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之我见.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0128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小衔接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小衔接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小衔接之我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小衔接之我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小衔接之我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小衔接之我见.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小衔接之我见幼小有效衔接之我见 内容提要: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跨越。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儿童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形式的学习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合适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一些进入一年级的儿童上课坐不住、不会听课、听不懂老师的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对此,一年级老师和家长非常困惑,成为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因此,根据调查及多年从教经验,认为出现这些问题,与幼儿园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有着直接关系

2、,这就需要幼儿园、小学老师和家长三方面的相互配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真正让幼小有效衔接,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一、幼儿与小衔接存在的以下几方面问题: 为了要成绩,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 目前,一部分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小学化”教学现象日趋严重,有蔓延之势,将小学教材搬到幼儿园来,直接让幼儿学习,增加孩子学习难度。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

3、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读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还留家庭作业。幼儿园变成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还要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天性,与社会要求背道而弛,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师资薄弱,严把教师入园审核关。 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

4、学教育规律的教师,师资薄弱局面的存在割裂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有的幼儿教师不是幼师专业,更别说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了,更是知道的少之又少。加上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幼儿园与小学没有真正坐在一起研究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幼儿也没有去观察小学的环境,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都感到陌生,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教师有较深的感情,都有不愿意离开幼儿园的意念,这对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很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内容、课程的设置死板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教

5、师偏重教学大纲上的任务与目标,缺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情感特点,兴趣爱好和困难所在。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以课堂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不像幼儿园那样生动活泼,小学教师也不像幼儿教师那样时时刻刻的关注孩子,而是在上完课后就离开,与孩子接触少,缺少沟通和交流。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部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的活动室,都布置得美观生动,桌椅可移动,不少幼儿园还有自

6、然角、图书角、玩具柜及活动区角,供儿童观察、游戏、劳动、娱乐用。而一年级教室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玩具、图书,对儿童缺乏吸引力。场地上的运动器械多半是全校合用的,低年级享用的机会较少 师生关系的改变。幼儿教师全天参加儿童的游戏、散步、观察、娱乐、日常生活等各项活动,对儿童的冷暖、饮食、入厕、卫生等各个方面都照顾备至,个别接触与谈话的机会较多,师生之间往往形成亲密融洽的心理氛围。在小学里,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材进度、批改作业以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较少问询。教师与儿童的交往主要是在课堂上,多数教师态度严肃、要求严格,这些都和幼儿教师有显著不同,增加了儿童在

7、适应中的心理距离,感到压抑和生疏。 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教育不够。在当今都是独生子的情况下,部分家长过度保护和娇宠孩子,使之在入小学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反应比较强烈。有一些孩子任性、娇气、依赖性强,以我为中心和生活自理能力差,比其他同学学习更感到吃力,他们不会打扫整理教室,不会独立整理书包,经常丢三落四,不懂得集体生活,不会团结合作等,缺乏独立的能力。家长要同学校合作,每天和老师沟通孩子在班级的各方面情况,以便配合教师工作,鼓励孩子自立自强。 (八)作息时间的变化导致幼儿不适应。幼儿园各项活动动静交替,每天上课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其他时间以游戏为主,午睡两个小时,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4节课,下午2

8、节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午睡也得不到保证。 知识传授错误,导致小学教师难以纠正,很是苦恼。 由于一些幼儿园的教师基本功欠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将知识传授错误,比如:拿笔姿势、平翘舌不分、书写格式等等,导致小学教师很长时间纠正不过来。 幼儿园与小学如何有效衔接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做到专业化。 学前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为小学打基础,明确认识自己的任务是为学校教育做准备,幼儿园应避免使用小学教材,因为这样不仅会加重幼儿的负担,还会降低他们入学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他们智力的停顿或延缓。幼儿园应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心理、生理、智力和行为习惯方面,为幼儿入小学作准备。特别是需要在教育中重视

9、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发展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以及创造性想象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幼儿园的教育应让孩子们在活动和游戏中感知规则,认识周围的世界,幼儿园教育应育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作为长期目标。在一日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2 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定期交流工作 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与一年级教师之间进行教育教学双向交流活动,使双方在交流、了解、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这是搞好幼

10、小衔接的主要前提。 幼儿园教师只有在了解小学一年级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形式、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才能为完成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进行必要的安排和适应性训练。小学教师也应深入研究幼儿教育的特点、具体内容,然后根据一年级授课大纲要求,适当地对新生进行适应性训练,这样才能在儿童生理和心理上顺利适应幼小之间过渡。 3幼小教材的连续性,系统性 现在,幼儿园没有统一教材,学习内兴趣降低,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马虎,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反之,如果幼小教学内容出现明显脱节,则易造成儿童对所学知识理解上的障碍,同样也会对所学新知识不感兴趣,丧失学习信心,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

11、须组织幼儿园大班教师与一年级教师对幼小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比较,认真调查研究,作好幼小教学内容衔接工作。小学也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在幼儿刚入小学一年级时,应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理反差。同时学校应尽量给幼儿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适当调整课堂节奏,课间上厕所的时间较自由,在学习上暂时降低难度,以减轻新生的压力,缩短幼儿到小学后焦虑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 幼儿从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从周围环境到师生关系,从教学到一天的生活规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儿童会出现焦虑、不爱学习、不完成作业等现象,这就需要小学教师了解每个孩子的各方

12、面情况,多和她们沟通,走进他们的心灵, 因材施教,为顺利过渡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转变家长观念,很多家长认为提前学会认识更多的字孩子上小学后就能跟上课程就会适应,要改变这个观念,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观念,在家庭教育中正确的引导孩子做好入学心理准备,注重对孩子注意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不娇惯、宠爱、溺爱孩子。通过召开家长会、创建家园互动专栏、开展亲子游戏等多种形式活动,让家长了解指南,让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只有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学校,幼小衔接工作才能做好,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 余晓红 幼儿教育不能小学化 3 郑立华 周芳纤 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性之我见 4 崔雪 贯彻新纲要 做好幼小衔接 5 谢广田 幼小衔接:突变减坡 幼儿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