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授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2825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分层授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分层授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分层授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分层授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分层授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分层授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分层授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分层授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浅谈“分层授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分层授权”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上一级的管理人员应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如有关组织的调整,重大政策的决定,重要事项任免等)。“分层授权”借鉴到班级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实践价值,这就是:作为班主任,除负责处理好班级教育和班级管理中各项重大问题外,还要将班级次要的、常规的、不涉及全面性的工作放手给班级干部去处理,这样不但可以使班主任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即“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陶行知

2、语)。同时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建立健全班级组织,认真选好班长。 班委会是班级运作的骨干和轴心,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管理的好与坏,往往与班级干部力量(尤其是班长)的强与弱,发挥作用的大与小有很大关系。因此,运用“分层授权”管理班级,要求班主任必须学会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和选拔班级干部,尤其是选准班长。 1.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活动洞察班委会人选,瞄准班长“苗子”。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很好地识人、善用。因此,班主任必须通过各种活动,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多渠道、多角度地全面审视学生。(1)通过各科教学了解研究学生。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学校工作中

3、占的时间最长,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上课。所以,班主任通过各科教学了解和研究学生是选拔班级人才的有效途径。主要是通过自己上课及和其他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听课情况、遵守纪律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尤其是个人特长等素质情况;(2)通过自习课和课外活动了解研究学生。重点是考察哪些学生的独立活动能力好,自治、自控能力强等;(3)通过观察出操、集会等了解研究学生。学校每天都要出操及召开周会、校会等集体活动,这是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又一重要途径。主要是观察学生在活动中遵守纪律情况、集体主义观念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原任班主任以及家庭、社会等途径了解研究学生。发现“苗子”,及时培养、任用。 2.把班级组织

4、结构形式确定为“智能型”结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分层授权管理”。班级组织结构形式确定为智能型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原来的集中管理化解为分散管理。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而且也实现了班级管理的科学化、细密化。班长在班主任直接领导下除了负责“上传下达”外,正常情况下,还可以行使“班主任代言人”之权,全权处理班级日常工作。班主任通过班长可以了解全班情况。班长抓好班委员工作,班委会成员要抓好小组长的工作,但每条线均与小组长建立交叉联系。只有班委会成员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坦诚、出于公心,反映情况真实、具体,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井然有序。 二、加强管理和监督,用好班干部,有效地

5、开展班级工作。 运用“分层授权管理”,培养、使用班干部是关键。因此,选准班干之后,要加强管理和监督,调动和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1.敢于授权。班干部是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做好班级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要想卓有成效地开展班级工作,班主任就要大胆授权。凡属班委会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解决。班主任要力戒事无巨细、事必亲躬。这是“分层授权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但班主任要监督权力行使方向,检查权力行使的结果,保留收回权力的权力。 2.善于协调。班级工作离不开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但是由于班委成员之间在认识能力、办事效率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分歧或矛盾,这是

6、正常的。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这些矛盾,善于协调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尽快消除不利影响。主要是把握好协调的时机。一般说来,任何矛盾都有发生、发展、激化的过程。协调的最佳时机应该是矛盾的萌芽状态,错过这个时机,就会增加协调的难度;另外,在协调过程中,班主任要坚持公平原则,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奖罚分明,切忌厚此薄彼,加速矛盾激化。 3.加强指导。班委会的主要职责是有效地执行班主任的决策,但由于学生所处的地位的局限性,往往可能对班主任决策意图的领会存在偏差,带领全班同学开展工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此时,班主任要加强指导。一是向全班同学讲清自己的目的意图;二是要明确工作中班委成员的目标、责任。必要

7、时,可以深入到班委中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三是要帮助班干部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棘手的问题。 三、灵活运用“分层授权管理”,让班级中尽可能多的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实践陶行知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教育观。 打破班级干部“终身制”,实行民主管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得到锻炼,这既是陶行知先生对学生要求的“自己管理自己”的教育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分层授权管理”所允许的,并且是借鉴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分层授权管理”主张管理能分级,目标能分解。但并没有规定一个人只能在某个岗位上做相应的管理工作,相反,倒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管理可以错位,允许角色互换的信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

8、任主要是运用“竞争”的手段,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和诱发学生的兴趣。竞争是激发学生内在潜力的重要杠杆。要让班级中的学生都有勇气站出来,并自告奋勇地想当班干部,那么,就可能有尽可能多的学生通过竞争的手段走上班干部岗位,使自己的实际才能得到锻炼。为此,首先要求班主任要坚持公平原则,要相信学生,还要有勇气。一是对班委会成员的工作实绩进行经常性的考核,并在班级中予以公开,这样会促使个别班干部看到自己的差距,形成压力;二是班主任要依据工作实绩决定班干部的任免;三是积极鼓励和动员班级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通过竞争补充到班干部岗位;四是必要时可以实行班委会除班长之外的“集体换防”、“轮流执政”。近年来,笔者在班级管理中

