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形而上学.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2896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所理解的形而上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所理解的形而上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所理解的形而上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所理解的形而上学.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所理解的形而上学我所理解的“形而上学” 第一次接触到“形而上学”理论是在学生时代,当时只是出于知识点的重要性,只初步了解到是一种与马克思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没有真正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这次通过系统学习西方哲学课程,才发现这种理论非常深奥。“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是哲学史上所指的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这种理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形而上学”有两个含义。第一种就是与辩证法所对立的方法论,世界观。“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形

2、而上学”否认事物的矛盾,否认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显然,它是一种错误的方法论。“形而上学”时空观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联系,否认时空特性的相对性。相对主义时空观借口时空特性和人们时空观念的可变性、相对性,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客观性,陷入唯心主义。而这种本质被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露。 形而上学的第二种含义则指一种研究感官不可达到的东西即超经验的东西的哲学。这种解释是我们平时所不容易接触到的。其实这一用法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著作中即已出现,至今仍流行于西方哲学家之间。近代唯心主义者常用“形而上学”一词来攻击唯物主义,污蔑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超感觉、超经验的虚构

3、。在哲学史上,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形而上学有时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有时同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但从本质来说,形而上学同唯心主义有着密切关系。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古代就已产生。中国西汉时董仲舒宣称“天不变,道亦不变”。15世纪至18世纪,由于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总体上还处于搜集材料阶段,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家为了深入认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规律性,对各种现象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撇开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暂时把它们作为一种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东西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比古代对世界笼统的直观前进了一步,但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孤立的考察事物和现象的习惯。以后英国哲学家培根、洛克把自然科学的这一方法

4、移植到哲学领域,形成“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欧洲,17、18世纪的机械唯物论,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它同那个时期的生产和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也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它在人类认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在对世界各部分的认识上,“形而上学”比古希腊的朴素辩证法要正确些。 没有对自然现象分门别类的精确研究,要建立起揭示事物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现代科学是不可能的。但是,当19世纪一系列新兴科学产生以后,形而上学就成了自然科学发展的严重障碍。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和方法看待社会历史现象,就必然否认社会矛盾,否认发展和否定社会革命的作用。现代有些实证主义哲学还用“形而上学”一词来攻击唯物主义。 所以在这个实用主义、“有用的就是真理”盛行的时代里,在了解了形而上学的深层含义后,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大前提下,审时度势,正确运用形而上学的一些正确理论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