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欲 勿施于人.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8561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己所欲 勿施于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己所欲 勿施于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己所欲 勿施于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己所欲 勿施于人.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己所欲 勿施于人己所欲 勿施于人 相信大家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非常熟悉,它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是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是要别人也通达事理。 这就要我们将心比心,不把自己视为恶、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 在别

2、人的痛苦之上,这种行径当然是对别人的严重侵犯。 但是,自己认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了吗?要是别人并不和你一样认为它们是善、快乐、幸福,这样做岂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严重侵犯。 在实际生活中, 更多的纷争的确起于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趣味、观点、立场等等。大至在信仰问题上,如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焚书坑儒”;小至在思维方式上,在生活习惯上,在艺术欣赏上,在文学批评上,人们很容易以自己所是为是,斥别人所是为非。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吧,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有时不得不接受长辈给自己夹的不喜欢的菜,这非常无奈。 人们总喜欢“己所欲 施于人”,似乎认为,以“己不欲 施于人”

3、是明显的恶,出发点就是害人,以“己所欲 施于人”的动机却是好的,是为了助人、救人、造福于人。熟不知在人类历史上,以救世主自居的世界征服者们造成的苦难远远超过普通的歹徒。我们应该记住,己所欲 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 ,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主张的是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最先出于朱熹对论语的集注,就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春秋时,有年冬天,齐国下大雪,连着三天三夜还没停。 齐景公披件狐腋皮袍,坐在厅堂欣赏雪景,觉得景致新奇,心中盼望再多下几天,

4、则更漂亮。 晏子走近,若有所思的望着翩翩下降的白絮。景公说:下了三天雪,一点都不冷,倒是春暖的时候啦! 晏子看景公皮袍裹得紧紧的,又在室内,就有意的追问: 真的不冷吗?景公点点头。 晏子知景公没了解他的意思,就直爽的说:我听闻古之贤君:自己吃饱了要去想想还有人饿着;自己穿暖了还有人冻着;自己安逸了还有人累着。可是,你怎么都不去想想别人啊!景公被晏子说得一句话也答不出来。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我们推己及人,就能想到别人的难处,就不会将自己的意念强加于他人。同样,只有推己及人,才能与他人更好的交往。 从自身出发,转化仰视与俯视的角度为平视,把他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非仅仅只是生活中的某个与你相关的角色,平等回来了、尊重出现了,自由还会遥远吗?己所欲,勿施于人,还会有难度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