9、的实践表明,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那些在班级原来就表现突出的学生更加进步,而且也使一些稍有落后的学生在角色上得到了补偿,由原先被动的认识和行为转化成主动的理解和行动。经过竞争、鼓励,班级中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原有基础(这个基础是有差别的)上都有所进步。这是借鉴“分层授权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效益。当然,在班干部的使用上,班主任还要坚持“用”“育”并重,关心、体贴和爱护并行等,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分层式班级管理架构的实践探索 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的职教班级管理体系,需要重视和加强班级管理体系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把管理体系的重心从单一层面转移到正视学生个性特征的立体层面上来,树立使学生全面发

10、展的新管理观。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对于管理对象的重新理解上的,是对学生的本质尤其是学生在教育视野中本质的重新理解和教育本质的重新定位。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修养、文明行为习惯等各方面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教师应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受教育兴趣,并真正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分层式班级管理架构是因材施教在班级管理上的一个较好的模式,它对学生进行排队摸底,了解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掌握他们各方面特征。着力侧重于

11、学生的特殊性,在平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遵循特殊的教育规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尽最大努力帮助和指导学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程度的发展。下面结合自身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制度分层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制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样的规章制度对一部分学生来讲是可有可无的,因为他们能做到“道理我自懂,行为我自律”,用不着条条框框对他们进行约束。而对另一部分学生而言也是可有可无的,在定时期内他们的言行根本无法达到那些条条框框规定要求,索性就破罐子破摔。由此可见,班级的规章制度有时不能强制统一执行,而应实施“能级相应”策略,即班主任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个性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策略。

12、从每一次的学生教育来看,随时随地因人因事,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方能提升学生乐“管”。 制度分层的操作过程主要有:第一层,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顶规章制度必须人人遵守,不可违背。第二层,在班主任的组织和引导下,由学生自行制定班纪班规。因为这比起由班主作硬性规定,在心理上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由被动甚至是被强迫地遵守变成自觉主动地遵守,而且所定的班规班纪更细致具体、更切实可行。第三层,在所有规章制度定好后,由每个学生自己认定哪几条完全可以做到,哪几条还不能完全做到,还有哪几条目前还完全做不到。然后,按照学生自己认定的条条框框,分层有区别地严格执行。一句话,就

13、全班而言,是制度统一,灵活执行;就不同层次的学生或个别学生而言是制度不同,严格执行。实践证明,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制度分层,可以推动不同学生不断进取,可以促进后进学生的转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二、管理分层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意味着班级管理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班级中,由于每位学生存在着能力特征、学习习惯、性格、成绩等因素的不同,光靠班主任“漫灌”式的教育管理,恐怕会事倍功半,效果甚微。班级实行管理分层,放手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事务的

14、决策、处理和评价中来。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管理分层的操作过程主要如下:第一层,班主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将全班同学的不同意志、心愿和想法都收拢到同一个目标上来,凝聚成全班同学共同的意志并要通过班级目标的确立、班级计划的制定来体现这种意志。再通过自我推荐、民主选择、竞争上岗、民意测评等方式确定班委。组建后的班委再根据工作需要,建立诸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财物检修组、文明创建组等职能小组。第二层,班委把全班同学实行小组管理,定期对各组进行学习、纪律、财物等方面的考核。在每个小组之间开展“组组争标兵”竞赛活动,每周评比一次,优胜组可获得“小红旗”一面。第三层,组长带领全组同学争创标兵

15、。“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全组同学的共识。于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制定管理制度,由组长整理,全组讨论,拟定组规。其中包括学习守则、学习目标、自我约束计划等等。有的组还要求组内成员两两结对,共同发展。 实行管理分层后,班主任不再直接去管,面是间接去调控、去完善。全体学生分解为一个个基层管理单位小组,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者、合作者。他们界定职能又相互协作、彼此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这种管理手段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 三、评价分层 学生管理评价应贯穿于整个管理教育活动的始终。班主任要形成管理教育评价的过程性意识,关注管理评价的动态特

16、征,要体现其多元性即评价分层,才能更客观地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对评价对象产生激励作用。目前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特别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校受“分数”的“魔力”控制,把学生的人格、品质等都简单地转化为一个个分数,造成分数越高,学生素质越好的假象。用单一的标准去塑造学生,用固定的框架去剪裁学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评价分层,首先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对整个管理效果进行真实评价的基础,它注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综合性、发展性评价,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教师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每一个学生都

