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自我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大学生自我教育.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大学生自我教育浅谈大学生自我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与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也相应的与之创新。在大学阶段,自我教育是大学生个人品德及思想修养自觉能动性的实际具体表现。大学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并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自我教育作为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发展的内部力量,取决于自身的控制能力,客观上也依赖于外部教育的影响。本文阐述的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意识 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1.强化自我教育是现代教育模式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青年是时代的未来和希望,是时代不断向前发
2、展的动力和源泉,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力量,而青年最壮大的力量来源无疑是当代大学生群体。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现实条件下,我国大学生面临的是对自身素质及自我教育发展的挑战。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成才,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中国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政策。而当代大学生适应开放环境的前提条件是教育自我适应世界、适应社会
3、。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日益临近,使得现实教育逐步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一次性学校教育向社会化终身教育转变。与此同时,自我教育也是大学生进行终身教育的客观化要求。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密切化和信息网络化给经济、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时代的佼佼者,应当勇于接受全球化的现实挑战,把握好双刃剑的利弊,从而更加深入透彻的加强自我教育,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2.强化自我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人成才的必由之路 目前,人才社会需求急剧上升,而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需求。因此,更好的为社会输入技能型人才是当下的需求。
4、倘若想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无疑需要了解当前的社会需求,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跟随社会需求的步伐,从根本上不断完善自我,开拓创新。专业知识仅仅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基础环节,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现实价值和贡献社会的意义。在我国,由于诸多原因,应试教育模式一时难以改变,这给教育带来了许多弊端,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个性的成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大学教育实施的是专业教学模式,口径狭窄,知识结构单一,难以使大学生自由对口地学习,教学计划也很难体现大学生的全面成长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自我教育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加强,
5、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更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强化自我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有效手段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真正的终身教育。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他的话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促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教育大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和知识积累期。不教育不是放弃教育,而是通过自我教育达到非被动教育的状态。大学生关心自己的发展,具有追求成功的愿望。教育者不可能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所有的道德规范简单地直接移植到学生的头脑里。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帮助他们自觉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把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各种社会问题,分
6、析各种社会现象,增强鉴别是非的能力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拒腐蚀能力,使他们通过自我教育激发潜能实现自我超越。 大学生自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院校的教育方式偏重于灌输说教 现在高等院校大都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单向传授,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最佳阶段,但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封闭在“象牙塔”里,教师讲、学生听,过分强调外部灌输说教,忽略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淡化了对学生积极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对自我教育的意义认识不深,不能认识到自我教育对于自身能力发展的能动
7、性作用,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2大学生对自我意识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 自我教育是个体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对“潜在自我”: 个人能力隐藏在内心深处,十分活跃并具有巨大的激发潜能;“现实自我”:个人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和“理想自我”:个人希望达到的完美形象。这三种自我意识形态同时存在于个体中,并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相互转变。大学生都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强烈的认识自我的意愿,但由于受个人阅历的限制,社会经验不足,在认识、评价自我和周围环境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和被动性。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逐渐萌发的。大学生往往不能充分了解并熟悉自我意识
8、的这三种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因而,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冲突。 3.各种信息思潮泛滥冲击大学生不稳定的思想 随着全球经济化以及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突飞猛进,对外合作领域更为宽广,发展也更为迅速。西方各种思潮也随之一拥而入,洪流般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强烈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一方面,大学生在经济发展的新局势下面对纷繁的社会标准和尺度,在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审视社会、审视世界时,显得茫然、片面,甚至极端。这就更需要他们在加强自身能力培养和知识提高的同时,通过自我教育摆正思想,明辨是非,建立牢固的思想堡垒,以此提高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社
9、会不良风气和另类潮流的浸染下,他们在对社会的适应中逐渐趋于利益化、物质化重金钱、重名利、讲实惠、讲条件,忘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使命。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能力,但在思想上显得动荡多变,行为上不稳定,缺乏控制力,在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后,思想环节变得更加薄弱。 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对策 1.把大学生自我教育融入高等院校教学课堂中,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塑造学生主体人格的教育。它作为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发展的内部力量,依赖外部教育的影响。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
10、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接受学科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世界观、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主要方式。教师应将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一要注重自主学习的培养;二要注重合作学习的培养;三要注重信息素质的培养,牢牢把握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各个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性,促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2.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良好的学生集体 学校的文化氛围是校风、教风、学风最直接的反映,具有内在的教育导向性作用,并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激励性、感召性、暗示性和渗透性作用。校园文化生活及其产生的精神对大学生具有导向功能、陶冶功能、集体凝
11、聚功能和心理建构功能。校园文化的创造者是学生,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目的建立或加入适合自身发展的群体。良好的学生集体是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重视周围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受集体影响最大。良好的班风、学风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起着积极作用,是推动学生努力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客观力量。在良好的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能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以集体目标为导向,积极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为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大动力。 3通过大量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社会各种规范并成长为正式成员的社会化过程。正式步入社会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大学生的依赖思想,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增强他们组织、交流、操作和应变能力,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社会实践中,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的需要、创业的艰辛,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青年学生法制意识和纪律观念都能够得到提高。社会实践还能很好地使社会公共行为准则通过具体生动的形式影响学生,使其在言行方面能从动机和效果上自觉检查自己,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逐渐学会理性思考、换位思考,使自己的行为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