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年级下册诗歌鉴赏答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2118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复习年级下册诗歌鉴赏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总复习年级下册诗歌鉴赏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总复习年级下册诗歌鉴赏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总复习年级下册诗歌鉴赏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总复习年级下册诗歌鉴赏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总复习年级下册诗歌鉴赏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复习年级下册诗歌鉴赏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总复习年级下册诗歌鉴赏答案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2古诗词中多有运用典故的句子,请你说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中运用来了哪些典故,其中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引用典故向秀作思旧赋怀念稽康晋人王质在山中观二童子对弈,一局终了发现已过百年。表达作者对故友的怀念和感慨时光飞逝、物是人

2、非的凄凉惆怅之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请你作简要赏析。 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宦海沉浮、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这句诗还寄寓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的哲理。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都是 怀古 诗,这类诗歌的特点是 借凭吊古迹、咏怀旧事抒发作者的认识和感情 。 2在这首诗中作者借凭吊赤壁古迹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答: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

3、气。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这句话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 这句诗通过假设的方式,以两位美女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要影响。其中蕴含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第2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国势危亡的宋王朝 比作 风中飘舞的柳絮 ; 将 自己的坎坷一生 比作 漂泊无根、时起时伏的雨中浮萍 。写出了国家山河破

4、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都历经艰辛危苦 。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联构思精巧,请你作简要赏析。 答:这句诗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巧妙的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3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慷慨悲壮。请你仔细品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由此你还能联想到哪些与之表达相同思想的诗文名句?请写出一句并注明作者。 答: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词中的“婵娟”指的是 月亮 。 后人常引用上阕中“高处不胜寒”一句表达 人身居高位往往容易遭到周围人的非议、攻击 /一个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造诣而产生曲高和寡的寂寞 的意思。 2品读全词,说说在中秋佳节,词人咏月抒怀,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答:中秋之夜,皓月当空。诗人赞美明月、向往明月,但经历了在“人间”“天上”的几度徘徊、矛盾之后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万家团圆之时诗人与亲人不能相聚心中充满

6、对亲人的思念和不得团聚的惆怅,但是诗人能够自我排解,心情由郁结到心胸开阔变得积极乐观,最后归结为相隔千里而共赏明月的美好的愿望。 3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颇多,请你就其中一个佳句选择一个角度来赏析。 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表现了诗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同时,这句诗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别离;这正与月亮有圆有缺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 4读了本词你还想到哪些咏月或者咏中秋的名句?请各写出一句并注明作者。 答:咏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

7、平羌江水流。李白 中秋:中庭白地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在这首散曲中作者借咏怀古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体现这一思想的诗句是? 答: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品读“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句诗所展现的壮阔景观。 答:群山层层叠叠,好像是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汹涌澎湃,奔腾咆哮。险要的潼关

8、雄踞在山河之间。 请你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一下这句诗。 答:这一句用字精炼,写景传神,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聚”字和“怒”字用得好。“峰峦如聚”的“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波涛如怒”的“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到达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的境界,请从一个角度赏析本句。 答:这句诗中“见”字和“悠然”用得极好,诗人在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见”字写出了诗人随意、悠闲的心情,“悠然”则表现出了作者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句诗写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和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用语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 3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写的画面 答:傍晚时分,林间的雾霭聚拢来,在夕阳的余晖中,山间景色显得愈加迷人。归巢的鸟儿呼朋引伴的相伴归来。 4结合归园田居和本诗,谈谈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理解。 答

10、:这句富有哲理,从字面来看是说这田园生活中含有人生的真谛,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本诗的中心句是哪句?结合全诗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

11、有希望。 2请从一个角度鉴赏“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答:借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重获重用、一展宏图的愿望。 3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满意于自己的隐居生活,在诗中借饮酒表现了一种悠闲自得、宁

12、静安详的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行路难是李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酒再美诗人也无饮酒的兴致。但诗人最终没有丧失积极进取之心,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希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

13、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句表达了3 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写出一句和它表达情感想相同的诗句。 答:表现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抒发了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张养浩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

14、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一个成语概括是 妙手回春 。 本句历来被人传颂,请鉴赏本句诗。 答:作者发挥神奇的想象,运用比喻,将北风看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描绘了奇丽壮观的边塞雪景,而且给人以春天的温暖之感。抒发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乐观豪迈的情怀。比喻新奇,格调豪壮。 2、请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展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画面。 答: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飞,一面鲜红的旗帜被冰雪冻结,一任狂风吹卷也难以翻动。 3本诗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结尾,意犹未尽,含意深长。请谈谈它的妙

15、处。请写出和它具有相同情感的送别诗句。 答: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空旷的寂寥的雪中送别图景,未提送别二字却满含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雪满天山”令人凄迷,“山回路转”使人愁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记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全诗以此结尾表达了诗人绵绵无尽的惜别之情,给人以无穷的遐思。 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请分析“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答: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将视线又转向“外景”,以百丈坚冰、万里愁云渲染送别的悲凉气氛,引出下文的送别场面。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展现画面 答:山势回环,道路曲折蜿蜒,友人已渐行渐远,直

16、至连模糊的背影也消失在苍茫的天地间。雪地上只剩下点点的马蹄印记一直延伸到远方。 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边塞的冬天早早的来临。北风呼啸,吹刮着地面,摧折了枯草。漫天雪花飘舞,天地间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大雪压枝头,却好像是一夜春风吹绽了千树万树的梨花,那么洁白,那么晶莹。 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答:茫茫戈壁上纵横的是百丈的坚冰,一片冰雪的世界。远望天穹,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一直延伸到辽远的天边。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袭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请结合本诗语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是说,诗歌和诗人是一体的,诗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这首小运用咏托物言志的手法,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花为喻,形象地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离京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感情。 2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 答: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移情于花,表达诗人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感情。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鲁迅所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