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西北师大胡德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西北师大胡德海.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西北师大胡德海教学模式 美国师范教育家乔伊斯与韦尔教育模式一书中提出,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系列概括。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的教学理论,并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形式、策略的模式化的教学活动结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教学风格等方面存在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育模式、范列教学模式. 集体教育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模式 也称平行教育影响,旨在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它以集体为教育对象
2、,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其优点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要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产生厌恶感,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情景教育明日快乐论前苏联马卡连柯 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模式中提出,以任务驱动实现目标。在改造过程中,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过去的错误上,而应引导他们看到美好的未来。即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新任务,吸引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为完成新任务,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地原始满足发展到最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积极向上。 教学设计 试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
3、广域课程的异同。 相关课程是由一组相互联系和配合的学科组成的课程。编制相关课程要使各学科教学顺序能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即保持原有学科界限,又要确定学科间的联系点。 融合课程亦称合科课程,是由若干相关学科组合成的新学科。融合比关联更进一步,它是把相关学科内容融合为一门的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融合为生物学。 广域课程和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如有的国家把地理、历史综合形成“社会研究”课程等。 因此,共同点是: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不同点在于:三者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
4、;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为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材料依赖性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材料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综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1、 师生关系的特点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的不同,相互作用的内容、方式的不同和环境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品格上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2、 师生关系的类型学生中心论和教师中心论 学生中心论是以卢梭、杜威为代表,是杜威批判赫尔巴
5、特的传统教育理论与思想提出。 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围绕学生的自主自动来教学,而教师则处于辅助的地位。学生是中心,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情感出发。该观念容易造成放任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并不能真正平等,容易滋生个人主义或无*主义。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为代表,与学生中心论相反,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服从,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专制型的师生关系,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得不到尊重,个性、人格得不到顺利发展。 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1、 理想师生关系的标准 尊敬学生、民主平等、相互配合、和谐亲密、合作共享、共同学习的关系 2
6、、 建立理想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对教师来说有如下策略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交往;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作为学生,应该努力做到 尊重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 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尊、自爱、自强、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保持师生良好关系 影响理想师生关系的因素有 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 学生方面,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学校领
7、导和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课堂教室的不知,座位的排序,学生的人数等等。 联系实际论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576) 分科课程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学习材料清楚,易于使学生学习。但把知识切割成零碎而孤立的科目,忽视生活是个整体。不利于学生整体认识世界。综合课程克服了分科课程的封闭性。把若干门教材组织在一门学科中综合而成,注重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世界,开阔视野,有利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知识信息量的激增,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要求学生具有整体把握世界的能力,而创痛的分
8、科课程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在今天已显示出许多局限性。 因而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以及课程观的整合 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内容的多元化,便于文化整合在课程中的集中体现。课程内容的整合应体现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建构性的特点,使中小学学生学会处理与自然世界、社会实际、主观世界之间的关系。 课程学习活动方式的整合。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每个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是不同的,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新课程在学习活动方式上的设计上给予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 课程观的整合。知识或学术理性主义
9、课程观,经验或自我实现课程观,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课程观,这三种课程观是可以相互统一的。在新课程中,三种课程观都在不同程度,不同阶段被运用着。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 德育的地位不高,具体表现在:第一、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第二、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 2、 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想脱离 3、 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培养 4、 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 联系我国实际谈谈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校本课程
10、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 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校办得更有特色、教师的教学更有特点,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特长。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有求,是课程体系对此做出的相应调整与重构的结构,是课程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道德活动是促进外部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
11、生自身品德的基础;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知,是指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包括道德观念,信念和评价能力;情,是指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主观态度;意,是指道德意志,是为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是调节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行,是指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作出的反应,也是衡量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知、情、意、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
12、行是关键,在从知到行转化过程中,情,意起调节促进作用;知、情、意、行是互相作用,统一实现的过程;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和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要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 、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自我教育是指个人主动地提出到的道德修养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过程,是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人品德修养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在德育过程中既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还要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自身品德形成中的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