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老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2965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最好的老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最好的老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最好的老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最好的老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最好的老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最好的老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最好的老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最好的老师21、我最好的老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4.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怀特森老师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六、课

2、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2、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3、教师导读: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只要大家认真阅读,很快就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指导自读,初读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指导自学 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3.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读课文,点评读书情况。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用自己的话说说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老师。 三、探究老师的个性 1.快速看课文

3、,找出作者评价怀特森先生的一个句子。 指名朗读,出示句子: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说说作者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结合板书小结:他的个性表现在教学方法?独特 他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是?出人意料 读出老师的个性来。 那么课堂上发生的哪些事情让作者出乎意料,也是你所没想到的?默读课文1、2、5小节,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并写下你的感受,一会儿我们交流。 2.学生交流 3.讨论: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 四、探究“最好” 1.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怀特森老师有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4、除了给我们带来惊讶,带来不可思议之外,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 2.课堂交流。 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句子来回答: “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貌似正确的观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怀物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3.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这个单元的学习,随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去接近真理?为什么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 4.同学们,怀特森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科学的精神,教给我们人生的道理。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但他的

5、这种做法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当我把怀特森老师的做法的朋友时,朋友是这样评价我的老师出示: “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对于朋友的评价,我是这样说的: “不,你的看法错了。” 因为,在作者眼中,怀特森就是他最好的老师。 2.教师小结。 八、作业设计:小练笔: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写一写你的看法。 九、板书设计 : 21、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 我 打零分 目瞪口呆 故意 气炸了 独立思考、判断 受益终身 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

6、格的老师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能够结合正侧面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这种侧面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是一种“冲突”。首先是视觉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冲突: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维方式上的冲突:现在的

7、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是对他们多年来一种思考方式的挑战。最后是生活习惯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学习,也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些冲突有的源自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源自于怀特森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与众不同。 设计理念: 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 教学目标: 1、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

8、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3、能说出课文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拟定学习方案。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在六年的学习生涯中,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老师,这位老师是谁?他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崇高的敬业精神?还是他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 2、 今天我们学习30,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

9、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按自然段分段朗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其他同学听准字音,并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并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解决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后,提出: 面面相觑,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同学们为什么会面面相觑? 冰川期,你们知道冰川期是什么时期吗? 胸有成竹,文中说我做什么胸有成竹? 郑重其事,怀特森老师是怎样郑重其事地讲“凯蒂旺普斯”的? 狡黠是什么意思?怀特森老师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新怀疑主义”指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

10、“新怀疑主义”的? 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文中两次提到“正视”有什么含义?便打了“我们”“我“什么样的心情?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呢? ww四、依学案自主探究,因需交流。 学案: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思路1:默读课文,看看怀特森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一想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思路2:默读课文,思考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和行为有了哪些变化,“我”认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五、共议交流。 l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新怀疑主义”的老师。 在“凯蒂旺普森”事件中,预计学生对怀特森老师最初的认识

11、可能是零散的,如:他们会认为怀特森老师是博学的、戏弄学生的、教会我们怀疑的教学时可依照学生的发言顺序教学,而后进行整合提升。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博学的老师。 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师:你从怀特森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森身上觉得他是一个博学的老师。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戏弄学生的老师。 “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

12、能得分了。” 师: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了? 3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怀疑的老师。 怀特森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平静下来:“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过吗?既然是绝迹了,那就什么也没留下。我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怀特森老师认为我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再看看怀特森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斯,看看我们该不该起疑心? 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

13、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追问: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要教会我们怀疑? 从考试成绩登记在册教会我们必须学会怀疑。 过渡::在这次“凯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我”眼中的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 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 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师:读读这些句子,结合上下文谈谈

14、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一个莫须有的凯蒂旺普斯,让我们懂得了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书本上的内容和老师说的,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探索的老师。 师: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说这是不寻常的探索? l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老师。 师: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质疑,也教会了我们探索。那么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之前和之后,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 相机出示: 逐渐的,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

