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秋思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1011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籍秋思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张籍秋思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张籍秋思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张籍秋思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张籍秋思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籍秋思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籍秋思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籍秋思教学设计又见一年秋风起 五年级上册古诗秋思教学设计 陆良县中枢镇中所堡小学 张林坤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3、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词。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片。 2、学生准备:搜集表现思想之情的古诗词,并

2、多读几遍。 课时设计:一课时。 设计理念: “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思乡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愫,悲秋又是古今文人共通的情怀。见秋而生乡愁也就成了文人千古不变的题材,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正是这种题材的一首古诗。诗人因“见秋风”而“作家书”再“寄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诗的字面意思,学生借助插图、工具书等能够理解,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等原因,要真正走进诗人内心,真切体会那无法排解的思乡情却很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课设计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措施:一、以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萧瑟的秋景中,渲染情绪,为古诗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二、以诗解诗,以诗悟诗。通过张继的一首秋思带动一组悲秋思乡的古

3、诗学习,意在以意思意境相近的古诗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同时 1 / 7 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丰厚学生经典文化底蕴的目的。三、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设计一个个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悟后读情,让思乡情在一次次朗读中深入学生心中。四、补充资料,辅助理解。补充一些写作的背景资料有利于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更好地体会古诗情感。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引入,见秋生情。 在咱们国家有一个节日与月亮有关,是,同样在唐朝有一个特别喜欢月亮的诗人,曾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也写过静夜思,睹一轮明月寄满怀思乡之情。这种方式叫做“借景抒情”。 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张籍

4、的秋思 。 1、读“秋”想画面。 板书“秋”字生读;读着“秋”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看看通过秋思又能读出一个怎样的张籍。 3、补充课题,引导读题,读出浓浓的、悠长的味道。 二、听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边跟读古诗读3遍,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韵律感。 2、展示读。指名读古诗,评价是否读出了节奏和韵律。 3、师生合作复沓读。 4、古诗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我们现在说的白话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把这首古诗翻译成白话? 5、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 师:是啊,作者

5、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出示课件: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师:那作者为什么说看见秋风了?他是在骗我们吗?那他到底看见了什么? 2 / 7 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大雁往南飞 师:是呀,焜黄华叶衰,秋天是衰败的季节,同时又是感伤的季节,落叶归根了,大雁南飞了,而张籍只能孤零零地站在秋风中,望着家乡的方向暗然神伤,他也想家了啊。板书:思乡。他会想起家里的哪些亲人呢? 生:父母、孩子、妻子尽管如此思念他们,可张籍却看不到他们,我们来了解一下张籍:点击出现张籍的资料,指名读。 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告诉自己的亲人呢? 生:写家书。

6、 师:对,他决定写一封家书。出示幻灯片:看,张籍坐在桌前准备写家书了,可他迟迟没有动笔?他到底在想什么?哪个词字写出了他此时的心情? 师:意万重是什么意思?。 你来读出他此时的心情吧?再读再读齐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是啊,他想了很多很多,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说给大家听。 可以引导一下:对父母说些什么?对孩子说些什么?对妻子说些什么?对兄弟姐妹说些什么? 师: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 师: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 师:张籍左思右想,经过反复的琢磨,信终于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出示幻灯片:看,他把信交给了送信

7、的人。谁来读读这两句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有谁读懂了这两句?真的假的啊,我想考验一下!大家看,这就是张籍写好的家书。哪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张籍是怎样寄信的?我就吃点亏,为张籍当一回信使吧! 师演送信人,生演张籍。 你为什么把信拆开?你加点什么吧!同学们,哪个字写出了张籍此时的心情?恐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写好了没有呢?快点把信给我,我要赶路。又被张籍拦住了,师:哎哟,张大人,你还有完没完啊?好好好,真服你了!同学们,张大人这样几次拆开信用诗中的话叫做:又开封。对,又表示不止一次。 师:谁来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诗?全班齐读这两句。张籍这样拆了写,写了拆,写得完吗?是,对亲人

8、的思念是永远也写不完的。 3 / 7 四、配乐读,深化情感。 师: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亲情呢! 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那还带走了什么? 生:带走了作者的心 师: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孟郊曾在归信吟中写下这样一句诗,点击课件: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学生齐诗。 师:魂随信去了,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躯壳!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瑟瑟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生齐读诗。 师:看到秋风刮起,作者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作者是借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五、拓展升华。 1、师:其实,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古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

9、,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课前我让你们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谁来读读? 2、一片落叶、一阵凉风告诉我们秋天已来到,一封家书向我们诉说了张籍深沉而无奈的切切思乡之情,有这相思之情的又何止张籍啊!而现在在祖国大地上依然有许许多多离乡外出学习、打工等,这当中也会包含我们的亲人,在外的日子也会有对家的彻骨思念,几千里的回家的路艰辛啊! 结合我们搜集的诗词或幻灯片里的图片也一起利用下面的格式尝试小组写一首小诗: 1、假 如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愿将每一片落叶画成一艘艘船儿, 让远方的游子乘着它回家!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 。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 4 / 7 。

10、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 。 2、乡 愁 乡愁是张籍那丝丝秋风, 总会伴着片片落叶飘进我的梦里。 乡愁是 , 。 乡愁是 , 。 乡愁是 , 。 把所有的借苏轼的话说出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六、总结。 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你们现在还小,不能完全领会,但是等你们长大了,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浓浓的亲情。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张籍的秋思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们的心,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首传世之作吧!全班齐读。 五、板书设计: 5 / 7 六、作业设计。 1、继续积累其他表达思乡情怀的诗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2、

11、结合自己生活体会发挥想象,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一首秋思带动了一组古诗的教学,既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又比较巧妙地以诗解诗,以诗悟诗,教给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生命增加了厚重的一笔。课堂上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自己理解感悟的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在与同学的交流碰撞中提升。在学生学习的瓶颈处,老师巧妙点拨,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读是本课教学的一大特色。有个人读、齐读,有师生合作读、个性展示读,也有情境引读 课堂上动静结合,书声琅琅,淡淡的思乡情随着朗诵读声在教室里飘散弥漫。

12、读写结合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在理解“欲作家书意万重。”时让学生提笔写家书,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了诗人的情感。诗人资料的使用也恰到好处,在学生体会了诗人思乡情感的基础上,拓展诗人的生平资料,使本诗的情感由个人情感上升至爱国爱民的情感高度,把诗人高大形象建立在学生的心中,提高了本课的情感格调。 同时,教学中处处从生活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使教学不再是冰冷的“隔离学习”,而使学习具有更多温度,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藏在自己心底的那一封属于自己的“家书”。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课亦如此。 6 / 7 补充材料: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即今天的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