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与历史研究--(全套完整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0849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与历史研究--(全套完整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考古与历史研究--(全套完整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考古与历史研究--(全套完整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考古与历史研究--(全套完整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考古与历史研究--(全套完整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古与历史研究--(全套完整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与历史研究--(全套完整ppt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田野考古与历史研究,第一章、现代考古的相关介绍,1、考古学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2、考古学发展简史3、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概念4、现代科技和其它学科在考古研究中的运用,1、考古学对历史研究的意义,A、历史学与考古学在学科归属中的关系:中国的考古学和西方考古学的起源有差异,因此,在考古学学科划定上也不同,中国的考古学属于历史学下的二级学科,属社会科学,也是学习苏联的成果。而西方的考古学属自然科学,与历史或其它学科并行,归口科学院。80年代,在我国的学科划分中考古学曾独立于历史学之外成为一级学科,但时间不长又重归历史学。在我国的考古学中,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研究主要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也

2、算能与西方接轨。而新石器以后主要由社科院的考古所对应。各高校无论是考古学还是人类学都归口文科,博物馆也属文化部门管理(自然博物馆除外)。,B考古学与传统史学的区别,立足点不同(前者实物,后者文献)方法不同(前者接近自然科学)资料价值不同(考古更重要)学科内容不同(如生物考古、环境考古),C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中国现代考古的前身金石学就以“正经补史”为目的,并成为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考古在历史研究中主要有以下五个贡献:一是向上延伸历史,填补人类发展中阶段性记述的空白。文献记载之前的人类历史主要通过考古重塑,如人类起源、母系社会等时期的历史。二是丰满历史。中国历史文献浩如烟海,但主要是

3、英雄史或政治史,其它如经济、文化、生活、社会等方面单薄而干瘪,现代考古资料在相当大程度上补充了记载缺失。如汉代人们的生活。,三是改正历史。历史记载由于讹传、遗漏和妄测而造成很多错误,有的谬传已久,影响深远。考古新材料的出现,则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如孙子兵法过去被认为是孙膑所著,1972年银雀汉简出土了孙膑兵法,才使人们知道这是两本书,分别由孙子和孙膑撰写。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则纠正了张仪与苏秦为同时代人的结论。四是增加历史的趣味性。考古发掘资料显然比文字的历史更有趣,如秦始皇兵马俑、马王堆汉墓等比史记、汉书更引人入胜,尽管史记等书已经够精彩的。五是增加历史的真实性或准确性。史书是人

4、写的,史料的选取、简繁都是取决于编写者的思想,有严重的个人倾向,且语言描述是有局限性的,有些无法用语言来表现。如汉书*王莽传,如魏收等。考古资料多为“原生态”,湮没也非人工取舍,其客观性保证了真实性和准确性。如商代的祭祀坑和殉葬反映的是统治者罪恶,史书是难以相容的。,C、考古资料的局限性,与文字记载相比,实物材料也有很多局限性。考古材料缺乏系统性,留下的多是只麟半爪,相互间缺乏联系,给人们的认识带来困难。多数实物远离今天的社会或功能迁移,其真实用途已难以惴测或前后大相径庭,且部分信息已经丢失,造成我们解读的困难。如鼎由实用炊器到祀器到祭器到今天的意义丧乱就是一例,另如书刀、水注、宫灯、博山炉等

5、。尽管通过专业人士的帮助,很多古代发现已经走进了历史书籍甚至耳熟能详,但我们了解的深度和广度又是其中的多少呢。甲骨文的研究可谓成就显著,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其5000多个单字,能识读的仅三分之一,对专业人员来说其解读之路仍悠长曲折,何况普通历史爱好者。考古工作必须借助历史研究成果和史料,利用已有历史知识解决考古问题是普遍方法。另外,科技水平的限制和利用科技成果的能力也是考古工作的一大掣肘,考古对相关学科的依赖性也是我们对实物资料识读的制约。,、考古学发展史,、金石学利用实物探索历史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而用实物史料书写历史的行为在孔子时就出现,司马迁实地考察历史遗迹编纂史记的精神更是中国史界的

6、楷模。同时,社会上对古代文物的出现也很重视,以为吉兆,如元鼎年号,还有不法之徒通过盗取地下文物增加财富,如西汉诸陵、汲冢墓的盗掘。宋代之前利用文物考察历史多为零星、自发的活动,从北宋开始,研究文物成为群体行为,也产生了历史学的分支金石学。宋代政治环境宽松、重视知识分子、印刷术的发展和学术氛围浓厚是金石学滋生的土壤。“正经补史”和趋附风雅是重视文物的主要目的。刘敞是金石学的开创者,之后有欧阳修集古录、吕大临考古图、赵明诚金石录等,宋徽宗是文物搜集的集大成者,并有王黼的宣和博古图,可惜这些文物被金人掳走。元明两朝学术黯弱,直到清代考据学的兴起,金石学达到顶峰。清代金石学著作占总数的以上,有顾炎武、

