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篮球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7691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篮球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篮球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篮球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篮球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篮球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篮球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篮球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小篮球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 、案例介绍 、教学内容:二年级篮球小伙伴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认识小篮球,初步了解篮球的一些基础知识,能通过练习初步熟悉球; 2、能模仿老师做出原地运球动作,并知道原地运球按球的部位; 3、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4、在练习中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教学设计: 本课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联系“传统体育与创新”的理念,本课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选择了篮球的基本动作为教学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尝试小篮球的多种玩法,来达到激发

2、学生兴趣的目的,提高学生对小篮球的兴趣。 、教学片段介绍: 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课堂常规,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自由玩球,各种各样小篮球的玩法。 2、合作探究,发展技能 、认真观察,学习原地运球的动作方法。 、进入互动,探究学习,自主学练,评价交流。 、增加难度,练一练,比一比,评一评。 、拓展能力,观察行进间运球的方法,尝试模仿。 、快乐开火车,学生多人合作,以游戏的方式尝试行进间运球。 3、扩展游戏,培养兴趣 、自由投篮,看谁投法多,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分组游戏,比一比。 、比一比谁投得好,比一比谁投得准,评一评哪个小组最棒。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放松,师生改编儿歌木头

3、人,在儿歌声中摆出各种造型。 、老师拿出相机为学生拍下这美妙的一瞬。 、小结,师生共同交流。 、帮助老师回收器材。 、案例情景再现: 1、在各种各样小篮球的玩法游戏中。教学前,先布置准备,让学生想想小篮球可以有多少种“玩”法。教学时,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在交流中,充分运用集体的智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进行实践练习、游戏。有的学生在比赛谁拍得多,有些学生在一起商量有几种拍球的方法,有的学生在互相抛接球,有的在滚球,还有的在拍着球赛跑真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2、快乐开火车。因为是在原地运球的基础上拓展练习,所以在让学生自由模仿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教师设置了“开火车”的游戏练习方式,以此调节课堂

4、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先讲解练习方法,然后让学生以排为一个练习小组,学生在排头的带领下,作小火车状,先以原地运球为火车启动,再以篮球场边底线为铁轨,做前进练习,各个小组都成功的完成了练习。 3、在通过儿歌摆造型放松时,教师与学生先改编儿歌木头人。内容是:“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笑,还有一个不会动”。大家排成四列横队,一边大声念出儿歌,一边加上手势、身体动作,在念到“不会说话光会笑”时,让学生大声笑出来,最后一句儿歌后快速摆出各种造型,有的学生作投篮动作、有的作运球动作、有的作胜利欢呼状教师迅速把这美妙的一瞬抓拍下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把自己融入其中,使课堂的

5、互动氛围达到了一个高潮。 二、案例分析 1、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创设情景,用“小篮 球”贯穿全课,让学生学会学、学会玩,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本课所设立的教学步骤,思路清晰,引导学生“试一试,练一练,创一创,评一评”。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 创设情景方法新,心理满足兴趣浓。把儿歌和体育教材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去体验的积极性。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

6、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3、为了突破学生被动接受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巧妙地采用小游戏加儿歌的形式,使学生更早地进入角色,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点缀,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改编儿歌的设计更是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师生

7、、生生之间架设一座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三、教学反思 (一)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 本案例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来模仿学习原地运球的动作方法,了解原地运球的按球部位,并以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享受篮球运动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适度降低篮球技术的要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本案例适度降低篮球的技术要求,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学生在篮球运动方面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本案例中,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练习、游戏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得以有效实现 篮球运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活动。本案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接触篮球运动,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设计相应的篮球练习方法,促进其在生活实践中篮球运动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