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课后补充练习答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5120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课后补充练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汉语课后补充练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汉语课后补充练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汉语课后补充练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汉语课后补充练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课后补充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课后补充练习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汉语课后补充练习答案现代汉语课后补充练习答案 第五章 语法 (一)语法补充练习答案 一 为什么要学习语法?有人说: 不学语法,也能说话写文章。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语法?有人说:“不学语法,也能说话写文章。”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人从孩提时代就学会了说话,也学会了理解别人所说的话,也就是说已经学到了感性的语法知识, 不自觉地运用语法规律了。因而才有“不学语法,也能说话写文章”的论调。其实这种说法是很片面的。 因为你所说的不学语法,也能说话写文章的现象是建立在语法知识的感性阶段上的,只有对语法提高到理 性认识的高度,自觉地运用它,才能把话说得更好,把文章写得更好。

2、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交往的发展, 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为了适应这种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我们也应该学好自己的母语语法。尤其是 21 世纪是一个电子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时代,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使计算机真正做到处理 汉语的程序化、自动化,就必须深入研究汉语的语法规则,使之有效地为汉语的计算机处理服务。而且学 会了汉语语法,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在学习其它语言时,还可以自觉地进行对照和比较, 较快地学会一门或几门外语。学会了分析语法的方法,对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大有益处的。 (二)语法补充练习答案二 下面各组内的词的词性 并说明它们在功能上的区别。 组内的词的词性, 1指出下

3、面各组内的词的词性,并说明它们在功能上的区别。 (1)组:“高级”是形容词,“初级”是区别词。在功能上的区别是:“高级”可“说“非常高级”; “初级”不行。尽管它们都能修饰名词。 (2)组:“一概”是副词,“一致”是形容词。“一概”“一致”虽然都能修饰、限制动词,但“一致” 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可以作谓语、定语,“一概”不行。 (3)组:“家务”是名词,“医务”是区别词。“家务”可作主语、宾语,(家务繁重/操 持家务)“医务”只能修饰名词(医务人员、医务部门),否定时用“非”(非医务人员)。 (4)组:“常常”是时间副词,“往常”是时间名词。“常常”修饰、限制动词(常常出去),“往常” 可以

4、用在介词的后面(因为有事,所以比往常回来得晚。) 指出下列各句副词“ 的语义指向。 2指出下列各句副词“都”的语义指向。 (1)句“都”指向“这些画册”。(2)句脱离语境是有歧义的,“都”可以同时指向“这些 画册”和“我们”,也可以只指向“这些书”和“我们”中的一项。(3)句“都”指向“我 们”。 有的书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有的书则把状态形容词不叫形容词, 3有的书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有的书则把状态形容词不叫形容词,而叫状态 为形容词能受“ 的修饰,状态词不能。 不雪白,很白 很雪白)形容词 词。因为形容词能受“不、很”的修饰,状态词不能。(如:不白*不

5、雪白,很白*很雪白)形容词都能 带补语,状态词不能。 红得很 通红得很, 得耀眼 白茫茫得耀眼 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看法 说法的看法。 带补语,状态词不能。(如:红得很*通红得很,白得耀眼*白茫茫得耀眼)谈谈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看法。 答案略 目前, 拟声词的看法不一。有的把它们看作实词,有的把它们看作虚词, 4目前,对叹词、拟声词的看法不一。有的把它们看作实词,有的把它们看作虚词,有的 既不把它们 它们归 实词,也不把它们归入虚词,而归入特殊词类。你是怎样看的? 明理由。 既不把它们归入实词,也不把它们归入虚词,而归入特殊词类。你是怎样看的?请说明理由。 答案略 怎样认识根据语法特征给词定性归类时必

6、须分清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呢? 5怎样认识根据语法特征给词定性归类时必须分清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呢? 根据语法特征给词定性归类时必须分清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不能以一般而抹煞特殊,也不能以特殊 来否定一般。如名词受数量词组修饰,一般不受副词修饰,这两个特点都只是一般。专有名词、集合名词 则不能,这是特殊。名词也有受副词修饰的,如“屋里光书”,这也是特殊。这说明不管哪一类词的语法 特征,都不能完全对外具有封闭性,对内具有普遍性。重要的是,首先要掌握一般,在这个基础上,进一 步了解特殊。实际上只要掌握语法特征综合运用的分析方法,所谓的“特殊”,也是不难解决的。例如“激 情”这个名词,不受数量词组修饰,这

