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技术与技巧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9999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拍摄技术与技巧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拍摄技术与技巧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拍摄技术与技巧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拍摄技术与技巧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拍摄技术与技巧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拍摄技术与技巧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拍摄技术与技巧课件.ppt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拍摄技术与技巧,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拿稳摄影机,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2,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手持摄像机拍摄对姿势的要求,站立拍摄,跪姿拍摄,其他拍摄,3,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脚架的使用,站立拍保持持机的稳定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摄录像机三脚架,用带云台的三脚架来支撑摄像机效果最好,不但会有效的防止机器的抖动,保持画面的清晰稳定、无重影,而且在上下移摄与左右摇摄时也会运行平滑、过度自

2、然。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利用控制摄像机的遥控器和控制云台的遥控器来完成拍摄的全部过程。三脚架一定要选用坚固的,把它放在稳固、平坦的表面上,尽量远离地震源(如有汽车跑的公路、振动的机械)。如果有风,可以在三角架上加佩重物以加大三脚架的稳定性,比如背包、石块等。支撑摄像机的常用设备还有独脚架、胸架等,它们更简单、轻巧、携带方便,山上、石上都可以用,对那些经常出去拍摄的人士来说那可是一个好东东。,4,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白平衡调整的运用,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依托成熟的技术,现在的设备基本上能够

3、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动并正确的设定本机的白平衡。但是如果遇到光线复杂的场景,则很多时候即便是专业机也会出现偏色的情况,毕竟机器尚不具备很高的“智商”来辨别复杂场景。,利用灰卡或白纸设定白平衡值,5,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眼睛的取景方式,许多人受摄影的影响,在拍摄时只睁右眼以取景,这样的取景方式有很大的弊端。摄影与摄像不同,摄影抓住的只是瞬间,而摄像我们应采用双眼扫描的方式,用右眼紧贴在寻像器的目镜护眼罩上取景的同时,左眼负责纵观全局,留意拍摄目标的动向及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随时调整拍摄方式,避免因为一些小小的意外而毁了自己的作品,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专一”而漏掉了周围其他精彩的镜头,6,摄像机拍摄技巧入

4、门,固定镜头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7,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手动功能的运用,手动亮度调整功能,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

5、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 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8,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手动功能的运用,手动焦距调整功能,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

6、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9,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其他应注意的问题,图像稳定功能 在手持机器拍摄时打开此功能,这样会有助于改善其图像的不稳定。广角镜头 在拍摄时要多多运用广角镜头,将变焦镜头调到广角()的位置进行拍摄。如果将镜头调到最大倍数的变焦位置()时,只要稍微有一点颤抖都会使镜头产生相当大的晃动,为此需要特别留意。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按动某些功能键或手动变焦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牵动镜头引起晃动。总之一句话,稳定高于一切,凡是有利于图像稳定的东西一定要持,正确的持机方式就是好的摄

7、像作品的开始,10,拍摄画面的构图,11,一幅完美的构图,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拍摄画面的构图,12,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 在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是在构图。摄像的构图成分(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类似,不但要注意主体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地位。,拍摄画面的构

8、图,13,摄像构图的一般规则 在拍摄前保持摄录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要尽可能接近目标,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但你也必须在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要保证摄录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间不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拍摄画面的构图,14,“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 摄像实践表明,让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好位于画面1/3处;而不是在正中央,这样的画面比较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甚至比主角在正中央的画面要有美感得多。一个完

9、整画面被两根垂直和两根水平方向上的线都分成九等份,其中垂直线与水平线交会的4个点,这就是画面中最能讨好视觉的部分,可以把这个位置作为主体最重要的部分的中心。人物位于画面中的三分之一处,面部正好处在左上角的两线的交点上,是符合“三分之一”构图原则的。并且背景也不杂乱,人物形象被很好的突出出来。,拍摄画面的构图,15,“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拍摄画面的构图,16,人物的摄像构图 当主角看的方向或行走的方向不与画面垂直时,他们面对或前进方向的前面要留下的空间;“前视空间”,多过他们后面的空间;“多余空间”,应该将“多余空间”减少到最低程度。拍摄人物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

10、图不平衡缺乏美感。如果画面中人物身高不及画面的三分之一,观众就得集中目力仔细辨认,时间稍长就会感到乏味。记得应该把人物眼睛维持在画面上方1/3的高度,如果面孔在这个高度以下,这个人看起来好像掉落在电视屏幕里。,拍摄画面的构图,17,“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拍摄画面的构图,18,“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拍摄画面的构图,19,“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拍摄画面的构图,20,“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拍摄画面的构图,21,“裁身点”,拍摄画面的构图,拍摄画面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如果你以远景拍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要把被拍摄者的身体从