15、义”。 师:你们觉的什么是“新怀疑主义”? 师: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怀特森老师,作者不仅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还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以及我们行为的前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这种通过对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叫侧面描写。 师生总结。 完成填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六、拓展延伸。 是呀,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

16、,那么他还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 七、作业。 必做: 1、练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选做: 1、试着把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带到你的学习生活中去。 2、以怀特森老师的口吻复述这个故事。 3、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用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附板书设计: 25 一个这样的老师 与众不同 影响深远 一、谈话导读 老师:在家里,有爸爸妈妈和亲人陪伴我们。在学校里,陪伴我们的是老师。我们先一起聊一聊,在你的心目中,你觉得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我看谁说得最有自己的想法,既跟别人不同,又说得很有道理。 学生1: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他的教学质量应当很好。 学生2:我心目中的老师

17、是这样子的:他能教给我们知识,我们也能将所学的知识教给他。 老师:恩,教学相长,彼此学习。 学生3:我心目中的老师非常幽默,非常有个性。 学生4:我心目中的老师,上课很严厉,下课可以却跟我们一起玩。 老师:上课和下课不一样。老师既是我们的老师,又是我们的朋友。非常不错! 学生5:我心目中的老师是非常有爱心,他能够帮助每一位成绩不好或者是成绩好的学生。 老师:我也很赞同你的观点,最好的老师最有爱心。大家都谈得很不错。这是大家的理想,希望我们的老师都这样。我在想,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说的知识,一般都是正确的。对吗? 学生:对! 老师:如果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在课堂上所说的知识都是错误的,你觉得这样的老师

18、还有没有可能成为好老师?甚至是最好的老师?你先告诉我,有没有可能,然后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6:有可能。因为这可能是这位老师最独特的方法教学生。 老师:他讲的是错的啊!你能原谅他的错? 学生:对。 老师:为什么要原谅他的错? 学生7:因为,不一定都是老师的错。也许同学没有提出疑问。所以,我觉得他是好老师。 老师:他错了,但是同学们没有提出疑问来,责任还不在老师。你说出了一定的道理,还有没有更好的道理,后面那个男同学你说。 学生8:我觉得他是个好老师,因为他有独特的教学方式。就像我们的学生活,不思考的话就等于吃了饭不消化。 老师:这个比方打得很好啊,向你学习! 学生9:我认为他还是个好老师,因为失

19、败是成功之母,人总是会失败的。 老师:出错是出错,得看老师是怎么样出错的?对吗? 学生10:我觉得老师可能是故意出错。 学生11:我觉得老师想让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具有怀疑能力和分析能力。 老师:他是故意犯一个错误,让你们懂得这一个道理,对吗? 学生:对。 老师:非常不错。你们是不是在课前都看过我今天讲的课文了,是吗? 学生15:没有。 老师:那更加不错。经过这一段聊天,同学们的思维变得非常活跃。 二、评价人物,质疑问题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第114页。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看看大家读得怎么样? 学生:读课题 21我最好的老师 老师:下面,同学们自己把课文看一遍。注意两点:首先,把笔拿着,你

20、发现这课文里面有好的成语,请在它的下面划一条波浪线。有不认识的字,请在下面也做一个记号。这是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看了课文以后,你有什么疑问,请你等会向我提出来。这两个要求都记得吗? 学生:记得。 老师:那我再加一个要求,想想:题目叫我最好的老师,我想将“我”字去掉,就成为最好的老师,你觉得可以吗?注意啊,一划词语,二提问题,三想我的问题。 1学生自读 老师:板书词语: 出乎意料 侃侃而谈 目瞪口呆 糊弄 老师:大家看下黑板上几个都是成语吗?前面三个是。先找个同学,把那两个括号里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谁愿意来做这个事? 指名学生上台注音 老师:非常好,大家一起读一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学生:读

