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内经某年.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0201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中医内经某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中医内经某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中医内经某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中医内经某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中医内经某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中医内经某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中医内经某年.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中医内经某年1.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有162篇经文 2.一般将内经理论体系分为: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养生及运气等大类 3.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 5.素问上古天真论夫上古之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7.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9.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于上,卫外者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 10.阳气者,劳烦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素问生气通天论 13.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4.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5.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6.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8.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9.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

3、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素问五脏别论20.平治于权衡,去宛陈,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素问汤液醪醴论 21.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素问脉要精微论 22.夫脉者,血之府也;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24.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素问脉要精微论 26.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素问太阴阳明论 27.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素问热论 29.“阴阳交”的主要

4、症状是:发热,出汗辄复热,而脉躁急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素问评热论 32.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 33.聚于胃,关于肺素问咳论 35.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 36.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素问痹论 37.行痹的特点是:以肢节酸痛,游走无定处素问痹论 38.痛弊的特点是:以疼痛剧烈,固定不移素问痹论 39.着痹的特点是:以痛处重滞或麻木不仁素问气合痹论 40. 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故不为痹素问气合痹论 43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5、,所谓求其属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44.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气之与血,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灵枢营卫生会45.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49.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灵枢百病始生 50.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灵枢百病始生 14“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故能神与形俱,而尽终期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

6、,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3 “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己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誓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5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称阳为天,称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7 “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均,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府

7、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8 “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9 “ 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10 “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灵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11 “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古而利

8、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支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12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 ,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

9、注下迫,皆属于热.“ 13“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府,皆已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为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16“夫百病之所生也,皆生于风雨寒署,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则节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 ,不可胜数. 17“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 1(法于阴阳)法,效法.取法.于.语助词.法于阴阳

10、,意为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和于术数)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如导引.按跷.吐纳.咽津诸法.和于术数,即施行适合自身的修身养性之法. 3(形与神俱)形,形体.神,指精神.俱,偕也,有共存.协调之意. 4(煎厥):古病名.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之盛阳,以至煎熬阴精而昏厥之危重病症. 6(瞋胀):此指胸膈胀满.张介宾注: 浊阴主降,阴滞于上而不能降,故为胀. 7(壮火之气衰):壮火,指药物饮食物气味纯阳的作用.少火,指药物饮食味温和的作用.气,指正气.之,作使,令解.此句言药物饮食气厚,作用纯阳,使人的元气衰减,药物饮食气薄,作用温和,使人的元气壮盛.

11、8(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利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0(封藏之本):封,原意为理,引伸为固密;蔵,即收蔵.肾主蔵精,宜闭蔵而不宜妄泄,故称肾为封蔵之本. 11(罢极之本):罢,音义同疲.肝主,筋有耐受疲劳的能力,这与肝的气血盛衰有关,是运动机能的根本,故称肝为罢极之本. 12(魄门)即肛门.魄与粕,古通用.且门传送糟粕,故台魄门. 14(去宛陈莝)宛,通郁,郁积也;陈,陈旧;坐,斩草.去宛陈坐,就是去掉堆积的陈草,在人体是说驱除郁积已久的水液癈料. 15(开鬼门)鬼门,指汗孔.开鬼门,即发汗法. 16(洁净府)浄府,指膀胱.洁浄府,即利小便. 18(水泉不

12、止)水泉,指小便.水泉不止,即小便失禁.为肾虚失守,以致膀胱不能贮蔵津液的缘故. 19(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四变之动,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动;上下,指脉象的浮沉变化. 20(毛脉合精)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肺蔵气,心蔵.血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之意. 21(阴阳异位):阴,指足太阴脾经;阳,指足阳明胃经.两经循行部位.功能及其属性不同,故曰异位. 22(肠澼):指便下脓血,如痢疾. 23(两感于寒)表里两经同时感受邪气发病,例如太阳与少阴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 24(阴阳交)指阳热邪气入于阴分,邪正交结而不解,阴精正气不能制伏阳热邪气的一种危重证候. 27(聚于胃,关于肺)水饮聚于胃