7、可以说是特殊,但是,能不能因为它特殊,就不能确定词性呢?不是 的。因为综合起来看,尽管它不受数量词组修饰,但是它有名词的其它语法特征:不能肯定否定相叠表示 疑问,说成:“激情不激情?”不能受副词修饰,说成“很激情,都激情”,不能直接作谓语,说成“我激 情”,但能作主语或宾语,说成“他心里充满着激情”。可是,从总的方面衡量,“澈情”还是名词的语 法特征多,应属于名词。 把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以卫它们相当于哪类词的语法功能用图表标示出来。 6把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以卫它们相当于哪类词的语法功能用图表标示出来。 相当于哪类 词 我 、咱、你、您、他 名词 、她、它、自已、自个儿、别

8、人、大家、大伙儿、大家、彼此 处所名词 时间名词 数词 谓词 哪儿 多会儿 几、多少 怎样、怎么 这样、这么 样 副词 名词 多、多么 这么、那么 每、各、某、另本、其余 这儿 这会儿 谁、什么、哪 这、那 人称代词 疑问代词 指示代词 (三)语法补充练习答案三 比较下面每组中的虚词在用法上的不同。 用法上的不同 1比较下面每组中的虚词在用法上的不同。 组“只有”、“除非”虽然都是连词,但用法上有不同: (一)“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 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如只有到了春天,才有满山遍野的杜鹃 花。除非到了春天,才有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二)“除非”可以用在

9、“是”前;“只有”不能。如: 除非是你才那样想。(三)“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 有,不”。如“除非你去,他才会去”,也可以说“除非你去,他不会去”。 二组“向”、“朝”都兼属动词、介词,用“朝”的句子也可以用“向”。如:“这间屋子坐北朝南” 也可以说成“这间屋子坐北向南”。但用法上也有不同:(一)“向”可以用在动词后,“朝”不能。如: 奔向远方,从胜利走向胜利。(二)引进指人的名词时,“朝”只能用于指身体动作、姿态等具体动词(如朝 腿上踹)不能用于抽象动词。下例都不能用“朝”。如:向人民负责,向群众学习。 三组“从而”、“进而”都是连词。它们的区别在于:“进而

10、”强调进一步的行动;“从而”除表示 进一步的行动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如: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进而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组“因而”、“因此”、“所以”都是连词,都可用于因果复句,但在用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一) “所以”一般跟“因为、由于”搭配使用;“因此”、“因而”一般只跟“由于”搭配使用。(二)“所以”、 “因而”承接上文,表结果或结论,如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因此” 不仅可表结果或结论,还有复指上文的作用,即“因为这样,所以”。如:由于得到广大群众的呼吁, 因此他的案件重新审理。(三)“

11、所以”连接的分句可以在前,表示由结果推断原因的因果关系;“因而”、 “因此”连接的分句只能在后,表示由原因推出结果的因果关系。 指出下面 五组句子中“ 五组句子中 的词性,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下面五组句子中“在”、“给”、“比”、“拿”、“连”的词性,并说明理由。 (1)组的例“在”是动词,例“在”是介词。因为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 式表示疑问;动词可以。例“在”是副词,因为它是修饰、限制动词性词语“看书”的。 (2)组例的“给”是介词,例的“给”是动词。因为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 词一般可以。 (3)组例的“比”是介词,例的“比”是动词。因为介词不能重叠,

12、动词可以。 (4)组例的“拿”是介词,例的“拿”是动词。因为动词“拿”的后面带了动态助词“着”,而介 词“拿”则不行。 (5)组例的“连”是动词。因为“连”可带动态助词“着”,“心连心”就是“心连着心”。例的 “连”是语气助词,去掉它并不影响句子的原意,只是语气减弱罢了。例的“连”是介词,它引进了批 评的对象“我”。例的“连”是语气助词。“连”字前可加“甚至”,表示强调。这个“连”字去掉后, 句子基本意思不变,但语气减弱了。 分析下列句子中的“ 的词性, 说明理由。 3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和、跟、同、与”的词性,并说明理由。 例(一)的两个“和”是连词,“同”是介词。例(二)的两个“和”也是连词

