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688946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研究.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研究以石家庄经济学院为例项目结题报告 目 录 页调查目的 3调查背景 4就业方式调查 7就业观念调查 9解决政策与办法20结束语29参考文献301、调查目的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日益步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平民化的跨越过程,使广大适龄青年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大学深造。但是,在高兴之余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就业结构不合理、各类专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毕业生供求失衡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各届、高校、大学

2、生及其家长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毕业生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经济建设的大局,既是我们广大大学生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式下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已经不仅仅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社会大众都要面临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章中要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中

3、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是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的观点和态度,它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密不可分,是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具体体现,而影响毕业生就业观的因素很多,使得当前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高等院校研究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问题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并实现学生的有效就业和生涯发展。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如不能合理解决好,对社会的稳定,学校的发展将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了解毕业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以及其发展趋势,如何加强毕业、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大

4、学生转变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充分利用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便利条件,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我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展开全面调查研究。希望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建议。2、调查背景据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117万人,6月份的初次就业率显示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4.1万人,较上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6月份的初次就业率下降为64.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

5、升到80%。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达到212万人,6月份的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份,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有70%找到了工作,到12月底,全国高校毕业生有83%找到了工作。2005年,毕业生年度就业率有77.13%,毕业生增幅都比前两年有所下降,但总人数仍然以每年60多万的速度不断增加,就业率相比上一年基本持平。2006年毕业生人数有413万人,然而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预计)毕业人数(万)1171452122

6、80340413495比上年增加(万)1127.16768607382比上年增幅(%)10.423.146.232.121.421.519.9石家庄经济学院就业率统计年 份2004年2005年2006年就业率81.02%82.61%80.35%随着高校的急剧扩招,每年日益增多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此外,由于我国研究生的扩招比率也在增加,他们在完成学业后也加入了与应届本科生竞争就业的行列,这就使大学生就业面对了更加强硬的对手,使他们的就业面临着冲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的有关专家分析认为,2006年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首先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原因是就业总量大,结

7、构性矛盾突出。据人事部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总量矛盾进一步加大。我课题组在石家庄经济学院开展的课题相关问卷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上,38.46%的被访问者认为就业前景是乐观的,48.35%的同学认为就业前景一般,54.95%的被访者认为目前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剩下的17.58%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或很严峻。许多同学选择考研或考公务员的目的就是因为就业压力过大,很多大家认为不知道未来到底需要我们准备什么,大家希望学校在就业和创业等活动中给予必要的扶植和帮助,也纷纷表示面对不太明朗的未来情况能够调动自身力量奋

8、起一拼,渴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善自身环境。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复杂的,这也是由现代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和专业化,以及更加复杂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日益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呼唤着各行各业的人才进入到市场中进行竞争,加上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程的推行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天的高校大学生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他们在社会中的定位开始由“天之娇子”变为“普通劳动者”。如今,“选择职业的恐慌”已经成了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另外,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实践中,由于学生缺乏长期有效的就业指导,致使学生求职就业与用人单位需求之

9、间,始终比较明显地存在着对接错位的问题,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开始存在着裂痕。当前,我们既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大学生的就业分配问题,也面临着在改革和社会转轨的过程中体制间摩擦的问题。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高校毕业生不能够全部进入就业岗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与“教育产品” 提供的过程不协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总量的限制,本身能够提供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有限,从而产生了就业总量的矛盾。在我国存在着这种因素,这就出现了面对广大毕业生,社会和国家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而大学生不能普遍就业的问题;二就是教育模式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教育模式转变往往滞后,

10、结构不平衡现象在大学生身上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也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例如学校新开设的专业与社会寻求存在着一个年限,这就出现了供求失衡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已被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发现,并着力扭转。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较低,而教育事业较发达,同样存在着高校毕业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而不能马上就业的问题。在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还有其特定的转轨背景,这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高校毕业生一直由政府主管部门分配就业,毕业即意味着就业。造成了供方大学没有按照市场需求办学,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即使其专业设置众多,某些专业随着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后(有滞后性,