7、叶昌炽、阮元、王昶等名家,成为重要学术门类。,清代金石学代表作,乾隆御纂西清古鉴王昶金石萃编阮元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两浙輶轩录、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冯云鹏、冯云鹓金石索,、近代考古,近代考古是指西方近代考古方法进入我国后在金石学基础上产生的新考古形式。西方从世纪末开始田野考古,庞培城的发掘(年)是标志。随着西方对中国侵略的深入和扩大,武装之后是文化,一批学者蹑士兵足迹来到我国,其中就包括考古学者和探险家。西方人对中国文物的破坏显而易见,但也带来了田野考古、摄影、绘图等近代考古方法,使我国文物的来源有了科学依据。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三大发现(殷墟甲骨、敦煌宝藏、流沙坠简)之后,西方的考古学者

8、开始了田野考古,如安特生等在中国的华北、东北、西北做了当多的工作,有仰韶文化等成就。中国学者从年代开始田野发掘,李济、梁思永、吴金鼎等人的成果引人注目,在安阳殷墟、日照龙山镇、北京周口店等地都有重大发现。近代考古由于社会动荡,工作零星,所得到的资料也难以保护,考古成果有限,如敦煌文书、殷墟甲骨的流失,北京猿人资料的失踪。但近代考古对我国的影响深远,是现代考古的基础。,二重证据法,1925年,由王国维提倡,“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9、意思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二重证据法”的价值,开拓史料来源检核传承文献现实针对性,开拓史料来源,二重证据法的方法论价值根本在于它开拓了史料的来源。甲骨卜辞“有裨于经史二学”;断简空名,可以实指其地;敦煌写本是补订史实、校勘文献的依凭;封泥玺印“足以考正古代官职地理书”;陶器、货币上的文字都“足以考经证史”。,检核传承文献,二重证据法的价值还在于它提出了检核传承文献的重要问题。传统的经史典籍作为史料记载史实的可信度,是需要检验的。如,甲骨卜辞这样的不同来源的资料证明了史记殷本纪关于商代帝王世系的记载是基本可信的;有些传统文献

10、如五帝德、帝系姓、山海经历来以其言不雅驯而为多数史家忽视,但地下资料说明它们也具有表示事实的一面。,现实针对性,应该指出的是,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还有现实的针对性。当时古史辨第一册虽未出版,但顾颉刚否认禹为人王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已经发表,对此轰动一时的文章,王国维自然是注意的。所以在古史新证总论“纸上材料”、“地下新材料”之前王国维说了一段非常中肯的话:“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在王国维的影响下,出现三重证据法,一是黄现璠三重证据法(又称黄氏三重证据法),即在二重证据法的基础上,结合调查资料或材

11、科中的“口述史料”研究历史学、民族学。二是饶宗颐的三重证据法,即在二重证据法的基础上,将考古材料又分为两部分考古资料和古文字资料。三是叶舒宪的三重证据法,即在二重证据法的基础上,再加上文化人类学的资料与方法的运用。,、现代考古,我国的现代考古是指解放以后的考古工作。由于社会安定,国家的重视,考古学者自身的努力,加上世界考古学的发展推动我国考古水平迅速提高,以至于国际考古界将世纪下半期的中国考古誉为考古史上的“黄金时代”。,我国现代考古成就的主要体现包括:,第一,考古专业人才的培养。十三所高校考古专业的培养,各种培训班对旧式人才的改造,特殊时期人才的培训及田野考古的现场选拔。第二,大量的考古发掘

12、和一批举世震惊遗址的出现。我国的考古调查和发掘遍布各地,各省市区及部分地市都有独立发掘能力。定陵、长沙马王堆汉墓、满城汉墓、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等发现举世瞩目。第三,大量的一手资料为考古研究奠定基础,一批成果改变着中国历史的面貌。考古学文化区系体系的建立、早期国家的形成研究、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溯源等是其中的代表。第四,大量的文物通过研究整理走进普通百姓的视野,并成为国际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现代考古存在的问题。,规模过大工作粗糙,水平参差不齐;政绩意识和作秀行为时有出现,并与经济利益联系过密;管理不善造成遗址、文物的损坏和流失。,、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概念,中国考古学虽然为人文

