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系统价值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系统价值流课件.ppt(1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第八章 农业生态系统价值流,价值流概述 价值流的流向和流量分析 价值流循环增殖分析 管理环对价值流的控制 农业生产过程的经济外部性问题,第一节 价值流概述,一、价值流内涵二、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流类型及其特征 三、农业生态系统价值流的影响因素四、价值流分析的途径与方法,所谓价值流(value stream),即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能值”被物化或被凝结在产品中以后,随着系统内各种交换活动,从一个环节流到另一个环节,从一个部门流到另一个部门,并随着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的形成进入消费领域的过程。,一、价值流内涵,.价值流的概念,农业生态系统的
2、价值流形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 包括活劳动的更新;物化劳动的准备;原材料储备以及信息准备等。(2)物化或凝结阶段(3)实现阶段 价值实现的阶段,是指产品经过包装、贮藏、运输进入交换领域或系统内最终消费领域,价值流的终点。,.价值流的形成过程,(1)根据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划分 植物性农产品的价值流(比较平稳)动物性农产品的价值流(具有渗透性,稳中有升)(2)根据农产品的社会属性划分 生理需求产品的价值流(相对稳定)社会需求产品的价值流(波动性很强)(3)根据农产品的经济属性划分 交易性农产品的价值流(左右于市场需求规律)中性农产品的价值流 非交易性农产品的价值流(稳定),二、农业
3、生态系统的价值流类型及其特征,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再生产过程能流和物流特征。2.经济因素 经济政策、市场体系、涉农企业分布等经济因素对价值流具有导向作用,从而间接的影响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流特征。3.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中文化教育程度、技术发展水平、风俗习惯等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价值流具有重要作用。,三、农业生态系统价值流的影响因素,根据生态经济学价值流原理,对任一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价值流分析,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1)价值流的流向和流量 主要是对系统在运作、发展过程中资金使用方向(投资方向)及资金量的大小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投资的正确与否。,四
4、、价值流分析的途径与方法,1.价值流分析途径,(2)价值流的循环增殖 通过系统运作前后资金的变化、系统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效率高低,从而适时地对结构进行调整,对操作、运转措施适时改变。(3)系统管理对价值流的控制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财务运算和管理反映管理机构对资金的筹集、使用、核算和监督,以取得最优经济效果的财务活动的管理。,基于下列假定,对系统的价值流进行具体分析:(1)将某一农业生态系统看成是一个“生产货币的单位”,用生产货币的多少来衡量系统的效益。(2)系统内的任何物质流动均以价值的形式表现,单位为人民币(元或万元)。(3)和能量流、物质流的分析一样,价值流也是在系统结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5、的,但需要对系统的经济结构层次重新进行划分,以适应价值流分析的需要。(4)根据生态系统的“等级组织”(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原理,用黑箱图表示价值流的流向。,2.价值流分析方法,(5)根据技术经济分析研究中投入产出原理,编制系统投入产出表。(6)在上述基础数据获取的条件下,利用产值优势度指标和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原理对价值流的流向和流量进行分析。(7)对价值流增殖的分析中,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a)在货币效益分析中,采用了收入弹性系数、系统稳定性指数、基本经济效益指标、系统产投比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通过计算机进行预测分析;(b)在非货币效益分析中,
6、应用环境经济学的影子价格法;(8)分析管理环对价值流的控制时,采用财务管理分析法,以寻找价值流循环中的问题。,一、价值流的流向和流量表示方法二、价值流流向与流量分析 三、价值流流向与流量分析实例,第二节 价值流的流向和流量分析,1.价值流流向表示 系统内部结构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系统价值流的流动方向,可应用适于所有系统的原理等级组织原理,用“黑箱”表示。2.价值流流量表示 价值流的载体是系统内的物质产品,即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同时,系统内的能量也是价值流的载体,系统内物质、能量的消耗同时伴随着资金的利用和消耗。因此,系统价值的投入产出最终可以用物质或能量的投入产出来表示。,一、价值流的
