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笔记.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1505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得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得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得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得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得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得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笔记.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得笔记 读三国几个人物的心得笔记 我读史有二个习惯,一是从史书中学习远古圣贤的做人做事之法,二是从史书中资鉴一些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方法。昨晚会点火仪式后,因未见到什么惊喜与新奇,便又钻到了故纸堆中,自我寻找刺激。还好,有了心得,便整理了七篇读书笔记,与不爱好观看体育比赛的博友们共度一个周六。 一 对能说善道的人要明察慎用 有的人口才极好,能言善辩,且颇有文采。对这种人一定要明察慎用,不可以被他的表象所迷惑。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隐荽的人从青洲跑到吴国。上书给孙权说:“古时圣贤的君主都招贤纳士。我今年二十二岁,舍弃故乡,归顺圣君。可我来了很多天了,主管官员还拿我当士兵对待,使我的精辟见解和美好的愿

2、望不能献给陛下。再三叹息,不应当这样,乞蒙召见。”孙权就召他进宫问策,隐荽回答问题时是有板有眼,讲述事实是头头是道,而且口才极好,富有文采,仪态从容。 他离开后,孙权问身旁的胡综对其印象如何。胡综说;“他上书的口气很大,回答问题时思路敏捷,投机灵巧,善于诡辩,才能不见得能行。” 孙权问给他一个什么角色。 胡综说;“不能让他治理百姓,独挡一面。先做个职员试试吧。” 孙权认为隐荽的所谈多是司法之事,便让他做了廷尉监。当时与隐关系密切的二个部长级官员称赞他有辅佐帝王之才,让他做个小官是屈才。一时间副部级以下的官员都争着与隐交往,赠送礼品。也有不少官员瞧不起他,不买他的帐。孙权呢,则不动声色,静心观察

3、。时间不长,隐荽就图谋造反,事发后被捉住杀死。过后,孙权严厉斥责了那二个替隐说好话的高级官员。结果这二个人一个自杀,一个被软禁。 二 判断下属是否曲意迎合的技巧 有的朋友当了领导后,有时往往难以断定下属对自己的意见是真心拥护,还是曲意迎合,尤其是对自己所倚重信任的人,更不易辫其是真诚还是谀媚,不好确定取舍,有一个简单扼要的方法,你不妨一试。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对待侍中刘晔很是亲近器重,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有些大臣发现刘晔言行不一,有些事情在底下说不行,在曹睿面前又说行。有些人反映刘晔不是忠臣,善于探测皇上的意向而献媚迎合。明帝一时难以断定,有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说:“陛下再召见刘晔时可用反话问

4、他,如果他的意见相反,说明刘晔平时与皇帝的意见一致,是诚恳的。如果他的意见与您完全一致,那他的曲意迎合就暴露无疑。”明帝用此法一试果然灵验,发现刘晔是迎合之徒,便心中有数渐渐疏远了他。刘晔被降职使用后忧虑而死。 有刘晔才能的人,也宜从他身上吸取教训。刘晔不是小人,对明帝也没有什么恶意,只是想在明帝面前保持宠信而曲意迎合;在社会上又想取悦众人,向世俗的压力屈服,而到处迎合。 即想施展才智,真诚待主,保全地位,又想到处讨好,八面玲珑,四面光滑,实在太累、太难用不着。人还是诚恳些好,活着不累而且洒脱。 三 自己有习学问也要劝部下多学 经营者对部下即要严格管理,也要关怀备至,尤其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这对

5、部下的自身进步有好处,对自己所经营的产业来说,有众多高素质者辅佐也有益处。 三国时期,吴国的吕蒙任偏将军,孙权就督促他说:“你现在担任重职,执掌权力了。要努力学习,多看点书。”吕蒙推辞军中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让你去当博士吗?我只要你浏览群书,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丰富脑子,增长才干。你说事多,难道还能比我忙。我还经常读书学习,从中受益呢。”于是吕蒙便开始刻苦学习。 鲁肃过去认为吕蒙没文化,瞧不起他。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的军营,走进去与吕蒙谈了一通,鲁肃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干谋略,已不是昔日的老粗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今天才明白这个道理