13、,则上关于肺而为咳,言五脏六腑虽皆令人咳,而以肺胃两脏的关系为密切. 49(神不使)使,使用、作用。神不使,因病情危重,神气涣散,对针药等治疗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 50(肺朝百脉)朝,朝向、会合百脉,指全身的经脉。意指全身血液经百脉而流注于肺,在由肺输送到全身。31(病机)病证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28(尻以代踵)只能坐而不能站立,也不能行走. 53(脊以代头)脊柱弯曲变形,头俯不能仰,背驼而脊高于头。 29(痿礕)是指肢体痿软无力的一类疾病,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者较为多见. 55(标本相移)先治本病或先治标病,不能固定不变,须视具体情况而定。 56(间者)指病轻甚者,指病重。并行,即标本同

14、治。独行,治标或治本,单独施行,以求治之精专 1黄帝内经是怎样的一本书?包括和两部分,共有162篇论文.书名冠以皇帝,仅是崇古假扥,非一时一人之作,汇总成编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有:(1)阳化气阴成形等说明生理作用(2)阴阳反作、阴阳偏胜说明病理变化 (3)从阴引阳、从阳引阳阳病至阴阴病至阳等说明治病必求于本的法则(4)善诊者,按色察脉,先别阴阳,以说明诊断(5)掌握七损八益,以调阴阳(6)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等说明药食气味的属性与功用。 3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方法有

15、哪些?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论养生方法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坐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 虚无精神内守等。 7一般将内经理论体系分为哪几大类?分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养生以及运气等大类。 16试述“阴阳交”的病证及预后?阴阳交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汗出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发热,是由阴精不足,邪热亢盛所引起的不能食,说明生精支源匮乏狂言,尤肾精枯竭,热忧心神引起脉躁急,是阴精不足,阳热邪气充斥脉道的表现。所以病情严重,预后凶险。 10分析“神不使”的涵义,有何意义?神,人体脏腑气血的功用使,运用、役使。神不使,即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作用不

16、能对各种治疗作出反应。神不使则病不可愈,强调神气的存亡得失是疾病愈后的好坏,对情志导致的疾病,必须解除精神负担,徒用针药无济于事,反应中医治疗对“神气”的重视。 11为什么“诊法常以平旦”?平旦,即清晨,太阳刚出地平线之际,此时人体的内外环境相对稳定,故诊脉比较确切。其意义(1)诊脉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如过劳、七情刺激、饮酒等(2)诊脉时医生和病人都要保持安静,心平气和,才可诊出病脉。 8怎样理解“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之处。灵枢本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心主身之血脉,藏神,是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人体生命

17、、精神活动的根本。 13如何理解“阳道实,阴道虚”? 阳,指足阳明胃经阴,指足太阴脾经道,即规律虚实指病性而言。阳道实是指外邪伤人,首先侵犯阳经,多出现邪气有余的实证,如身热、喘呼阴道虚是指内伤治病易伤及五脏,多出现正气不足的虚证,如瞋满、闭塞等。“阳道实,阴道虚”是对脾胃病变的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 14如何理解“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当人体感受了寒邪,出现发热。热甚是寒邪袭表,汗孔闭塞,或邪入里化热,邪气盛,正气未伤,正邪交争的表现。只要正确使用汗法、泻法使邪有出路,便会汗出身凉,诸症消失,所以热虽甚不死。 15如何理解“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伤寒泛指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18、胃广义之伤寒而狭义之伤寒,指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亦即张仲景伤寒论的麻黄汤、桂枝汤证。 17如何理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强调了正气再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邪气是发病的条件,具有损伤正气的作用。正气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具有抗邪的作用。所以邪气侵入人体,会引起正气的相对不足,正气相对不足,也易受到邪气侵入。 18如何理解“聚于胃,关于肺”?强调咳嗽的病机变化虽然复染,然总不离肺胃的病机变化。胃为五脏六腑之本,肺为皮毛之合寒饮食入胃皮毛受邪而入肺,皆有肺胃之后。后世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两者为因果关系。 19如何理解“怒则气上”?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即飧泄,故气上”,恼怒太

