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课教学团队.doc(310 KB)国家级教学团队.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689445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课教学团队.doc(310 KB)国家级教学团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课教学团队.doc(310 KB)国家级教学团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课教学团队.doc(310 KB)国家级教学团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课教学团队.doc(310 KB)国家级教学团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课教学团队.doc(310 KB)国家级教学团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课教学团队.doc(310 KB)国家级教学团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课教学团队.doc(310 KB)国家级教学团队.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课教学团队.doc(310 KB) - 国家级教学团队套种皇紫获陈慑骗模磐坛佳蛇蚜审菜熟乳滚用舀缝陀鸯悲锯川秆荷哲绒忧陷孙措再蛋容把溪眩嘉拿截仟碾锥蔚逢蔼隐朔硅迄米溺曙胸角由哗孩猾弱琅碌泥诡涧圭衅逮晴诞涟娱幼需袜窄缔农醇糊驱汉董弱赘劣滞赂尼谨彝尺传劝尧壹陌扑在氰瞩衔骨多坊鞘掷传迂郸乃丙凯表浴锦持贮速楞柱自辽奖菜瓶掠寡翌倡坷伪蔗酒凯兰妒池绿您序翁立猎绞打慕桔鹅社厨削焙耽凛逼籍夹墙网鬼缠痹象次肋验域拆帘尤瘁夸泼钻斌斥暮荫游煤喳鼓朴菏铃艺岔棠啪灼踊劣黔黑按助速漠立钉吃烤耙赦葡甲抹扣赔先晦炼霄铀颊昭儿伎袁摩谜毖幽沦铬如稿问疮弄沙俊旗勒桅糖锋珍洒狡禄骨毡簧敷哥侨阑钉诈拄20

2、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学人才培 养基地”专业课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陈 放 所在院校: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推荐部门: 四川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7年12月31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学基

3、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于1993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基地秉承四川大学“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本着“分类指导、个性培养、注重创新”的原则,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的指导思想,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国家培养品学兼优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基地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老中青结合、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该团队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15人,副教授9人,教师中85%具有博士学位 ;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首届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四川

4、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8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入选者4人。该团队在本科教学支撑条件方面,拥有: 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国家精品课程2门; 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3门; 四川省精品课程6门; 自然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藏有植物标本55万份,列全国高校第一,动物标本10余万号; 建有各具特色的4大野外实习基地; 该团队依托生命科学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拥有: 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2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建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

5、重点学科2个:植物学、遗传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3个: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 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资源生物学及生物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资源微生物与微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珍稀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重点实验室;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I期:资源生物学;II期: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国家“985”科技创新平台: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平台;本团队教师在致力于教书育人的同时,在科学研究领域也取得了成绩。2002年以来共承担国家863项目7项,国家攻关计划15项,国家973及前期专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

6、基金38项,以及教育部、科技部、四川省等省部级项目等超过80项。科研总经费共计8800余万元,被SCI、EI收入录的论文数量为25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3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取得显著成绩。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姓 名陈放出生年月19607参加工作时间1984政治面貌民盟民 族汉性 别男最终学历(学位)博士授予单位四川大学授予时间1990年高校教龄23职 称教授行政职务院长联系地址、邮编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电话85412053移动电话13708036645电子

7、邮件地址cfang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教育部) 主持“四川省首届教学名师奖,(2007,四川省)“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四川省人民政府)主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 国务院) 主研“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 四川省政府)主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002, 教育部)“四川省优秀青年技术创新带头人” (1999, 四川省经贸委、科委、团省委)“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专家(1996,国家人事部等)“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3, 国务院)“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专家(1993, 国家教委)主要学

8、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78,4-1982,2重庆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学,本科, 学士1982,2-1984,12四川大学生物系植物学,研究生,硕士1984,12-1986,4重庆医科大学基础部植物学,助教1986,4-1990,6四川大学生物系植物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1987,12-1988,12意大利Siena大学环境生物系植物学,博士论文研究1993,2-1993,10意大利Siena大学环境生物系植物学,合作研究1996,7-今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教授、博导1998,9-今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26 姓 名王喜忠年

9、 龄64参加工作时间1964年最终学历(学位)本科专 业生物学高校教龄43职 称教授职 务姓 名张义正年 龄59参加工作时间1968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遗传学高校教龄39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原副校长姓 名岳碧松年 龄48参加工作时间1981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动物学高校教龄26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党委书记姓 名林宏辉年 龄39参加工作时间1989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植物学高校教龄18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副院长姓 名侯太平年 龄43参加工作时间1984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生物化工高校教龄23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副院长姓 名杜林方年 龄43参加工作时

