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各章习题.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6770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生各章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病生各章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病生各章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病生各章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病生各章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生各章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生各章习题.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生各章习题:1-5.BEDDB 6-10.ADDDD 1.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体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B.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C.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无机盐 D.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蛋白质 E.细胞内液体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2.电解质是指 A.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 B.细胞外液中的各种无机盐 C.细胞内液中的各种无机盐 D.一些低分子有机物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 E.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和一些低分子有机物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 3.正常成年男性体液含量约占体重的 A.40% B.50% C.40%-50% D.60% E.70% 4.细胞内外液的含量 A.是固定不变的 B.是处于不平衡状

2、态的 C.主要由动脉血压变化来决定其动态平衡 D.主要由细胞膜两侧渗透压决定其动态平衡 E.主要由肾排出尿量的多少决定其动态平衡 5.关于胃肠道分泌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下列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A.胃液中H+是最主要阳离子 B.胃液中HCO3-是最主要阴离子 C.肠液中Na+是最主要阳离子 D.胃肠道各种消化液中含K+量高于血清 E. 胃肠道各种消化液中含K+量与血清中K+大致相等 6.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A.Na+ B.K+ C.Mg2+ D.Ca2+ E .H+ 7.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 A.HCO3- B.HPO42- C.SO42- D.Cl- E.蛋白质阴离子 8.组织间液和血

3、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E.尿素 9.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A.蛋白质 B.球蛋白 C.K+ D.Na+ E.Ca2+ 10.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是 A.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C.血浆大于细胞内液 D.基本相等 E.组织间液小于细胞内液 11-15.ABACA 11.高渗性脱水是指 A.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ol/L310mOsm/(Kg.H2O),血清145mmol/L的脱水 B.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l/L280mOsm/(kg.H20).血清钠135mml/L的脱水 C.失钠失

4、水,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l/L310mOsm/(kg.H2O),血清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l/L280mOsm/(kg.H2O),血清钠,145mmol/L的脱水 E.失钠145mml/L,其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等渗性脱水 B.水中毒 C.高渗性脱水 D.水肿 E.低渗性脱水 15.高烧患者出汗多,呼吸增快易出现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低钠血症 16.低渗性脱水时,首先出现 BBDAB 21-25.CCBBC 26-30.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血浆渗透压增加 D.组织间液渗透压增加 E.细胞外液

5、渗透压正常 17.低渗性脱水时主要脱水部位是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淋巴 E.细胞内外液 18.低渗性脱水的婴儿发生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前囟下陷主囟下陷主要是由于 A.血容量减少 B.细胞内液减少 C.淋巴减少 D.组织间液减少 E.细胞外液减少 19.下列哪一类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早期易发生休克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水中毒 D.低钾血症 E.高钾血症 20.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 B.细胞内液并未丢失,主要是细胞外液明显减少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仅丢失血浆 D.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仅丢失组织间液 E.细胞

6、内外均明显减少 21.不同类型脱水的分型依据是 A.体液丢失的总量 B.细胞外液丢失的总量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D.细胞外液的胶体渗透压 E.细胞内液丢失的总量 22.给严重低渗性脱水患者输入大量水分而未补钠盐可引起 A.高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水中毒 D.低钾血症 E.水肿 23.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原因 A.长期使用速尿 B.代谢性酸中毒 C.禁食 D.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E.代谢性碱中毒 24.急性轻度低钾血症对心肌组织的影响是 A.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增高,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增高 B.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增高 C.心肌兴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自

7、律性降低、收缩性降低 D.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增高、自律性降低、收缩性降低 E.心肌兴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增高 25.低钾血症时,心电图表现为 A.T波低平、Q-T间期缩短 B.T波高尖、Q-T间期缩短 C.S-T段压低,T波压低或双项、T波后出现U波 D.T波高尖、Q-T间期延长 E.S-T段压低、T波高尖AEBDE 31-35. 26.低血钾通过哪项异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A.神经递质合成障碍 B.糖代谢障碍 C.磷脂合成障碍 D.蛋白质合成障碍 E.水平衡障碍 27.某患者作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一周,仅静脉输入葡萄糖盐水,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血钠