17、是动态发展的;其发展受家庭、社会、学校多种因素制约,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微妙变化,都可能改变其发展方向、程序、速度和结果,教师不能孤立地看待学生,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人生的成长。一方面,应认识到学生是在发展的,发展有“早熟”“迟熟”之分。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好”与“差”是相对的,是由评价的标准来定的,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同,评价结果就可能出现不同的第一,所以,班内的学生实在没有绝对的“好”与“差”。其次,不论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老师都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并及时、恰当地加以肯定和鼓励。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

18、任何长处都没有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他尤其强调学生因某一领域取得成功而产生的自尊、自信、自豪,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同样,对自卑、能力较差的学生,要适当夸大他们的进步。这种夸大的进步,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评价的目的的角度讲,评价不在于肯定或否定,而在于通过肯定或否定而形成有效的激励作用,每个个体都有期待鼓励的心理需要,这种成功感对于自卑、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雪中送炭。因此只有突出管理评价的多元性,摒弃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评价时不求全责备,评价标准具有“弹性”,才能不桎梏教师的管理行为。才能使教学管理富

19、于创造性,才能培养实现面向未来社会的职教培养目标。总之,这种分层旨在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各方面的内驱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班级分层管理,一方面容易促进每个学生在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同时,有更有利于班级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班集体。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几种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境之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心理效应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普遍地存在于各种场合,它具有普遍性。心理效应尽管很微妙,很难觉察,但它确实对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产生影响或发生作用,它具有客观性。心理效应的种类很多,表现在各个方面,它具有多样性。同一种心

20、理效应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程度不同,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心理效应,它具有差异性。心理效应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要会恰当地运用它。对班主任来说,在建设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自觉运用心理效应,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克服它的消极作用,会使班级管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使班级管理充满艺术魅力和人本气息。 一、禁果效应妙对学生逆反 “禁果效应”。“禁果”一词源于圣经 ,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 ,去偷吃禁果 ,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效应 ,称之为“禁果效应”。 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平日里,班主任在做班级工作时,总会苦口婆心地讲解什么

21、该做什么不该做,可是往往越是强调,做出来的成果却总是是事与愿违。印象中有这样的一次经历:那时刚接到一年级的某班,每天晨读上总希望小家伙们能在布置了任务后学会自觉朗读,虽然我会把任务重复很多次,但很难马上收到全员行动的效果。一次,我故作神秘地对一个一向读书积极的小家伙高声说“老师只告诉你今天晨读的任务,不能告诉别人呦!”接着,就帮他翻开了那页课本,告诉他怎么读。当我抬起头时,几乎所有的小家伙都行动起来了,而且那认真劲是前所未有的,好像在向我示威:看吧,你不告诉我,我也知道读什么。为此,我偷偷地乐了好一阵,我知道了什么样的话奏效。当然,这样的话也不能常用,否则“禁果”的神秘感就会大打折扣。 一般学

22、校和班级都会为学生立下很多禁止令。同学之间的交往本来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学校班级一禁止,反而涂上了一层诱惑的色彩,容易造成一些学生早恋,而且,早恋的年龄段在逐渐趋于小龄。吃零食、看小说、玩网络游戏的问题也是这样,教师不晓之以理,却来个硬性禁止和规,学生感受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因此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禁果效应也就自然产生,各种不良现象非但没有消除,相反 ,尝试的人、深陷其中的人也越来越多。 “禁果效应”告诉我们 :知之深方能行之正。教育学生 ,切记粗暴硬性禁止 ,应该循循善诱 ,晓之以理 ,只有这样 ,“知行”才能协调一致 ,禁果效应才能降低到最低限度。在我说它给我们的启示有

23、两个;1、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2、要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二、鲶鱼效应营造竞争氛围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

24、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原来鲶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说明人在受到惊吓或精神高度紧张、亢奋时,会迸发出超常的能量。 鲶鱼效应给教师的启示是: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提高生存能力。也就是说,要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此外,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中的“鲶鱼”,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

25、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作用,可让他们充当干部的角色,使他们既以干部角色要求自己,又以模范行为带动他人。 三、门槛效应分解中求进步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从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查尔迪尼认为,对人们提出很简单的要求后,人们很难拒绝,因为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向其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班级管理中应用门坎效应,主要用于新接