11、需要一个阶段),依然不能够马上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一情况在扩大招生规模后又进一步被放大,使得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二是我国近年来整体就业环境并不宽松,与大学生扩招幅度存在着较大矛盾。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碰头”的局面,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紧张态势,不可能不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而且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宽松政策不能够在这时期迅速颁布出来,这就是没有市场经验的大学生就业困难。高校招生量扩大,职业技术教育高速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增多,这就意味着大中专学生的不断增多;同时由于调整产业结构后城市下岗人员增多,城镇建设发展又使大批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再加上军人

12、转业需要安排职业等原因,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待就业队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经济” ,机会在于市场。当今各类组织在人员的使用上,都需要有知识、有能力、懂得技术、会管理的人才,而且希望年轻有为的职工,这又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个相对优势的机遇。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还不够发达,尚在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努力,大学生在人口比重中所占的比例仍很小。社会对这些有一定专长和知识的学生还是敞开大门、非常欢迎的,尤其是内陆小城市和广阔的农村更是求才若渴。改革开放20多年中,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正在由沿海开放城市向内陆中西部地区转移。农业的现代化、“三

13、农问题”更是国家的重头戏,“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成为基本国策,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劳动者加盟。因此,大学生不是太多了,不是真的无用武之地,而是还远远不够。只要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扩大就业视野,就一定大有所为!3、就业方式调查对于当前的广大大学生来说,就业方式已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灵活就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同学所接受,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这种就业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岗位的转变过程中更加切合实际地锻炼好自己,积累工作经验。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及途径都有这些,如下:1、缓兵之计,复习考研。当前本科生的毕业人数在逐年

14、成倍数的增加,大家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加大,而很多希望得到“热门职业”的学生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高人一筹的资本,加入到报考研究生的队伍。在调查中,有38.46%的人选择毕业后报考研究生,这些人中有不少人聚集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在我们学校周围就不乏这样的莘莘学子。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2-3年,也就是他们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到就业市场中;如果没有如愿考上,在当年就会加入到失业行列。2、积累经验,弹性就业。有一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一些则是因为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但这些人并不会因此而产生自

15、卑观念,反而会因为经验的增加而感到含金量增多。但是这种工作的不稳定性很难对毕业生的生活和其他社会关系产生积极保障的作用。3、通过报纸广告应征、网上求职。通过报纸广告应征是目前求职的主要途径,成功的概率约为50%以上。众多的高校毕业生通过阅读报纸上刊登的招聘广告获得了大量的企业征才、求才信息,而且由于其量多面广,使得毕业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和更多的选择机会。有近2%的人则是通过网上求职成功就业,该类人员主要是一些电脑类人才,这同他们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和自身特长直接相关。但是就目前来讲,网上择业对于大部分的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还不能大规模地推广,尚有一些技术、设备条件和信息上的限制。4、通过人才市场

16、或职业介绍所。有近20%的成功毕业生是通过人才市场或参加各企、事业单位的供需见面会达成意向、获得职业的。这是一种直接而又便捷的求职途径,也完全符合“双向选择”的理念要求。15%的人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职业介绍所谋得现有职位,职业介绍所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位和就业机会。5、直接与企业联系等非公开就业途径。他们主要通过学校推荐、亲朋好友或者家长及社会关系的直接介绍,有的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了解到目前需要他们的企业后,直接写信、打电话前去应征,甚至有的是通过直接登门拜访企业的老总或者人事部经理而最终获得工作的。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就业方式及途径外,当前大学生就业还呈现出了择机就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和自