8、B.低血钙 C.低血镁 D.低血磷 E.低血钾 28.经肾丢失钾过多可见于 A.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B.长期应用一些噻嗪类利尿剂、利尿酸、速尿 C.用安体舒通利尿 D.用氨苯蝶啶利尿 E.垂体功能低下 29.细胞内的钾转移到细胞外引起高钾血症见于 A.碱中毒 B.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 C.静脉输入大量胰岛素 D.血管溶血 E.静脉输入大量氨基酸 30.大面积肌肉挤压伤患者易出现: A.低钾血症 B.低镁血症 C.低钠血症 D.高钠血症 E.高钾血症 31.高钾血症心电图表现为ABEAD 36-40. A.T波狭窄高耸、Q-T间期缩短 B.T波压低、Q-T间期缩短 C.T波压低、Q-T间期延长 D

9、.T波狭窄高耸,Q-T间期延长 E.T波压低双相,出现U波 32.正常血清钾浓度的范围是 A.3-5mmol/L B.3.5-5.5mmol/L C.5-7mmol/L D.7-9mmol/L E.小于3.5mmol/L 33.急性轻度高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是 A.兴奋性增高,肌肉软弱无力 B.兴奋性降低,肌肉迟缓性麻痹 C兴奋性增高,肌肉迟缓性麻痹 D兴奋性降低,肌肉软弱无力 E兴奋性增高,感觉异常,肌肉疼痛,肌束震颤 34.下述哪种情况易产生低镁血症: A.甲状腺功能减退 B.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C.严重脱水伴少尿 D.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 E.各种原因引起的多尿 35.低镁血症时,神经

10、-肌肉兴奋性增高的产生机制是: A.静息电位负值变小 B.阈电位降低 C.-氨基丁酸释放增多 D.乙酰胆碱释放增多 E.ATP生成增多EDEEB 41-42.CD 36.因为体液内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95%来源于: A.K+、HPO42-和蛋白质离子 B.Na+、Mg2+ C.Na+、Ca2+ D.Na+、K+ E.Na+、Cl-、HCO3- 37.下列何种情况最易引起高钾血症 A.急性肾衰多尿期 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大量应用速尿 D.大量应用氨苯蝶啶 E.大量应用胰岛素 38.细胞内液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阳离子是 A.钾离子 B.钠离子 C.钙离子 D.氢

11、离子 E.镁离子 39.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外科手术后低血钾的原因 A.术后禁食或厌食 B.胃肠引流 C.术后注射大量葡萄糖液 D.呕吐 E.术后肾衰竭少尿 40.低渗性脱水早期出现循环衰竭症状是由于 A.细胞内液减少 B.细胞外液增加 C.组织间液减少 D.血浆减少 E.细胞内、外液减少 41.低渗性脱水早期症状可有 A.口渴、尿少、比重低 B.口渴、尿少、比重高 C.口不渴、尿不少、比重低 D.口不渴、尿少,比重正常 E.皮肤弹性差、尿少 42.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均可引起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肾小管泌氢增加 D.心律失常 E.肾小管泌钾增加 答案:1-5.BEDDB 6-1

12、0.ADDDD 11-15.ABACA 16-20. 1-5.ACDDC ;6-10.CEDDA;11-13ADE 1.乏氧性缺氧又称为 A.低张性低氧血症 B.等张性低氧血症 C.缺血性缺氧 D.淤血性缺氧 E.低动力性缺氧 2.严重贫血可引起 A.循环性缺氧 B.乏氧性缺氧 C.血液性缺氧 D.组织中毒性缺氧 E.低动力性缺氧 3.血液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 B.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正常 C.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般均正常 D.血氧容量、血氧含量一般均降低 E.血氧容量增加、血氧含量降低 4.循环性缺氧时静脉的 A.血氧分压正常、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均降低 B.血氧饱和度正

