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给我的孩子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给我的孩子们.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案给我的孩子们 给我的孩子们 1、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从日常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手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通过学习,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和对成人被世俗改变真性情的悲哀之情。 2、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从日常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手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3、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理解作者“悲哀”的感情。 4、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十分喜欢抽烟。他有一个烟嘴,总是爱不释手。那个烟嘴上刻有近代僧人寄禅法师的一首诗。诗是这样的: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
2、年既长,物欲蔽天真。这首诗大意是说孩子的内心是最纯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纯真的品性就被物欲即对物质享乐的追求给掩蔽了,从而失去了纯真的美好的品性。因此,丰子恺对孩子的纯真世界充满向往,对成人虚伪的生活充满悲哀。丰子恺在他的子恺画集的序言中集中表达这样的情感。这篇序言名为给我的孩子们 一、解决生字 二、读课文,回答问题。文章通过对孩子们的一系列新奇有趣的事的描写,表达了父亲对孩子世界的向往 。文章共写了几个孩子?哪个孩子的事详写了?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丰子恺非常喜欢孩子,21岁结婚,婚后得了“子烦恼”,几乎每年生一个孩子,陈宝,林先,宁馨,华瞻,元草,一吟,最后到“抗战宝宝”新枚,就像七
3、个音符1234567,一个接一个,高调扣响了他的心门。 文章共写了三个孩子:瞻瞻,阿宝,软软。详写了瞻瞻的事。这样安排,详略得当,突出了较小的孩子瞻瞻的纯真可爱。 三、1、作者在第一段里说“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想一想,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憧憬的强烈程度的? 1)“我的孩子们!”这是呼告的修辞,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运用呼告,表感叹,更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引起读者思考; 2)“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用了倒装句式,是将语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颠倒顺序的一种语法现象,常常具有强调语气,本句就强调了憧憬的次数多。 2、“
4、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一个特点,读散文应该去体味作者的感情。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个词来概括作者通过本文要表达的主要感情? 3、课文第一段具有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对孩子的世界的向往,对成人世界的悲哀,统辖全篇。 4、课文哪些段落写的是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又有哪些段落写了对成人世界的悲哀 第2-9段: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10-12段:对成人世界的悲哀。 5、作者憧憬的人是瞻瞻、阿宝、软软,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憧憬的品质?请从文中1 找出概括孩子们特点的词语。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们的特点呢? 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认真、率真、自然、热情、真实、纯洁、肺肝相示 小结:作者憧憬的正是孩子们身上的这
5、种“真”,渴望的是儿童世界的“真生活”。 四、1、课文中记叙了大量表现孩子真率自然与热情的事件,请把这些事儿一一概括出来。 瞻瞻因小小的失意而大哭; 瞻瞻哭泥人; 瞻瞻用两把芭蕉扇做脚踏车; 瞻瞻争着要到月亮上去; 爸爸每次剃了头,瞻瞻都疑心爸爸要做和尚,不肯让爸爸抱; 瞻瞻疑心爸爸要变成黄鼠狼而大哭; 瞻瞻多多益善买香蕉,但因睡着了,把香蕉失落了; 瞻瞻经常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瞻瞻把爸爸的好书给裁破了还得意欢喜; 阿宝给凳子穿鞋子; 软软趁爸爸不在家玩爸爸的毛笔。 2、这些事情的叙述,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你还能从哪个地方看出这种感情?这说明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6、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真率、自然、热情的赞美。这从“憧憬”一词要以看出来,以“憧憬”开头,以“憧憬”结尾。还有就是文章的标题,题目本身就蕴含着作者对孩子的爱的深沉情怀,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染力量。本文的题目还具有这样的作用:第一,交待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第二,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这说明作者也是一个真率的人。 3、以上这些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孩子的真率,自然,热情;另一类是表现孩子的强盛的创造力。你能不能找出课文是从哪里开始写孩子的真率,自然与热情的,又是从哪里表现孩子的强盛的创造力的? 第2-3段写真率、自然、热情;第4-9段写创造力。 4、作者在文中仅仅是表达
7、了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与赞美吗? 不是,作者也表达了一丝担忧,一点悲哀。再美好的事物也有消逝的一天,孩子们会一天天长大,这纯真和美好也将随岁月的流逝而慢慢消失。 五、1、第10段有什么作用?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一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与赞美过渡到对成人世界的悲哀。孩子如果对大人对他们的好处有抱怨,是因为孩子根本不理解大人的行为,这正说明孩子的童真还在,如果孩子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正说明孩子长大了,也表明孩子的童真将一去不返了。这对十分热爱孩子的作者来说,自然是十分悲哀的。 2、我们一起来找找文中哪些文字抒发了作者悲哀的感情?品析句子。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
