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 材 分 析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中的第二节。这一节是对前面“生物与环境”总结和深化,又是学习后面一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论依据,因此在第二章中起到了归纳总结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及组成 2、能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2、应用所学生态平衡知识解释身边的生态现象。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
2、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2、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有何联系,食物链的形成。 2、学会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二、学情分析: 1、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较密切,而且学生对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等知识有所了解,因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学生分组讨论即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所以设计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的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3、
3、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也能基本掌握教材的重点,根据刚学过的第一章认识生物,比较容易判断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而生物成分按照其作用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有点模糊不清,这是要适当加以讲解,让他们有更为清晰地理解。这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能量流动的单向性、逐级递减和不可逆性;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是可循环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一面,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其实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设计策略: 基于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等”理念,通过本课学习后,使学生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概念,培养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并树立很强
4、的环保意识。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提纲导学法 2、学法:根据提纲要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老师一起到美丽的森林里看看。在他们周围有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听,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泉水叮咚,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森林很美丽,但同学们得回到现实生活了,请大家缓慢的张开双眼,回顾老师刚刚讲述的画面,其中提到多少种事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以副板书的形式一一写出来。从本章的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与非生物是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交织成一张关
5、系网,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我们把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接着和学生一起分析生态系统这个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是具有一定地域性的,提示学生老师描述的情形中也有这样的因素,让学生回答。老师强调不同地域内生活的生物与环境不能形成生态系统。老师再提问一个湖泊,一块农田,一群鱼,一群人分别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然后再让同学们举例还有哪些生态系统。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的概念得出生态系统要包括生物和环境,其中环境也可以称为非生物。那么描述中的哪些因素是环境因素。根据上节课: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强调非生物因素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生态系统中重要因素。
6、在学生对非生物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从本书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物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而微生物又包括真菌和细菌。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3页,先看左边这幅图,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啄木鸟,虫子,树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根据生活经验树不吃东西,但它们是怎么长大的?让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和作用制造有机物养活自身同时又为一些动物提供食物,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植物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让同学们再看右边这幅图,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出真菌和细菌是分解者,举例说明分解者在生活中的作用,接着从一些动物吃植物,而一些动物吃动物得出动
7、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不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生态系统中三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图。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三者少了其中一个是否可行。提问如果少了其中一个成分会如何?生态系统中的三个成分缺少消费者是可行的。那么消费者是否对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因素没有影响?是否说明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没有联系。下面我们从消费者与生产者间的关系来分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形象生物地描述了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关系。教师以:蝉、螳螂、黄雀中间用箭头相连的方式写在黑板上。启发学生发现它们三者间的联系,再提出疑问:蝉以什么为食?根据学生提出的可能,肯定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8、。蝉吸食树木的汁液。把树添到黑板上的示意图上,连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示意图概括总结出食物链的概念。那么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其它谚语能生动的描述食物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食物链,并用刚学到的知识分析食物链的组成。让学生看课本22页的观察与思考,并用箭头把它们按吃与被吃的关系连接起来。老师把课本上的图用文字表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上来连图。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食物链有交叉,构建食物网的概念。在书写食物链时教师要对此及时进行纠正,箭头指示方向、生产者为起点、不能出现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等。,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巩固。 本节课就上到这里,至于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是否一样,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9、?我们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请同学们课后回去查资料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二、小结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最重要的联系是通过食物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物质和能量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 三、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巩固练习: 在一定的地域内,_和_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它包括地球上的_和_。 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_、_、_和_等,它们为生物提供_、_和_。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_,根据获得_和_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分为_、_和_。 _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_和_是不可缺少的。连接生命界和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_和_。 生产者主要指_,它们利用_,通过_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成_,储存在有机物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是_。 分解者主要指_、_等营_生活的微生物 四、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地总结和反思,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