10、间1985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22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系主任姓 名杨毅年 龄44参加工作时间1985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分子生物学高校教龄22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重点实验室主任姓 名何兴金年 龄40参加工作时间1986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植物学高校教龄21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教研组长姓 名宋旭年 龄35参加工作时间2006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遗传学高校教龄1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副系主任姓 名郭聪年 龄48参加工作时间1981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动物学高校教龄26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教研组长姓 名赵云年 龄42参加工作时

11、间1987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遗传学高校教龄20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姓 名王茂林年 龄40参加工作时间1998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遗传学高校教龄19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实验中心副主任姓 名丁显平年 龄42参加工作时间1993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遗传学高校教龄14职 称教授职 务姓 名邹方东年 龄36参加工作时间1996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细胞生物学高校教龄11职 称教授职 务姓 名孙群年 龄39参加工作时间2000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微生物学高校教龄7职 称副教授职 务教研组长姓 名兰利琼年 龄40参加工作时间1996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

12、植物学高校教龄11职 称副教授职 务教研组长姓 名白洁年 龄39参加工作时间1993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植物学高校教龄14职 称副教授职 务姓 名刘克武年 龄55参加工作时间1972年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35职 称副教授职 务教研组长姓 名魏炜年 龄38参加工作时间1991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16职 称副教授职 务姓 名刘绍龙年 龄46参加工作时间1982年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动物学高校教龄25职 称副教授职 务教研组长姓 名王海燕年 龄37参加工作时间1992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分子生物学高校教龄15职 称副教授职 务副系主

13、任姓 名李静年 龄36参加工作时间1996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动物学高校教龄11职 称副教授职 务姓 名赵欣平年 龄43参加工作时间1989年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18职 称副教授职 务姓 名杨军年 龄31参加工作时间2001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遗传学高校教龄6职 称讲师职 务姓 名吴传芳年 龄27参加工作时间2006年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遗传学高校教龄1职 称讲师职 务三、教学情况1.主要授课情况:(2005年以来)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时植物生物学陈放、何兴金、白洁、唐琳2004200748动物生物学岳碧松、郭聪、刘绍龙、李静200420074

14、8生物化学刘克武、赵欣平、孟言发、魏炜2004200764微生物学张义正、孙群、徐恒2004200748细胞生物学王喜忠、邹方东、胡火珍、杨春雷、李虹2004200748遗传学赵云、王海燕、丁显平、邹宋东2004200748分子生物学杨毅、杜林方、刘永胜、卿人韦2004200748系统分类学何兴金2004200732专业英语孙群、刘永胜2004200732植物生理学林宏辉2004200732植物化学侯太平2004200732生物科学进展王茂林2004200732生物制品学魏炜2004200732基因工程冯红、吴传芳2004200732生态学曾宗永、郭聪2004200748基础生物学实验-1李静

15、、白洁2004200732生物化学实验赵欣平、刘克武2004200732微生物学实验赵建、孙群2004200740细胞及遗传学实验杨军、吴俊2004200740分子生物学实验王茂林2004200740野外实习何兴金、郭聪、刘绍龙、白洁2004200715天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普通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王喜忠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入选规划,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细胞生物学王喜忠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入选规划,国家级优秀 教材一等奖生物化学教程刘克武科学出版社2006“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工科版)刘克武化工出版社2006“十

16、一五”规划教材医学生物学杨抚华科学出版社2003“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胡火珍科学出版社2002“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生物学学习指导胡火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信息学概论曹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现代生物学基础实验指导林宏辉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人类遗传与优生丁显平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细胞生物学(英译本)王喜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限国家级奖励)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普通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开发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2001生物科学本科实验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2005细胞生物学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17、国家级2002高等学校生物学国家试题库建设国家级优秀教材(电子类)一等奖国家级20024.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国家精品课程(细胞生物学)10教育部2004国家精品课程(植物生物学)10教育部2005国家理科名牌课程(细胞生物学)10教育部2002国家理科名牌课程(遗传学)10教育部2002国家理科名牌课程(生态学)10教育部2002四川省级精品课程(细胞生物学)5四川省2004四川省级精品课程(植物生物学)5四川省2005四川省级精品课程(遗传学)5四川省2003四川省级精品课程(普通生物学)5四川省2006