8、,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 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悲哀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们长大后失去了率真的本性。 3、那么,孩子们失去纯真,变为了怎样的成人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细细品味,一起讨论这些句子的含义。 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2 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底部。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明确:成人
9、“沉默”、“含蓄”、“深刻”,不自然、病的、伪的无聊、沉闷、无气性 用一个字概括? 导致人们失去童真的原因又是什么? 世俗生活。 4、作者抒发悲哀之情,不是孤立的,他让读者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大人们和孩子们的世界真是天差地别!这是什么手法? 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感对成人被世俗改变真性情的悲哀之情。 5、11-12段写的是成人世界的悲哀,大家从篇幅上看一看,与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那一部分相比,这两部分详略如何?为什么? 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详,对成人世界的悲哀,略。因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子恺画集作序,子恺画集的主要内容是孩子,他想借这篇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所以,文章在内容安排上,自然是详写对孩子的
10、世界的向往。至于写对成人世界的悲哀,目的有二,一是与孩子相对比,突出孩子的真率自然与热情,一是点明出版子恺画集的目的,是“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 6、最后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出版这本子恺画集的目的为孩子“永远保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再次表达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及对成人世界的悲哀,照应了文章的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小结 1、主题:本文通过对自己孩子童真生活的描写,赞扬了孩子们率真自然的天性,对纯真人性在成长中将被世俗生活磨灭,表现出极大的悲痛。同时,文章也表现出作者关怀孩子身心健康的情感和对真善美的向往。 2、读书知
11、事,学做“真”人 人一旦走出了童年,“真”便从他身上悄然褪去,这实在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情啊。你看一看社会上,物欲横流,诚信缺失,谎言连篇,水货遍地人一旦失去了孩子们的率真无邪,世界就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难道我们身上就没有与“真”相悖的事情吗?我们一定要记住陶行知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七、1、以“哭泥人”为例分析作者怎样表现孩子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瞻瞻真率、自然、热情的表现就是“什么事情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 1)用哪个词表现瞻瞻用“全副精力去对付”泥人? “鞠躬尽瘁”。这个词的意思是“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这个词一般用在一些伟大人物
12、身上,如“周恩来为人民鞠躬尽瘁”,但这里却用在了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身上,而且是用在这个小孩对待不值钱的小泥人的态度上,这叫大词小用。大词小用就是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用在一个范围、概念较小的事物上,或者说,将一个小事物故意说成大事物,以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这里这个大词小用,突出渲染了瞻瞻对待这个泥人的认真程度。 2)用哪些动词表现了瞻瞻对泥人的认真? “抱”“喂”“号哭”。对泥人,一般说“拿”,他却“抱”,还“喂”,这都是瞻瞻对泥人认真,把泥人当真人看的动作表现。“号哭”就是“痛哭”,为了表现瞻瞻“哭”之悲痛,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对比,把瞻瞻的号哭与“大人的破产”“失恋”“心 3 碎”“丧
13、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来对比,认为瞻瞻的悲哀比这些成人的悲哀都要真切。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瞻瞻对泥人的认真,也就突出了瞻瞻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3.在以上使用的对比方法中,把瞻瞻号哭的悲哀和成人的五种情况的悲哀作了对比,作者为什么这样不厌其烦地去对比,只对比一两种,比如把“破产”“失恋”之外的其他三种情况都删去,是不是更简洁了? 作者这样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成人的五种悲哀的情况与瞻瞻号哭的悲哀作对比,目的是更充分地表现瞻瞻对泥人的认真程度。如果只保留一样,其他的删去,行文上是简洁了,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就不全面了。 以上,不论是大词小用,还是对比方法的使用,还是动词的准确选用,都形象地表现了瞻瞻“什么事情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的真率、自然与热情。突出人物形象,使形象生动真实,这就是作者的高妙之处。 小结表现主旨的方法: 1) 语言准确生动、自然朴实 2) 选材以小见大,提炼主题 3)第二人称的运用,比如开头的呼告,犹如同自己的孩子当面对话,亲切有感染力; 4)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孩子的世界的真率与自然。 板书设计: 憧憬 孩子们 率真,自然 对比 对真善美的向往 悲哀 成人们 虚伪,无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