13、(社会)科学,但因受西方自然科学影响较大,与其它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区别明显,必须在此作些介绍。地层学和标形学是考古学两个基本研究方法,也是现代考古存在的支柱。地层学是地质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考古地层学则源于地层层序律,在原生地层中,不同时代的地层是有规律分布的:即上层年代晚,下层年代早。人类活动过的地层叫文化层,因人类活动的扰乱,其分布状况较自然地层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寻。文化层之间常见三种关系:叠压关系,被压的地层早;打破关系,被打破者早,打破者晚;约束关系,一个地层只能一个时期的文化。岳麓版新教材中提到的后岗三叠层就是地层学在考古学中运用的典型,其确定了仰韶、龙山和商文化之间的年代关

14、系,也确立了中原史前文化的标尺。,考古地层学草图,标形学,标形学,又称型式学、类型学,来源于古生物学。古生物学家在研究古生物过程中,须找出每个时代各类生物的标准形态,并研究其中的演变关系。在此启发下,考古学家也在寻找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各种器物的标准形态,并研究同类器物之间的关系。如三星堆的青铜文化既受中原商文化的影响,又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就是通过典型器物形态比较得出的结论。在标形学中,同时代同类器物的不同形态是型的区别,不同时代同型器物的不同形态是式的区别。考古研究中可以将同时代不同器物的标形组成标形器物群,扩大比较范围和比较效果,是标形学的发展。,不同型、式青铜鼎的比较,田野考古、文化,田野

15、考古是现代考古科学获取一手资料的主要途径,也是现代考古的基础和基本手段。其共分为考古调查、田野发掘、材料整理和撰写报告四个阶段。调查是对所有遗址状况进行了解,发掘是对典型遗址深入研究或危险遗址进行抢救,材料整理是对调查特别是发掘的遗址实施修复和比较研究,报告是对遗址内容进行局面描述和初步研究。考古学文化是一个特定概念。通常的文化内涵有多个层次,而考古学文化不属于其中的任何概念,其是指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存。考古学文化一般是部落或部落联盟以上的区别。分布区域较大的文化有类型之分,时间较长的则可分期。文化的命名多取文化中的典型特征和最先发现的(乡镇、村)地名,我国多

16、用后者。,4、现代科技在考古学上的运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及多学科交叉研究是现代考古的重要特色,现代科技水平决定了现代考古成果的辉煌程度。反过来说,受制于技术水平,有相当多的考古工作暂时还难以开展,如秦始皇陵和乾陵的发掘、金字塔的探索。、考古学年代测定。利用地层学和标形学可以确定相对年代或大致绝对年代,准确的绝对年代则要进行年代测定,这是科技对考古的最大贡献之一。目前考古年代测定的手段主要有放射性元素、古地磁和树木年轮三种。其中古地磁用于较早的年代测定,树木年轮多用于年代校正,我们主要介绍利用放射性元素进行的年代测定。放射性元素测定年代常见的有、热释光、铀系法等。热释光是利用了陶器等火烧粘土样品

17、在600以上高温烧制时能量全部释放,冷却后又重新吸收周边辐射累积能量的原理,放射性越强,则热释光越多,年代越久。,碳14测定,放射性碳素断代。放射性碳素又称,利用放射性碳素断代是考古学中最普遍的年代测定手段。其原理是碳的同位素包含在各种生物体中,生物死亡前身体内的的浓度与大气中的浓度平衡,死亡后则停止与大气交换,则按衰变规律减少,只要测出碳-14减少的程度,就可推算出生物死亡的年代。碳-14断代优点多:标本容易采集,需要量小,保存容易,可异地测量,测定成本低等。碳-14的半衰期为573040年,用其断代是假定大气中的碳-14浓度自古以来保持不变,实际上大气中的碳-14含量是有起伏的,加上特殊地

18、区碳-14的衰变速度过快,真实年代有68%的机率,只有一系列的碳-14年代才可靠,树木年轮断代法可用来校正。,B、其它科技手段在考古中的运用,洛阳铲。洛阳铲相传是20世纪初盗墓贼李鸭子发明的探墓工具,其制作简单,携带方便,效果极佳,风行一时。解放后,推广为常用考古勘探工具,使用时须有一定技巧。手铲。考古工作者随身携带工具,用于刮平地面,察看土色,辨别地层等遗迹变化。,B、其它科技手段在考古中的运用,航空考古。主要是针对大型遗址和失去地表标志遗址的查找,如废长城、道路等。水下考古。利用水下作业手段打捞古代遗物或进行考古调查,如沿海沉船、抚仙湖考古等。遥感探测。用遥感和地球物理技术了解地下遗迹状况

19、,如秦始皇陵的勘探。生物技术。古代遗物的保护和整理,在考古中广泛使用。,新科技的运用,区域系统调查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3S技术、抽样调查和标本采集方法的推广使用。(3S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现代无损勘探技术在田野调查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如大地遥感、探地雷达、电阻率法、磁力测量等均有了较多的应用。对西方context发掘法的引进和改进。(把遗存看作有机体,统一编号、整理),生物考古是目前在国际科技考古界最活跃,1完善考古发掘中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多学科协作以及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加强建设或规范生物考古实验室建设;2通过土壤微结构、

