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争先创优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5397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争先创优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争先创优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争先创优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争先创优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争先创优心得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争先创优心得体会 增强争先创优意识,争创一流业绩,是*员保持先进性的必备品质,是干事创业、全面建设校园文化的应有作风,能够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敢为人先的使命感,进步工作水平,创造一流业绩,加快全面建设文明校园的进程。在这次活动中自己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争先创优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争先创优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人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具体到一个岗位,就是要以争先创优的精神,勇创一流业绩。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区在全国竞相发展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快速发展,关键就在于不甘平庸

2、,勇于争先。八十年代,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捉住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全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第一,形成了深圳速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象征。九十年代,张家港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形成了张家港精神,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实践证实,没有争先创优的精神和勇气,就不可能创造一流业绩,就不可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在我校全面建设校园文化,奋力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争先创优精神,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 争先创优是保持*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员的先进性,是*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新时期保持*员的先进性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3、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进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争先创优,创造一流业绩。具体到每个党员身上,就是要坚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狠抓落实,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真正做到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每项任务都不说则已、说了就干,不抓则已、抓就抓成,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体现和保持*员的先进性。 争先创优是促进学校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存在的题目靠发展,赶超先进靠发展,发

4、展才有出路,发展才有希看。坚持争先创优,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一局面,学校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我们要把学校的发展放到全市、全省、全国的大格式中往审阅、往谋划,成绩眼前不自满,困难眼前不气馁,再接再厉,抢占先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争先创优是构建*校园的重要载体。*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布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相处的社会。同样,构建*校园的目标是由所有具体工作推动的。这就需要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争论、争时间,不评论、评政绩,不议论、议大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需要各级干部把群众满足作为争先

5、创优的标准,深进基层,深进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题目,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党和*的热和,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需要各级各部分加大建设和治理力度,进一步改善硬环境;努力进步群众素质,积极打造公平、诚信的大环境,让所有人都来关心、支持争先创优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增光添彩。 二、以争先创优精神促学校跨越性发展 争先创优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全面建设校园文化,实现跨越性发展,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应做好四个树立: 树立新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陈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会束缚我们脚步;先进的观念与时代合拍,会引导我们向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熟悉从那些分歧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阅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思想观念,以改革的精神进步和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