17、主创业等许多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有各种手段和途径被应用到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但是当前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能够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有较理想的收入而不再“寄人篱下”,很少有学生采取自主创业的就业方式,根据我们的调查,最集中的原因有三:1、创业之初的运转资金问题。大学毕业生都是刚刚从学校走出来的“骄子”们,在大学期间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依赖家庭的供给完成自己的学业的,他们并没有过多的自己的收入。被调查的一部分学生说“不好意思”在毕业之后继续向家里要钱,而实际上更多的家庭也支付不起孩子在自主创业之初所需要的一大笔资金。2、社会保障不到位。从2003年开始,我国毕业生的人数在一年年迅猛地增长,大学生

18、就业问题早已经被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并接连下发了若干个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文件,其中2006年度新公布了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但是政策归政策,政策的落实在当前市场经济还不太完善的今天,还不能得到尽善尽美的保障,这也就是使想创业的毕业生持观望态度的原因。在我们学校存在着同学自主创业当老板的例子,直到今天他们确实还在受到大家的关注和羡慕,但这样的例子还是太少了!3、传统观念的束缚。这是受我国的国情而决定的,大学生们不知道应该在哪些方面做什么,因此,当务之急是应该教育和改善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这点我们在后面将做全面细致的阐述。面对自主创业这种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极大帮助的就业方式,国家和

19、地方应共同设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对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免收登记、管理、证照等各种行政性收费,并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对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创业培训,进行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辅导等服务,提高其创业能力。4、就业观念调查就业观念是指个体对就业方向和职业选择的基本观点和判断,是个体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和发展目标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一定意义上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大学生就业观念中对职业就业的认识就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意识上,当前大学生就业意识

20、大致分为:1、以追求职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主流。我国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使人们形成了从事一种职业终生不变的观念,这种观念至今仍在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就业态度,大学生也不会例外。例如尽管一些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对自己发展更有利,他们还是宁愿选择一些国营单位。2、对知识和技术性强的岗位持有高期望。他们认为,在这种岗位上就业,能够学有所用,发挥专长;能够从事复杂的劳动,发挥个人的创造才能;易受人尊敬,精神上也能获得满足。3、攀取高层次的社会地位。大学生心目中的高社会地位,主要是指有实权、有声望或经济雄厚的单位,这些单位一般在条件舒适的大城市中,也集中在政府及金融机构等高效益行业中。4、注重经济利益的获得。因

21、为大学生面临恋爱、结婚、建立家庭这三项需要大量经济开支的人生大事,以及成家后养育子女、赡养父母的较大经济开销。所有这些,都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目前获得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是工资收入。5、就业的依赖性。部分大学生不敢也不愿意放弃传统的就业道路,依赖思想仍很强烈,因此不适应独立地谋取职业和通过多种渠道就业的新形式。但就大学生就业意识的现状的分析来看,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念已经不适应社会新形式的要求: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期望值过高。看不上中小企业、非公有制单位,更不愿意到农村或艰苦行业去。多数毕业生缺少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一些热门的就业意向往往是需求量小,风险高的行业,上百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的现

22、象屡见不鲜。教育部公布了“不同类型单位进入人才市场的比例”的统计资料,一直被大学生毕业生普遍认为的“铁饭碗”岗位只占总量的22%。在市场就业的情况中,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需要有一个转变,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调整。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念已经出现“三多三少”现象,即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外企多、国企少。这些都是大学生畸形就业观念的反映。由于就业观念的不适应,有的大学生盲目跟潮,有的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择业,还有的不能根据实际进行就业目标的调整。目前,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不能认同,接受不了大学生失业的现实等,甚至产生了“读大学无用论”等一

23、些反面观点,这些因素都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中国当前的大学毕业生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很多人是独生子女。这些人一方面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家庭的溺爱下,使他们更加崇尚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追求的更多的是经济收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求职过程中,如果面对期望值过高、收入过低的职业,面对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失业也在所难免。此外,优越的家庭生活和强烈的自信心,使得一些人并不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索性甘于一时处于失业状态。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娱乐都较有规律,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萌