20、农作物硅酸体和淀粉粒的微观特征、残留物分析等基础研究,加强对农业起源的探索;3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DNA分析和年代测定技术,研究人类进化、迁徙和种族分化,以及人群中阶层的出现与分化等内容;4加强古代DNA测试及其防污染研究。,古陶瓷研究新技术,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建设 用于研究瓷器的化学成分和形成机理。,C、多学科交叉研究,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是考古学发展的不二选择,也是考古学的一大特色。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考古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就是“二重证据法”,与人类学交叉研究原始人的生活方式,与民族学交叉研究古代社会结构,与民俗学交叉研究古代人的社会文化。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除了借助自然科学的手段

21、进行具体工作外,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紧密结合,如古人类研究与古生物、古地质研究分不开,青铜器研究与冶金、城市与建筑、粮食种植与气候等。复活节岛巨人像的研究就综合了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天文学、海洋学、植物学、气候学、农学等学科的成果。,考古学流派,我国的流派有科学考古、传统考古和马克思主义考古三个流派。科学考古李济为代表,科学主义是这个学派最重要的宗旨,他们都是热情的爱国者,又是崇尚人格独立、精神自由。“传统考古派”,代表人物是著名的金石学家马衡。与金石学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考古学代表为郭沫若、尹达。,国外学派(1)过程考古学,过程考古学提出的口号是“更科学,更人类学,强调

22、搜集科学的考古材料,强调发展严格的方法;和文化历史考古强调历史的视角不同,它更多采用逻辑的视角。从文化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联来分析人类行为的变迁方式,与之相应,民族考古学、实验考古等应运而生,都是从现在去研究过去,常常又被称为演绎-假说的方法。,(2)社会政治考古学,他们认为:科学知识并非纯粹是客观的,主观臆造成分很大。如夸克的发现,其实不是发现的,而是由基金会、大学制造出来的。又如种族,体质人类学家其实无能为力,种族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他们主张,看待实验室的工作应该当成日常生活看待。而如果实验室的研究与日常生活无异,实验室的工作本身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则根本就不存在科学还是不科学的

23、问题了。科学与不科学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因此新考古学要求将考古学引入科学领域,就成为一个很滑稽的事。,第二章、考古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人类起源问题是人类本能想破解的首要问题,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论题之一。自古以来世界各地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各种说法,但接近真相的还是在近代科学出现以后。尽管从科学的角度探索人类起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直到今天还有很多问题尚远离人们满意的答案。新教材中有关人类起源的内容占相当比重,也是教师和学生把握相对困难的部分,我们在此对有关内容作些说明,以便大家教学。本大题主要讲三方面内容:人类的位置、人科成员的探索和现代人的起源与迁徙。,、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A、人在生物学分类

24、中的位置。要搞清楚人类起源必须搞清楚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生物学界面对众多生物首先要进行分类,最常见的分类标准是七级分类,即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大到小依次划分,由于生物数量巨大,七级分类中根据需要再增加“亚”级。例如,我们在这个分类系统中就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真兽亚纲、灵长目、猿猴亚目、人科、人属、现代人种。,B、考古对人类起源的探索,近代科学产生之前,人类起源都赋予神的意志,如西方基督教的上帝造人、中国的女娲造人等。1809年,法国的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中提出进化理论和人是由类人猿变化来的。1859年,物种起源发表,达尔文系统地论证了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学说。1863年

25、,赫胥黎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一书中阐述了人、猿同祖论。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中,通过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至此,人类起源的探索尘埃落定,达尔文将人类从上帝手中解放出来。在人类起源的探索过程中,科学家们与基督教为代表的传统势力进行过激烈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C、人类是由古猿变来的,由于气候变冷,热带与亚热带森林变得稀疏,树木间距变大,食物大量减少,古猿面临新的选择:随着森林退缩的成为现代类人猿,不能适应地面生活的则走向死亡,在地面生活中随环境改变的就是人类。下到地面的古猿有两大压力,寻找食物和抵御敌害。前肢必须抓握工具或武器,挖寻植物的根茎、块茎,捕

26、捉小动物,对付敌害。后肢支撑并移动起身体,复杂的环境要求人的身体处于直立状态来观察,协作劳动需要语言交流并促进思维,劳动的手率先得到改进,逐渐由猿的手变成人的手,手的进化和直立行走引起身体一系列的变化,如S形脊椎、脚掌的出现。劳动和思维还促进脑的进化,经过漫长的改变,古猿最终变成了人。当然,由于人类的改进不是同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体质不平衡状态自然正常。,2、人科成员的探索,A、人的界定。有关人的解释非常多,我们这里无法一一厘清。达尔文将人从上帝手中解放出来,但没有说出人与动物的区别,研究者为了区别人与动物,设置了多个标准,我们先做些介绍。劳动说。恩格斯在1876年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

