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菱形的判定说课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97752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菱形的判定说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菱形的判定说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菱形的判定说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菱形的判定说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菱形的判定说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菱形的判定说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菱形的判定说课ppt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9.2.2菱形的判定,19.2.2菱形的判定,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四、教学策略分析五、教学过程分析六、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教材分析,在本章的学习中,教材已研究了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矩形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特殊四边形的一些判定方法。本节知识,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拓展,也为下一节学习梯形和其他平面图形作必要的知识储备。本节课,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进一步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判定、

2、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了菱形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正在向抽象思维转型,所以本节课本节课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利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发展,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型。,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1、会判定一个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并会合理的论证和计算。2、经历探究菱形判定方法的过程,利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过程中,加深对菱形判定方法的理解,感受身边的数学,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动探求、勇于实践的精神,激发

3、学习数学的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难点】探究菱形的判定条件,并应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策略分析,在讲授新课时,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判定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猜想菱形的判定方法,再利用图形验证猜想,最后进行逻辑证明。为了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我将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同时把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他们创新思维和严谨的表达。,三、教学过程分析,(一)创设问题,引入新课(二)合作探究,感悟新知(三)综合应用,提升思维(四)

4、课堂小结,自我评价(五)课后作业,巩固练习,(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复习回顾,(二)、合作探究,感悟新知,探究一: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二)、合作探究,感悟新知,探究二: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连接BC、CD,就得到了一个四边形,猜一猜,这是什么四边形?,根据画图,你能得到还有什么方法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吗?,(二)、合作探究,感悟新知,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

5、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有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三)、综合应用,提升思维,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3)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2、如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5,AC=8,DB=6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三)、新知应用,巩固提高,3、把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你能判断重叠部分ABCD的形状吗?,A,C,D,B,(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1、菱形各具有那些判定方法?填图:,2、本节课,你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哪些?你不明白或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是什么

6、?,一组邻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四条边相等,五种判定方法,四边形,(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1、菱形各具有那些判定方法?填图:,2、本节课,你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哪些?你不明白或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是什么?,一组邻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四条边相等,五种判定方法,四边形,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在本节课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重点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探索数学活动的主动性,以及对有关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以及对个性化学习的恰当评价。2、不足之处:(1)由于班额较大,合作交流效果可能并不理想。(2)由于时间局限,某些教学环节,让学生活动的程度还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