21、词语 老师:特别注意这个字,它永远都读糊吗? 学生:不是 老师:有时候读什么?后面那个女学生你说说。 学生18:读糊,糊涂。 2质疑问难 老师:现在我想问第二个问题。你们刚刚读过课文以后,有没有问题想提问老师的?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我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好。 学生19:老师,我这里读不懂,“怀特特先学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这样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老师:为什么不懂,哪里不懂? 学生20:也不要迷信权威。 老师:你觉得应该迷信权威? 学生20:不是的,我觉得小学怎么会有权威? 老师:小学怎么会有权威?不错。权威在哪里? 学生21:那个老师就是同学们的权威,老师要同学们做什么

22、,同学们就应该也会做。 老师:这是你的答问,很好!现在还有没有要提问的? 学生22:为什么是“出人意料”? 老师:你看得很仔细 学生23:文章最后提到,作者又告诉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也认为不对,可是他在这里为什么认为老师是对的?为什么从以前的不接受到现在又觉得老师的观点是正确的? 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她读书读得特别仔细,把前后都联系在一起看。发现了有矛盾。 学生24:我想答刚才那个同学的问题。是一个 老师:不要紧。提问很重要,怎么样提出最有效的问题更重要。 学生25:我觉得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到的内容跟后面有矛盾。 老师:怎么理解这个矛盾?大家都记住他们提到的问题。 学生26:学生不可能不写

23、答案,为什么还是得个零分? 老师:呵呵,没有了功劳也有苦劳,你是这样想的吧? 学生27:他说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动物那为什么他只知道这种在夜间出现,而且已经绝种的动物呢? 老师:是啊,读得非常仔细。要是你在怀特森的课堂上就好了。 学生28:我回答她的问题,因为这是他故意编出来的,想给学生一次教训。 三、反馈交流 老师:“故意”就说明背后有目的,有一时看不到的目的。怀特森“故意”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仔细,读书就应该像这样带着问题,带着问号去对话。我发现,同学之间有非常好的习惯,彼此不但能够提问还能够相互释疑,学习就是这么一个交流的过程。 这些问题当然都要解答。能不能允许我把你们

24、提及的问题放到讲课过程中去,是和同学们一起来解答,不是等我来解答。现在,可不可以回答我刚刚讲的那个问题,我的那个问题也是我读书的时候产学生的一个疑问。我觉得我最好的老师好像不需要“我”字,就是最好的老师,你们觉得有意见吗?谁来说服我,最有力的说服我。 学生29:我觉得把“我”去掉不行的。如果是最好的老师,有的人的看法有不同。他觉得这个老师好,有的人觉得这个老师教学的方法一点用处都没有。就觉得这个老师是个坏老师。 老师:这个老师好不好是带有个人色彩的,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能不能结合课文告诉我? 学生30:课文中写到作者把这个介绍给他的一个朋友,他的朋友却说这个老师怎么能这么糊弄你们?就证

25、明他的朋友不认为怀特森是好老师。 老师:非常好,你的说法非常有说服力。就在文章的最后能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能这样看待。 学生31:我觉得把“我”去掉的话,那么最好的老师就包括了很多老师。如果加上“我”的话,单单指的是怀特森一个老师。 老师:最好的老师可以有无数个,“我最好的老师”只有一个,那是独特的。 学生32:我觉得最好的老师应该也有很多同学喜欢它,所以可以去掉“我”。 老师:哦,你觉得“最好的老师”可以去掉,是吧?非常欣赏你。怀特森又不是我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全班同学都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真不错,大家都这样说的时候,你坚持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你以后很有出息。 学生33:我觉得课文的第六自然段和

26、第七自然段里面说了:“怀特森先学生让我们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但是,他没有告诉他的朋友这一句,所以我觉得“我”最好的老师是必要的。 老师:这叫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学生34:我觉得不应该去掉“我”,因为去掉了“我”的话,那意味着别人也喜欢。问题是,如果别人如果不喜欢这个老师,而是别的老师呢?作者喜欢那个老师,才加上“我”。 学生35:我认为不应该去掉“我”,因为他们的老师是很有个性的人,不但教学方法是独特的,而且他教育同学们的方法也是很独特的,别人不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老师,所以不能去掉“我”。 老师:你是“集大成”,前面讲过的你把它都归纳了。