13、常、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均降低 C.血氧含量正常、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降低 D.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均正常 E.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均降低 5.循环性缺氧可由下列何种原因引起 A.大气供氧不足 B.血中红细胞数减少 C.组织供血量减少 D.血中红细胞数正常但血红蛋白减少 E.肺泡弥散到循环血液中的氧量减少 6.下列何种物质可使低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的导致缺氧的发生 A.硫酸盐 B.尿素 C.亚硝酸盐 D.肌酐 E.乳酸 7.贫血时,血红蛋白低于下列哪一数值则可因心肌营养障碍而出现全心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A.11g/dl B.9g/dl C.7g/dl D.5

14、g/dl E.3g/dl 8.组织中毒性缺氧是由于药物或毒物抑制下列何种细胞酶使递氢或传递电子受阻而引起生物氧化障碍 A.溶媒体酶 B.呼吸酶 C.磷脂酶 D.丙酮酸脱氢酶 E.ATP 9.静脉血短路 1-5.AEBCA 16-18.ACB 6-10.CCBBA 11-15.DBDAC 1.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2.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中署 E.流行性感冒 3.内源性致热原的

15、作用部位是: A.中性粒细胞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骨骼肌 D.皮肤血管 E.汗腺 4.下述哪种不属于内源性致热原 A.白细胞致热原 B.干扰素 C.cAMP D.肿瘤坏死因子 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5.EP是一种 A.小分子蛋白 B.大分子蛋白 C.磷脂 D.多糖 E.淋巴因子 6.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EP细胞 D.皮肤血管 E.汗腺 7.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 A.细菌 B.类固醇 C.cAMP D.致炎物 E.抗原抗体复合物 8.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 A.内毒素 B.cAMP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类固醇 9.发热发生

16、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 A.外源性致热原 B.内源性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精氨酸加压素(AVP) E.环磷酸腺苷 10.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1-15.DBDAC 16-18.ACB 11.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2.体

17、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3.热型是根据下述哪项决定的 A.体温的高低 B.体温的上升速度 C.体温的持续时间 D.体温的曲线形态 E.体温的波动幅度 14.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 A.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增强,血糖升高,乳酸增多 B.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减少 C.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减少,血糖降低,乳酸增多 D.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增加,血糖降低,乳酸减少 E.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

18、乳酸增多 15.发热时蛋白代谢变化为 A.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减少 B.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 C.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增加 D.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 E.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增强,尿氮排泄增加 16.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 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B.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C.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D.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E.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上升 17.发热时 A.交感神

19、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 B.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C.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D.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 E.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18.发热病人较易出现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答案:1-5.AEBCA 6-10.CCBBA 11-15.DBDAC 16-18.ACB 1-5.ECAAA;6-10.DCAEE;11-15.AAAAB;16-20.CAAAC26-30.BCEBE;21-25.ECEB

20、E31-35.EDEBD; ;36-40.CABEC;41-44.BDAE 1.休克的概念是 A.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 B.是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所致的循环衰竭 C.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 D.是以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E.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注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重要器官机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A.心输出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高 E.外周阻力降低 3.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血栓素A2 D.内皮素 E.血管紧张素 4.休

21、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 5.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增多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6.自身输液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夜回流多于生成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7.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 A.升高 B.降低 C.正常或略降 D.先降后升 E.先升后降 8.休克早期血流量

22、基本不变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肾 D.肺 E.脾 9.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B.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不变 C.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E.微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微静脉端收缩 10.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B.微静脉端收缩,微静脉端收缩 C.微静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E.微动脉端舒张程度大于微静脉端舒张 11.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少灌少流 B.多灌少流 C.不灌不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12.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多灌

23、少流 B.不灌不流 C.少灌少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13.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不灌不流 B.多灌少流 C.少灌少流 D.多灌多流 E.少灌多流 14.休克期血中儿茶酚胺的含量 A.高于正常 B.低于正常 C.接近正常 D.可高可低 E.以上都不是 15.休克时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必然导致 A.高碳酸血症 B.乳酸堆积 C.酮体堆积 D.呼碱 E.代碱 16-20.CAAAC;21-25.ECEBE; 26-30.BCEBE;31-35.EDEBD;36-40.CABEC;41-44.BDAE 16.休克时易发生的酸碱失衡类型是 A.代碱 B.呼酸 C.代酸 D.呼碱 E.以上都