13、,“同”也是介词。例(二) 的“和”是连词。例(四)的“和”是介词。例(五)的“与”是介词。例(六)的“跟”是介词。判定它们是 连词还是介词的理由是:(一)从意义上看“和”字前后两项调换位置,意思不变的是连词,意思变了的是 介词。(二)从形式上看,介词“和”的前面有能愿动词、趋向动词、连词等,而连词前是没有的。“跟、 同、与”的判定标准与“和”相同。 汉语的语气词在表意上是非常丰富的,试就下列三句的语气词,分析它们在表意上的差别。 4汉语的语气词在表意上是非常丰富的,试就下列三句的语气词,分析它们在表意上的差别。 例(一)的“了吧”,“了”表示确实已然的语气,“吧”表示半信半疑的猜度。例(二)

14、的“了啊”, “了”表示事物的变化,“啊”表示对变化的感叹。例(三)的“的啦”,就是“的了啊”,“啦”是“了 啊”的合音。“的、了”分别表示确实已然的语气,后面再接“啊”,表示感叹。 指出下列各词是同音词 词还是词的活用 5指出下列各词是同音词、兼类词还是词的活用。 “共同”是兼类词(区别词、副词)。“究竟”是同音词。“直”是同音词。“矛盾”是兼类词(形容词、 名词)。“来”是同音词。“白干”是词的活用,名词用如动词。“非法”是兼类词(区别词、副词)。“感 动”是兼类词(形容词、动词)。 (四)语法补充练习答案 四 简述短语结构类和功能类的关系。 1. 简述短语结构类和功能类的关系。 从短语的

15、结构类和功能类的关系看,一类是单功能性的,如:同位短语、的字短语、方位短语只具有 体词性功能;动宾短语、中补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只具有谓词性功能。另一类是多功能性的,如: 联合短语、偏正短语、量词短语、主谓短语,这些短语中的一部分具有体词性功能,另一部分则 具有谓词性功能。需要注意的是:短语的功能类相同,结构类型不一定一样;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短语 的功能类也不一定相同。例如: 他和弟弟赶快跑过来。 他弟弟赶快跑过来。 弟弟他赶快跑过来。 这三个例子,就主语来看,例是联合短语,例是偏正短语,例是同位短语,可以说结构类型不同, 但它们都是名词短语,功能类是相同的。再如短语的结构类相同,都是联

16、合短语但它们的功能类也不一定相同的。工人和农民是名词短语,纯洁和高尚是形容词短语, 讨论并通过是动词短语。 怎样理解有些词或短语加上句调就可独立成句?举例说明。 2. 怎样理解有些词或短语加上句调就可独立成句?举例说明。 有些词或短语加上句调就可独立成句,是正确的。它说明有些词或短语加上句调也不一定就能独立成 句。哪些词或短语加上句调能独立成句,哪些词或短语加上句调不能独立成句呢?请看下面的例词或短语: 唉 啊 嗯 轰隆隆 啪嗒 塔 鱼 请 好 红旗飘扬 美丽的山城 买三碗 慢走 学得好 好得很 我 你 他 一 二 三 关于 和 不仅 所 吗 被巨浪 所想 善于 予以 主张 亮堂堂 漆黑 彩色

17、 西式 袖珍 格外 最 上述六组词或短语中,加上句调能独立成句的,是、组。组是叹词和拟声词, 这两类词的语法特征就是能独立成句。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大部分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形容 词短语。组是代词和数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都是实词,这些词加上句调后在一定的 语境中都能独立成句,就是大部分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也是如此。、组的 词或短语加上句调是不能独立成句的。组是虚词里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以及介词短语、所字 短语,这些词或短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独立成句。组、组虽然都是实词,但它们是实词里的 谓宾动词和区别 词, 这些词加上句调是不能独立成句的。 因为 组谓宾动词“

18、善于”、 “予以”“主张” 的出现,总是和它们的宾语连在一起的,它们通常不能单独使用,当然也就不可能独立成句了。组中 的“亮堂堂”、“漆黑”是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同性质形容词不一样,它通常也缺乏独立成句的能力。 组是区别词和副词。区别词只作名词的修饰语,副词只作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除少数几个副词 “不”、“也许”等,一般都不能独立成句。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加上句调能独立成句的只是一部分 实词和大部分短语。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 3.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 用语义分解法说明下列短语是多义的。 4. 用语义分解法说明下列短语是多义的。 山上架着炮 A. 山上正在架炮 B.