27、还有其他意见的呢? 学生36:我觉得可以删去,因为怀特森是教他们班的,他们班同学也都很喜欢这个老师,而我读了这篇课文这,我也慢慢喜欢这个老师了,我觉得可以相信他是“我”最好的老师。 老师:如果你读了以后,你也最喜欢这个老师,那题目叫我最好的老师,这个“我”就变成了“你”,不一定是作者,对吗? 老师:大家注意没有,我们的讨论有两个不同意见,每种意见都有他的合理性,我们不要苛求一个答案,这个过程,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好,现在我们来认真学习这一篇文章,先找一位同学把第一自然段朗读一遍。 四、导读 1引读 老师:读这一段的时候我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一个句子勾画一下,就是这个“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28、把这句话勾出来,待会我要提问。我找个同学读这一段,找个没有举手的。呵呵。 学生37:读一自然段。 老师:很不错,我相信这是你读得最好的一次,是吧?已经很不错了。刚才让你们看了这一段,其实这一堂课的过程把整个教学过程都写完了。他是怎么上课的?这个过程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啊?根本就没有写出人意料的嘛。既然他没有写出人意料的,那我想把这个“出人意料”删掉,可不可以? 学生38:不可以。 老师:告诉我理由。里面没写“出人意料”,干嘛要用“出人意料”这个词? 学生39:我觉得不可以删掉,因为如果是前面没有写,而写在后面了呢? 老师:恩,可能写在后面了。你可以告诉我,后面哪些地方出人意料了吗? 学生40:后面

29、第 老师:你觉得“出人意料”是什么意思? 学生41:应该是非常惊讶,意想不到。 老师:有哪些地方意想不到呢? 学生41:在第二自然段,“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在我写到得答案后面,竟然都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 老师:好了,这是第一个出人意料的地方:“我”得了零分。那谁能够归纳第二个出人意料呢? 学生42:我是接着她后面讲的,“吃惊的是,我们都得了零分。” 老师: 这是第二个出人意料的地方:一个人得了零分“出人意料”,全班都得零分更加“出人意料”。还有更出人意料的事吗?全班都打零分,这老师不感到惭愧啊? 学生43:第三自然段:“事情很简单。关于猫猬兽

30、的一切,都是我信口胡编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老师:老师的表现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吗? 学生44:在115页第五自然段:“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 老师:我们都打零分,老师还不理会了,真是神奇了,最后有个“出人意料”是什么?同学们往后面找一找看,最后的那个男同学你说。 学生45:“怀特森先学生的每一堂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历险。到现在为止,我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几堂科学常识课的细节来。”。 老师:那不是写这一堂课了,是写以后若干堂课了,关于这个成绩,他有一个“出人意料”的做法。 学生46:“我要把这次测验的成绩全部登载在你们的成绩册

31、上”。 老师:哦,成绩打零分,他要记到我们的成绩单里面,就是这个学期的成绩,大家注意,我们找出了至少四个“出人意料”,我得了零分-全班得了零分-老师还不在乎-最后还把成绩登在了成绩册上。你们从这四个“出人意料”中读出了它们是什么关系啊?出人意料的程度是一步一步加大的,这样写文章有什么好?就好像悬念一样的,它被不断往前面推。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几个“出人意料”是为下文做什么的啊? 学生47:做铺垫的。 2反驳 老师:做铺垫,埋伏笔。嗯,非常好。现在请你们来反驳我。反驳我的第一个问题:一个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肯定不能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怀特森偏偏把全部是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传授了错误的知识就