7、流向和流量表示方法,一般以产值优势度(output dominance)来分析价值流的流向与流量。产值优势度分为两种:1.部门优势度(用符号A表示):表达次级系统在其所属系统中所占产值份额的大小;反映了各个结构单元或生产部门为整个生态农业经济系统所做出的贡献。该值越大,说明产值份额越大。A=ni/N=Pi(ni:次级系统产值;N:系统总产值),二、价值流流向与流量分析,2.总体优势度(用符号C表示):表达系统随内部结构单元的增加,各次级系统的产值差距。该值越小,说明系统越稳定,结构越合理,系统越趋于平衡。它主要用来与其它生态经济系统相比较。C=(ni/N)2(Pi:系统产值优势度),以胜利油田
8、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为例(卞有生,1999),以1990年为时点,介绍价值流计算分析的方法和对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三、价值流流向与流量分析实例,为适应价值流分析需要,将农场结构从生态经济系统角度重新进行划分,整个系统分为3个层次:(1)包括各子系统内部的生产项目,即粮田、蔬菜、经济林、防护林、鸡、猪、牛、羊、鱼、虾、服务业、工业等12个亚子系统。(2)包括农、林、牧、渔、工及服务业5个子系统(3)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即总系统。,1系统结构,价值流的流向用“黑箱”图表示(图8-2),整个系统的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黑箱”,它由更简单的“黑箱”组成,这样就构成了复杂的等级组织。通过研究任一黑箱的
9、输入、输出关系,即可判断该黑箱的行为,从而为子系统和亚子系统提供依据。,2价值流流向表示,图8-2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1990年价值流流向黑箱,表8-1给出了系统内各个生产部门的内部投入,外部投入和系统的总投入,同时也给出了系统内部的中间产品产值和最终产品产值,投入和产出的均是价值量而不是能量和物质量。,3价值流流量表示,表8-1 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1990年投入产出表(单位:万元),*指系统内一个子系统从另一子系统获得的收入,空格表示相互间没有收入,表8-2 1990年系统产值优势度对比(%),1990年农场各部门产值优势度计算结果列于表8-2。由表8-2可见,农业比重由生态农场建设前19
10、88年的18.19%下降至10.49%,工业比重由6.6%上升至69.74%,林果业由1.2%上升至2.09%,养殖由12.4%上升至16.48%,总体结构趋于平衡、合理。,可见,商品生产是基础,是前提;服务性产业是保证。没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整个国民经济是无法正常运转的。没有高度发达的商品性农业生产产业,乡镇工业也是发展不起来的。,第三节 价值流循环增殖分析,一、价值流循环增殖分析的必要性 二、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分析原理 三、货币效益分析与非货币效益分析,价值流的循环增殖分析(Proliferation cycle analysis):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与经济要素相互交织的过程中,
11、依据价值运动的信息,寻求价值增殖的规律。价值增殖也就是效益问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效益分为两种:一种是货币效益;一种是非货币效益。,一、价值流循环增殖分析的必要性,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讲,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流增殖也遵循收益递减规律(the rate of diminishing returns),即在追求农业生态系统价值得到最大增殖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在增殖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以实现增产增收。,二、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分析原理,1.收益递减律,图8-3 收益递减律示意图(其中:abcdef,e=0,f0),收益递减率也称报酬递减律,最初是由经济学家A.R.Turgot于18世纪后期在经济研究中
12、提出来的,它反映了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认为从一定土地上所得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量却在逐渐减少。,根据收益递减律原理,在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资金流调控和农业资源的投入时,要注意:(1)必须选择合适的农业资源投入水平(2)以系统的观点综合分析各种农业资源的投入 产出规律,2.经济效果原理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economic effects):在使用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时,生产消耗(production consumption)和生产占用(production occupation)对于生产成果的比例关系
13、,即 经济效果=生产成果/消耗或占用的劳动 生产成果常以货币形态表示,其全部价值由三部分构成:生产资料(C)劳动报酬(V)利润(M)那么,(C+V)就是成本,(V+M)是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通常叫净产值。,根据生产成果的划分和资源耗用的情况,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可以使用不同的指标从不同角度来反映(表8-3)。以首栏的某种生产成果为分子,以表头的某种资源占用或消耗为分母,即可构成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各项指标。例如,土地生产率总产值土地面积。,表8-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不同指标,边际效益(marginal benefit)分析,又称增量分析,它是一种对投入效益受投入量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的方法。现以朱维和