19、 炮架在山上 最喜欢的是她弟弟 A. 她弟弟最喜欢 B. 最喜欢她弟弟 女子理发店 A. 女子是理发师的店 B. 给女子理发的店 这个人谁也没问过 A. 这个人没问过任何人 B. 任何人都没问过这个人 在楼上看到了老彭 A. 被看到者老彭在楼上 B. 看到者在楼上 C. 看到者和被看到者都在楼上 分析下列各句产生歧义的原因,并指出消除歧义的方法。 6. 分析下列各句产生歧义的原因,并指出消除歧义的方法。 例产生歧义的原因是两种句型重叠在一起,因为它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切分: 可用重新组织句子的方法消除歧义: A.我们下午小组讨论。 或说成“下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B. 可说成:“我们小组下午

20、讨论”。 例产生歧义的原因是宾语“炒鸡蛋”有两种结构关系。“炒鸡蛋”可以是偏正短语,也可以是动 宾短语。可用增添词语的方法消除歧义。若是偏正,则可以说:“炒鸡蛋我喜欢吃”。若是动宾,则可以 说:“我喜欢把鸡蛋炒着吃”。 例产生歧义的原因是主语里的定语“两个”的关系两可造成的,因为主语既可理解为的“学生”,也可理解为的学生,或的学生。可用变 换法消除歧义。把“个”变换成“所”,全句为“两所中医学院的学生来了”。把“个”更换成“位”, 全句为“两位中医学院的学生来了”。 例是语义关系不明造成歧义。因句中的“青年人”可以是演员,也可以是剧中人。可用增添词语 和变换词语的综合方法消除歧义。如果“青年人

21、”是演员,全句可改为“扮演的人是一个青年人。”如果 “青年人”是剧中人,全句可改为“他演的是一个青年人。” 例产生歧义的原因是谓宾动词“打算”的宾 语“试验改良品种”是两种结构重叠在一起。 消除歧义的方法是重新组合和增添词语的综合方法。若是前一种,全句可改为“我们打算对改良品种 进行试验”。若是后一种,全句可改为“我们打算试验并改良品种”。 (五)语法补充练习答案五 1及物动词按着所带宾语的性质分为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请分析一下,下面这些词分 动词、名谓宾动词。请分析一下,下面这些 及物动词按着所带宾语的性质分为名宾动词、 别属于哪一类? 别属于哪一类 属于名宾动词的有:驾驶、搜集

22、、姓、采取、出席、砸、出现、调动、攻击 属于谓宾动词的有:妄加、继续、加以、感到、受到、准备、值得、撼意、主张、敢于、觉得、配、 计划 属于名谓宾动词的有:喜爱、反对、领导、批准、时论、知道、申请、相信、邀请、问、慰受、劝、 注意、争取 2名词的修饰语是定语,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是状语,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名词的修饰语是定语,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是状语,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不严密。因为有些动词、形容词前的修饰语也可以是定语,比如:他的到来、大海的美、经 济的发展、灯火的辉煌、狐狸的狡猾等等,这些都是定中短语。同样,名词前的修饰语也可以是状语,比 如:才两天、已经春天了、

23、刚星期二、只二个人、净水等等,这些都是状中短语。所以定语、状语的正确 说法应该是: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这样 也可以符合成分对成分的原则。 3从语法结构关系来说,补语是对前面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补充、说明,但是从语义结构关系即 从语法结构关系来说,补语是对前面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补充、说明, 语义指向说,补语不一定和前面的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发生关系,你能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吗? 语义指向说,补语不一定和前面的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发生关系,你能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吗 这种例子是很多的,例如: (1)他看得眼睛都疼了。 (2)他走累了。 (3)衣