26、手班级,初接手一个班,班主任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摸清学生情况,然后针对实际分层分级按阶段设“门”,使班级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形成系统的优化整体。这样,班级工作的各项指标就会呈螺旋式上升。相反,如果目标遥不可及,要求学生一蹴而就,学生就会体验挫折和失败感,最后倾向于放弃。过门坎效应还用在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上。 对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班主任可建立差生档案,分别制定不同的“门”(即要求学生阶段时间内应达到的指标)。让学生从最易做起,逐步逐项克服自己的缺点,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人格、品质的渐次完善,最终达到教育目的。班上有个学生特好动,上课总坐不住,任课老师没少向我反映他的情况。针对他的个人情况,我对他制

27、定了一套阶段管束方案。第一阶段:管住双脚,不下座位;第二阶段:管住小嘴,不随意说话;第三阶段:管住双手,不玩学习用品。在具体实施的不同阶段中,我在内心允许他犯下个阶段的错误,但绝对不会允许他重犯前一阶段的错误。就这样一段较长时间后,该孩子已经能基本和其他孩子一样学会听课了。 “门槛效应启发我们,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给他们制订一个合理的目标,再将这一目标细化成若干呈阶梯状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小目标,跳一跳,摘果子是这些小目标的难度。由于小目标的实现难度不大,学生就容易产生尝试的念头,于是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经过老师的鼓励、帮助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实现了第一级小目标,就通过了一道门槛。当第一个

28、目标达到后,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进一步增强前进的信心,为达到下一次目标奠定了心理基础,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开端。教师继续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逐步提高目标的层次,推动学生为实现更高的目标而努力。这就是门槛效应能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的内在原因。这种小步子进行,一步一个脚印的达标教育对后进生的激励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四、南风效应避对抗暖人心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的故事,也就是看谁有办法使行人把大衣脱掉。北风不假思索首先吹来了一阵冷风,凛凛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便把大衣裹得严严实实。而南风则不然,它徐徐吹动,使人暖意渐生,引人在不知不觉中先解开纽扣,继而脱掉

29、了大衣。最后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 当年陶行知在育才中学任校长时,有一天,他看见一位男生要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并让男生到校长室去。当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这个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这个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先生层层诱导,

30、步步为营,巧设情景,恰到好处。让手教育者在不知教育者用意的情况下受到教育者最好的教育方式。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 1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要让学生感到温暖。教师关心爱护学生,会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学生有了这种情感,他会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的,因为这时学生已把遵守纪律看成是维持师生间友好的需要。教师对学生冷漠甚至冷酷必然会造成师生间的情感对立,而这种对立的情绪是课堂管理最严重的障碍。 2课堂管理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把大衣脱掉,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教师在处理已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应尽量采取柔和的、暗示的方法,使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逐渐地改

31、掉不良行为。粗暴训斥和当众讽刺、谩骂、挖苦不但不会起到效果,相反会引起学生的怨恨、气愤和对立情绪,有时还会产生对抗行为,从而使课堂秩序更加混乱。 五、超限效应留空间待发展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了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

32、应”。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时常可见超限的出现。例如: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批评完后,过了一会,又觉得意犹未尽,又重复批评一次,接着还是批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批评,使学生极为不耐烦,讨厌至极。其实第一次挨批评时学生可能已经接受了老师正确的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但是在第二次,学生的厌烦心理就会出现,如果再来第三次,那么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这样,我们教师是好心人办了坏事情。 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对于批评不能过度超量,应恰到好处,点到为止,这一点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对学生的批评应注意“度”,对学生的表扬其实也需要一个度。杰米扬的鱼汤:杰米扬是

33、一个十分好客的人,有一次他请朋友喝鲜美的鱼汤。朋友喝了一碗,觉得很满意;杰米扬请他喝第二碗,朋友感到有点撑;可杰米扬又热情地要朋友喝第三、第四碗,朋友忍无可忍,拂袖而去。这正如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言,当人过度时,最适宜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宜的东西。在教育学生中对学生的表扬不能太“廉价”。如果对一个调皮的学生总是用表扬的方法,一开始他可能会很有改进,但时间久了他会觉得老师在哄他,甚至是变相批评他,这样难免有抵触心理。 另外,很多老师都喜欢布置大量的作业,认为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殊不知:人接受任务、信息和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一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任务了过量的作业,不仅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而且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超限效应对我们教师的启示是:教育学生,需要给学生留点空白,需要有一个“度”,只有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才能“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 心理效应还有很多,上面叙述的只是在班级管理中比较常见和典型的。通过对该课题的探究,我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班级管理中还应实现某些观念的转变,如:创新观、人本观、效益观和全面关照的系统观等,这样就一定能让你的班级管理工作得心应手,展现柳暗花明的另一番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