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知识培训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691081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知识培训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消防知识培训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消防知识培训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消防知识培训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消防知识培训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防知识培训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知识培训 .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 火灾的分类: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1) 自然火灾:指建筑物或可燃物遭受台风、地震、雷电等自兢现象侵袭高热引起火成灾。特点:无法预防、不可抗拒、而无责任。 (2)过失起火成灾:指责任人麻痹大意、不负责任、违反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或机械操作规程,致使物质引燃起火成灾。特点:可以预防而没有防止。(3) 故意纵火成灾:指敌对势力或破坏分子乘机放火成灾。特点:蓄意破坏、够成放火罪。 二. 预防火灾的重要性:火灾具有很大破坏作用,它能够在很短时间内烧毁大量物资和建筑物,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事故,影响人民正常生活,为了有效地和火灾斗争,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财产生命的安全。中华人民共

2、和国消防条例第四章第19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火警的时候,都应迅速准确地报警,并积极参加扑救,起火单位必须及时组织力量,扑救火灾”。根据火灾试验表明,从起火后至火势越过房窗向外蔓延所需的时间为5-7分钟,随即转入最猛烈燃烧阶段,火灾最高温度可达1000以上,。由此可见,起火后5-7分钟内是及时扑灭初期火灾的最有利时机,要在这个有利时机及时扑救火灾,公安消防队难以做到,这就是提出要“起火单位必须及时组织力量,扑救火灾的根本原因”。及时,就是要求单位的负责人在起火后5-7分钟内组织好职工进行扑救火灾。组织:就是先控制后灭火的战术原则,堵截包围、内外夹攻,上下合击,重点突破,逐步逐片消灭的战

3、术方法,组织本单位职工完成好报警,灭火、救人、疏散物质、防爆、防塌、排烟、救护、警戒等任务。三. 燃烧常识(一) 燃烧的必要条件1. 可燃物。凡能与空气中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如:固体的木材、纸张等;液体的汽油等;气体的氢气、煤气等。2. 助燃物。凡能帮助支持和导致燃烧的物质,叫助燃物。如:空气中氧,以及各种氧化剂。3. 着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的燃烧的热能源(足够的温度和热量),叫着火源。一般有明火、灼热物体、电火、雷击等。(二) 燃烧原理在消防方面的实际应用1. 防火。防火的一切措施,都是以防止燃烧的三个条件结合在一起为目的,其基本方法是: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着火

4、源。 控制可燃物。如以难燃或非燃材料代替易燃材料,对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加强通风、排气、排除或减少爆炸混合物的形成和数量、对可燃气体、易燃液体采用容器密闭,管道输送;对性质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物品,采用分仓、分堆存放保管等。 隔绝助燃物。容器真空排除空气中的氧;充入惰性气体等。 消除着火源。隔离控制火源,严禁烟火。2. 灭火。一切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结合在一起的燃烧三个条中一个或两个条件为依据的。灭火基本方法有: 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不燃烧的物质分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这样可使火源孤立,由于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如关闭可燃气体阀门,使可燃气体不再进入燃烧区;拆除与可燃物相连的易燃建

5、筑物等都是利用隔离的原理灭火。 窒息法:阻止助燃的氧化剂进入,使可燃物质因缺乏氧化剂而停止燃烧。如用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汽等惰性气何灌入着火的容器中,笼罩起火物,封闭着火的建筑物的门窗和设备的孔洞;用湿棉被、黄砂等覆盖在燃烧物的上面,都是利用窒息法灭火。须注意,因炸药不需外界供氧即能燃烧与爆炸,所以窒息法对炸药不起作用。 冷却法:降低着火物质的温度,使其降到燃点以下而停止燃烧。如果水或干冰等冷却灭火剂喷到燃烧物上即可起冷却作用。 化学抑制:让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并在反应中起抑制作用而使燃烧停止。.(三). 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是指燃烧时生成的气体、蒸气和固体物质。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产物

6、。燃烧时,生成不能再燃烧的产物,如二氧化碳等叫完全燃烧产物;生成的产物能继续燃烧的(第二次燃烧)叫不完全燃烧产物。如一氧化碳。在各种塑料、人造化学纤维广泛应用,从宾馆、酒店、茶楼、商场装饰到家庭用品,举目皆是。然而,这些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使人中毒、薰倒窒息而死亡或因此而不能逃生,然后被烧死的,屡见不鲜。 一氧化碳。为不完全燃烧产物。无色、无味、有强烈毒性,难溶于水,比重为0.97。空气中含量0.5%时,人呼吸半小时有死亡危险;1%时,吸气数次,便会失去知觉,12分钟便可毒死亡。 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比重为2.2。它能刺激眼睛的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当空气中含量0.05%时,人在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 氯化氢。有刺激性气体,它是金属和非金属含氯化物遇水分解产物。如含氯的杆脂及其塑料制品,在燃烧时,会产生氯化氢气体。它具有酸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引起人的上呼吸道炎和下呼吸道水肿。 硫化氢。有强烈的臭蛋味、无色、可燃。人长时间接触具有毒害细胞作用。当空气含量0.02%时,强烈刺激眼睛、鼻孔和气管;0.10.3%,人吸入时中毒死亡。 氮的氧化物。主要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有毒。硝酚、硝酚盐类分解,硝化纤维燃烧后产生的。在空气中含0.10.48%时,短时间的刺激人的气管,长时间有生命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