27、中的作用一文,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绝对地位,我国科学家一直认定劳动是区别人与动物的首要标准。但恩格斯对劳动没有具体的说明,国内研究者给劳动两个界定:本能(广义)劳动和制造工具(狭义)的劳动,而后者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但是,少数动物也有制造工具的能力,况且,什么时候的人能制造工具很难从其遗骸中区分出来,因此,采用这一标准的已越来越少。不过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决定性的作用仍不容置疑。,A、人的界定,界河说。界河说是指用脑量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来区别人与猿,以750毫升为界,以上是人。但这种观点显然有缺陷,一是脑容量与体形成正比,二是脑容量存在个体差异。思维说。有人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

28、在于思想,有思维能力的是人。有思维就必定有语言,人的语言能力要看人口腔与气管成直角,口腔变得浅短,在呼吸道上磨擦成音。不过要考察猿人的喉管几乎是不可能的。直立说。即以能否直立作为人猿的区别,能直立的是人。直立的从猿到人决定性的一步,只有直立前肢才能解放,大脑才有支架。能否直立也很难判断,主要是看头骨枕孔的位置,枕孔靠前才会直立。从化石资料看,直立姿势确立是较早的。以上几种标准相互间在时间上距离较远,也都存在缺陷,很难统一。人教社采用直立说,把人类历史定得偏早。,B、探索过程,由于近代科学产生于欧洲,最早的人类探索也在欧洲进行。尽管有海德堡人的发现,欧洲的资料很难说明人类早期的状态。1891年,

29、荷兰人杜布瓦发现了爪哇猿人,并没有触动欧洲中心论的神经,1929年,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既搞清楚早期人类的众多谜团,也把追寻人类起源地的目光引出了欧洲。研究者认定:早期人类对环境的依赖远甚于今天,具备良好生存环境地区是南亚次大陆(直至我国云南)和东非大裂谷。研究者在这两个地区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发现相当数量的猿人化石外,还有距今800万年的腊玛古猿和400万年的南方古猿。因此,在人科成员的起源地上,无论是化石资料还是生存环境,欧、美、澳及南极洲都已失去了追寻的意义。,B、探索过程,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加上在东非地区大量的猿人(能人)化石支持,已被确立为人科成员,科学家认为南方古猿中的纤细型是

30、猿人的直系祖先。但南方古猿是不是最早的人科成员则取决于腊玛古猿的归属。教材选定了支持南方古猿为最早的人科成员,但最早人科成员的确定远没结束。在南方古猿之后,亚非地区发现了大量猿人化石,包括中国的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它们和南方古猿的关系尚无直接的线索联系,还很难说清楚。不过,我相信人科成员的起源是单一的,世界各地的猿人是最早人科成员的后代。南方古猿之后,人类经历了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阶段。能人距今二三百万年,只能有最简单的工具,脑容量680毫升。直立人在150万年以后,脑容量大增,工具增多。早期智人又称古人,距今205万年,体质特征进步,脑容量已1300毫升以上。晚期智人包括新人

31、和现代人在距今5万年以后。,南方古猿、北京人、尼安德特人、山顶洞人,3、现代人的起源与迁徙,前面讲到的人是人科成员,这里讲的是现代人,在生物分类上属种级,是指距今一万年以后的人类,其和新人一起被称为晚期智人,要比人科成员的范围小得多。全球现代人都属一个种,通常提到的白种人、黑种人只是亚种。生物学家给现代人分类始于18世纪初,卡尔冯林奈为著名的分类学家,其将现代人分为非洲的黑人、欧洲的白人、亚洲的黄人和美洲的红色人,但他漏掉了南太平洋群岛和西印 度群岛上的人。后来人们在反复分类的基础上,基本形成共识:按发形、肤色、五官特征和体毛将现代人分为黑(尼格罗)、白(欧罗巴)和黄(蒙古)三大人种,另将南太

32、平洋群岛上的棕色人种归于黑种人之下。人种没有优劣之分,人种不同于国家,也不等同于民族,只是不同地区的人因环境因素形成独特的体质和文化特征。,3、现代人的起源与迁徙,现代人起源地。现代人起源地有一元说和多源说两种。除去南极洲,美洲和大洋洲最早均为新人化石。亚非欧三洲均有大量的古人(欧洲的尼人、中国的马坝人等)和直立人化石(欧洲有海德堡人,资料少)。这些地区的新人和现代人是当地古人发展下来的还是外地人入侵后消灭土著人而移居的是目前现代人起源研究的重要话题。一元(单祖)说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现代人都来自20万年前的非洲早期智人,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盆地发现的奥莫1号和2号是最早的晚期智人和人类女性祖先。

