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人教五上语文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6877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人教五上语文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人教五上语文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人教五上语文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人教五上语文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人教五上语文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人教五上语文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人教五上语文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人教五上语文课后反思1窃读记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时,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可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其中“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予以重点体会,然后,我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后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上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方法上让老师放手教学,鼓励学生

2、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等等,这些内容简约,重点突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后反思: 课堂上,我着力地给足时间,让

3、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回答书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上好语文课。学生接触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文不读熟不开讲。”这是特级教师们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课堂上我从一次自读,二次选难读,三次展示读,后面的随机读,都希望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把语文学习得更加实在一些。课堂应该是安安静静的给学生读书,去体会语言文字。本节课我选择的媒体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简单的幻灯片。几乎用了比较原始的手段,和学生对话,和文本碰撞,激发学生思考。另外,我还很关注细节,让不爱举手的同学发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 4我的“长生果 教后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

4、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学生把握很容易。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本文的学习,精心设计,注重学生的活动,真正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把握文章结构时,我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入手:文章写了作者童年读书的那几件事?又写了我作文的哪几件事?默读课文找出事件,用简练的几个字归纳出来。学生们很容易就找出了几件事并归纳为: 、香烟人。 、连环画。 、文艺书籍。 、中外名著 学以致用,使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都得到了训练,较好地完成了本文的学习任务。 6 梅花魂 教后反

5、思: 课文的第自然段关于外祖父对梅花秉性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然后抓住“有气节的人物”进行拓展,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课上,学生充分调动了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再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补充我课前搜集的资料,如宋代的文天祥、抗日英雄赵一曼、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等等。这一环节洞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透过文章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了作者那起伏的情思,领会了“魂”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魂”。而学生课上得朗读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效果尚可。 7桂花雨 教学反思: 课文第三段是本

6、课学习的重点,我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并引导感情朗读,以读促讲,在读中体会“摇花乐”。我先让学生找到文中写“摇桂花”的句子,将重点句写在小黑板上,“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摇。规划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段话并不难理解,我就让学生“自由读一读,看看能读懂什么?”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能体会到作者喜欢桂花的情感以及摇桂花的快乐。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着段文字的理解,增强心理体验,我及时播放摇桂花的录象,相机说话:“大家抱着桂花树摇啊,摇啊,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们的头上、身上、脖颈里、鼻尖上,有的甚至落到我们张大的嘴

7、里。此时,你们想说些什么吗?”这是,学生已完全进入情景,美妙的词句也就脱口而出。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写出了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眷恋和思念。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提问读了作文之后,觉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当学生回答表达了热爱、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时,再请学生说出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的优美景色和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会每句话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章,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乐于接受,效果很好。 9鲸 教学反思: 因为说明文比较

8、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以有趣的故事引入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还蛮不错个个都很踊跃,只是讲的不够生动。在上课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读课文如:分角色读,只名读,齐读等。在学习鲸的进化过程时让学生以鲸的身份讲述自己的进化过程。这个方法很好,但在教学鲸的生活习性时,我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通过小组学习来理解课文只是在这个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学生汇报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倾听情况。在这个环节应该要在指名汇报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来评价,这样才能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10松鼠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松鼠这篇说明文时,在学生读文之后,研究课

9、文分为几部分,抓住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概括,说出每部分内容,并讲出自己这样分的理由,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加以总结,得出写了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具体到生活习性又可发分细分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接着,抓住本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地美丽和可爱,如何地讨人喜欢,通过读,让学生知道该段由几句话构成,并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便会感到由总到分或是由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加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上学到怎样把一件事物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由总到分。这样,对学生进行说明文习作训练大有裨益! 11新型玻璃 教学反思: 让学生充当各种玻璃,通过“自叙”这种形式

10、来展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并让学生展望未来,设计心目中的新型玻璃,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12假如没有灰尘 教学反思: 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解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学生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的原始状况也不相同,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目标,虽然不可能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有特色的个性目标,但我们一定要保持教学目标的弹性化。备课前我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什么样的目标能使更多的学生知识储备达到最优化?对于课文及其相关的内容,有多少学生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致达到什么程度? 13钓鱼的启示 教