24、不是 17.血栓素A2产生的部位主要是 A.血小板 B.内皮细胞 C.巨噬细胞 D.红细胞 E.肥大细胞18.组胺的合成部位主要是 A.肥大细胞 B.红细胞 C.内皮细胞 D.巨噬细胞 E.血小板 19.前列环素产生的主要部位是 A.内皮细胞 B.红细胞 C.肥大细胞 D.巨噬细胞 E.血小板 20.下列物质中缩血管作用最强的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TXA2 D.血管紧张素 E.血管升压素 21.体内作用最强的扩血管物质为 A.PGF B.组胺 C.缓激肽 D.腺苷 E.前列环素(PGI2) 22.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哪项不对 A.烦燥不安 B.脉搏细数 C.血压明显下降 D.面

25、色苍白,出冷汗 E.少尿 23.心肌抑制因子主要产生于 A.心脏 B.肺 C.肾 D.肝 E.胰腺 24.下述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扩张的是 A.组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激肽 D.腺苷 E.内皮舒张因子 25.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最易受损害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脾 D.肺 E.肾 26-30.BCEBE;31-35.EDEBD;36-40.CABEC;41-44.BDAE 26.休克早期发生的少尿是由于 A.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B.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C.肾性肾功能衰竭 D.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E.功能障碍与肾小管坏死并存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27.休克时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机制无关 A

26、.冠脉血流量减少 B.心肌耗氧量增加 C.前负荷增加 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E.多钟毒性因子抑制心肌 28.下列哪项因素不易引起ARDS A.休克 B.创伤 C.长期吸入高浓度氧 D.烧伤 E.急性心肌炎 29.ARDS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A.肺内DIC形成 B.肺微循环障碍合并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损伤 C.急性肺不张 D.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E.急性肺水肿 30.下述哪项不是ARDS的病理变化 A.局限性肺不张 B.肺泡内透明形成 C.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E.肺间质脱水 E.肺泡水肿 31.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27、E.感染性休克 32.低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烧伤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33.下列哪项不是感染性休克的特点 A.发病机制复杂 B.易导致心力衰竭 C.早期常伴有高热 D.细胞可发生继发性或原发性损伤 E.大部分病例属于高动力型休克 34.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病因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病毒 D.螺旋体 E.真菌 35.较易发生DIC的休克类型是 A.心源型休克 B.失血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36.下述哪项不是内毒素的作用 A.直接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B.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C.促成T

28、NF合成 D.激活凝血、纤溶、激酞、补体等系统 E.刺激机体细胞释放内源性介质 37.高动力型休克和低动力型休克均见于 A.感染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烧伤性休克 38.快速失血量一般超过机体总血量的多少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A.10% B.20% C.25% D.30% E.40% 39.下列哪项不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A.烧伤 B.创伤 C.呕吐 D.腹泻 E.心律失常 40.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升高不是下列哪型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 A.心源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41.休克治疗时应遵循的补液原则是 A.失

29、多少,补多少 B.需多少,补多少 C.宁多勿少 D.宁少勿多 E.血压变化不明显时可不必补液 42.下列哪项最宜作为监测休克患者补液的指标 A.动脉血压 B.心率 C.尿量 D.肺动脉楔压 E.心输出量 43.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时应首先 A.充分补足血容量 B.保护和改善细胞功能 C.纠正酸中毒 D.改善心脏功能 E.去除原发病因 44.应首选缩血管药物治疗的休克类型是 A.心源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失血性休克 D.烧伤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答案:1-5.ECAAA;6-10.DCAEE;11-15.AAAAB;16-20.CAAAC;21-25.ECEBE; 26-30.BCE