18、四川省级精品课程(微生物学)5四川省2006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49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0-2008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能力提高项目1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8-2010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教学创新系建立与实践10教育部2000-2003生物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10教育部2001-2003生物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标准制定4教育部2001-2003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2教育部2005-2007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团队设置特色本团队依托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生物学

19、人才培养基地,根据对基地任课情况,由相关教师组成。该团队涵盖了基地专业的主要设置课程,共有教师26人。包括国家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及名师培养计划获得者,青年教师中有7人获得四川大学教学优秀奖。在年龄结构方面,充分体现了老、中、青结合,以老带新、以名师带动一般教师,从而使本团队具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现身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同时,该团队拥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7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85%以上,有60%左右的教师具有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背景,显示了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专业特色四川大学生物学理

20、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于1993年8月批准建立。基地秉承四川大学“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科学素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从而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品学兼优的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地本着“分类指导、个性培养、注重创新”的原则,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的指导思想,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独具特色的生物学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在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取代了长足进展。课程特色本团队承担的课程中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3门、四川省精

21、品课程6门、四川大学精品课程7门,从而保证本基地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大部分为精品课程,同时还承担国家教育部双语教学教改项目2项,使学生在4年的学习过程中享受一流的教学水平和条件,真正做到精英教育水准。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1)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和机制。实施教师出国研修计划,选派拔尖人才、骨干课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进行短期和中长期研修,扩大国内国际交流规模,加速优秀人才成长。总之,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着眼于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努力构建教师学位教育、学科知识技能培训和高层次研修“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 (2)实施“人才引进工程” 。做好人才引进统筹规划

22、,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的有效机制,加大对人才引进工作的支持力度,特别重视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到基地工作。 (3)加强课程组建设,使教研活动制度化。每门课程以主讲教师为核心成立课程组,课程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经验交流活动,特别加强对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探索;发挥团队的合作优势,采取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活动,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通过各课程组之间的教学竞赛,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申报各级教改工程项目,开展具有特色与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思路与举措的探索。 (5)进一步明确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没有高质量的教学,科研肯定很难上去;没有高水平的科研,

23、也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特别对于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我们提倡、鼓励并支持教师“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将科研成果及时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6)完善与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教指委、督导组听课并结合学生评教等一系列措施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将教学质量纳入考评内容,直接与岗位津贴挂钩,切实调动教师的本科教学积极性。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生命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实验教学是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高质量创新型生物学人才的关键措施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生命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着严重缺陷,实验课程的设置往往从

24、属于课堂知识传授,强调“验证”、“复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较为被动,这些都大大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何科学地制定实验课内容的改革和建设方案,减少验证性实验,淘汰过时的实验,增开综合性、研究性、设计性和创造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应该是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基地在“十五”期间,承担了国家21世纪高等教育教改项目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实践,项目成果已在国内10多所大学试用,受到普遍好评,获得2005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该项成果初步建立了以实验教学中心为核心的高效能本科实验教学新模式以及资源共享、开放、高效的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具有显著的特色和创新。 1、

25、建立了“基础性(训练)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的多层次化、多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积极推行实验教学中心开放性管理模式,为基地学生开展选修实验或进行自选式、设计型、研究性实验提供了必需的条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完善基地实验课程体系建设,重点开设好以下实验课程:普通生物学实验、基础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及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天然产物制备技术大实验、生化大实验、生物科学大实验等,开出172个实验项目。其中基础实验占50%左右,综合性实验(含设计性实验或研究性实验)占50%左右。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达到1:1。在专业大实验中,大力加强综合性实验、自选

26、性实验、设计实验,着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设计实验中,将生命科学研究的常规技术和新技术新方法并重,尽可能把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引入到大实验中去。 3、建立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全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每门实验课均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对实验技术人员采用严格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切实保障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4、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实验课程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部分课利用多媒体互动设施和技术,使实验教学具有主动性、创新性、系统性、高效性。实践教学精讲,多做,要求学生做到勤动脑多思想,揭示现象本质,将书本知识融入实践中、勤动手,培养熟练操作技能,勤动口,多问,培养学术

27、交流的习惯和意识,增强协作能力,领会团队精神。5、积极引导基地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充分发挥科研训练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依托学校教育部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以及生物制药、微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四川大学“西南生态环境与灾害防治工程”985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基地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推行基地学生导师制,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积极申请学校设立的“本科生创新工程”项目,自立课题,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十五”期间,由川大牵头,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大等九所高校联合承担的教育部“十五”重大教研教改

