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多种,按主要特点大致可分为肠内给药和肠外给药两大类。 1、肠内给药:包括口服、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 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其缺点为:某些药物因本身的被物理性质而不能吸收;有些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呕吐;或因消化酶和胃酸而被破坏;此外在食物和其它药物同时存在时,吸收多不恒定。 舌下给药:尽管口腔粘膜可用于吸收的表面积不大,但对某些药物来说,经口腔粘膜吸收有特殊意义。例如硝酸甘油在舌下吸收十分迅速,可迅速产生治疗效果。 直肠给药:在患儿呕吐或意识消失情况下,经常通过直肠给药。经直肠吸收的药物,约有
2、50不经过肝脏。但直肠吸收往往不规则、不完全。 2、肠外注射: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等。 静脉注射:把药物的水溶液直接注入静脉血流中,可准确而迅速获得希望的血药浓度,因而作用产生迅速可靠。这是其它给药方法所不能达到的。但由于高浓度的药物迅速到达血浆和组织,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反复注射还有赖于持续保持静脉通畅。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油溶液或不溶性物质。 皮下注射:仅适用于对组织无刺激性的药物,否则可引起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皮下注射的吸收速率通常均匀而缓慢,因而作用持久。 肌内注射:药物水溶液肌肉注射时吸收十分迅速,适用于油溶液和某些刺激性物质。 3、肺的吸收:气体或挥发性药物吸入后,
3、由肺上皮和呼吸道粘膜吸收。由于表面积大,药物可经这一途径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此外,药物的溶液可以经雾化以气雾剂形式吸入。对肺部疾病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主要缺点是药物剂量不好控制,用法较麻烦。 4、局部用药 粘膜:将药物用于结膜、鼻咽、口腔、直肠、尿道和膀胱等,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局部作用。 皮肤:很少有药物能迅速穿过完整的皮肤,但药物可经皮肤吸收,一般药效与其覆盖的表面积和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虽然表皮有脂质屏障作用,但很多溶质能自由通过真皮,因此药物通过磨损、创伤或剥脱处皮肤产生的吸收作用要快得多。 眼:局部应用眼科药物主要是为了发挥其局部作用。 药物有几种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静注)、
4、肌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皮下)。药物还可舌下含化(舌下)、直肠灌注(直肠给药)、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吸入剂),也可皮肤局部(表面)或全身(经皮)用药。 1.药物的给药途径有哪些?其药物吸收各有何特点? 2.影响全身麻醉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吸入性麻醉药的浓度;药物的血气分布系数;麻醉药的脑血分布系数;麻醉药的脂溶性;肺通气量。 3.硫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机制是什么? 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血管,减轻心绞痛的病因,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心肌的供血,从而达到止痛作用。 4.论述氯丙嗪的中枢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镇静作用 氯丙嗪具有安定、镇静、感情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有嗜睡感,在安静的环境中易诱导入睡,但易觉醒。镇静作用出现快,但极易产生耐受性。镇静作用的产生与氯丙嗪阻断a1和H1受体有关。抗精神病 抗精神病作用与阻断中脑-皮质和中脑-边缘系统通路中突触后的D2受体有关。抗精神病作用不会产生耐受性。镇吐作用 氯丙嗪可抑制延髓的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呈现中枢性镇吐作用。影响体温调节 氯丙嗪抑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抑制机体温调节作用,使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升降。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氯丙嗪与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