24、发浪漫的情调和美好的理想,但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是存在着距离的。几年美好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离别母校、踏上社会之前的阶段,一定要有转换观念,要转变角色,适应这个社会。所谓转变角色,主要是指由一个“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抛开浪漫,抛开幻想,认识自己所处的真实地位和“严酷”的社会现实、实事求是的面对就业这样一个现实。要想正确地选择职业,就必须转变角色,调整好观念,不能把学校、家庭、亲友及同学所给予的关心、呵护、尊重当成是社会对自己的最终认可。而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也要积

25、极接受社会的选择,以积极的就业观念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就业观念是学生选择职业的前提,是他们对职业的基本评价和看法,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就业观念是不相同的,择业标准也是多样化的。有的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有的把地区放在第一位;有的把金钱放在第一位,有的则把出国放在第一位,等等。下面我们就从求职排位上来看看所反映出来的就业观念:图3.12006年第二季度招聘和求职数量前10位的职位2006年第四季度招聘和求职数量前10位的职位招聘数量前10位的专业求职数量前10位的专业排名招聘 职位类型需求数量排名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求职人数

26、1市场营销410,2321计算机892,3052计算机350,3292市场营销831,2303机械221,023机械650,1234行政管理162,3904建筑482,3055建筑130,3555财会413,9856管理工程120,3056行政管理380,8557经济110,2057经济359,2318企业管理101,3958管理工程295,0119电子工程98,0339电子工程281,32510金融72,30010外语162,395占职位总数65.7%占登记求职人员总数71.6%这份统计表格给了毕业生在求职方面很多的启发。从供需比例上来说,计算机、机械、外语专业明显供过于求,大部分已经处于饱

27、和状态。而金融、企业管理等一些专业尚属供求平衡状态,但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量外资银行和外资企业的涌入,使得金融和管理人才的供求暂时有了喘息的余地。但是我认为此表不能完全说明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表面上供求比例失衡的专业,其实是由于本科生与研究生在竞争上的较量相差无几,因为像机械类专业企业更看重的是实践能力,对学历要求不是很高,招聘要求本科以上即可,符合条件的人自然也多起来。而像金融企业招聘则更看中高端人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比本科生更有优势。一方企业方提供出高端职位求贤若渴,另一方应聘者满足条件的人相对要少饥不择食。像很多金融专业的本科生由于不满进入银行就要做几年的柜面工作,而逐渐选择了其他的就业渠

28、道更快地踏上成功之路。这也势必导致统计数据表面上供求平衡甚至供不应求的局面。图3.2选择职业时,您会首选以下哪个行业:1中外合资企业(31.91%)2国家机关(21.28%)3科教单位(7.45%)4国有企业(7.45%)5自主创业(10.64%)6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12.77%) 7 其它(8.50%)图3.3从图3.3中我们发觉到值得庆幸的是, “皇粮”意识和“官本位”已经逐渐淡化,绝大多数大学生更看重知识和科学技术高度聚集型单位。在选择职业时,有7.45%的人选择科教单位,有31.93%选择中外合资企业,这两者分别排在此调查的第一、二位,而选择传统的热门行业,如国企、国家机关等单位的只

29、占28.73%,说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世俗化进程的深入,经济增多和社会发展为人们所提供的生存发展机会的日益增多,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的时候,“皇粮”意识、“官本位”意识已经逐步淡化,而像“科教单位”、“中外合资企业”这种知识和科技高度密集型的单位正在逐步被人接受,甚至有10.64%的人希望大学本科毕业后自主创业,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青睐选择自由度更大,自主性更强的从业方式,正逐步树立自主创业意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不过通过对图3.1、图3.2的数据结果(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中我们又不难看出,求职岗位多集中在经济管理类、工程类等当前被大多数民众看好的所谓“热门职业”,但是我们也看出

