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8703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第一章 师德修养概述 第一节 道德及其分类 1、什么叫道德 指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道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依靠内心的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所维系的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的意识、规范、行为和活动的总和。 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道德具备历史性、阶级性。 2、道德的起源 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意识的产生是道德产生的前提。 人类社会分工使道德由萌芽发展到形成。 道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3、道德的作用 认识的职能。 调节的职能。 教育的职能。 道德的分类。 社会公德:全体公民在在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

2、为准则。 职业道德: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家庭美德: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个体道德特征: 自成性;潜在性;社会制约性。 第二节 教师与师德修养 1、教师职业的产生 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使教师职业产生成为可能。 2、教师道德具有鲜明的特征 教师道德要求的高层次性。 教师道德意识的自觉性。 教师道德影响的深远性。 3、师德修养与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与师德修养是密切联系的。 师德教育 社会的道德教育:社会集团通过国家的行政部门、群众组织、学校、家庭有组织有计划进行。 自我

3、的道德教育:自我教育和自我陶治。 4、师德修养是师德教育的内化,师德教育是师德修养的外化。 师德教育离不开师德修养,师德修养也离不开师德教育,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并相互促进,共同培育着教师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 第二章 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 1、新世纪师德修养面临着哪些挑战? 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挑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挑战。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 保持健康心理的挑战。 2、什么是正确的学生观?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树立以学生主体的观念。 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 3、教师怎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 教师需要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 教师需

4、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 科学性要求; 民族性要求; 时代性要求; 职业性要求。 5、师德修养的现代理念 以人为本; 终身教育; 教师专业性。 6、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我们已进入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时代。人自身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我们就必须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造就人这一观点上,展开师德修养的全新视野。从教育的本来意义上,追溯师德修养的真正目的,从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上,构建师德修养的内涵。 7、终身教育的理念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种种教育,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8、教师专业化的理念 指个人成为教育事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将被赋予更多的自由。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知识要求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必然掌握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职业将成为一种终生发展的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