11、下往上依次递增的从画面上裁掉一部分。那么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盖、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除非你进行的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22,“裁身点”,拍摄画面的构图,除非你进行的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23,拍摄画面的构图,摄像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忌面面俱到、淡化主题。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近景乃至特写镜头,主角突出出来,人物丰富的表情才会清晰可见。忌死搬硬套、教条主义。摄像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是有规则但更无规则的。所谓的构图规则,只是摄像创作的基础套餐

12、,并不能代表一切。就像画画一样,好的作品是脱胎于规则但不拘泥于规则的。摄像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规、打破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条,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同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24,拍摄角度技巧,25,不同的角度拍摄出不同的内涵 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录影带要以平摄为主。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一律地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偶尔变

13、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平摄(水平方向拍摄)、仰摄(由下往上拍摄)、俯摄(由上往下拍摄)。,拍摄角度技巧,26,拍摄角度技巧,平方向拍摄 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如果被拍摄的主角的高度根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握着录像机最舒适的位置。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摄像者就应该根据人或物的高度随时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使

14、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27,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有压迫感,特别是近距离镜头,表现地尤为强烈,人物再稍微低头,甚至有些威胁感。采用由下往上拍摄时要注意,这种角度所拍出来的效果通常并不理想,因为面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丑化主体。这种效果切记不要滥用,偶尔的运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如果运用过多过滥,效果会适得其反。但有时拍摄者就是利用这种变形夸张手法,从而达到不凡的视觉效果。,拍摄角度技巧,仰摄(由下往上拍摄),28,摄像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

15、镜头偏向下方拍摄。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远画面,用来显示某个场景。可以用于拍摄大场面,如街景、球赛等。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容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同仰摄的效果相反,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如果从比被摄人物的视线略高一点上方拍摄进行近距离特写,有时会带点藐视的味道,这一点要注意;如果你从上方角度拍摄,并在画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间,这个人物就会显得孤单。,拍摄角度技巧,俯摄(从上往下拍摄),29,摇摆的技巧,30,摇摆的技巧,拍摄工作中,摇镜头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当拍摄的场景过于宏大

16、,如果用广角镜头不能把整个画面完全拍摄下来,那么就应该使用“摇摄”的拍摄方式。摇摄分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就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变,依靠变动摄像的角度去拍摄。,31,上下摇摄,摇摆的技巧,用这种拍摄方法可以追踪拍摄上下移动的目标。这样的场面最好使用近镜头去拍摄,如果运镜恰当,短短几秒,一气呵成,视觉冲击力很强。但是拍摄这样的目标是有难度的,关键是摇拍的速度不好掌握,移动构图有难度。用上下摇摄的方法还常常用来显示一些高得无法用一个整画面完整表现的景物,或是要表现某一景物的高大雄伟。,32,左右摇摄,摇摆的技巧,以横向圆弧路线摇动摄像机,可以很好的拍摄宽广的全景或者是左右移动中的目标。跟上下摇摄一样,用

17、这种摇摄的方法来追踪拍摄左右移动的目标的关键是要掌握好摇镜头的速度,要跟拍摄目标的移动速度保持同步。摇摄时要注意构图平衡,目标的行走空间要大于其多余空间。要想结束拍摄,可停止摇动追踪目标,镜头不动停止两三秒钟,让目标慢慢从画面上消失。,33,摇摆的技巧,运镜要平稳 不管是上下摇摄还是左右摇摄,动作应该做得平稳滑顺,画面流畅,中间无停顿,更不能忽快忽慢。要注意不要过分移动镜头,也不要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移动镜头。摇摄过去就不要再摇摄回来,只能做一次左右或上下的全景拍摄。恰当的摇摄速度 摇摄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根据以往的经验,用摇摄的方法拍摄一组镜头约10秒左右为宜,过短播放时画面看起来像在飞,过

18、长看是又会觉得拖泥带水。去拍摄。,34,摄录机常用术语,CCD(Charge Coupling Device 电荷耦合器件)现在家用摄录机的摄录部件都是CCD片,也就是一般说的CCD影像感应器。镜头和CCD的质量是影响小型摄录机图像的极为重要的因素。采用多少片CCD,尺寸是多少,像素是多少,都直接影响着图像的质量。,35,摄录机常用术语,清晰度 分解力 清晰度,一般是从录像机角度出发,通过看重放图像的清晰程度来比较图像质量,所以常用清晰度一词。而摄像机一般使用分解力一词来衡量它分解被摄景物细节的能力。单位是电视行(TVLine)也称线。意思是从水平方向上看,相当于将每行扫描线竖立起来,然后乘上