30、这些所谓的“热门”正在出现着供求紧张的严重状况,例如机械工程的求职人数已经达到需求人数的3.81倍,这必然将直接导致约30万人毕业即失业。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与学校专业结构安排不合理,“热门职业”在学校中孕育的是“热门专业”,而这些“热门”往往造成大量学生报考、就读,从而导致大量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使得人才供求严重失衡,造成“热专业”面对“冷市场”的尴尬局面。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得不更深一层的考虑是什么诱导学生选择了这些并不“热”的“热专业”。图3.4在选择职业时,您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排名选项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合计1发挥人个特色、兴趣25.43%27.75%10.40%63

31、.58%2较高收入37.57%11.56%13.87%63%3实现个人抱负19.65%13.87%10.40%43.92%4福利待遇好4.05%8.09%16.76%28.9%5轻松自由9.83%7.51%9.25%26.59%6工作稳定9.83%4.05%10.98%24.86%7人际关系7.51%6.94%9.25%23.7%8社会声望1.73%4.05%4.05%9.83%9晋升机会多6.94%1.16%1.16%9.26%10社会贡献大1.16%1.73%2.31%5.2%11有职有权1.16%0.58%0.58%2.32%通过对图3.4各项数据的观察,有将近40%的大学生把收入放到了

32、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第一位。工作挣钱,养家糊口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把“较高收入”排到首选,这种金钱观、利益观,未免有些是自私的、歪曲的价值观体现。不过,虽然在择业目标上,看重经济待遇,但我们也发现大学生们更关注于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要求调查对象从中限选3项并按重要程度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发挥个人特色、兴趣”(63.58%),“较高收入”(63%),“实现个人抱负”(43.91%)和“福利待遇好”(28.9%)。从中,不难看出当今的大学本科生在选择职业时所考虑的标准上,职业能否为自己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否为个人的潜能开发和自己的价值实现提供机会这一

33、类条件被排在第一位,此类情形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本科生已不再停留在仅仅将职业当作谋生手段的初级阶段,换言之,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需要,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生们意识到,并成为支配其择业、从业行动的首要因素。如果是既看重经济待遇,把它作为生活的基础,同时又更重视前途发展,有较高的事业心,这才应该是市场经济运作下的产物。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从价值基础上大体可分为:1、社会价值型。这种就业观念以服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事业为重,个人需要服从国家需要。很多学生能够响应祖国号召,到军营、到基层、到生产第一线去,在祖国最需要的边远地方默默奉献,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

34、成绩为荣。2、个人价值型。这种就业观念以能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为出发点,把发挥个人才能置于首位,因而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考虑在哪种行业、哪个部门工作更能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价值。也有些学生希望自主创业,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3、经济收入型。这种就业观念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把个人收入放在首位。这些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比较偏重于高薪行业职业,把能赚大钱、有较高的收入作为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当然,这三种就业观念也不是完全鼓励和排斥的,在国家最需要的最困难的工作中,也可以做出突出成就,同时实现个人的宏伟事业。应该把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经济收入有机结合

35、起来,相互补充,相互兼顾,既要有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更应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这种观念的形成,同时需要学校加以指导。因为在学生走向就业市场,参与“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在择业走向及选择职业岗位方面,由于主观上的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客观上的诸多制约因素及就业的压力和困惑,容易在择业时产生矛盾观念。例如,患得患失,难以抉择;急噪焦虑,临阵怯场;缺乏自信,自卑自弃等。如果这些混乱的思维形成气候,那后果同样不堪设想。您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整体如何?1 形式很好,没有压力 (1.11%)2 形势较好,压力不大 (10%)3 一般 (20%)4 形势较严峻,比较困难 (55.56%)5 形势严峻,很困难 (

