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工作;加强了文物保护力度,制定文物保护规划,着力做好各级重点文件的保护和申报工作,特别是对国保护 宝福院塔 和红色旧居旧址加大了保护申报和抢救性保护。目前,我县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XX灯会(彩),省级3个(XX灯会(彩)XX砚制作技艺、

13、XX肉丸、),市级6个,县级18个。(五)增强供给能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1、全面实行公益性文化场馆开放。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硬件设施配置到位,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建立起开放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开放的内容和质量,实现均等普惠的服务。县图书馆实行全年 无闭馆日开放 ,公共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等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2、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 2016年,县图书馆举办各类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6场(次),县文化馆建立并实施群众文化辅导员进农村(社区)包片辅导制度,举办培训班、演出等活动21场(次),乡镇、社

14、区、村等组织依托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 农家书屋 ,按要求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年内举办在当地有影响的大中型文体活动均有、次,开展培训、展览、演出等活动10余次;社区图书室、村 农家书屋 年内开展主题读书活动4次以上,村(社区)文化室年内组织有一定规模的群众文体活动也有5次以上,多的达10几次。3、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统筹城乡发展,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推进资源下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文化部门和公共文化机构建立起援助农村文化建设机制,有序开展文化对口帮扶系列活动。县级各公益文化机构持续开展 三送 活动,定期、不定期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

15、活动,2016年内开展主题文化援建活动4次。乡镇综合文化站应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确保人均参加文体活动时间每周不少于5小时。据统计,全县正常活动的文体团体近300个。4、积极拓展公共文化延伸服务内容。县图书馆、文化馆每年下基层流动服务次数均达24次以上,博物馆流动展览次数达10场以上,县专业剧团年内下基层演出不少于每村1次,实现服务公众 零距离 。围绕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县不断增加投入,繁荣文化创作。依托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创作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

16、生活,提升XX文化形象,增强XX竞争软实力。 2016年,我县成功举办第二届乡村旅游文化节,由XX灯彩保护发展中心、县文化馆、客家灯彩艺术团及各单位文艺人员创作编排的大型灯彩节目与全国著名团队同台演出,震惊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佳宾;组织的11台民俗展演节目令佳宾目不睱接;客家灯彩艺术团创作编排精品节目3台,下到每个村进行送戏下乡;XX干部、群众出版专著30余部;20多支农民业余灯队排练了百余个节目,到全县各地进行巡回拜年,开展贺新春活动。三、注重创新创特1、结合文化+旅游发展方向,举办有震撼力的文化活动。2016年、 2016年,我县相继举办第一、二届乡村旅游文化节、灯彩踩街活动、民俗展演国际摄影

17、大赛等大型活动,使四方宾朋和全县民众得享一次次的文化大餐。2、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我县仍着力筹建文化阵地。如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达2万平米的文化艺术中心;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用地6500平米、建筑面积达15000平米的特色文化展馆;投资5亿余元建设结合城市特点的特色文化街区,用地达67430平米,建筑面积地上部分90500平米。3、引入民间资金,多方筹建文化场所。经多方招商,我县将有由民间和私人出资的文化场所数座,如已建好的荷花研究院,筹建中的民间博物馆、名人书画院、紫阳书画院等。4、挖掘地方特色,出版XX 民 字号系列文化丛书。现已编撰出版的有民间客家礼俗、民间故事,将要出版民间音乐、民间技艺等。5、鼓动全民参与创建,使公共文化服务之花处处盛开。经过多方宣传发动,我县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热情很高,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如积极创作文艺作品、农民灯队入户贺新春、万名群众健身跳操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名XX藉大学生张骁,用音乐来表达对XX文化的热爱,创作了转XX、琴江之恋等网络歌曲,点击达15万多次,走红网络。今年5月日在XX举办个人演唱会宣传推介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