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探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58358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探讨.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探讨学 习 中 心 江苏无锡 专 业 工商管理 层 次 专升本 学 生 班 号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答 辩 日 期 北京科技大学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来激烈直接且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产品之争特别是新产品的竞争因此新产品开发的成败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资源进行新产品项目开发但创新效果都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存在着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客观条件缺陷导致创新效果不好但更重要的是主观上企业对产品创新项目进行管理的能力较弱没有根据企业所处的产品创

2、新状况去选择合适的创新管理模式。如何对产品创新进行有效的管理怎样正确选择良好的产品创新管理模式并使其得以贯彻实施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产品创新的目标使新产品满足市场需要的前提条件在当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时所处的内外条件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产品创新时机创新战略导向以及创新时技术变化程度等的不同使企业处于不同的产品创新状况与此相应企业应该选择与之相符的产品创新管理模式保证产品创新的成功。关键词: 产品创新,创新管理,管理模式Abstract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depth and scientific rapi

3、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became more to direct and intens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of the products especially for new products competitive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s, therefore success or failure has become the key to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4、our country many companies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product innovation and actively invest in new product innovation and project development, but results are not satisfactory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of technology marke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defect lead to innovat

5、ive results, but more importantly, poor subjective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product innovation weak no basis in place of the business to choose the right product innovation status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How to effectively manage product innovation, how well the correct choice of product inn

6、ovation management and enabl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erprise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product innovation to make new products to meet market needs. Keywords:product innovati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management 目 录摘 要IIAbstractIII目 录IV绪 论1一、企业产品创新的基本理论3(一)产品创新的含义3(二)产品创新的特点3二、我国企业产品

7、创新管理发展现状5(一)产品创新发展现状5(二)企业产品创新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6三、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模式8(一)功能顺序管理模式8(二)集中管理模式9(三)集成管理模式9(四)合作创新管理模式10四、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及机制11(一)企业管理创新过程的主要阶段11(二)企业管理创新机制12结束语15致谢16参考文献17绪 论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内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日益强大和多样化,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仅仅依靠机制灵活而获取大量市场机会的时代不复存在。相反,民营企业原有的管理问题日益暴露并制约其成长。落后的人才观念、不完善的薪酬制度、忽

8、视组织员工的学习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企业主的人格缺陷等,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困于自身的“人才陷阱”,即一方面缺乏人才,另一方面又对人才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对原来的旧人存在不用或不合理的重用两个极端;对引进的新人不慎重吸纳,初期盲目重用,一旦发现不符合老板原来的思路,便对之冷却甚至不用:还有不少民营企业,受到家族制的影响,在用人方面,存在着任人唯亲,打击和排斥外来人员的做法,造成了人力资源利用的低效和人才的严重外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产品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焦点,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和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产品创新

9、是建立在产品整体概念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的系统工程。从单个项目看,它表现为产品某项技术经济参数质和量的突破与提高,包括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进;从整体考察,它贯穿产品构思、设计、试制、营销全过程,是功能创新、形式创新、服务创新多维交织的组合创新。与产品创新活动相比,产品创新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历史则短暂很多,它起步于新产品管理,其标志性著作为1957年美国的布兹、汉密尔顿共同撰写的新产品管理一书。产品创新的重点在于产品,而产品创新管理的重点在于过程。产品创新管理是对产品创新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是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开发之间的桥梁,产品创新管理确保新产品开发资源投入的合理性和持续性,同时

10、确保创新产出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产品创新是产品创新管理的起点和终点,高效率的产品创新更需要进行有效的产品创新管理。我国八十年代中期才引入产品创新管理理论,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企业实践都十分有限,在产品创新管理模式上的选择上也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对于占我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群体,由于受到资金实力、技术能力、人才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在产品创新管理模式的选择上更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因此,认清我国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发展现状、总结我国企业产品创新管理运用的不足,结合企业实情选择适宜于中小企业运用的创新管理模式对于推进我国创新管理研究的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创新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

11、、企业产品创新的基本理论(一)产品创新的含义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著作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并把与技术有关的创新作为其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随着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技术创新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项首要任务。产品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产品创新是指一切在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既可以是完全新的产品也可以是对现有产品的改进并要求新产品,能够实现市场化为了方便对企业产品创新时管理模式的选择进行探讨。(二)产品创新的特点从上述本文对产品创新概念的界定可知企业产品创新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产品创新包含了产品和过程两部分