24、服洗干净了。 (4)钢精锅擦得锃亮。 从语法结构关系说,这四句的补语虽然是与动词发生直接关系的,但从语义结构关系说不是指向动词, 而是指向主语、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例(1)、(2)的补语是说明动词的施事“他”的。例(3)、(4)的补语是说明 动词的受事“衣服”“钢精锅”的。 、 4分析下向句法成分的结构类型。 分析下向句法成分的结构类型。 分析清楚(主谓/中补) 不说清楚(状中) 没说清楚(状中) 说话慢一点儿(主谓) 晚上的演出(定中) 晚上演出(状中) 清理完(中补) 记得很真切(中补) 记得这一切(动宾) 考虑周密(主谓) 从哪里来(状中) 水声淙淙(主谓) 说慢点(中补) 来一下(中补)

25、 白布一尺(主谓) 清理完毕(上谓/中补) 他去请(主谓) 来一瓶(动宾) 看了二十分钟(中补) 浪费了三十分钟(动宾) 我让他去请(主谓) 技术科学(定中) 科学技术(联合) 5分析下面句法成分的意义类型。 下面句法 分析下面句 成分的意义类型。 看朋友(受了对象) 问(结果) 聊(动量) 大概有(限制) 傻笑(描写) 透出笑意(施事) 这事 l 别怪她(中性) 洗(结果) 走消息了(施事) 差(程度) 万幸,电话通了(独立语表 躲雨(中性原因) 来了客人(施事) 写诗(结果) 感叹) 放得(可能) 照 X 光(中性工具) 飘来艾蒿香(施事) 后天见(限制) 洗得(可能) 你大不了再认个错(

26、独立 (微型)电脑(限制) 放(趋向) 语表对程度的估计) 等(时量) 躲清静(中性目的) 当然房子得修(限制语气) (这几句)话(限制) 有空位(中性处所) 窗花 l 剪好了(受事) 踢前锋(中性角色) 过大桥(中性处所) 存活期(中性-方式) 虫 l 鸣(施事) 下雨了(施事) 唱高音(中性方式) 美得(程度) 6用框式罔解法分析下面的多层定语、多层状语。 (六)语法补充练习答案六 1简述句类和句型的关系。 句类和句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叫句类,所以句类也就是句子的语气类,如: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的叫句型,所以句型也就是句子的结构类,如:

27、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渭句等等。句类和句型的关系是同一句型可以是不同的句类;同一句类也可以 是不同的句型。例如: (1)他考上大学了。 (2)他考上了大学了? (3)咱们快走吧。 (4)好棒的小伙子! 以上四个句子分属于四种句类,但它们是同一句型,即主渭句。再如: (1)他不会去的。 (2)夏天的傍晚。 (3)出太阳了! (4)太阳出来了! 头两个句子就句类说是相同的,都是陈述句。就句型说是不相同的,(1)句是主谓句,(2)句是非主谓句。 例(3)(4)都是感叹句,但句型不同,例(3)是非主谓句,例(4)是主谓句。 2划分句娄的标准,有人凭句子的用途,有人凭句子的语气,有人凭用途和语气。你觉

28、得应该怎么样 有人凭句子的语气,有人凭用途和语气。你觉得应该怎么样? 用途和语气 应该怎么样 划分句娄的标准,有人凭句子的用 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在有的句子里常常能致,在有的句子里就不一致,后者如“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 战士是可爱的吗?”这句有反问语气,是疑问句,但 从内容上看,表达的是陈述句的内容,即“你会觉得我 们的战士是可爱的” 。再比如“我喝了” ,能起到叫人倒茶水或买饮料的作用。它是陈述句的语气而有祈使 句的用途。这说明句子里的语气与用途不完全一致。因此不宜用用途作标准,也不宜用语气和用途两个标 准,而是以语气为主要标准,参考用途。 3举例说明句型和句式的区别和联系。 举例说明句型和句式的

29、区别和联系。 句型和句式都是为了说明句子结构方面的不同所定的类名。比方把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可“说是一 级句型。把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渭句两个下位句型,可以二级句型。把主谓句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 谓语句等三个下位句型,可以叫三级句型,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级别的句型中都是类与类之间是互相排斥 的,即在一句之内不同类的句子不能共存共现的,可叫句型。例如是动词谓语句就不能同时又是名词谓语 句,凡是只按结构某一特点定的名,我们习惯称它为句式,比如把字句、兼语句、连谓句等,这些句式不 互相排斥,有可能在一个句子内先后共存共现,例如“领导叫他打电话把王医生请来看病” 。所以句型句式 是大同小异,有联系而又