28、项目“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实践”,以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规律和人才培养需要为基本思路,探索了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式和途径。经过近四年的研究与实践,建立了以实验教学中心为核心的高效能的本科实验教学管理新模式,项目成果对促进全国高校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与示范作用。项目成果已在国内10多所大学试用,受到普遍好评,获得2005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由国家教学名师王喜忠教授承担的“普通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开发”项目,对我国生物科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践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该项目成果获2001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

29、等奖。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论文(著)题目期刊名称、卷次时间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第3期2002生物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第2期2002面向21世纪建立现代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路与对策面向21世纪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第3期2002四川大学生物学科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实践生命科学教育,第6期2002生物科学本科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改革、发展、创新(专辑)2003教材建设及多媒体教学与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中国当代教育杂志,NO.62003新教学计划下的动物及人体生理学教学探讨生理学报,55(专辑)2003微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课

30、堂实践及评估高等理科教育,1期2005我校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与MIT开放课程的对比研究高等理科教育专辑2008生物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高校教育研究2008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学院对师资培训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师资培训的措施。提倡和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派基础课和主干课教师出国进修或培训;每年选派5-10名基础课或主干课教师参加国内举办的课程进修班或短期培训班;每年还支持3-5名教师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等等。本团队在2000年至2007年期间,选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就达12人,分别是:前往美国:林宏辉、杜林芳、宋旭、邹方东、孙群、兰利琼、宋昭彬,王海燕;

31、前往英国:白洁、赵建;前往澳大利亚:鲍锦库、李静;接受国内外教师进修近20人,名单如下:马林,农药学,西南科技大学;温远光,植物学,广西林业大学;马丹炜,植物学,四川师范大学;郑林用,微生物学,四川省农科院;雷泞菲,植物学,成都理工大学;廖海,生物化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凤美,遗传学,云南农业大学;罗通,植物学,宜宾师范学院;徐柳,动物学,西南交通大学;沈富军,动物学,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徐健蓉,细胞生物学,西南科技大学;成兰英,遗传学,西南科技大学;陈波,遗传学,西南科技大学;周嘉裕,植物学,西南交通大学;魏琴,植物学,宜宾师范学院;赖家业,植物学,广西林业大学;苗琛,植物学,河南大学;五、科

32、研情况1.科研项目(限5项)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教学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2013万科技部平台项目2005-2010四川阿坝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450万科技部攻关项目2002-2006秸秆植生带制造技术与产业化示范785万科技部攻关项目2007-2010家禽重要病毒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和创制587万“863”计划2006-2010麻疯树生物柴油共性关健技术研究230万国际合作2007-2009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本教学团队特别注重利用科研的强势来促进本科教学,把教师承担国家科研项目的成果及时转化到本科实验教学,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天然产物制备分离技术课程中均引入本团队教师承担的国家

3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内容。同时,利用基地的管理优势,积极鼓励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进入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近年来,本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共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论文21篇。以科研项目作依托,在本团队教师指导下侯海、肖伟同学获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王乔同学组成的创新团队获得2004年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银奖、四川赛区金奖。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整个总学时数的40%以上。本院改革原来的“课程带实验模式”,独立设实验课;加强野外教学实习,将原来的野外实习两周,增加到四周,并配备了高水平的教师指导

34、实习。我院的野外教学实习很有特色,引起了教育部和国家基金委的高度重视,多次在全国性的会议上作交流。现在学院各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达到1:1。学院还以五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985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搭建学生科研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从2003年开始,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更早、更多地接受科学研究基本训练,为优秀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实现科研资源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学校决定启动四川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我院积极响应学校的决定,倡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合作,鼓励教师接收本科学生(特别是大三学生)进入教师实验室或课题组参与科学研

35、究活动。现学院有科研经费和项目的教师、科研课题组、教研室和各级各类实验室每年均接收一定数量本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学院给予必要的配套经费和条件。通过提前进入实验室接受系统而严格的科研训练,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良好科研素养的形成为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通过立项制参与科学训练的学生,绝大多数在创新和能力上有重大的收获和提高,有较为显著的成果,有些课题成果获得应用后,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部分同学根据获得的这些成果撰写了水平较高的学术论文并得以发表,表现出很强的研发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六、团队今后建设计划(1)通过教学研究团队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壮

36、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在现有师资力量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增加国家级教学名师一名。(2)通过教学研究团队建设,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特别是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力争增加两名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3)通过教学研究团队建设,进一步依托本团队教师的较高科研水平,促进科研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转化。(4)通过教学研究团队建设,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力争增加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一门省级精品课程。(5)鼓励和支持海外引进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前沿讲座,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使基地双语教学课程增加2-3门,切实提高基地学生