12、,不断推出用户满意的产品是产品创新努力最求的目标。而这又是通过产品创新过程来实现的。2.产品创新过程是一个集成的过程,它涉及到从新产品构思到把新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商业化的所有活动,创新的目标是达到整个过程的整体优化而不仅仅是某一单项活动的局部最优。3.产品创新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用户需求的多样性技术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产品创新过程都充满了风险。据发达国家的统计表明,以企业产品创新为例新产品开发项目成功的概率只有1/6,产品开发成功后投入市场的成功概率不到2/3,最终产品创新成功的概率不到1/9。4.产品创新具有兼容性。产品创新的兼容性要求企业的产品创新行为要与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约

13、束相适应,相协调。从主体上看创新活动是企业在自身积累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创造性劳动从客体上看产品创新活动是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而诱导的变革,因此产品创新活动要同时适应企业内外诸多因素的约束并协调好相互间的关系。二、我国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发展现状(一)产品创新发展现状产品创新活动在企业开展由来已久,产品创新管理在我国则起步相对较晚。但自引进以来得到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政府与企业的产品创新管理机构正逐步健全。政府从宏观角度,通过三大举措对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活动进行有益的引导即:成立专业机构,发挥创新管理职能,辅导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具体体现在科技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机构的组建;通过技术创新引

14、导工程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品创新管理平台;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活动。在积极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同时基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企业作出了积极的回应。2005年大中型企业设置研发机构的比重达到23.7;科技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54。同时,我国企业或行业之间的产品创新管理平台雏形初现。通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创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创新效率是提升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目前,在国家六部委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推动下,成立了四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15、盟、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的产品技术需求、行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需求、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需求,按照开发技术的先进性,研发的前瞻性和在领域内的权威性的原则,整合行业优势科技资源和产业优势人才,以“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为宗旨,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在产业技术创新价值链基础之上的契约式协作机制和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存的创新模式,构建行业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企业产品创新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说产品创新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发动机,那么产品创新管理则是保持企业长期

16、拥有创新活力的润滑剂和推动剂。但综合考察我国企业产品创新管理现状,三大突出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管理瓶颈”。 第一,重视产品开发,缺乏产品创新管理,导致创新产出综合效益不佳。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无论是进行新产品开发还是老产品改进,都是迫于竞争的压力和短期利益的获取而进行的局部创新行为,而未能结合企业战略,从管理角度进行有组织、计划和阶段的实施创新。创新管理未能提到相应的战略高度,直接导致我国企业在长期效益上不尽人意。除经济效益外,专利、品牌和技术标准更是企业高质量产品创新的结果,从这一方面能更清晰反应我国企业产品创新整体水平。以专利申请为例,我国近十年来三种专利授权分布中,发明专利授权在

17、数量上一直处于最低水平,所占比重从1998年的2.7%上升到2005年的12%,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仍是我国专利授权的主体,发明专利比重低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观。专利申请的主体是企业,而缺乏高效创新管理体系的纯技术开发,产生的效益十分有限。第二,产品创新管理模式单一,机械照搬,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竞争环境。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仍然以发达国家在20世纪所采用的产品创新管理模式封闭式创新管理模式:以完全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作为企业获取市场优势和利润的唯一手段,相应的管理对象也局限于企业内部封闭系统,管理手法也与其他企业职能部门基本无差异。而随着现代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如研发人员流动性

18、的增大、高知人才的增加以及私人风险投资的迅猛发展等,这一传统创新管理模式受到挑战。企业在应对这一挑战的时候不能准确掌握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方式,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对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模式的认知几乎空白。这一现状使得企业无法对产品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控制和协调,保持资源投入的合理性和持续性。第三,有技术引进措施,无消化吸收体系,导致企业缺乏长远竞争力 引进、合资、合作,为中国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这一产业合资合作发展的正常链条上,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更多的只停留在第一阶段。大多数企业制定了长期详细的技术引进措施,以保障企业在产品创新的持续动力,却缺乏