36、13.33%)图3.5您对自己的就业前持何种态度:1 乐观 (40.23%)2 悲观 (4.6%)3 一般 (50.57%)4 不清楚 (4.6%)图3.6通过图3.5、图3.6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有88.89%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一般或不好,有55.17%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一般或悲观态度。如果学校再不把择业观念、就业观念培养当作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来重视的话,恐怕笔者之前提到的这些担心就要成真了!所以当前必须把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放到课程安排中去。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在择业理想、动机标准和方向的根本观念和根本看法。在就业逐步纳入市场化轨道的今天,大学本科生们毕业后的去向早已由计划经济体制下

37、的“分配工作”转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那么,面对这种形势我校大四学生的择业观念有何转变?大学本科毕业后您将:1 直接就业 (38.46%)2 考研 (38.46%)3 自主创业 (16.48%)4 其它 (6.59%)图3.7通过图3.7我们看出,考研人数迅猛增长,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大学生择业忧患意识增强导致求知欲随之增强。随着中国加入WTO,改革开放全面深入,国际国内竞争日益加剧,体现在职场就业上也是风云变幻,竞争日益激烈。因而,很多人便选择了考研深造,以便更好地迎接将来的挑战,也有人说是为了暂缓面对就业压力的时机。时下人才市场,不少单位动辄就打出了“只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

38、历” 的招牌,使不少本、专科毕业生求职时四处碰壁,连简历都不敢递。于是,决意考研这说明如今的大学本科生择业忧患意识加强了,同时也说明毕业生面对的压力更大了。虽然,为就业而考研这种动机实在是出于无奈,但还是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下人才市场的发展。5、解决政策与办法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人士分析,全国第三次就业高峰将会在今年9月份达到最高点。今年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是2500万,其中大学生就业人数是413万。而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是1100万,供大于需的矛盾凸现出来,也就是说要安排2500万人的就业还缺少1400万个岗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与此同时,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的双重压力,结构

39、性矛盾非常突出。解决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而且从全社会看,吸纳社会劳动力最多的也是基层。周济强调,到基层去不是一时之需,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的政策和制度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毕业生可以充分自愿选择,采取来去自由的原则,要着力为他们到基层以后的发展营造更大的空间和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从而使其变成广大青年人的自觉行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意见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

40、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意见强调,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41、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意见提出,要完善人才资源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消除政策障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就业。对到西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可留在原籍或根据本

42、人意愿迁往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满5年以上的,根据本人意愿可以流动到原籍或除直辖市以外的其他地区工作,凡落实了接收单位的,接收单位所在地区应准予落户,需要人事代理服务的,由有关机构提供全面的免费代理服务。对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学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业的,可提前执行转正定级工资,高定1至2档工资标准;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

43、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训,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咨询等信息服务,对其中有贷款需求的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筹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要为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营造氛围、疏通渠道、创造条件,要规范人才、劳动力市场秩序,加大人事、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规范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行为。要依法加强对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和缴纳社会保险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

44、毕业生,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今后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工龄;要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职业技能,促进供需见面,使他们尽快就业。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表示,人事部将研究制定高校毕业生人事代理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户口迁移、人事档案管理、工龄计算、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等政策,为毕业生到非公单位就业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方便,解决后顾之忧。该意见规定,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13,以后逐年提高。对招录到省级以上党政机

45、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应有计划地安排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1至2年。同时规定,今后在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时,要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意见要求,要进一步扩大选调生的规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要选拔一定数量的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主要充实到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等基层单位,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和培养,在他们到基层工作2至3年后,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岗位需求,从中择优选拔部分人员任用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今后,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公务员,应优先从选调生中选用;要继续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46、为西部基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农技推广服务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阶段性服务。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丰富服务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有计划地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本地区农村服务。从2005年起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时间一般为2到3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生活补贴;安排到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其生活补贴由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支付。服务期满后,进入市场自主择业,有关部门应协助在本系统内推荐就业。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评定。对报考公务员的,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分数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对于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为其保留学籍2年;对于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应适当给予优惠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意见提出,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地方财政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安排专门经费,用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中央财政将通过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予以支持;为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适当增加周转编制,以缓解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急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