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学导论平时作(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师学导论平时作(2).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教师学导论平时作现代教师学导论平时作业 现代教师学导论作业1 一、简答题 1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的特征是什么? 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表现在六方面。 第一,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第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专业训练和资格。 第四,专业自主。 第五,专业组织教师有自己的专业团体。 第六,专业地位。 2师生关系的意义是什么? 答: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有着很大的影响。 师生关系也影响着教师。 二、论述题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倡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的小康SH会,关键是教育和人
2、才资源。但我国教育还比较落后,主要问题是教育质量问题,而质量问题的根本是教师队伍素质。提倡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但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还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要求的更高学历不适应。 第二,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要求不适应。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内涵主要包括三点:一是衡量教师能力的根本标准是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素质,特别是社会所需要的那些素质;二是教师能力中的主要成分应该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
3、践能力的能力;三是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的主动的发展是教师的核心能力。目前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存在的问题非常多,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重“教书”轻“育人”,重“成才”轻“成人”,重“知识”轻“价值”。二是教师的控制性强,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核心是两条:第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教育质量观、人才观。第二,提高教师研究、了解、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因此,必须突出加强教师对实用的儿童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帮助教师掌握和研究了解学生的各种方法,提高教师研究和了解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第三,与新课程改革要求不适应。 新课程改革中的新理
4、念、新内容、新要求,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引发了教师发展的新需要,这就要求教师继续学习、继续发展。所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实际是就是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第四,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不适应。 根据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教育部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更全面地规定了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推行这一标准,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综上所述,研究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目前一项迫切而关键的任务。这既是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单位的任务,也是教师自身的任务。 2师生互动的特点有哪些? 教学活动是由师生不断互动所构成的。英汉将师
5、生互动的模式简化为三部曲:教师引发诱导的行为;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回应予以评价。每个循环表现为互动的连接组织,众多的互动连接构成互动键,然后形成互动情节。由此使互动不断地持续下去。 师生互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不论这种影响是发生在师生群体之间还是师生个体之间,是发生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还是发生在教育情境之外,都导致双方心理与行为发生变化。狭义的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师生互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双向性。在课堂情境中,既有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影响,也存在学生对教师心理和行为
6、的影响。 第二,情感性。不仅情感互动是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重要内容,而且任何形式的师生互动行为都会引起师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反应,情感互动在师生互动中居于核心地位。 第三,同质性。课堂情境中的师生心理和行为互动的性质具有一致性。一方具有的正性情感使另一方也产生正性的情感体验;对于负性情感来说,也是如此。同时,师生互动中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模式化行为,这主要是由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模仿、暗示和移情等心理影响所形成的。 第四,非言语互动作用的显著性。师生之间的非言语交流或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师生言语互动的同时,增加非言语互动能够促进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分析题 在
7、社会上,有人在谈到教师时经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或者:“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请从这两种隐喻来分析一下现代教师的作用。 答:“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隐喻说明,教师的工作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高尚的,他影响的是一个人的灵魂,是活生生的人。因此,现代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文化科学知识,使青少年一代富有智慧,而且还要培养青少年一代的思想品德、影响他们的情感和意志,引导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的正确形成,使他们学会做人,成为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一代新人。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一隐喻说明,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成长的自身规律,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和环境。而创造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如何创造,
8、则主要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在教育中起着主导和条件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决策者、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的进程主要是由教师安排、决定的。从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处理、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的组织形式到教学艺术的体现都取决于教师。学生相对而言处于被领导、被组织的位置。第二,教师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因此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掌握的领路人,而且决定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方向、要格的形成。第三,教师是教育效果的影响者。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成效都有赖于教师的启发、指导,因此教育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