32、是误人子弟,他误人子弟。反驳时,要联系课文的内容,即要用课文的内容来告诉我他是不是误人子弟。 学生48:不是,他是想要我们从他的话语中得到真正的理解。 学生49:“他说,每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情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学生50:“怀特森先学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老师:这又是说什么呢? 学生51:怀特森先学生想用课堂的“反思想”教给我们人学生的道理。 老师:什么思想? 学生51:反思想。 老师:“反思想”这个词蛮有意思啊,反思想就是故意从反面说吗?就是讲他这个错是有意中犯的吗? 学生52:是,故意犯的。 老师:“故意

33、”的背后肯定有一个理由,刚才很多同学都找到了一个句子,即怀特森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学生53:怀特森老师想告诉同学们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迷信权威。 老师:很好,你还用到一个词叫“人云亦云”,就是别人说你也怎么说。第一轮的反驳非常有效,说明你们明白了怀特森的苦衷。他这个苦衷是全部为了你们好,而不是为了这堂课的成绩好;他是为了我们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更好。那哪个目的大一些,哪个目的小一些呢? 学生54:他的目的是希望我们从这篇文章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提出来。 老师:我问你,我们的脑子要不要睡大觉? 学生55:要,不要。 老师:你晚上不睡觉啊?要不要睡大觉

34、啊? 学生56:要。 学生57:我所指的睡大觉是指精神上的。你的脑子睡大觉了,说明你不去独立思考,他就像一坨铁,它放久了会学生锈的。 老师:呵呵,不要让脑子睡大觉,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很好。第二个反驳开始了:一个课堂上的老师,永远都在表扬学生、激励学生,这样的老师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怀特森在这节课上我没看见他表扬学生一次,他老是在“责备”学生。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老师,请你反驳一下。 学生58:因为 老师:他怎么不鼓励我们? 学生59:科学课对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怀特森先学生总是想方设法来让我们接受他的挑战,为了驳倒他的貌似正确的论点,我们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收集证据。 老师:就是说从

35、此以后改变了我们对科学课的看法。他证明要独立思考,这只是科学课的一个出发点,并不是说他的课从此结束了。这只是个开头,就像写文章一样,才写了第一页。 学生60:我认为批评也是一种鼓励,他是要同学们改变自己,改变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看法,老师教的是让同学们学会怀疑的精神。 老师:很好,你特别懂事。知道批评也是一种鼓励,很有哲学思想。我想知道,那怀特森先知不知道很多孩子都迷信书本,知不知道? 学生:知道。 老师:这种惯性的力量大不大? 学生:大。 老师:如此这样,他就必须想一个特别的办法才能让学生记住这样一个道理,以至于他这节课偏偏不鼓励学。他的以后的课都不鼓励学生吗? 学生:没有。 学生61:我觉

36、得平常被老师点起名来都会被表扬,而这样一节课都被批评的话,会让我们对这个新老师产学生疑惑。 老师:你还是觉得他这个做法不妥,是吧? 学生61:是的。但从人性化来讲,他这样做,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 老师:理智上可以接受,感情上不能接受,是吧?你将来也会有出息的,我们说这样,你还想说那样,我喜欢这种说“那样”的。 学生62:我觉得如果老师老是表扬的话,他就会停止不前;如果批评的话,他反倒会不服气,然后越来越向前发展。 老师:“鼓励”,你就会停滞不前啊?那我今天鼓励你们这么多啊。那倒不一定,这个观点我有点不赞成啊。 学生63:我觉得如果老是表扬的话,表扬就会泛滥。如果这节课老是批评的话,我就会很伤心。 老师:泛滥,表扬也就变得廉价了。我发现同学们都好有思想的。 学生64:我觉得批评过多的话,同学们就没有自信。 老师:批评过多又没有自信了,那同学们认为怀特森的做法也不是绝对的好,是吧?还是要有自己独立见解。 学生65:我觉得我们要像小猴子一样,自己学会独立,不要在猴子妈妈的怀里,最后在她的怀里窒息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