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管理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教育管理能力.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高教育管理能力提高教育管理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前提条件,这里讲的教育管理能力是指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品德和能力等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管理能力也不断随之发展变化,不仅要了解教育方针、政策和各项教育法规,而且要具有制定教育规划,进行教育调查、教育预测与评估的实际能力,以及总解、交流和推广经验的能力,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起码应具备以下能力。 一、教育能力 1、熟悉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事实证明,只有专业知识,并不能当好名教师。有的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可说达到精通的程度,但教育教学的效果并不好,
2、学生意见很大,原因何在?不懂教育科学、不能掌握教育规律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熟悉教育科学并能运用于教育实践是当今教师的基本素质,作为面对特殊教育的工读学校教师就更不能例外了。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的传输工具,教师的语言应该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抑扬顿挫,并讲究语法修饰,最好能使用普通话,这样充满着感染力和号召力的语言,对学生的态度改变和接受教育的作用非常重大。大量的事实说明,同样的教育要求,怎么说或谁来说?对学生产生地影响差异很大。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含糊不清、词汇贫乏、语调平淡、方言太重、口头禅不离口,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可能学生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使学生产生厌
3、恶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教师都在告诉学生怎么做人,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尤其是对工读学校的学生,首要解决的就是做人问题,不仅如此,教育的本身还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以自己的行动作为学生的表率。反之,不仅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会让学生怀疑起你言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4、深谙德育规律,讲究教育艺术。因材施起,选准突破口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根据品德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知、情、行、意,针对学生具体情况,从晓理、动情、导行和持恒中
4、任选某一方面作为德育的开端。这虽已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具体操作时又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并运用一定的教育技巧,不着 “痕迹 ”地实施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或集体教育。克服避免为教育而教育的现象。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直接教育”产生了一种逆反,甚至是抗拒心理。 二、管理能力 1、常规管理能力。教师必须起码具备包括课堂常规、就餐常规、寝室常规、集会常规、图书阅览常规、电脑室常规、劳动常规,以及礼貌常规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常规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要讲清道理,让学生自觉遵守,而不是强迫学生执行。要防止死抠规章制度、管得太死,不是从教育实际出发的表现。
5、 2、动态管理能力。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既要善于管,又要敢于放。很多情况可通过学生自己来进行。因为同辈群体的影响力有时会超过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力。班干队伍是管理学生的重要力量。通过学生来管理学生,更能体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从而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当然,通过学生来管理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放手并不等于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 三、几点建议 1、克服只教不管的现象。作为教师必须坚决杜绝教不教是我的事,成不成人是学生自己的事,这种应付式的教育观念,不应该如此。千万不能指望通过一次简单、空洞的说教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充分的耐心,还要有强有力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通过管理来保证学生良好品德的顺利形成,从而实现教育目标。没有管理的教育是苍白的说教。 2、杜绝以管代教现象。作为一个教育单位,不能以管代教,把对学生的教育转化寄希望于管理上?没有教育的管理是一种无视主体的物性管理,必然导致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违反师德要求、有悖教育初衷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3、双管齐下,促进转化。我们应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同时借助于管理手段和措施,让学生顺利的完成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思想、行为转变。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个性的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