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框架合同协议表格模板实用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流转框架合同协议表格模板实用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土地使用权流转框架1.主要原则本土地使用权流转框架旨在帮助中介银行和最终借款人消除、监测和汇报可能在土地使用权流转时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并遵循亚行的保障政策声明(2009)的要求。其指导原则如下:1)坚持遵循平等、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平等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自愿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出于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土地转出方不得强迫土地转入方必须接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转出方也不能强迫土地转入方必须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依法是指土地流转必须遵守有效合同与相关程序。有偿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通过协商价有偿支付的,2)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得改变土
2、地农业用途。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并非所有权流转,因此土地流转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此外土地使用者也不得改变土地农业农田的自然属性,不得将其转换为非农业用途。3)坚持优先权原则。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流转土地的权利。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或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依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合同管理的指导。5)争端解决。制定必要的土地流转纠纷申诉程序以及途径来解决可能产生的抱怨和争端。2.法律框架土地流转政策框架的基本目的是确保土地流转的实施符合中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甘肃省、市县(区)关于土地
3、流转的相关政策要求以及亚行保障政策申明的要求,具体政策框架详见附件1。主要的法律和政策见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不改变土地归集体所有的自然属性;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将土地的农业用途转换为永久性的用地);2)甘肃省和项目县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土地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土地承包期限; 土地流转双方协商解决; 土地流转必须依法进行; 土地流转合同必须标准规范(如果土地流转双方需要,土地流转合同须经第三方公证); 土地流转需政府登记注册并开具相关证明; 如条件所需,由乡镇农业站进行公证。3)甘肃省与项目县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
4、裁法实施办法-纠纷调解仲裁应按照申诉机制从下至上进行;4)亚行保障政策-有效协商;协商解决;建立行之有效的申诉机制;档案记录;进行独立的监测。5)此外,项目区土地流转还会经常用到一下条款: 土地流转期限是5-10年,在土地承包期限之内(2001-2031); 土地流转金是以土地等量产物价值为依据的,保障流转双方因价格浮动而带来的损失; 土地流转合同需要公证。3.土地流转程序土地流转程序如下:1)收集流转信息。有土地流转意向的农户,以书面形式向村委会提供流出、流入土地的位置、面积、适宜用途、参考底价等信息,村委会将收集到的土地流转信息汇总后,定期向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上报。农户也可委托发包
5、方或中介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由承包方出具土地流转委托书,注明委托的事项、权限和期限等,并有委托人的签名。2)发布流转信息。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要及时收集、整理各村上报的土地流转信息,建立土地流转台账。要对所辖村土地流转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整理,将收集到的流转信息通过广播、报刊、公示栏、电子显示屏、网络等形式及时发布,并将土地流转信息每周上报县(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以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3)双方对接洽谈。在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的指导下,土地流转供求双方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对所流转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价格等进行协商洽谈。4)签订流转合同。土地流转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应由
6、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提供由省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监制的规范合同文本,合同 标准合同由省农牧厅制定一式四份(需鉴证时一式五份),在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签订规范的书面流转合同,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要做好对流转合同的审核工作,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款进行纠正。5)鉴证流转合同。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根据流转双方当事人的申请,对土地流转合同进行鉴证,一般情况下,都是有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进行鉴证。6)办理流转登记。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册,及时准确记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并且要将相关材料上报至县(区)农村经济经
7、营管理站 县项目办也设在县农业局进行备案。7)资料归档保管。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要设立专门档案柜,对土地流转合同及有关文件、文本、资料等及时进行归档并妥善保管。8)监督履行合同。土地流转双方当事人应当积极履行合同,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负责监督双方当事人的合同履行情况。乡(镇)、村督促双方履行流转合同义务土地转出方填写登记表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库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双方洽谈协商流转条件领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文本填写流转合同双方签字盖章乡(镇)、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鉴证盖章,并备份土地转出方流转合同一份履行流转合同的义务土地转入方流转合同一份履行流转合同的义务土地转入方填写登记表 土地流
8、转程序图4.管理组织和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市、县(区)、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其职责如下:省市级农村经营管理处职责:1)负责各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学习宣传和组织落实工作。2)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3)协调指导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流转及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切实解决在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等环节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3)加强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的档案管理。4)提出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县(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职责:1)负责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工作。2)指导
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合同签订工作。3)受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的申请备案并做好管理和指导工作。4)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仲裁工作。5)提供土地承包管理和土地流转政策法规咨询服务。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职责:1)负责本乡(镇)土地流转信息的搜集和发布工作,对所辖村土地流转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整理。2)负责向达成流转意向的流转双方提供统一文本格式的流转合同,并指导其签订。3)负责为流转当事人提供合同鉴证服务。4)负责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册,及时准确记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5)负责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及流转的相关文件、表册、资料的归档保管工作。6)负责审查纠正流转合
10、同中违反法律法规的约定。7)负责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纠纷的调解处理。8)依法开展其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9)提供土地承包及土地流转政策咨询服务。村委会职责:1)负责土地流转供求信息的搜集整理,并向乡(镇)农业经济经营经营管理站及时上报本村土地流转供求信息。2)协助乡(镇)农业经济经营经营管理站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调解处理工作。县项目办职责:1)监督合同执行;2)如果土地流转所引发的冲突与纠纷在乡镇方面为得到解决,参与县级方面的冲突与纠纷解决。5.土地流转合同的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1)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2)流转土地的四至、坐落、
11、面积、质量等级等;3)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4)流转方式;5)流转土地的用途;6)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7)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8)流转合同到期后地上附着物及相关设施的处理;9)违约责任;10)解决争议的方式;11)双方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条款;12)鉴证部门盖章;13)签约日期。本项目所使用的合同文本是由甘肃省农牧厅监制的规范合同文本,各子项目县将按照农牧厅监制的规范合同文本去执行实施。6.权益保障措施为保障合同双方的利益,应采取以下措施:1)在农村土地转包、出租、入股合同期内,因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力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的,双方可协商终止合同或变更合同,土地归还原承包方耕种。流转合同
12、中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执行。2)国家、省、市实施的种粮农户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等强农惠农政策的享受,由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3)为减少合同争议和违法合同,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合同履约率;在本项目中,在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时,必须由转出方的夫妻双方签字;4)土地流转合同根据流转双方的申请进行鉴证,合同鉴证由乡镇财政所指定的专门鉴证人员办理。鉴证不得收取任何费用。5)土地流转的期限由土地流转双方当事人根据中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甘肃省、市县(区)关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协商解决,但是必须小于农村土地承包期限(2001-2031)。6)土地流转的租金价格由土地流转
13、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土地类型、土地肥力、土地等级以及参考种植农作物收益的情况或者参考当地邻村已流转土地的价格来共同协商确定,但是土地流转租金价格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业主的经济利益,为考虑农民的利益,土地流转双方当人应在合同中约定土地流转租金价格的调整时间(如5年调整一次),以此来约束双方的利益。7.申诉机制在土地流转实施的过程中,土地流转的双方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的;因此,巨大的争议可能不会出现。但是整个过程中还将有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会发生。为了使问题出现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以保障土地流转和项目建设顺利的实施,并确保在土地流转合同发生争议或者违约纠纷以及其他方面有效的申诉途径,本项目将制定申诉的相关程序,本程序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建立了一个透明而有效的抱怨与申诉渠道。具体的申诉机制详见环境和社会管理制度(ESMS)的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