19、过,肝气逆上,血随气逆,既可发生呕血,也可产生昏厥木旺伐脾而飧泄。 21痿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因肺主气,朝百脉居五脏之上,输津液已濡养五脏,如七情内伤,气郁话热,肺热叶焦,不能输布精气津液,则五脏失养,四肢不用发为痿躄 22何谓“间者并行,甚者独行”?间者,指病轻甚者,指病重。并行,即标本同治。独行,治标或治本,单独施行,以求治之精专。 23何谓“甚者从之,微者逆之”?微甚,指病势而言。微为病势轻,病情单纯无假象甚为病是较重,病情复然或有假象。逆其象而治,适于病情无假象的“微者”从之,顺其病象而治,适于病情有假象的“甚者。” 24病机19条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20、(1)归纳诸种临床症状于一种病因之下,异中求同(2)分析疑似症状以便同中求异(3)各司其属,以使性定位 25何谓“正治”“反治”临床有何意义?正治为逆其病象用药反治为顺其病象用药。正治适用于病势轻、病情单纯、疾病征象与其病机相符的病证反治适用于病势重、病情复染、疾病征象与其病机不完全一治的病证。 27肠覃与石瘕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两病均为积病,但肠覃病在肠外,石瘕病在子宫,故以月经能否按期来潮为鉴别要点,前者“月事以时下”,后者“月事不以时下”。 28何谓“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这一观点有何临床意义?外界虚邪之风与人体正气虚弱相结合,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临床意义预防上,既固护正气,还应避其邪气。治

21、疗上,驱邪不忘扶正,扶正不忘驱邪。 20如何理解“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风寒湿气夹染侵袭人体,阻闭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而成为痹证。风气偏胜者,疼痛酸楚而无定处,称为行痹寒气偏胜者,其痛剧烈,痛处固定称为痛痹湿邪偏胜者,见肢体沉重、顽麻不仁,称为着痹。 。 26水胀、肤胀、鼓胀的症状特点? (1)水肿,目 微肿,颈脉动、咳嗽、足胫肿、腹胀大,手按其腹,随手而起(2)肤胀,腹胀大,皮厚,全身肿,手按腹壁,深陷不能随手而起,皮色无变化(3)腹胀,周身浮肿,色苍黄,腹筋起 29试述失眠的机理与治疗? 失眠是由卫气不得入于阴,阳盛阴虚所致。故治疗应以调和阴阳为主,针刺泻其阳经,补其阴经,用药宜

22、半夏穗米汤。 1分析养生与健康的关系? (1)尊养生之道,则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且因气脉常通,肾气有余,能却老而全角,身年虽寿,能生子也(2)违反养生法则可半百而衰等。养生活动的两大纲领,即对外要适应自然环境“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内要调养神志,“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精神情志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体现,能影响人体脏腑功能不良的情志是引起气血运行紊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形成内伤病变的重要因素。所以保持精神安定、形体舒适,维持体内气血的通达和谐状态,就符合养生之道,必然寿百岁而不衰。人只有依靠自然界才能生存,也必须适应自然界以维持生命,因此养生活动要求随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规律进行,“春

23、夏养阳,秋冬养阴”通过调适神志、饮食、起居、劳逸,对内充实真气,和畅真气。真气源于先天,养于后天,是生命之本,贵其充实与和顺,或其亏损,或失其和,均能为病,致使早衰。 2如何理解肾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肾气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亟重要的作用,可从如下三各方面论述:(1)在生长壮老已方面的作用(2)在生殖方面作用(3)寿夭方面。先天之精由父母遗传而来,藏于肾,精化为气,是为先天真气,先天之精生天葵,人之肾气发育充盛,则天葵成熟,男子精液溢泻,女子月经来潮,并具有生育能力,肾气发育至极便由盛转衰,生育能力渐弱,及至肾气衰治一定限度,天葵便趋衰竭,于是女子月经闭止,男子精液稀少,而丧失生

24、育能力。 3为什么说“治病必求于本”?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产生变化、发展、消亡的根源,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也是人体的法则和规律。因此治病必须抓住阴阳这个根本(1)生之本,本于阴阳(2)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3)阳病治阴,阴病治阳(4)善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4试析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通过阴阳的属性及其相互转话的关系,说明药物饮食气味厚薄的性能,药物饮食进入人体后的转化过程以及药物饮食气味阴阳太过导致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危害。气为阳,则气厚为阳中之阳,气薄为阳中之阴,味为阴,则味厚为阴中之阴,味薄为阴中之阳。因此凡是药物饮食气厚的有助阳发热作用,气薄的有泄泻作用味薄的有通利小