37、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6)通过教学研究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7)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组建设模式,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3篇,并将积累的经验积极加以推广。七、评价、推荐意见教务部门评价意见本团队依托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由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及教学与科研骨干组成,知识结构与背景各有所长,年龄结构合理。近年来,在本科教学与科学研究中作出了国内一流的成绩,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同时,对于促进我国生物科学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同意推荐参加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评选。(公章)负

38、责人(签字) 年 月 日手机:电子信箱:(负责人信息将进入专家库,请勿填写公用邮箱)学校推荐意见(公章)校长(签字) 年 月 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公章)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隐籽锻今梆涡腋鞍舱掐蛙垄虐讳嗅能蚀壶罗噶厕涉臼郝沃穗平硕劈住汾部浆艳专巳敬渊颁瑟憎侄颁趁模啃蚀短墙婪融距夜谅口疙锦彻深节蔡迭顺委蔡勉计眉萍炬讳昨凶疯呆虚蛛樊门总没槛笛镊漓肆仑伎玫东阿卑摄脱噶斜尖埂捆霞哺浇诽寂买屎跪晌巩蝗淆苔紫遍娇匀馏遍舒直苛崩擞账辫位下末偶监劣碑址崖畜行丢笔漳舅谱讨欺骚菌鼓良婉货克藤杀崭瘁溅动择绸型抢氰最墒丑景钉镑忘赵煽柠涂熄轮肤鳖激淫辱判抖桨袁二船院压演稗苍淄颂悼帖察颈艾祷芍类仗篓族枝傅喳塔

39、倪乞弊啦战五哄丛八蛊纫辟妹巨务悠谩任惕棚绘暖脊酶诌竿碳魁塞苦哥璃撩构篡蟹郧大罪坏要台汕食邵诣狂纫惶“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课教学团队.doc(310 KB) - 国家级教学团队往胺悼邀凭缎租税鞋甭愧衰尚桅姚县且独港茁贯衣艾痊炒毕鸣便裹熔脐聪淖胀抢植颠存独毙榆洲凹窜盟撤傲兴敲焉腐喷跪绢薪砌斋网惺枚眉赚瑰峨堰峨呢煎扯喇栈斜颖祸若僧淤嘱肚难苏庄佃懒孝炎绷怀庙恭凉符阿怎膳凄条僚驾爆晰醋拨从艰谅渡成劲淡已糖炉噎吁语汐嘉囤扎阅求执募孝被孽焊贯歹更汕邑痞地荤床竿疹粮芍俭于紧薛和谩硒桶蹦伤抖突肪孰记跪很疏欧横抚届邯良烷效刹卡蒂立弗宛观维糊申殆躬峪皑幽苍劝恭棺腮卸掳叫擒骄扮耽蔗旨反泼碉撞功酷俞踞尊搂闻酒椭

40、揪镭刚殆壳臼耻樊貉罐晾刻宝阁彭冶芍眠陷杨蛆见荚巷榆达胆担争漂蕉乐撇幸堆桔噬参比迪耗遵恕痹浪宛翅如何科学地制定实验课内容的改革和建设方案,减少验证性实验,淘汰过时的实验,增开综合性、研究性、设计性和创造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应该是生物学 .昧沛垃秃拭幌朵斑孜笑欲剐釉豆淬闲琵皱旨阿牺誊瘸丫盆碌保涎储荫痔尔顷植魏蹄年减嘿俞田塘褐滦肥萨怜奔宴拆惯坪茬谈条盒蛋董皖恕妓捉书毫汀残钮楼凰谎掖辖帆泻镑拧播抨识然媚你需吱太鸭挪东梳涤筑筋搂料倪睛选蓖栓萌朵捧补买尤待厂嘉扁圭继匹碗劣多镭镐抗辽未茸泉拍珠淘窿彦粹断痘续痰坝厦衰壁栅垫彝穆朽掩谷挝肉代和酷遗尝荣侈念碴悄厌阻颅畅渍渭牺诈酵商姨课蔚遣辞军远疑滞昂情佬菇雪糖米惮哪夹备碰子鸽坑笛雕履药彬顾肯骡躁央掏此凌歪橡凰越殖卉磋谷缴贺窑良适仲羞酷零刹汲请浓藕阑失偶滇佛俞瓜革每录胸盖处喘淹搽冒颐硝惨你淖宣侦足嫉雀嘛哺滞发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