33、科学家还从分子遗传分析中得知非洲妇女胎盘线粒体DNA中变异最多,证明其现代人的历史最悠久,达20万年,而亚欧人只有13万年的现代人历史。这些非洲现代人在13万年前分赴亚欧各地取代了当地人。,3、现代人的起源与迁徙,多元(祖)论认为,现代人的祖先有多个,是由当地的古人甚至直立人发展而来的,如丁村遗址就分别发现了直立人、古人和新人化石,时序上一脉相承。在一些早期智人或直立人有当地现代人的特征,如丁村人的铲形门齿和北京人的梨状孔都与蒙古人种接近。在第四纪冰川期间,人类因寒冷和追寻食物大迁徙,从亚洲大陆迁往美洲的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及迁往南太平洋群岛的三大人群等使现代人在世界上的分布格局基本形成。美洲

34、人的分布时间从北到南有先后区别,证明了白令海峡是进入的通道,美洲土著是亚洲人的后裔。同样,冰期使南太平洋地区与亚洲大陆相连,亚洲人顺利跨越太平洋定居在澳大利亚等国。,第三章、考古对夏文化的探索,1、夏文化的探索。夏朝是中国古代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有关夏朝的历史内容主要来源于史记夏本记,尽管司马迁写史态度严谨,但其距夏朝灭亡约1500年。司马迁依据什么作史,所记是否都真实一直困扰着史学家们。殷本记在甲骨文出土后被证明为信史,虽然有些错误,属白璧微瑕,但这不能说明夏本记也是信史。证明夏本记不可能依靠文献,需要象甲骨文这样的考古资料。在疑古学派的质疑下,一些著名史学家很早就

35、在考古文化中寻找夏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都曾被认为是夏文化,真正有意义的寻找是在解放后,在大量的田野考古工作基础之上。,1、夏文化的探索,根据有关专家对文献的甄别,夏人的地望应在晋南和豫中地区。1959年以后,随着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二里头文化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宫殿遗址的出现,人们已经不再怀疑夏朝的存在。夏文化的问题似乎得到解决,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二里头文化的分期、年代都与历史记载中的夏朝有矛盾,分歧自然出现。在河南中部,还存在仰韶文化、王湾三期、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冈文化相叠压的遗存分布,给探索工作带来更多的纷扰。实际上甲骨文代表的只是商代晚期的历史,在殷墟与二里头之间还间隔着一段时空,商代

36、早中期的三百多年历史还没有落实。采用倒溯的方法追寻源头是方便有效的研究方式,要解决二里头文化的归属问题,首先要解决早商文化的问题,而早商文化的关键是找到商代第一个首都亳的所在地。,2、亳都探索,亳都是商朝第一个都城,商代在盘庚迁殷前共有五个首都,时间非常短,只有亳经历五代十王,其遗址规模和遗存会有较深的痕迹。目前被专家认为有可能是亳都的遗址有三处:邹衡郑州商城的“郑亳说”,安金槐二里头宫殿遗址的“西亳说”和赵芝荃偃师商城的“西亳说”。这三处遗址的规模都足以和都城相匹配,在时间上也比较接近,但都无绝对的证据证明其就是亳都。“郑亳说”认为,除郑州商城规模和时间与亳都相符外,亳的地望在郑州,还出土有

37、战国时陶“亳”字,而二里头宫殿遗址是夏文化,偃师商城是太甲桐宫。安金槐认为历代文献资料都说明亳都在偃师,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属商文化,其宫殿遗址自然是亳都,郑州商城是傲(嚣)都。偃师商城有条尸乡沟穿过,汉书地理志偃师条下自注:“尸乡,殷汤所都也”,其作为亳都最具说服力。,3、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是90年代以来我国社科研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目前已有取得一定的成果。该课题是以确立夏商周三朝绝对年代为目标,集中相关学科的优秀人才,利用已有的考古成果和文献资料,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手段来达到最终目的。该课题确定年代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考古和文献资料涉及的天文记录,与西方对古代天文学

38、的研究成果相对应,确定该史实的年代;二是大量运用碳-14测定年代,并与相关成果结合,确定某史实的年代。从已公布的初步成果来看,该课题已经建立了夏商周绝对年代表,如果从资料到方法都不存在问题的话,应当说是历史研究的重大成果。,二里头宫殿遗址复原图,3、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非议颇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课题似乎是大国情结的要求,而非学术研究的需要,与世界几大文明古国相比,我国的确切纪年太晚,在某些人看来有损文明古国的形象。以工程命名社科课题,有明显的自然科学痕迹,不符合社科研究规律。课题的首席科学家多行政因素,领导意志明显。具体方法存在问题,如综合多个碳-14年代作