25、便作用;另外药物饮食的五味也分阴阳,辛走气而性散,甘走脾而灌溉四旁所以心肝为阳而有发散作用,酸主收敛,又依赖春生木性而上涌,苦主泻下,又炎上作苦,所以酸苦为阴而有涌泻作用。药物饮食进入人体之后其气与味分别转化为人体的形、精、气、化,体现阴阳互根和阴阳转化的辨证关系,张介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得阳生而泉源不竭”。对虚损性疾病运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原则指导方剂配伍,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5试述五脏、六腑总的功能及其生理特点? 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具有满而不实的特点;六腑总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具有实而不满的特点。五脏所藏精气

26、,是全身营养及各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如果精气不足,不仅五脏本身将会虚弱,而且可影响到六腑以及相联系的组织器官,因此在治疗六腑或其它组织器官疾病时,往往需要联系五脏。六腑传化水谷,胃实肠虚,肠实胃虚,这是消化、排泄的活动规律,治则中“六腑以通为用”的论点,就是根据“泻而不藏”的生理特点而制定的,采用通里攻下法治疗急腹证,就是应用六腑“泻而不藏”“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理论。 6怎样理解“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气口”在手太阴肺经的经脉上,五脏六腑的气血源于胃所受纳的水谷,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脾胃,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首先上输于肺,由肺布散全身。故诊察气口处的脉象变化,可以了解全身脏

27、腑气血盛衰情况。全面诊察是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的基础,也是治疗病的前提。上、下窍关系着一身气机,故不可不查;气口能“独为五脏主”因而必须“适其脉”一切症状与体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疾病的实质,所以要详查其“病”,了解精神意志,可以从两方面看出其对诊断与治疗的特殊意义 。一是从精神意志是否聪慧,可辨别五脏精气的盛衰,判断预后吉凶。二是了解病家是否相信医学科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若其为“拘于鬼神”者,则应进行耐心而细致的思想教育,使之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 7脉诊原理及其意义怎样?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指出脉是气血运行的道路,因此全身气血盛衰情况,必然在脉象有所反应。意义在于候气血之虚实有

28、余不足也,如“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心烦” 8怎样理解“气口成寸,以决生死”? 气口,又称“脉口”“寸口”根据气口脉象的变化,推测脏腑气血的盛衰,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寸口微脉之大会,乃手太阴肺经的经脉所在。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脾为后天之本。饮食进入人体,经味的腐熟消化其中精微营养部分经脾项有关部位转输其中有经脾转输于肝而营养于筋者有稠厚者入归于心脉化之为血借住肺朝百脉作用外达于皮毛内输于五脏六腑者有经脾上归于肺化以为气营养全身者再肺朝百脉主志节的作用下使气血相合血脉平调津液四布下输膀胱水谷精气的生成与输布,是在五脏六腑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的,病可通过经脉而反应于寸口,所以诊察寸口脉象的变化能测知

29、人体各脏腑的生理与病理。 9为什么脾病而四肢不用? 支,通“肢”;不用,指不能正常运动,如四肢倦怠无力,肌肉萎缩,四肢痿废不用等。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所化生的精微物质赖脾的转输,才能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骇。因此脾病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营养四肢,筋骨肌肉得不到水谷精气的滋养,因而肢体不能随意运动。 10试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咳是肺病的主要见症。“肺之令人咳”把咳与肺联系在一起。内外合邪,伤肺成咳。就肺而言,是“内外合邪,因而客之”的结果,肺为娇嫩清肃洁净之脏,若风寒外袭,加之内有寒饮食入胃,其寒气上犯于肺,外内之邪相合,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而产生咳。咳不离乎肺,然不止于肺。肺为脏之长,为