30、BE;31-35.EDEBD;36-40.CABEC;41-44.BDAE 1-5.ACDBC; 1.DIC的最主要特征是 A.广泛微血栓形成 B.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功能紊乱 E.严重出血 2.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生成大于消耗的情况见于 A.失代偿型DIC B.代偿型DIC C.过度代偿型DIC D.急性DIC E.亚急性DIC 3.下述哪项不是DIC的病因 A.细菌感染 B.恶性肿瘤转移 C.严重挤压伤 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 E.白血病 4.妊娠期高凝状态与下述哪项无关 A.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增多 B.纤溶活性增高 C.高脂血症 D.抗凝活性降低 E.高胆固醇血症

31、 5.下述哪项不参与肝功能障碍诱发DIC的过程 A.肝清除FDP的作用减弱 B.肝解毒功能减弱 C.肝生成凝血因子减少 D.肝生成血小板减少 E.肝释放组织因子增多 6.内皮细胞受损引起DIC,与下述哪项无关6-10.DBBAC; 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B.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C.激活补体系统 D.激活纤溶系统 E.激活激肽系统 7.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是通过活化 A.凝血酶原 B.因子 C.组织因子 D.纤维蛋白原 E.钙离子 8.大量组织因子入血的后果是 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B.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C.激活补体系统 D.激活激肽系统 E.激活纤溶系统 9.红细胞大量破坏可

32、释放下述物质而引起DIC A.磷脂蛋白和ADP B.因子和因子 C.组织因子和凝血酶 D.纤溶酶和激肽释放酶 E.弹力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10.下述哪项不是蛇毒的促凝机制 A.激活FIX B.水解凝血蛋白 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触发外源性凝血过程 E.激活FV 11.下列哪项是DIC的直接原因11-15. AEEDB; A.血液高凝状态 B.肝功能障碍 C.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抑制 E.高脂血症 12.DIC时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纤溶活性增高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E.溶血性贫血 13.DIC病人晚期出血的原因 A.凝血系统被激活

33、B.纤溶系统被激活 C.凝血和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 D.凝血系统活性纤溶系统活性 E.纤溶系统活性凝血系统活性 14.下述哪项不是DIC时产生休克的机制 A.回心血量减少 B.出血 C.补体激活 D.儿茶酚胺增多 E.FDP形成 15.华-佛氏综合征是指 A.肾功能衰竭 B.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C.肾上腺髓质功能衰竭 D.垂体功能衰竭 E.肺功能衰竭 16.DIC造成的贫血属于16-20.DCCDA ;21-22.EA A.缺铁性贫血 B.中毒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E.失血性贫血 17.裂体细胞是 A.白细胞碎片 B.内皮细胞碎片 C.红细胞碎片 D.血小板碎片 E

34、.肌细胞碎片 18.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A.红细胞计数 B.血红蛋白浓度测定 C.末梢血红细胞形态镜检 D.红细胞脆性实验 E.血浆胆红素测定 19.DIC高凝期 A.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B.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C.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D.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E.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20.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 A.FDP B.A肽,B肽 C.纤维蛋白单体 D.心肌抑制因子 E.血小板激活因子 21.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是反映

35、下述哪项内容的指标 A.血小板的数量 B.血小板的质量 C.凝血因子的含量 D.FDP的含量 E.纤溶酶含量 22.DIC病人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A.凝血酶时间延长 B.3P试验阴性 C .优球蛋白时间延长 D.血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含量下降 E.血小板数量增加 答案:1-5.ACDBC;6-10.DBBAC;11-15. AEEDB;16-20.DCCDA ;21-22.EA 1-5.ECDCB; 1.下述心力衰竭的定义,哪项是正确的 A.心输出量抵于正常 B.每博心输出量低于正常 C.心脏指数低与于正常 D.由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泵衰竭 E.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 2.下述哪项原因不会导致心脏压力负荷增加 A.主动脉狭窄 B.肺动脉狭窄 C.二尖瓣关闭不全 D.高血压 E.主动脉瓣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