19、或者几乎没有制定相应的消化吸收体系。本质上,这也是企业对创新管理所能产生的经济和技术效益的一种质疑。纵向考察,自2000年以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技术引进经费与消化吸收经费都逐年增加,但两者的比值却一直在1:0.061:0.2这样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徘徊4;横向考察我国29个制造业重点产业的技术引进与销售吸收投入比值,可以看出两个显著特征:第一、所有产业都将研发投入的重心放于引进,而轻视消化吸收;第二、引进与消化两者基本匹配的产业大部分是原材料消耗、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产业。而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如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合成等产业,基本都处于1:0.1的水平,与国外

20、同类产业相比差距巨大。企业更多的把经费放在引进,缺乏完善的创新管理体系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这种缺乏直接导致企业产品创新能力长时间在低水平徘徊,无法获得长远的市场竞争力。 问题的出现既是现有发展的障碍,也是未来提升的空间所在。对照西方发达国家和世界先进企业的经验,可以预见产品创新管理在中国大有作为。三、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模式产品创新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企业在即定的产品创新过程中在创新目标的指导下采用的一种过程管理方法。内部创新能力外部环境创新决策等的不同致使企业处于多种不同的产品创新状况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通过单一的管理模式来满足,多种创新状况的需要因此企业要想取得创新的成功必须选择与产品创新过程相

21、适应的管理模式。按照对产品创新的整个过程的理解,我们将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模式分为四种,即功能顺序创新管理模式、集中创新管理模式、集成创新管理模式、合作创新管理模式。下面本文将分别对这四种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一)功能顺序管理模式功能顺序管理模式建立在明确的职责分工基础之上明确的职责分工,在产品创新时制定严密细致的计划把整体创新任务明确具体的划分成多个规模,较小的子任务分别由不同的职(功)能部门和开发者承担各个职能部门保持相对独立性。当一个职能部门完成相应创新阶段的子任务后承担下一个子任务的职能部门才开始工作不同的职能部门仅在创新各个阶段的首尾进行接触整体的过程是顺序串行展开的如产品的概

22、念由R&D部门开发。然后交由设计部门人员进行产品设计再将设计图纸交给工程部门进行工艺方法的设计然后生产部门解决样品试制最后市场营销部门负责产品上市产品创新的功能顺序管理模式。产品创新的功能顺序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由于分工明确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在各个创新阶段中职能部门的内部效率较高也易于组织管理内部成员不会出现被多头管理的现象产品创新的风险也得到有效的降低一般地当市场不确定性程度较低创新技术变化程度不大或创新要求不很高时该管理模式能取得较好地效果产品创新的风险也得到有效的降低。(二)集中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是将企业产品创新的任务集中到企业另行设立的一个部门来完成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产品开发中心,该开

23、发中心有自己的领导并对产品创新项目享有直接充分的指挥权力开发中心的成员来自于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包括设计工程生产市场营销等部门,但各部门经理对这些创新人员及研究中心的工作不再具有直接的权力,这些创新人员主要向开发中心的项目经理产品开发中心是集中管理模式采用的一种主要组织结构形式一般来说研究中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规划:规划产品开发中心的目标制定产品创新决策和具体开发计划安排开发中心内各类创新人员的工作任务。开发:开发和设计出新的产品提供可进行试制用的工艺文件技术明细图纸和产品样本等。试制:组织新产品样本的试生产和检测。销售:负责把生产出来的样品推向市场进行试销并收集用户试用后反馈回来的信

24、息。协作:协调产品开发中心与其他部门的业务关系。(三)集成管理模式集成管理模式实质上是将集成思想创造性的应用于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实践的过程,即在创新管理过程中以集成理论为指导行为上以集成机制为核心方式上,以集成手段为基础,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科学而巧妙地创造性思维从新的角度和层面来对待各种创新要素提高各项创新要素的交融度促进各项要素之间功能和优势的互补匹配。使创新整体产生1+12的效果从而使企业的产品创新获得成功。以集成思想为指导的产品创新过程,就是整合一体化的创新过程,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传统产品创新过程中相对独立的阶段活动及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企业承担产品创新活动的各个职能部门开发者的创造

25、性,思维和知识联结成一个整体通过共同工作来对具体的市场机遇采取决定性的行动。(四)合作创新管理模式当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时不是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独自完成全部创新工作,而有部分创新工作是由其它企业或科研院所完成的企业。针对这种联合创新行为所采用的管理方法就是合作创新管理模式,合作创新可以是不同企业间的合作也可以是企业与外部科研院所的合作。并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划合作各方在产品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企业产品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企业产品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