30、有区别。总之句型是着眼于全体句子或某一范围内所有句子根据结构不同分出互 相排斥的类名,句式着眼于局部句子的结构特点定出的类名。把两者都叫句型或句式,不细分两种也是可 以的。因为两者都是结构类,本质相同。如果要细分,句型是大类,句式是句型中的小类。 4下列句子哪些是连谓句?哪些是兼语句 哪些既不是连谓句也不是兼语句 为什么 下列句子哪些 连谓句 哪 是兼语句?哪些既不是连谓句也不是兼语句?为什么? (1)连渭句,连谓短语作谓语,述说同一主语。 (2)兼语句,兼语短语独立成句。 (3)兼语句,两个动词述说的主语不同。 (4)兼语句,两个动词述说的主语不同。 (5)双宾句,近宾回答谁,远宾回答什么。

31、 (6)主渭短语作宾语, “相信”是名谓宾动词,在这里带的是谓词性宾语。 (7)兼语句,两个动词述说的主语不同。 (8)兼语句,两个动词述说的主语不同。 (9)连谓句,连谓短语作谓语,述说同一主语。 (10)紧缩句,有关联词语“一就” ,表示承接关系。 (11)联合短语作谓语,联合的两项颠倒之后而意思不变。 (12)顺承复句,由主语相同的三个分句构成。 (13)主渭谓语句,大主语是受事的主谓谓语句。 (14)兼语句,前后谓词有因果关系。 (15)兼语句,前后谓词有因果关系。 5谈谈对双宾句“给他什么?”是二分好还是多分好的看法 谈谈对双宾句 给他什 ”是二分好还是多分好的看法。 答案略 6举例

32、说明非主谓句与省略句的区别。 举例说明非主谓句与省略句的区别。 非主谓句与省略句是有区别的。省略句由于语言环境的帮助省略了的成分是确定的,如 果要补是能准确地补出来的。如:他上哪儿了?答:上公司了。而非主谓句本身是完整的, 不必补上什么意思就很明白。如:票。工作证! 7简要说明把字句和被字句跟其相应的平行句式在句法结构和语义、语用上的不同。 把字句和被字句跟其相应的平行句式在句法结构和语义、 上的不同。 要说明把字句和被字句跟其相应的平行句式在句法结构和语义 把字句和被字句一般都有与其平行的基本句型,即主语+动词+宾语。如:我们把凶手抓住了。它的平 行句式就是“我们抓住了凶手”“凶手被我们抓住

33、了” 。 ,它的平行句型也是“我们抓住了凶手” 。把字句和 被字句与其相应的平行句型三者的语义成分和语义结构都相同,都有施事、受事和动作三者。但在句法结 构上有区别是:(1)语义成分的位置因为“把”字, “被”字的引入而变化,如在平行句里,受事“凶手”在 动词“抓住”的后面,而把字句则把受事“凶手”提到了动词“抓住”的跟前; “凶手”在动词“抓住”的 后面,被字句则把“凶手”提到主语的位置上。(2)要求谓语动词采用复杂形式,即把字句、被字句谓语动 词前后,一般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如:我们把凶手抓住了。 “抓”的后面有“住了” 。与其平行的句型不受这个限制

34、。如可“说“我们抓凶手” 。在语义方面也有不同, “把”的宾语以及被字句的受事主语在意念上必须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而与其平行基本句型则不 一定是有定的。在语用价值上也有不同,把字句着重说明的是对事物如何处置而与其平行的句式则着重说 明的是做了什么事情。如“我们把凶手抓住了” ,着重说明的是对凶手的处置,即对凶手不但要去抓他,而 且要把他抓到手。 “我们抓凶手” ,着重说明的只是我们做了什么,有抓凶手这件事而不问结果。同样,被 字句着重说明的是受事主语的某种遭遇,而与其平行的句型则没突出某种遭遇。可见,它们的语用价值也 是不相同的。 8比较下列各句句型的异同。 比较下列各句句型的异同。 (1)同:都是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异:a存现句 b兼语句 (2)同:都是存现句 异:a非主谓句中的动词句 b主谓句中的动词谓语句 (3)同:都是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异:a把字句 b被字句 (七)语 法补充练习答案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