39、为具体事件的绝对年代显然失之科学。就目前的资料搜集情况做这个课题的时机还不成熟,第五章 考古与古代政治研究,从墓葬看阶级分化(随葬品、人牲和殉葬)从房基址看阶级分化(宫殿、住房)官印(战国玺印、蓝田“内者令印”证明荆轲墓是讹传、景爱金代官印集)甲骨文的信息(王的名字、军队编制、下层人)碑文看官员等级、职权陶俑看社会等级居延汉简,第六章 考古与古代经济的研究,生产工具的出土手工业作坊的发现碳化粮食、酒、漆器、瓷器的出土古城址的发现画像砖(庄园生活、市井),第七章 田野考古与民族史研究,田野考古与古代民族田野考古与现代民族,一、考古发现与游牧民族的起源,也谈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问题:首先,我

40、国史学界在判断游牧民族起源的标准上看法不尽一致。我们认为,游牧民族的自然形成,一般都要先后经过“畜牧部落”、“游牧部落”、“游牧民族”三个阶段。其次,我国史学界在北方游牧民族起源的机理上认识也不一样。我们认为,在我国北方地区所发生的由以农业为主的部落向畜牧部落的转变,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起了最直接的作用,不过从畜牧部落向游牧部落和游牧民族的转化,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再者,在北方游牧民族起源的时间及其它相关问题上,现有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也是说法不一,而且与古文献记载也有一定的出入。我们认为目前要在这些方面得出确切的结论,还为时尚早。(宋敏桥),游牧者的抉择观点,游牧民族起源在20

41、00多年前。在此之前的西戎、山戎、白羊等从考古发现看为半农半牧民族。面对中原王朝的压力,北方周边少数民族选择了游牧。,游修龄的观点草原地区的畜牧业游牧的起源,游牧民族的产生,是从农耕民族中分化而来的。马家窑文化、朱开沟文化的发现可见,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一种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的生产类型。生活在甘肃和青海以及蒙古高原一带的早期农牧兼营的定居的古居民,由于气候的变化,种植变得比较艰难,而收获较少,于是不得不逐渐减少对种植的依赖,食物的来源转而主要依靠养殖,畜养方式则越来越多地依靠在草场上放牧。,二、东胡考古,观点一:对东胡的考古文化一般学者都认为是夏家店上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

42、的分布范围为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以南诸地,一度曾分布更西南些,这与东胡的活动范围是一致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存在的时间是周初至战国,也与东胡活动的时间相当。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中有殉犬的习俗,与文献所载乌桓以犬殉葬相符合。夏家店上层文化诸遗址发现的铜版上的人形皆秃顶不蓄发,与东胡各族“以髡头为轻便”相合。铜版的人物形象经过鉴定属于典型的蒙古人种,与人们对东胡语言的研究为属蒙古语族相符。,观点二,有人认为东胡始见于战国是没有根据的,史料证明东胡于周初及春秋已见于史。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前身是分布在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富河文化,富河文化的时间距今大约五千三百年。它的文化特征为:陶器器形简单,纹饰为之形纹,石器多大

43、型打制的砍砸器,细石器较多,是一种游牧狩猎的文化。这一文化的存在及其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渊源关系,证明了东胡的先人在西拉木伦河一带的活动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只是不知道他们当时的名称而已。,三、匈奴考古,目前发现的匈奴文化遗存北起乌兰乌德,向南在西安、洛阳地区也发现过墓葬,东至辽河流域,西至今哈萨克斯坦一带。核心分布有两处:蒙古国色楞格河鄂尔浑河一带和中国宁夏阴山鄂尔多斯一带。匈奴人的起源应当在色楞格河鄂尔浑河一带。所谓匈奴是夏人后裔,从人种学上来说不支持,根据对匈奴墓葬的考古发现,匈奴人的核心族群属于北亚类型蒙古人种,而华夏族裔则属于东亚类型蒙古人种。从人种学和考古发现各种的匈奴人雕像来看,匈奴人

44、不是白种人。但是被匈奴人征服的各民族中有东亚类型的蒙古人种和白种人。(代表性论文乌恩论甸奴考古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考古学报1990年04期),四、鲜卑考古,1920S1930S日本学者首先在达茂旗百灵庙发掘了6座鲜卑墓葬。60年代扎赉诺尔墓地发现,李逸友定为拓跋鲜卑遗迹1980年,发现了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洞,出土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的石刻祝文。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冀后旗红格尔图苏木三道湾的一片古墓群,共获四百余件鲜卑文物。到目前为止,发掘的鲜卑墓葬群有43处,三百多座墓室,发掘的二百多座。,鲜卑人种,根据吉林大学古DNA实验室周慧教授的古人遗骸线粒体古DNA研究,拓跋鲜卑与西伯利亚人群有着较近的遗传关

