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教育学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8731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关系教育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师生关系教育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师生关系教育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师生关系教育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师生关系教育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生关系教育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生关系教育学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师生关系教育学教案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2.让同学们分别站在学生的角度,老师的角度去理解学生与老师间的相互关系.用心去体会本节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来分析理解师生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手段 PPT展示教学内容 ,写板书记录教学重点以及学生观点,播放视频引出学生讨论和辩论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提问、讨论、辩论、读书指导等 五、作业 观察其他老师上课,站在老师,同学等不同角度去思考,找到同本次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 六、参考资料 教育

2、科学出版社 教育学基础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七、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具体实施见PPT中带下划线的黑体字) 1.PPT展示,写板书记录教学重点以及学生观点(贯穿于整节课) 2.读书指导 3.老师提问 4.学生观看视频 5.学生进行讨论 6.学生进行辩论 7.老师进行总结,授课 PPT内容: 第三节 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教育过程的发展。 什么是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交往和互相影响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读书指导;要求学生看书,找到相关内容 一、师生关

3、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学生愿不愿意接受教师的影响、能否主动配合教师,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显著相关,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完整人格有重要意义。 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学生既有独立性,也体现自主,张扬个性;教师感受到生命的可敬、体验到工作的价值。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投射出学校的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状况、管理水平等。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包括: 1、代际关系。

4、教师代表上一代人。 2、师生之间的政治关系。这是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在教育中的反映,权威与服从关系是师生政治关系的外部表现。即师生关系要反映政治的需要。 3、文化的授受关系。教师是人类已有文化的掌握者,学生相对不足,文化势差的缩小使师生之间有这种关系。 4、道德关系:师生的活动要受到社会首先规范的约束,如公平、正义、秩序等师生都要遵守。师生交往还必须符合教育内部的首先规范,如师德、学生守则等。 5、法律关系:教师和学生作为公民具有法律保护的权利,义务,责任.学生作为未成年,还拥有等法律赋予的权利.教师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益,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合法权利. 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 师生

5、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上的协调一致。 在师生关系中,工作关系是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一种合理化的结合关系,师生之间的良好工作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和良好素质修养的教师,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努力。 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心理关系是

6、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三者关系:从师生关系的结构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师生关 2 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关系,其他关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意义;社会关系是一种背景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身份在教育教学中的直接反映,具有规范性、稳定性特点,常以比较强硬的方式折射到师生之间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中。心理关系又是伴随工作关系而生成的关系,它是以内隐的影响教育关系,它具有情景性、弥散性特点。在工作关系中,如果

7、没有心理意义上的情感作用和联系,工作关系也不能有效维持。 三、师生关系的模式 (一)几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 1.放任型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在教学中,以这种师生关系模式为主的教师采取放任的作风,却不负任何实际责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要他们学习自己所高兴的东西。教师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也不指示学习的方法,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 2.专制型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教师在教室内采取专制的作风,并担负全部的责任,计划班级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的情境,指导学习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对

8、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 3.民主型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的。教师在教室内,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计划,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指引学生对着目标进行学习。 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并写板书记录学生观点):1.如果你是老师,学生上课吵闹、不服从你,你怎么办? 2.如果你是学生,老师对你的态度随意、放纵或者过于控制你会怎么办 老师帮助同学分析 莱温等人曾对三种不同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师生关系模式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同。 在专制型模式之下,当教师在场时学生的学习成绩要高于教师不在场时,说明他们是在教师的威力

9、之下,才努力学习的,似乎把学习当作是为了教师,而不是为了自己。 在放任型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出乎意料,当教师不在场时,学生的学习反而更加努力,学习成绩更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教师离开之后,学生中有领袖才能者,自动出来引导大家并获得大家的支持,所以他们的学习更加努力,成绩比教师在场时更好。 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比较适中,教师在场与不在场并无区别。他们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要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不因惧怕教师而敷衍了事。学习成绩较为恒定。 老师总结,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起于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有效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特质而进行的因材施教;学生学习的进度,则受教师教学的影响,如

10、情境的安排,引导的 3 方式等;对学生的态度则与教师自身的特点,如教师的能力、教学的热忱、学术修养,以及对学生是否关怀有关。师生之间如能民主平等地进行交往,则对于学生的学习及个性品质的形成大有助益,因此,我们应力求使师生关系达到民主、平等、互助的目的,同时也要自觉地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使他们在学习、能力、品德及个性修养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和提高。 看视频,有关师生关系出现问题的案例 看完视频,先让同学发表自己观点,待时机成熟让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方对所观看案例进行辩论,然后引出下面理想市生关系的建立 老师:从上面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老师和学生的冷漠与疏

11、远,对立和冲突等.这种关系不仅不利于老师的教学,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要想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就要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理想的师生关系建立 四、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对学生的态度、领导方式、智慧、人格因素等 2、学生方面:与学生对教师的认识有关。喜欢教师,则喜欢他的课,会主动亲近老师。自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就会主支疏远教师。 3、环境方面: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学生讨论:理想师生关系建立的策略引出下文 教育实践表明,良好师生关

12、系的建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主要从教师的角度进行介绍: 1、更新教师角色观念、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里有这样一句话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2、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存在于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时空。 3、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 关心、爱护、信任学生,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 4、民主地对

13、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禁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5、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 用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谦逊宽容的品质,给予学生持久的影响,促进师生双方积极的认知和行为。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八)、课后小结 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老师进行总结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