30、心之盖,受百脉之朝会,故其它脏腑发生病变,均会波及于肺,导致肺气上逆而咳。如临证可见肝火上犯肺之咳,心肺气虚之咳,肺肾阴虚之咳,肺脾气虚之咳,水寒射肺之咳等,故张志聪注云:“肺主气而位居尊高,受百脉之朝会,是咳虽肺证,而五脏六腑之邪皆能上归于肺而为咳。”因此临证除用宣肺、益肺、降肺、润肺、清肺治咳之法外,还有如培土生金、佐金平木、金水相生诸法,其理皆在于此。 11试述痹证的病因、病机、分证和治疗? (1)痹证的病因:风寒湿气夹杂侵袭人体,壅闭经络,闭阻气血而成为痹证。风性善行数变,故风气偏盛者,痹痛行无定处,称为行痹;寒性凝滞收引,寒气盛者其痛剧烈,称为痛痹;浊气重浊粘滞,湿邪偏盛,症见肢体沉

31、重,酸痛不移,称为着痹。(2)痹证的病机:营卫之气,皆水谷所化。营气精专柔顺,能入脉中,循脉上下而灌注五脏六腑,濡养全身。卫气熛悍滑利,不能入于脉中,行于皮肤分肉间,布散于胸腹。故营卫气虚或失调,都能制使奏理皮肤疏松,精脉涩滞,筋骨肌肉五脏六腑失于濡养温驯,此时易受风寒湿邪侵袭而发为痹,故曰“逆其气则病”“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3)痹证的分证:五脏痹,由体痹发展而成,五脏精气损伤,加之复感风寒湿气,则体痹内传相应之脏而成五脏痹。六腑痹,因饮食不洁,肠胃先伤,痹邪内传于腑而成。五体痹(4)痹证的治疗:脏痹以“输穴”为主刺治,腑痹以“合穴”为主刺治,“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分之”,如用右归

32、饮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骨痹,用四物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筋痹,用黄耆建中汤合羌活盛湿汤治疗皮痹。 12为什么“治痿独取阳明”? “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乃人身气血津液化生之源泉;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阴经阳经总会于宗筋,合于阳明。会于前阴者虽有九脉,但冲脉、阳明脉占重要地位,而冲脉通过气街与阳明相会,以接受阳明的气血,故冲脉之气血本之于阳明。所以高世拭说”阳明者,胃也,受盛水谷,故为五脏六腑之海,皮、肉、筋、脉、骨皆资于水谷之精,故阳明主润宗筋.痿则机关不利,筋骨不和,皆由阳明不能濡润,所以治痿独取阳明也“。“治痿独取阳明”源于灵枢根结“痿疾者取之阳明”的针刺治疗原则,不能当成

33、治痿之独法。如“各补其荣而通其俞”,并不拘限于阳明胃经。表明治疗痿证既要重视阳明后天之本,又要重视辩证论治,可见独取阳明只是突出阳明胃对于治痿的重要作用而已。 13“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病变机理是什么?它们与现在所说的“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盛则热,阳盛则寒”有何不同? “阳虚则外寒“是指外感表证中恶寒症状产生的机理。”阳虚“指肌表卫阳为寒邪喝阻不能宣达,肌表失于温驯所致,治宜辛温发散,透解表邪。而”阳虚则寒“是指全身性的或者某一内脏之阳虚损,机体失温而致,治疗宜温补阳气。“阴虚则内热“指脾气虚发热,”阴虚则热“指肺胃或肝肾之阴不足,虚火内生发热。”阳盛则外热“指

34、外感寒邪所致的表证发热,”阳盛则热“指邪气入侵,阳气亢盛所致的发热,包括内热和表热证。”阴盛则内寒“指阴寒上逆,积于胸中,损伤胸阳的内寒证,阴盛则寒”现在泛指一切脏腑机能衰退或代谢潴留的内寒证。 14“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与“寒因寒用”“热因热用”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同。“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对虚寒虚热病证治本法则的论述。阴虚阳热,病本于阴虚,其“热”乃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偏亢而出现的虚热,故用苦寒药则更伤阴,只能针对其阴虚本质,根据补虚泻实的原则,“取之阴”,即“状水之主,以制阳光”,其热自退。阳虚寒证,病本于阳虚,其“寒”乃阳气不足,不能温

