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噪声粉尘高温等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7098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噪声粉尘高温等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企业噪声粉尘高温等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企业噪声粉尘高温等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企业噪声粉尘高温等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企业噪声粉尘高温等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噪声粉尘高温等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噪声粉尘高温等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目录 1. 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3.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4. 焊工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5.有毒有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术语 1.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5.员工触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员工在1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

2、气总体积。 6.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7. 致癌性:生产性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 8. 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 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职业危害 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 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本公司接触粉尘岗位 接触粉尘的岗位有:破碎岗位、水解岗位、排锅岗位、司炉岗位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

3、好。 2. 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防尘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组织体检。 4.在粉尘作业场所的操作室内,粉尘浓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5. 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6. 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7. 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8. 应经常对岗位进行增湿,防止粉尘飞扬,减少危害。 二、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术语 1. 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

4、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2.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 3.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 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工作场所接触噪声限值标准 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分贝; 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分贝; 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91分贝; 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分贝; 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分贝; 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分贝; 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分贝; 但最高不能超过115分贝

5、。 本公司接触噪音岗位 接触噪音的岗位有:破碎岗位、排锅岗位、水解岗位、精馏岗位、司炉岗位、水处理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 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 各岗位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5. 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6. 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7. 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

6、检查。 8.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9. 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值时,应采取个体防护。 三、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术语 1. 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 WBGT 指数25 摄氏度时的作业。 WBGT: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摄氏度。 2.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 8h 的比率。 3.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职业危害 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

7、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 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中 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 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2.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 ,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 如下处理: 3.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 4.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 作业

8、现场接触高温限值标准 表一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分钟) 本公司接触高温岗位 ,接触高温的岗位有:水解岗位、精馏岗位、司炉岗位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 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坚守岗位,服从管理, 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 按时巡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装隔热装置。 5.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6. 操作岗位温度过高时,工作人员要佩戴防高温手套、

9、穿隔热服。 7. 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8.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 9. 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10. 当热源较多而采用天窗排气时,应将热源集中在排气天窗下侧,并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11.将大检修尽量安排在夏季高温季节,在夏季其他时间要备好防暑药品。五、焊工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术语 焊工作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如锰铬氧化物、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氟化物等;物理因素:焊接弧光放电产生4000-6000高温;电焊电压380V,漏电电击。 职业危害 辐射、急性或慢性中毒、电焊工尘肺、电光性眼炎、噪声耳聋或听力损伤、而且

10、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熟悉所切割、焊接工件的质量标准和技术特征,确保工件的加工质量。 2. 施工前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易燃易爆物,备好灭火器材;切断或关闭所切割或焊接设备的电源、水源、风源等,并挂好警示牌。 3.将所使用的设备、配件、用具准备齐全 ,并认真检查确保完好。 4.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必须大于10m;运输使用轻拿轻放;气瓶不能接触高温和明火,周围10m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5. 焊接时要掌握焊接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内应力和变形。6.火焊切割时,应防止回火现象。 7.切割较大零部件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止下落或下滑的措施。8.容器内焊或切割时,焊工与焊件间要绝缘,清理容器内外易燃易爆品,焊件外壳通风良好,容器外有专人监护。 9. 施工完毕,切断电焊机电源,码放好手把线;关掉氧气瓶、乙炔瓶阀门,码放好氧气带、乙炔带,分类码放好焊接工件;清除焊渣,清点工具,打扫好施工现场,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10.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个人防护: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 2)现场处理:一旦发生事故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