26、题越来越复杂。但是单个企业的科技力量总是有限的,产品创新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企业面临着技术资源短缺的问题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产品创新越来越困难。因此在某些方面的产品创新中寻求外部的协作和联合来实现企业的技术力量互补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重大的根本性产品创新带有较大的风险为了分散创新风险也有必要采用联合创新的方式。在存在竞争性创新的情况下创新时间的长短新产品的质量对创新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合作创新有助于缩短收集资料信息的时间提高信息质量并通过合作各方技术经验与教训的交流集中各方智慧减少创新过程中的因判断失误所造成的时间损失和质量低劣,从而缩短整个创新过程所需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四、企业管理创新的过

27、程及机制(一)企业管理创新过程的主要阶段1.发现及确认不满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不满;(2)企业普通员工对企业薪酬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及用人制度的不满;(3)企业所在社区对企业行为的不满,如环境污染等;(4)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出现的不满;(5)投资者对企业业绩的不满;(6)企业面临危机、挑战及运行上的问题时,会有许多利益相关者对现状感到不满。以上六种不满中,前两种是最主要的。以上六种不满一般来说都是容易发现的。但企业高层管理者有可能漠视它们的存在,尤其是对消费者的不满以及企业普通员工的不满。当企业在市场处于强势地位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这在

28、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创新的开展。 2.寻找技术对策 为消除上述不满,企业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及技术创新。由于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先导,因此,也可以认为消除上述不满的根本措施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在技术上一般有三种选择,一是改革企业管理制度,例如改革薪酬制度、用人制度等;二是引入成熟的管理技术,如流程再造、平衡记分卡等;三是企业自行进行创新,提出新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技术。在前两个方面,有着大量的成功范例可以借鉴。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创新在技术上也是以前两种为主。后一种是少数领先企业的行为,它的成功或者是偶然的,或者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因而不是多数企业努力的方向。这也即是说,企业管理创新一般无需另辟蹊径,

29、主要是根据自身情况引入成熟的管理制度及技术。当然,这并不表示管理创新从技术上来看是容易的。它需要对企业具体情况有深入的了解,需要对引进的管理制度及技术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具体情况,并与之很好地结合起来。 3.分析权益关系 先进的管理制度及技术之所以不能够在多数企业中得到很快应用,主要是受企业内部权益关系的限制。法约尔曾言,企业中总是有一部分人想把自身利益凌驾于他人之上,这是人类持久的斗争2。 这表明企业内权益管理关系的调整是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管理创新因此也是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可以这样认为,企业管理创新难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权益关系的调整。管理创新者在选择先消除或减轻何种不满,从以及相应地

30、引入何种管理制度及技术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权益关系。4.实施及评价 管理创新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一般来说会遇到阻碍。在创新的成效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之前,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得失都不是很清晰。那些有可能失去较多的人就会以各种借口反对。此时,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外部力量的肯定及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为确保创新能够顺利地推行,可以先选择影响范围较小,且容易取得成果的项目进行创新,以尽早取得成效,赢得企业内部的肯定与支持。对管理创新的评价应坚持利益相关者评价的原则,只有相关的不满得以消除或减轻才能确认创新成功。评价应注意时滞问题,在创新的成效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之前就进行评价是不恰当的。比如,管理

31、制度创新的效果一般要两至三年才能显示出来。在此之前,完整地评价它是困难的。(二)企业管理创新机制1.定期对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企业应该形成制度定期(例如每年一次)对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发现及确认他们的不满,尤其要重视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及员工满意度调查。就发现及确认消费者不满而言,仅仅依靠销售员的反馈以及消费者的投诉是不够的,因为这两个渠道所涉及到的消费者的面不够广,因而所涉及到的问题也很可能不够全面、深入。通过定期对消费者满意度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企业可以对平时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存在哪些不满,进而可以明确在管理上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

32、就发现及确认员工不满而言,尽管管理人员平时与员工接触也了解到了不少信息,但系统的、全面的调查还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客观,避免一些模糊的、似是而非的观点的存在。就发现及确认其它利益相关者的不满而言,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不可随意而为。2.推行管理人员的竞争上岗制度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企业管理创新主要是靠外部市场竞争来推动的。这一点可以从泰勒科学原理的应用过程得到验证。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在应用过程中曾遭到工人的强烈抵制,随后资方也失去了对它的热情。因为资方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依然可以通过传统的管理方式(延长劳动时间、加大劳动强度)来获取利润,而无需劳心费神地去刻意改进管理。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最终得到