35、养而出现的虚寒,如应用辛温发散以去其相对偏盛之阴寒则阳愈耗而寒愈盛,故只有针对其阳虚本质,以“取之阳”,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其寒可愈。“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属反治法,即以寒药治疗真热所致的假寒证,用热药治疗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寒热均是实证。 15标本缓急的临床应用有哪些基本原则? (1)本病先治。先病后逆,则治其先发之证,先逆后病治其逆,先寒后病治其寒,先热后病治其热,先泄、先中满者也皆先治之。(2)标急治标。腹胀满、大小便不通等症,即使属于后发,也必须立即调治,否则便不能扼制疾病发展,甚至危及生命。(3)标本先后。以邪气有余为本之病,则邪气传他处而见标病,应先治其实邪之本

36、,杜绝传变,则标本自然易治,若以正气不足为本之病,则易受乘侮之气,应先治其乘侮之标,才利于扶助正气之本。(4)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临证有时需要治标治本两者兼顾,一同施用,有时仅治标或治本,一方单行,完全取决于病情。病证错杂而病势尚轻者,可“并行”如素问评热病论治风厥,“表里刺之,饮之服汤”,既治发热之表,又兼治烦闷之里。 16为什么“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本神”即诊治疾病必须根据患者神的不同变化,施以相应的治法。因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的活动已脏腑的经气血为物质基础,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气血者,人之神。”故脏腑气血的盛衰,可根据机体形态、面部色泽、眼神、脉象等反应出来,通过对神

37、的观察,可以推断出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预后的凶吉,作为治疗的依据,所以诊治疾病必先本于神。 17怎样理解“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有何临床意义? 营、卫、津、血液皆由水谷精气所化,其中津入于脉即为血液的组成部分,汗是津之排出体外者,故多汗者必伤其血失血者必伤其津。 18宗气、营气与卫气的功能及其运行如何? 宗气来源于水谷,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下贯心脉,而为呼吸运动,使体内浊气得以呼出,外界清气吸入。营气和卫气来源于饮食水谷,营在脉中,水谷精微上注肺脉后,化生为营血,昼夜五十周于身,有化生血液,内注脏腑,外荣四肢而营养全身的作用;卫在脉外,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具有卫外温等作用。无论昼行于阳

38、,夜行于阴,其每周运行均交会足少阴肾经一次,故谓”常从足少阴之分”。 一般将内经理论体系分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养生及运气等大类。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素问生气通天论 “因于湿,首如里,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素问脉要精微论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

39、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素问脉要精微论 “仓康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素问热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 “聚于胃,关于肺”。素问咳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灵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素问痹论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40、。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 “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及薄,着则生痿躄也”。素问痿论 “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奚谷,与阳明和于宗筋。阳总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素问痿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素问至真要大论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

41、,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务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本神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灵枢本神 “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灵枢营卫生会 “鼓胀何如?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灵枢水胀 “夫百病之

42、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灵枢百病始生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灵枢百病始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里,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明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

43、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痹之安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歧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奚谷,与阳明和于宗筋。阳总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

44、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附肿,疼痛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不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汼,不可胜

45、数。” 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有182篇论文。 内经汇总成编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 内经的理论经历代一家临床医疗的反复验证,因而是科学的。 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天年虚无,正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脏,伤在五味。”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固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做的临床表现是:“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真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

46、必求于本”,“本”指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盛”。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皮肤,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夫睛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以长为短,以白为黑”,是由于肝血精气衰竭。 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素问热论“其未满三日者,可清而已;其满三日者,可补而已。” 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素问咳论“其寒饮食入胃,从胃脉上至于肺”是后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理论根据。 素问举痛论指出致痛的常见病因是寒邪所伤。 素问痹论痛必是以

47、疼痛剧烈为特点的痹证。 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 素问至真要大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是反治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是只以补益收敛的药物治疗有现象为塞而本质为虚的病症。 灵枢本神中“心气虚”的表现是悲不休。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汇,下焦如渎。” 灵枢营卫生会“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两死,即既夺汗,又夺其血。 灵枢营卫生会“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起、止在此都指寤始与寐止。 灵枢营卫生会“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太阴,指足太阴脾经;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 灵枢水胀“臌胀何如?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灵枢水胀“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寒湿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恶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