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报告(2).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1399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实验报告(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微生物实验报告(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微生物实验报告(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微生物实验报告(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微生物实验报告(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生物实验报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实验报告(2).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生物实验报告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实验目的:本次脓汁粪便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实验,旨在通过培养基制备,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以及细菌鉴别实验如革兰氏染色法,血浆凝固酶试验,药敏试验,半固体接种法实验,从而对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初步掌握微生物试验的基本技能和原理,也有助于无菌观念的树立。 1.实验器材: 接种针、接种环、油性笔、打火机、试管架、普通冰箱、冷藏室、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 生物显微镜、电炉、蒸馏水、玻片缸、消毒液、1新洁而灭、天平、砝码、细菌干粉培养基、锥形瓶、量筒、试管筐、糖发酵管、灭菌平皿、试管、刻度吸管、洗耳球、称量纸、硫酸纸、牛皮纸、橡

2、皮筋、尺子 2.实验方法与步骤: 2.1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 培养基制备的一般程序: 调配溶化 矫正pH 分装灭菌检定保存。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灭菌检定保存。 如下图表格内容要求所示制备培养基。 表一 组号 培养基 称量 (g) 11.4 2.9 1.1 1.5 水量 (ml) 300 75 50 50 煮沸 (次) 3 1 3 分装 (ml) 5 3 3 备注 1 24 57 810 营养琼脂 营养琼脂 营养肉汤 半固体 4瓶,500ml瓶,平板 15支,中试管,斜面 15支,小试管,液体 15支,小试管,高层 22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2.2.1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取脓汁标本在普

3、通平板表面划线,取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菌,在37培养1824h ,从而分离出单个菌落。 2.2.2观察形成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表面、颜色。 2.2.3细菌的纯培养:取脓汁标本在普通平板上的黄色、白色单菌落,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的紫黑色、淡粉红色单菌落接种在四个斜面培养基,标记,在37培养18h。 2.3细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 2.3.1革兰染色法观察细菌形态。涂片 干燥 固定染色。涂片:取一玻片在玻片的左右两侧上加生理盐水34ul,2滴,分别取黄色和紫黑菌菌苔少许与左右两侧盐水混匀,涂成1cm2。干燥:在空气中放置至干燥。固定:在酒精灯上来回横穿2到3

4、次对其进行固定。染色:结晶紫 初染1分钟水洗卢戈碘液媒染1分钟水洗95乙醇脱色约20秒钟水洗稀释复红复染1分钟水洗吸干,镜检。 2.3.2取另一玻片,取白色和粉红色菌苔,操作与上述同。 2.4细菌生化反应鉴定 2.4.1糖发酵试验 用接种针分别挑少许紫黑和粉红色的细菌接种到葡萄糖发酵管和乳糖发酵管中,在37下,培养24小时,观察其产酸产气情况。 2.4.2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接种环分别取黄、白、紫黑、粉红色四种菌液36ul2环,各自在四个平板上,作平板密集划线接种细菌。设计三点,三点之间等边三角距离,点距离平皿边缘约15mm。作标记:青、链、庆。镊子火焰消毒,夹取相应的药物纸片,平贴在已设定的

5、位置上,按压,最后镊子火焰灭菌。371824小时培养,观察结果。 2.4.3血浆凝固酶试验 取二滴兔血浆置于洁净的玻片上,分别用接种环取白色和黄色菌苔(23个菌落的菌量)与血浆研磨混合,涂匀呈云雾状,立即观察结果。 2.4.4半固体接种法 接种针斜面取四种不同颜色的细菌,各自接种进四个半固体培养基,从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垂直刺入,到达培养基底部4/5处,再循原来的路线,退出接种针。 在37下,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2.4.5 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反应 取载玻片1张,滴加痢疾血清和生理盐水各15ul,2滴。用接种环挑取少许紫黑色菌落和粉红色菌落,各自与上述混合液液滴混匀,观察结果。 3.实验结果与

6、讨论 3.1脓汁和粪便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 3.1.1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的结果。脓汁中的细菌在普通平板上形成黄色和白色菌落。粪便中的细菌在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紫黑色和粉红色菌落。 伊红美蓝为指示剂,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的作用。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使伊红美蓝呈色,形成紫黑色菌落,且有金属光泽;肠道致病菌不发酵乳糖,菌落成粉红色,有时可因碱性物质较多,细菌带负电荷染上美蓝而成蓝色菌落。 3.1.2观察细菌形态的实验结果。脓汁的黄色和白色菌落中的细菌革兰染色紫色,阳性,萄萄串珠样排列球菌,疑似葡萄球菌。紫黑色和粉红色的细菌呈杆状,粉红色,说明为革兰氏阴性菌。 用革兰染色法观察细菌的形态时脱色