6、啊。”于是鲁肃留下不走,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他结为好友才分手。后来,吕蒙的官越做越大。鲁肃死后,吕蒙接替他做了全军的统帅,给孙权提了许多建议,立下了很大功劳。孙权仰仗他的谋略计策,从关羽手中夺回了荆洲。 吕蒙从读书中尝到了甜头,不仅自己刻苦学习,就是同事、好友去世战死,他第一件事就是为那些将军的子女寻找确定辅导老师,这件事办妥了以后,才安排其它事项。 四 袒护包庇不是爱 孙权和周瑜是君臣关系、亲戚关系。二人从小在孙夫人的呵护下长大,又近似兄弟关系,感情深得可以了。可周瑜死了以后,他的儿子犯了法,孙权照抓不误,并按法律程序判刑流放。诸葛瑾等大臣求情,孙权感慨地说:“周胤年幼无功,却能统率全军,

7、得以封侯,我是思念周瑜才宠爱他的。但周胤依仗恩宠酗酒荒淫,骄横放纵,多次告诫屡教不改。我对周公的情义比你们深,更希望周胤有成就,超过他的父辈更好。可这次他的罪太重。我现在不能让他回来,要让他吃点苦头,使他能了解自己,悔过自新。假若他能改正,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你们放心,就因为他是周瑜的儿子,我爱他比你们真,比你们深。”通过这件事,人们知道孙权对周瑜的情义和思念是没有终止的,而且以自己的方式追思他。: 世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迫于世俗、压力、说情加之自己感情也一时难以接受,往往做不到孙权那样。在长痛、短痛、深爱、浅爱之间,由君自己决定好了。 五 选拨任命干部要人尽其才 做了领导,在人事安排上,要本

8、着“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原则,尽量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克服每个人的短处。横向:将才、帅才的位置不能互错,避免适得其反。纵向:每个人的安排要得当,不能小才大用,也不能大材小用。 三国时期,刘备从孙权手里借到荆洲后,便任命了一大批长官管理地方行政。其中任命庞统为一个县的县令。庞统任职时间不长便因政务荒废被罢官。鲁肃写信给刘备说:“庞统的才干不适合管理一个小县,而应该安排到更高的位置上,才能发挥他的才干。”诸葛亮也谈到庞统的才干不适合当县长。刘备便召见了庞统,与他详谈了天下大势后,刘备相见恨晚,于是对他大为器重,亲信的程度仅次于诸葛亮。庞统被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后,便如鱼得水,为刘备筹谋了许多大事,可

9、惜死得太早. 六 贤臣择主而行 一位朋友在某处供职,几年下来,总未混出个模样,时常忧郁苦闷。此时,他就应该冷静的反思一下,是自己主观努力不够,专业不对口,工作未搞好?还是上级混蛋加八级。如果是前者,那就要重新调整人生的座标,继续努力,如果是后者,就应果断地炒领导的鱿鱼,不能象三国时的高顺那样,受了一辈子气,最后还不知道自己是怎能样死的。 三国时期的高顺是吕布的手下,有才干,独立工作,带队打仗的能力很强,为人清高廉洁、有威望,少言寡语。他手下有七百多人,号令整齐,每战必胜。他很知道吕布的为人:是反复无常,野心很大,不仁不义的有勇无谋之匹夫。面对这样一个领导,高顺始终不肯离开他而投奔其它的英雄豪杰

10、。 由于高顺不是吕布的亲信,就被日渐疏远。自己的部队调拨给吕布的亲戚指挥。等到冲锋陷阵时,才交给高顺指挥。但高顺始终没有怨言,还时常规劝吕布:“要动脑子思考,打了败仗要总结一下教训。人不能不犯错误,但相同的错误不能总犯呀。”高顺的话,说得很好,也很诚恳。吕布知道他自己忠心,话讲得也有道理,可就是不采纳他的意见,依然我行我素。后来,魏续伙同他人反判了吕布,抓了高顺等人归降曹操皆被杀。 如果高顺能投奔明主刘备,不与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齐名,最低也要比廖化的知名度高。 七 跟随自己多年的人也未必忠心耿耿 人易相识贵相知。不能认为与自己同事、交往或跟随自己多年的人就不会背判自己。真正了解一个人对自己如何,十年不行,三十年也不行。 三国时期,关羽率军进攻樊城,魏将于禁、庞德驻守在此城。当时,天降大雨,汉水泛滥,于禁的七路军马被大水所淹。关羽乘船进攻时,于禁等人无处可躲,于是投降。庞德则率人抵抗到最后,被俘后,关羽纳降不成便杀了他。曹操听说此事后,感慨地说:“我和于禁交往三十年,他跟随我三十年,怎么在危难之中,不战而降背判我,倒不如庞德呢?”于是封庞德的二个儿子为侯。 于禁后来又被吴国所俘,送回了魏国。曹丕让人在曹操的陵墓上画上关羽战胜,于禁战败,庞德发怒的壁画,让于禁去祭拜,于禁见此画后,羞愧交加,忧郁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