11、学反思: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记述了两件事,一详一略,对课文的调度不大,学习课文时,要注意对几个重点句子加以理解,以更好地体会内在含义. 15落花生 教学反思: 本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全文的点晴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明辨是非. 16珍珠鸟 教学反思: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想如何让

12、学生清楚地了解“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体会不好,文章主旨的理解会显得生硬。所以我还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仔细的体会,并仔细观察图,利用这一具体的形象来体会抽象的东西,经过实践,同学们的反应不错,文章主旨水到渠成。 回顾拓展四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习作是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同学们写起来也很有启示.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教学反思: 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

13、续学习. 本次综合性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反思: 在学生正在体验“父与子”经历生与死考验后亲人团聚的动人场面时,却忽而要发挥想象,感受“悲而又悲”的另一种结局。这种对文本的超越,学生品尝到的只是痛苦,这种体验已经背离了原作者的初衷,这种多元思考是没有意义的。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而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却恰恰缺少人文关怀。 18慈母情深 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

14、”和“糟糕透了”主要写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教学中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力求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让学生从中体会快乐。 20学会看病 教学反思: 本文理解这位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是重点。为了突破难点,应在教学中采用以“说”与“读”、“读”与“悟”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入文本。 回顾拓展六 教学反思: 教学时让学生体会语句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或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让学生自行试读,安排拓展,老师给予指导,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各种方式找来作品读一读。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

15、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众心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在引导学生扎扎事实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这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就为学生理解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课件的应用及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的辉煌中时话锋及转,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谁毁灭了它?为什么会被毁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文章最后一段。最后组织学生通读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有的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

16、惋惜,有的是对侵略者的舞步仇恨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时,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五壮士神态、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谈体会,再跟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同学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先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给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采用了引入式教学方法,没有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而花了不少时间。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只要用一句话过渡就好了,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我还是放得不够,我应该从第二自然段的扶到第四、五自然段的放,扶放结合,提高

17、教学效果,节约时间。朗读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应该变换读的方法,如引读法、比较式朗读法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居于主体地位。 23 难忘的一课 教学反思: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是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写出来应该不费丝毫气力。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和课文情景做对比来感受台湾光复之后全体中国人那种难以名状的心情和激动。学生获取的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24最后一分钟 教学反思: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

18、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语言凝练,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1、激发阅读兴趣;2、朗读贯穿始末;3、选择课外阅读。 回顾拓展七 教学反思: 通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25七律长征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要求学生一边听读,一边闭目想象,睁大灵动的眼睛,到语言文字中去看。这样,在学生眼前,语言文字就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而是丰富的语言形象。这些形象,包合看学生对语言意义的溶解,对语言情感的感悟,语言内涵的体悟。这样引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知识和形象的原始积累,并在

19、与新的知识进行同构、重组及与学生语言、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中促使学生进行新的探索,创造新的形象,从而使句子的内涵变成具体的形象在眼前显现,化作了真切的情感在心中涌动。 26开国大典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要求学生一边听读,一边闭目想象,睁大灵动的眼睛,到语言文字中去看。这样,在学生眼前,语言文字就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而是丰富的语言形象。这些形象,包合看学生对语言意义的溶解,对语言情感的感悟,语言内涵的体悟。这样引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知识和形象的原始积累,并在与新的知识进行同构、重组及与学生语言、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中促使学生进行新的探索,创造新的形象,从而使句子的内涵变成具体的形象在眼前显现,化作了真切的情感在心中涌动。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反思: 只有引领学生步入情境,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才能朗读具有真情实感。从读中去体会毛泽东复杂心情的语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平凡人的情感,伟人般的胸怀。 28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反思: 教学课文时,在学生读通课文之后,应再让学生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再让学生思考一下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 新课标人教 五年级 上册 语文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