45、系,而喇嘛洞代表的慕容鲜卑与东亚人群遗传关系更加密切。古DNA研究也显示,拓跋鲜卑和匈奴之间虽然亲缘关系较近,但还不能说拓跋鲜卑是“鲜卑父胡母”的后裔。朱泓从扎来诺尔汉族居民的体质差异探讨鲜卑族的人种构成孙危鲜卑考古学文化研究,五、肃慎、挹娄考古,1908年日本考古学者古谷清提出肃慎在辽东半岛。50年代李文信认为依兰县倭肯哈达洞穴遗址可能是魏晋之际挹娄人的物质遗存。佟柱臣吉林西团山石棺墓发掘报告以西团山文化为肃慎遗存。70年代孙秀仁黑龙江历史考古述论(上)认为,距今约3000年的牡丹江流域镜泊湖东岸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 为肃慎。东宁大城子遗址、宁安东康遗址为挹娄。80年代林沄否定了西团山文化肃

46、慎说,挹娄遗存是波尔采文化。90年代李德山以夏家店下层文化、上层文化为肃慎。,考古与现代民族,2000BC的石勒喀河洞穴中发现了具备鄂温克族体质特征的头盖骨,与头盖骨一起还发现了贝加尔湖地方特有文化与装饰,符合鄂温克人的传说。史学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达斡尔族是由当地土著先民发展而来。利用DNA技术的相关实验表明,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根据吉林大学古DNA实验室周慧教授的古人遗骸线粒体古DNA研究,证实现代锡伯族人群很可能是古代拓跋鲜卑的后裔。,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苍山顶峰马龙遗址为代表。白族先民就在以苍山洱海和滇池为中心的地区

47、生息繁衍,在河旁湖滨的台地上创造了早期的稻作文明,过着农耕渔猎游牧的生活。迄今3000多年前,剑川海门口出现云南最早的青铜文化。考古发掘表面当时的土著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高句丽争议,现今共有发掘出的古城址190个,其中中国吉林省境内的高句骊古城遗址80个、辽宁省境内的高句骊古城遗址90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高句骊古城遗址20个。由于其发源于中国东北后参与朝鲜三国时代的争霸,其历史定位有诸多争议。,余论、田野考古存在的问题,考古调查与发掘方面田野考古资料整理 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 考古资料的实验室分析 基础性研究工作尚需加强,考古调查与发掘方面,在田野考古取样和记录方面,国内发展还

48、相对滞后。更重要的是国内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大量是抢救性质的,发掘工期紧,工作任务量大,导致发掘过程草率,测绘和记录方式简单,大量样本被丢弃,制约了我国田野考古发掘的深入发展。,田野考古资料整理,多停留在传统的类型学分期排队的层次上,少有深入、全面、系统的整理工作。更有甚者,一些抢救性的发掘项目对发掘出土的考古资料敷衍了事,仅发表一些代表性的文物标本,大量被发掘出来的重要信息在室内整理阶段又被丢弃,或者干脆对发掘出土的文物资料不做整理。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国内田野考古发掘水平的进步。新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吸收国外田野考古资料整理成功经验,对此有专门规定,可望解决这一问题。,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在现实工作

49、中严重脱节,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目前考古发掘依然是以配合基本建设为主的形式下,形势更为严峻。即使理想的主动性的考古发掘,其过程也是不可复原的。所以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亟需加强。,考古资料的实验室分析,最重要的问题仍然在于考古研究与实验室分析之间的脱节问题。虽然近年来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发掘开始注意获取包括动植物、环境生态、生业经济等方面的样品,制定工作手册和规范,并尝试对田野考古发掘记录进行数字化,但整体来讲,这些工作缺乏系统性,科技考古人员少有下田野,缺乏有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研究。,基础性研究工作尚需加强。,尽管碳十四和释光测年技术、生物考古、环境考古、

50、陶瓷和冶金考古等研究领域取得较大进展和突破,但原始性创新较少,研究方法需要集成创新。考古学研究涉及到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不断有新的方法和手段被开发用于研究现代社会,就有被考古学研究所应用的可能性。考古学的研究越来越向着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向发展,一些重大的考古学问题的解决无一不需要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成为考古学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这需要在研究方法上进行集成创新。,深层次的共性问题,学科整合依旧是一难题 学科研究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考古学研究硬件建设急需加强 检测分析和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进展不平衡考古学学科普及技术手段亟需提高,学科整合依旧是一难题,在田野考古、科技考古和文物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