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单元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6890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课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课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课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课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单元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单元教学计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才能够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的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有研究证明三、四年级学生掌握水平方向依赖于他们在地图上区分基

2、本空间方向的能力。所以,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儿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是有联系的。最初,应当根据儿童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西南北方位的技能,然后,再把这些方位和地图方位联系起来,例如说,上面是北方、右面是东方等等。因此,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2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三年级儿

3、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教科书中设计了让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

4、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并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 约课时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整数除法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个年段进行,具体编排如下表: 年段 二年级下学期 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下学期 四年级上学期 本单元有着

5、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编排结构如下表: 本单元的编排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本套教材涉及的计算内容,不论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一般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这是因为:口算是最常用、最方便的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运算方式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运算。因此,先学口算就成为十分自然的顺序了。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的过程。因此,把估算和笔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习,是顺理成章的,它体现了由易到难

6、、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例如,教科书第13页的主题图,是一幅喜气洋洋的运输蔬菜图。要知道不同型号的车辆每次运的苹果箱数,就必须用除法来计算。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使学生认识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在口算和笔算的编排中,融入估算。如教科书第16页的例2、第22页的例3,通过口算和估算、笔算和估算的同步教学,使不同的算法、

7、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看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到估算在解题中的优势和不足。加大练习的分量,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 本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教材逻辑地设计了一个个拾级而上的台阶,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所学知识。本单元的具体编排见下表。 课题 例口算除法 1 例2 例1 基本的笔算除法 2 一位数除两位数 例一位数除两位数 例一位数除三位数 除法估算 例用乘法验算除法 例有关0的除法 3 除法的验算 4 5 有关0的除法 6 例7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 例商的中间或末尾

8、有0 5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本单元创设的多维度的问题情境,除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外,还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如,教科书第28页例3,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展开情节,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素材,教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这样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感受数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又如,教科书第15页的“你知道吗?”,介绍了“除号”的产生。文字虽然不多,但它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数学符号都是随着生产、生活、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能帮助学生形成符号化的思想,同时认识今天的数学是无数先人用数学智慧创造出来的。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

9、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将它灵活运用在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 2、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的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一些计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2、掌握估算的方法。 3、商

10、的中间、末尾有零的一位数除法。 4、估算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口算除法 3课时 笔算除法 10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三单元 统计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

11、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迁移类推,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新知识。 单元教

12、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4、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 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 平均数 2课时 第四单元 年、月、日 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 年、月、日 单元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

13、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此教材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

14、及相互关系。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大月的歌诀。另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小组合作活动的场景,互相猜猜生日是哪一天。 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教材中还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渗透着时间和时刻不同含义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结构如下: 认识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知道24时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

15、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2、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单元重难点 1、掌握年、月、日等方面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1时刻。 2、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会用24时计时法表

16、示时刻。 单元课时安排 年、月、日 1课时 24时计时法 2课时 实践活动:制作年历 1课时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17、。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

18、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

19、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口算、估算的习惯和意识,为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

20、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口算乘法 2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六单元 面积 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 面积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

21、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

22、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 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3、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

24、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几何知识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 面积和面积单位 2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 2课时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1

25、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

26、计算。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学习小数加减法。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

27、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数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的含义的理解。 联系现实背景,结合具体内容,帮助理解小数含义。 单元课时安排 认识小数 3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课时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

28、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除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有以下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单元教材努力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

29、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练习二十三的16道习题,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有小学生自己的活动事例,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划船;有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家庭产生垃圾、一座

30、楼房里的住户、一家人去参观,儿童剧场的演出还有餐饮服务、运输、整理图书、饲养猩猩、啄木鸟和青蛙捉害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使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练习中的习题,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用不

31、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第3题,学生可以从先算出每层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先算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还可以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情感态

32、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解决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难点: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关键: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懂得每一步算式解决了什么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解决问题 5课时 实践活动:设计校园 1课时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单元教材分析: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

33、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本单元的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

34、如果ab,bc,那么ac。 例2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圈表示事物。 关键: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课时安排 数学广角 2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