33、广泛的认同及应用是在买方市场出现以后,此时,资方不进行管理创新,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利,甚至倒闭。由于市场竞争在多数行业是不完全的,因此,外部市场竞争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推动是有限的。但是,将外部市场由不完全竞争变为完全竞争,或者提高其竞争程度是不现实的,这有着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及上限。因此,必须另辟蹊径来寻找对策。一个可行的路径是实行管理人员的竞争上岗,通过企业内部的竞争来推动管理创新。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在现实中已有较多的实践,其效果也是好的。 3.改革管理人员的考评方式 为了有效地开展管理创新活动,企业的用人制度及奖励制度应具有导向作用。如果管理人员对上级的忠诚在管理人员的提拔及奖酬上起重要作

34、用,企业内部的政治氛围将十分浓厚,这样管理创新活动就很难有效展开。提拔及奖励管理人员,考核是基础。由于管理人员的工作是作决策,决策是他们的产品,普通员工则是其决策的直接“消费者”。根据消费者评价产品质量的一般市场逻辑,作为管理人员决策的消费者的普通员工也应该有权力评价管理人员的决策。这一评价方式与目前的通常做法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强调业绩,对管理决策本身很少关注。由于管理人员决策的影响是他们对企业或部门绩效的真实贡献,因此应该根据管理人员的决策质量及影响来评价管理人员,普通员工作为管理人员决策直接消费者应该有权参与评价。如果企业提拔及奖励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并鼓励普通员工参与评价,管理创

35、新活动的障碍就会极大地消除,企业管理创新活动效率也会极大地提高。 4.有效进行管理人员的技能开发活动 企业管理创新活动需要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技能,企业应该有效地开展管理技能开发活动。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开发不可过多地注重理论学习,可采用Mini MBA及行动学习相结合的形式。Mini MBA课程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形成管理思维的基本框架。行动学习是强调真实的人于真实的时间在真实的问题中进行学习的一种管理技能开发方法,在国外流行甚广。行动学习项目的选择应与企业管理创新联系起来。企业内部管理一般存在着许多需要创新的地方。如果企业制定有管理创新计划,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项目作为行动学习的项目。这样,行动学习就与管

36、理创新活动直接联系起来,行动学习将直接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并提高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效率。结束语企业产品创新是由若干创新活动构成的创新网络,这些活动遍及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分布于人、财、物等多个方面。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国家经济景气状况、地理位置差异、行业发展态势等)和内部环境(企业经营状况、公司资金实力、人才资源储备等)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企业将采用不同的产品创新方式。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企业在既定的产品创新过程中,在创新目标的指导下采用的一种过程管理方法。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通过单一的管理模式满足多种创新状况的需要,因此企业要想取得创新的成功,必须选择与产品创新

37、方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致谢本文是在导师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思路的启发,资料的搜集到文字的推敲,导师均给予了细致和严格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创新的意识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此向我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对我的同事、朋友、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深表感谢。参考文献1孙一民.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2魏中龙.技术创新工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3国家统计局.技术创新统计手册.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4周二华等.技术开发的类型与创新模式选择的关系.科研管理,1999(7)5马宁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审计内容及审计基

38、准.中国软科学,2000(5)28江辉等.集成创新:一类新的创新模式.科研管理,2000(5)6张钢等.关于组织研究的观点综述.科研管理,1997(4)7梁嘉骅.企业创新与创新评估系统.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9)8赵志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2)9赵志等.从流程的观点认识我国制造企业的产品创新.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2)10卜琳华等.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特征的研究.科学学研究,2000(2)09/08 20:02 3kN微型装载机设计09/20 15:09 45T旋挖钻机变幅机构液压缸设计08/30 15:32 5吨卷扬机设计10/30 17:1

39、2 C620轴拨杆的工艺规程及钻2-16孔的钻床夹具设计09/21 13:39 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83100308/30 15:37 CPU风扇后盖的注塑模具设计09/20 16:19 GDC956160工业对辊成型机设计08/30 15:45 LS型螺旋输送机的设计10/07 23:43 LS型螺旋输送机设计09/20 16:23 P-90B型耙斗式装载机设计09/08 20:17 PE10自行车无级变速器设计10/07 09:23 话机机座下壳模具的设计与制造09/08 20:20 T108吨自卸车拐轴的断裂原因分析及优化设计09/21 13:39 X-Y

