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商品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商品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商品答案第二章 商品 解释下列概念: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 价值: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同一种商品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叫做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
2、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怎样理解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成为商品。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 另一方面,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相矛盾的。使用价值作为商品
3、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一切有用物品虽然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一切有用物品都有价值,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是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第一,凡不是由劳动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都没有价值,例如空气、阳光等。 第二,有的物品虽然是劳动生产物,具有使用价值,但只用于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不是供别人使用,也没有价值。 第三,劳动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如果供别人使用,但不通过交换,也没有价值,如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 而且,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还互相
4、矛盾、互相排斥。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获得价值。但为了获取价值,又必须生产出自己所 不需要的使用价值。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得它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为了取得它的价值。商品只有首先被证明具有社会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而为了实现其价值,又必须先让渡其使用价值。可见,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商品生产者实现商品的价值,使消费者得到使用价值,从而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得到解决。 为什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二章 商品 第 1 页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首先,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以
5、前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创立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但他们不了解劳动二重性,不了解是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创造了价值。当人们提到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为什么却可以互相比较,是什么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时,他们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马克思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从而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其次,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正是运用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分析和论证了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的同时,转移了原有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而抽象劳动形成了新价值,进而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区分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
6、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第三,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它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正是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进而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总之,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学说基础之上的。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什么? 价值规律要求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要相等,即要求进入交换领域的商品交换价值与价值一致。但是,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价值相一致只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而交换价值与价值相背离的情况则是经常发生的。这是因为,交换价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要受
7、其它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在以货币为媒介商品交换条件下,商品交换价值表现为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市场中存在着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对比关系,即供求关系。当某种商品在市场上的供给量不能满足需求量,即供不应求时,商品的购买者为了获得商品,必然竞相购买,价格就会涨到价值以上。反之,当某种商品的供给量超过需求量,即供过于求时,商品销售者必然竞相出售,价格就会跌到价值以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是盲目进行的,因而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经常存在不平衡,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也就经常地不一致。 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地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
8、这是因为: (1)从孤立的一次商品交换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价值;但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也就是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跌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一定时期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2)从不同商品各自的价格变动来看,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例如,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不管怎样波动,它的价格总是低于一辆汽车,原因就在于自行车的价值低于汽车的价值。 可见,价格的这种上下波动,既不是无限制地上涨,也不是无限制地下跌,它始终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上涨后又下跌,下跌后又上涨。这正表明,商品的价格归根到底要受价值的制约。所以,价
9、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使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成为现实。 试论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主要的作用是: 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第二章 商品 第 2 页 地分配,即自发地调节、配置社会资源。 在任何社会里,社会再生产要想正常顺利地进行,都必须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分配于各个生产部门。但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间生产、怎样生产等等,
10、都是由各个生产者根据自己的私人利益决定的,因而,会经常出现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的不一致,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浪费。尽管如此,仍然存在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客观趋势。这正是价值规律自发进行调节的结果。 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一定比例分配的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竞争和价格的波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供求关系的变动来实现的。价格的涨落直接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供不应求的商品,价格会高于价值,生产者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使得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竞相投入到这些生产部门中去,这些部门的生产就会扩大;反之,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
11、会低于价值,生产者获利减少,甚至赔本,就会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竞相从这些部门转移到有利可图的其它生产部门中去,这些部门的生产就缩小。正是由于价值规律通过价格的波动和竞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供求关系的变动,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 从而使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各个生产部门大体上保持一定的比例。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这种调节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破坏性。因为商品市场价格的涨落是自发的,这种自发涨落的价格对生产的扩大和缩小,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也是自发的,商品市场价格的涨落是在已经形成了商品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条件下发生的,是一种
12、事后的调节。调节的结果也不会是恰好达到供求一致时立即停止,而是经常使供给扩大到已经超过需求或缩小到不足以满足需求的地步。所以,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社会生产与需求的平衡,只是在不断的不平衡中实现的一种趋势。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这一作用创造了一定条件。 第二,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从而个别价值不同,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
13、量出售商品,必然会产生经济利益上的差别,这关系到他们在竞争中的胜败、存亡和命运。那些劳动生产率高、单位商品中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少的商品生产者,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可以获得较多的利益;而那些劳动生产率低、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者,其较多的个别价值只能转化为较少的社会价值,从而只能获得较少收益,甚至赔本。劳动生产率高,其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者,即使在竞争中把价格降到社会价值以下,但只要在个别价值以上出售商品,仍可获得较多利益,因而在竞争中便处于有利地位;而那些劳动生产率低,其商品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者,即使在竞争中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也处于不利的
14、地位甚至亏本,如果被迫把商品价格降到社会价值以下,就会陷于破产境地。 因此,商品生产者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其结果,必然会促使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这一作用后果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价值规律的这种自发地刺激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是以一部分生产企业倒闭和一部分社会生产能力遭受损失为代价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为利用价值规律的这一积极作用,克服其第二章 商品 第 3 页 负面影响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不同商品生产者的
15、生产条件是有差别的,那些资本雄厚、生产技术设备好、劳动熟练程度高、劳动生产率也高的商品生产者,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于地位,有可能迅速发展壮大,并富裕起来;而那些资金欠缺、生产技术设备差 、劳动熟练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商品生产者,其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在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有可能破产,陷于贫困境地。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富有愈富、贫者愈贫,引起商品生产者的贫富两极分化。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引起的商品生产者的贫富分化是客观的经济现象。价值规律在为商品经济运动提供一种优胜劣汰机制的同时,也造成分配领域的一系列难以克服的社会矛盾。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能够在充分利用价值规律优胜劣汰机制的同时,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章 商品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