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2802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浅谈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陈秀强 摘 要 农村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的生力军。当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待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农村学校 教师 专业化 成长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广大农村教师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学生少、班额小,普遍存在包班现象,专业教师奇缺,学

2、科单一,导致素质教育名存实亡。在部分农村学校,教师学非所教的现象非常普遍,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科目教师缺编尤为严重。教唱几首流行歌曲就是音乐课,胡乱涂鸦就是美术课,做几节广播体操就是体育课了。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很少专职,更谈不上专业。只是维持教学基本运转而已,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二是教师待遇低下。目前部分农村教师收入偏低,工作压力较大。近几年来,党和*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下大力气基本解决了农村教师的工资发放问题。但是,与城镇教师相比,身在艰苦地区工作的农村教师收入明显偏低。广大农村教师希望自己能有个美好的将来,还得参加各种培训、报名、考试、学历提升等等。这些明显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3、 三是学校科研水平低下,缺乏专家引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农村教师大多科研能力差,加之缺乏专家的引领,对教学规律缺乏理性思考,缺乏研究,对引进的教法只取其形,难得其神,不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进行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学校科研往往就是做做形式,真正做教育科研的很少。学校教研活动,要么是没有开展,要么是不知怎样开展,要么是读读报刊,真正开展且有价值的活动那就少之又少。 二、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对策 所谓教师专业化,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中是这样定义的:“具备教师专业资格是不具备教师专业资格的教师所不能代替的。教师专业“化”,这个“化”是一个过程,即教师在他整

4、个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提高自我,由不够成熟向成熟过渡,这一过程即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如何实现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呢?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师德建设,做好内强师德,外塑形象。“德高为范,学高为师。”“德为师之本,无德无以为师”。一位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文化知识,作风仪表对学生都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和意识。经常开展师德创优活动,比如评选文明办公室,先进教研组,文明年段组,评选优秀园丁等。培养一批文明群体和教师,以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2.加大投入力度,统一工资标准,稳定教师队

5、伍。“要缩小城乡差别,首先要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这是稳定农村教师队的物质基础,城乡教师实际收入差距较大。要逐步提高农村教师收入,吸引大批合格人才积极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建议由国家财政负担,按照越是边远、贫困的地区,津贴越高的原则,设置农村教师津贴,以吸引和鼓励合格的教师人才往农村合理流动。 3.职称评聘向农村倾斜,平衡学校师资结构比例。要解决农村师资问题,就需要建立职称评聘机制,平衡学校师资结构比例。合理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适当提高农村名、特、优教师比例,以吸引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流动。 4.强化培训能力建设,配套*扶植政策。实施“造血工程”,构建农村教师提高培训的新

6、机制。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提出建立以各级*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财政投入制度,将农村教师的培训经费纳入县级以上*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从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出发,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教师,制定多元的培训计划。建立和完善当地学校的校本培训制度,鼓励和支持当地高校和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5.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完善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完善城市教师到农村,尤其是贫困、边远地区的薄弱和缺编学校支教的制度,大力推进城镇教师特别是优秀、骨干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到城市学习

7、进修制度,增强农村教师队伍的造血功能,也就缓解了农村地区合格师资不足和师资素质较低的问题。 6.加强校本培训。一是健全制度。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的评价管理机制,从学校、教研组、个人三个层面定期对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注重过程评价,定期检查教师的业务笔记、听课记录、课例或案例、学习体会、经验总结、研究论文等文字材料,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二是推行校本会课制度。学校着力引导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广泛开展互听互评活动,以“校本会课”为抓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加强了校内的横向听课、评课和教学讨论,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师上好不同级别的课,在对研究课的反思中审视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提高。三是开展菜

8、单式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 的教师。学校根据专业教师不多的特点,很多语数教师都兼有一门或几门其它学科,可进行 “菜单式培训”。提出培训时间和要求,兼职教师根据自己对该部分教学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前来参加培训。为教师“一专多能”提供保障。 7.课题引领,实践铺路,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一是 “科研兴校”是我们农村学校求发展的必由之路。科研工作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从而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在研究上,我们要立足于课堂,进行学习资源的开发,构建开放性学习方式。建立“研究推进再研究”的模式。二是培养骨干,广泛参与。在教学实践、反思中,以课题促教研。发挥中青年教师的骨干作用,在他们身

9、上压了担子,学校要为他们展示才华搭台。搞好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的结合,建立教研组定期交流、学习研究,定期上课题研究课,课题组成员集体听课等制度。调动校内各阶层人员参与科研的广泛力量,形成各级协调,各层参与的群众性、广泛性的科研队伍,促进科研的群众化、普及化和实用化。 8.努力提升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律,加强引导和管理,加大选拔和培养力度等。一是干部定期交流,干部交流要形成制度,学校之间可以尝试干部互派挂职。二是保持规范管理的连续性。不能换一任校长或主任,紧接着就换一批规章制度,换一套办学理念。我们要结合实际颁布详细而并非粗线条的管理规范。要进一步完善并创新教育督导办法,确保所有学校的管理水平大体均衡。三是建立管理经验定期交流制度。定期举办校长、教师论坛;加强校长培训,交流管理经验、强化学校内部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培训;开展教研备课活动、科研信息、课堂教学交流等活动。 参考文献: 1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上海教育出版社. 2农村教师“缺氧”,还是师资有待“换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