40、型数控铣床工作台的设计09/08 20:25 YD5141SYZ后压缩式垃圾车的上装箱体设计10/07 09:20 ZH1115W柴油机气缸体三面粗镗组合机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09/21 15:34 ZXT-06型多臂机凸轮轴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10/30 16:04 三孔连杆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35H6孔的夹具设计08/30 17:57 三层货运电梯曳引机及传动系统设计10/29 14:08 上盖的工工艺规程及钻6-4.5孔的夹具设计10/04 13:45 五吨单头液压放料机的设计10/04 13:44 五吨单头液压放料机设计09/09 23:40 仪表外壳塑料模设计09/08 20:57 传动

41、盖冲压工艺制定及冲孔模具设计09/08 21:00 传动系统测绘与分析设计10/07 23:46 保护罩模具结构设计09/20 15:30 保鲜膜机设计10/04 14:35 减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设计10/04 13:20 凿岩钎具钎尾的热处理工艺探索设计09/08 21:33 分离爪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设计10/30 15:26 制定左摆动杠杆的工工艺规程及钻12孔的夹具设计10/29 14:03 前盖板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8-M16深29孔的工装夹具设计10/07 08:44 加油机油枪手柄护套模具设计09/20 15:17 加热缸体注塑模设计10/07 09:17 动模底板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

42、52孔的工装夹具设计10/08 20:23 包缝机机体钻孔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09/21 15:19 升板机前后辅机的设计09/09 22:17 升降式止回阀的设计09/22 18:52 升降杆轴承座的夹具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09/09 16:41 升降杠杆轴承座零件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08/30 15:59 半自动锁盖机的设计(包装机机械设计)08/30 15:57 半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10/29 13:31 半轴零件钻6-14孔的工装夹具设计图纸09/26 13:53 单吊杆式镀板系统设计08/30 16:20 单级齿轮减速器模型优化设计08/30 16:24 单绳缠绕式提升机

43、的设计09/09 23:08 卧式加工中心自动换刀机械手设计09/08 22:10 厚板扎机轴承系统设计09/18 20:56 叉杆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加工孔20的专用夹具设计08/30 19:32 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机械部分设计09/09 22:33 双模轮胎硫化机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09/09 22:32 双辊驱动五辊冷轧机设计09/08 20:36 变位器工装设计-0.1t普通座式焊接变位机09/28 16:50 叠层式物体制造快速成型机机械系统设计09/08 22:41 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09/08 22:42 可移动的墙设计及三维建模10/04 13:25 右出线轴钻2

44、-8夹具设计10/04 13:23 右出线轴钻6-6夹具设计09/08 22:36 咖啡杯盖注塑模具设计10/07 08:33 咖啡粉枕式包装机总体设计及横封切断装置设计09/09 16:15 啤酒贴标机的设计(总体和后标部分的设计)10/29 13:58 喷油泵体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14通孔的工装夹具设计08/30 19:39 四工位的卧式组合机床设计及其控制系统设计09/21 13:39 四方罩模具设计08/30 19:42 四组调料盒注塑模具设计10/07 23:55 固定座的注塑模具设计09/09 23:52 圆柱坐标型工业机器人设计09/09 23:48 圆珠笔管注塑模工艺及模具设计1

45、0/13 16:36 圆盘剪切机设计09/21 13:25 基于PLC变频调速技术的供暖锅炉控制系统设计09/08 22:20 基于pro-E的减速器箱体造型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设计08/30 18:00 基于PROE的果蔬篮注塑模具设计08/30 19:37 基于UG的TGSS-50型水平刮板输送机-机头段设计09/21 15:16 塑料油壶盖模具设计09/09 22:41 塑料胶卷盒注射模设计10/07 09:25 多功能推车梯子的设计09/08 21:25 多功能齿轮实验台的设计08/30 16:32 多层板连续排版方法及基于控制系统设计08/30 16:30 多层板连续排版方法毕业设计08/30 16:42 多用角架搁板的注塑模具设计及其仿真加工设计08/30 16:39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