7、时间不要太久免得影响实验结果,油镜放入光路之前,一定要在标本的观察部位上加一滴浸油。使用后记得擦洗干净。 3.1.3糖发酵试验结果。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糖分解酶,分解各种糖的代谢产物也各不相同,有的产酸,有的产酸又产气,据此,可以鉴别各种细菌。紫黑色细菌在葡萄糖和乳糖发酵罐中皆变色和产生气泡,说明紫黑色细菌均能分解葡萄糖和乳糖,产酸产气。粉红色细菌在葡萄糖发酵管中变色但不产生气泡,说明其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在乳糖发酵罐中既不变色又不产生气泡,说明其不能分解乳糖,不产酸不产气。 在进行糖发酵试验时,试验完成后,管口不能朝上,这是因为管口朝上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会溢出,观察不到正确的实验结

8、果,最终会影响到细菌的最终鉴定。 3.1.4药敏实验结果。 表二常用药敏试验纸片判断标准 抗菌药物 纸片含药量 耐药抑菌圈直径(mm) 耐药 中度敏感 敏感 青霉素G(葡萄10单位 球菌) 链霉素 10微克 庆大霉素 10微克 四环素 30微克 氯霉素 30微克 磺胺 300微克 表四 药敏实验结果分析 黄色细菌 白色细菌 紫黑细菌 粉红细菌 + + - - 28 11 12 14 12 12 青霉素 - 1214 1314 1518 1317 1316 链霉素 + + + + 29 15 15 19 18 17 庆大霉素 + + + + 注:耐药,中度敏感,敏感 G+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

9、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感染后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好。G-粉红色和紫黑色细菌对青霉素耐药,对链霉素敏感。感染后用链霉素治疗效果较好。G+球菌和G-杆菌对广谱抗菌素庆大霉素都敏感。 3.1.5血浆凝固酶试验的结果分析。观察到黄色菌落的细菌能使血浆产生颗粒性物质,说明其为凝固酶阳性,是致病菌;白色菌落细菌不出现凝集反应,说明其为凝固酶阴性,不是致病菌 3.1.6紫黑色和粉红色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结果。紫黑色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内呈扩散生长,培基混浊,说明该细菌有鞭毛;粉红色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内沿接种线生长,培基清澈透明,说明该细菌无鞭毛。 表五 紫黑色和粉红色细菌生化反应结果分析 紫黑菌

10、落 葡萄糖 乳糖 半固体 + 粉红色菌落 葡萄糖 + 乳糖 - 半固体 - 3.1.7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反应的结果分析。紫黑色菌落的细菌不能使痢疾血清产生颗粒性物质,说明其不是引起痢疾的致病菌;粉红色菌落的细菌使痢疾血清产生颗粒性物质,说明其是引起痢疾的致病菌。 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颗粒性抗原(细菌)与特异性抗体混合,如果比例合适,则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的机制是由于抗原与其相应抗体间存在着相对应的极性基。极性基的相互吸附,使抗原外周的水化膜除去,由亲水溶胶变成憎水溶胶。电解质具有降低电位的作用,使抗原颗粒间的排斥力消除,从而产生了凝集现象。 附肠道各菌属生化反应鉴别

11、表。 表六 +产酸或阳性, 产酸产气,-阴性, +/-多数阳性, -/+多数阴性, 不确定。 葡萄糖 乳糖 麦芽糖 甘露醇 蔗糖 半固体 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 + +/- -/+ - /+ - - - 霍乱弧菌 变杆菌属 + - + + + + - - +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得脓汁和粪便标本细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七 标菌本 落 形态 血浆 凝固酶 葡萄糖 乳半固体痢糖 培养基 疾血清 青霉素 链霉素 庆大霉素 结论 脓黄G+球菌 + + + + 金黄色葡萄球汁 色 菌 白G+球菌 - + + + 白色葡萄球菌 色 粪紫G-杆菌 + - + + 大肠埃希菌 便 黑 粉G-杆菌 + - - + - + + 福氏志贺菌 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