19、4/3(宽高比),构成水平方向的总线,称水平分解力。,36,摄录机常用术语,光学变焦&数码变焦 摄录机的光学变焦是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就是通过摄录头的镜片移动来使要拍摄的景物放大与缩小,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越能拍摄较远的景物。摄录机的数码变焦实际上是将CCD影像感应器上的像素用插值算法将画面放大到整个画面。也就是说,通过数码变焦,拍摄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会有所下降,所以过大的数码变焦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37,多媒体课堂教学录像的摄制,38,多媒体课堂教学录像的摄制,1、摄录前的准备工作1)摄像师与教师进行课程沟通2)场室的选择和环境布置 噪音:周边环境安静 用光:教室用红色的窗帘

20、布遮挡课室背光的窗户,课室顶端最好有四盏日光灯,39,3)教师和学生的准备 教师:教师对授课内容要熟 教师穿着整齐,授课过程避免快速走动 身体不要进入投影光线区域(以免造成摄出的人像成黑像),40,4)摄像器材的准备a、准备全新的空白带,并前后进带退带一次,防止拉带不灵活现象;b、单机不停摄录要求准备一块最少供电1 h的电池,双机摄录要求接好交流供电器的电源,同时准备两台用于监视的电视机;c、检查支架的稳定性和摇手的灵活性;d、调整好摄像机的白平衡。,41,课堂拍摄法,1、单机不停机摄录法2、双机不停机摄录法,42,一、单机不停机摄录法,1、摄像人员熟悉拍摄2、三角架滑轮与活动空位(兼顾师生)

21、3、开始拍摄时,机位应在课室空行的最后面,这样可摄录学生起立的全景。4、当教师授课2min后,保证教师画面中心位置不变缓慢移动三角支架,一直移到空行的中间位置。在整节课的多数时间里,摄像员在空行中间 位置拍摄教师的讲述和操作、演示,在空行中间位置也可以很方便地摇拍学生的回答提问。,43,5、当教师相对静止地讲课时,可多一点拍教师的特写镜头,以表现教师的授课神态和丰富表情。特写镜头头上部要预留空间。特写镜头向中景过度时要缓慢进行,过快有跳动感觉。6、当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应先至于全景,然后用中景、局部特写的方式表现教师演示的细微之处。,44,7、当教师出示投影教学时,先将投影内容至于画面全景

22、,让人看清楚后,缓慢拉动镜头,使教师的授课神态也在画面中。8、当学生集体做练习或讨论时,可以把摄像机平稳地向讲台空行处横向移拍,拍摄学生的全景、学生练习的特写镜头,把学生的学习专注认真的神态表现出来。,45,9、拍摄完学生后,通过变换为中景缓缓将摄像机移到空行的中间位置。10、摄录学生回答问题时,可将学生至于中景进行摄录,当回答问题时间较长时,可推至特写位置,但一般建议用中景方式。11、细心观察,力争把精彩之处表现出来。,46,12、教师布置练习和作业时,这时可通过三角架滑轮把摄像机移到课室空行的后面,将画面至于全景,当教师说“下课”,学生起立后,方可停机。,47,双机不停机摄录法,1、机位的

23、安排分一前一后,摄录学生的机安置在靠讲台门口的角落中,摄录教师的机安置在后门的角落中,两机尽量避开摄到对方。2、摄录方式用固定方式,即机位不移动,采用镜头的推、拉、移来完成拍摄全程。,48,3、摄录教师的机只拍教师的授课过程,尽量把授课的重点难点表达出来。4、摄录学生的机只摄录学生听课过程,尽量把学生听课的认真态度,学生练习和回答教师提问的神态表现出来。,49,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的课堂实录,注意:1、拍摄教师使用荧屏型仪器设备时,用遮光板遮住射向该仪器设备的灯光,使人和 荧屏图像都能拍摄清晰;2、拍摄荧屏型仪器设备全景时,可将灯光投射到天花板上或仪器设备后面的墙上等,利用漫反射光布光。3、拍摄荧光屏与数码管上的图像、字符特写时,将灯光关闭,然后用大光圈、长焦距镜头拍摄。,50,谢谢,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