14、等(1982)在珠江三角洲进行的水稻施肥试验获得的收益递减结为例(表8-4,图8-4),说明边际效益分析的步骤。,3.边际效益分析,表8-4不同钾肥施用最对稻谷产量的影响,图8-4 水稻不同钾肥施用量的产投比曲线及其边际效益分析,(1)确定投入x与产出y的回归关系(曲线A),一般收益递减曲线都可得到下列形式的回归式:y=a+bx-cx2 本例施K2O量x(kg/hm2)和稻谷产量y(kg/hm2)的回归关系为:Y=5598.07+18.478x-0.0705084x2(8.1)经检验F=267.1131*(界限F0.05=199.5),(2)确定反映收益递减速度的边际产量曲线dy/dx和边际效
15、益曲线(曲线B)从式(8.1)得 Yr=dy/dx=18.478-0.1410168x(8.2)式中Yr表示在某一施钾水平(x)下,K2O对稻谷增产的效应,单位为kg/kgK2O稻谷。当时稻谷每千克为0.239元,则增收效应Z(元/kgK2O)为Zr=0.239Yr(8.3),(3)确定投入(x)与成本(z)的回归关系(曲线C)设钾肥以外的成本(a)不随钾肥施用量提高而改变,且a=100元/hm2;b是每千克K2O的成本,且b=0.64元/kgK2O。因此有:Z=a+bx=100+0.64x(8.4)(4)确定反映成本随投入水平改变而变化的边际成本曲线dz/dx(曲线D)从式(8.4)得Zd(
16、元/kgK2O):Zd=dz/dx=b=0.64(8.5),(5)计算最高产出(Ym)和相应的经济收益(Rm)以及对应的投入水平(Xm)当式(8.1)对x的导数为零时,也就是式(8.2)Yr=0时,Y取得最大Ym,从(8.2)18.478-0.140168Xm=0,得 Xm=131.03(kgK2O/hm2)代入(8.1)得:Ym=6806.69(kg/hm2稻谷)这时的经济收益Rm=总收益-总成本,即:Rm=0.239Ym-Z=0.239Ym-(100+0.64Xm)=1443.42(元/hm2),(6)计算最高经济效益(R0)及其对应的投入水平(X0)和产出水平(Y0)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
17、益时,系统能获得最高经济效益,这时Zr=Zd。结合式(8.2)、(8.3)和(8.5)可得:0.239(18.478-0.1410168X0)=0.64 得:X0=112.045(kg/hm2K2O)代入(8.1)得:Y0=6783.27(kg/hm2稻谷)这时的经济效益为:R0总收益-总成本=0.239Y0-(100+0.64X0)=1449.49(元/hm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要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钾的投入量应为112.045 kg/hm2K2O,要获得最高产量,钾的投入量应为131.03kg/hm2K2O。,4.边际平衡原理 边际平衡原理是以产品的边际产量及其边际收入与资源投入的边际用量及
18、其边际费用作为它的立论基础。产品的边际产量(marginal yield):每增投一定数量的变动资源所取得的某种农产品的增产数量 产量的边际收入(marginal revenue):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资源的边际用量(marginal dose):增产某一数量的产品所增投的某种变动资源的数量 边际费用(成本)(marginal cost):增设的资源代价,它等于资源的边际用量乘以该资源的价格。,边际平衡原理的要点如下:1.必须在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比值在01 的区间 内考虑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2.在边际费用与边际收入相等时系统的纯收入最大3.利用资源替换找出生产等量农产品的最低成本资源组合
19、 4.找出等量资源用于生产多种产品时的最大收入组合,5.价值转移原理 一切产品的价值都是由活劳动、物化劳动消耗和剩余产品的价值构成。农产品的劳动消耗或完全成本,实际上是生产和实现该种产品所投入的劳动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价值的转移。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产品价值在量上要高于它所耗费的劳动消耗或完全成本,即要有剩余产品的价值存在,才能正常进行扩大再生产。,我们继续以胜利油田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为例(卞有生,1999),阐明价值流循环增殖中的货币效益分析与非货币效益分析的应用原理。1.货币效益分析(1)直接消耗系数(用符号a表示)(2)价值产投比(用符号b表示)(3)系统的稳定性指数(用符号e表示)(4
20、)收入弹性系数(用符号f表示),三、货币效益分析与非货币效益分析,(1)直接消耗系数(用符号a表示)由系统各个生产部门对生产资料的消耗来计算,包括对系统内部中间产品的消耗系数和由系统投入的生产资料的消耗系数。计算公式:a=Xi/X式中,a为直接消耗系数;Xi为生产部门对原材料单项消耗量;X为消 耗原材料的总量。1990年农场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结果列于表8-5。,表8-51990年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的直接消耗系数,由表8-5可以看出:(1)畜牧业子系统对农业系统生产的产品和副产直接消耗系数为0.08263,工副业子系统对农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02712,合计为0.1098,系统内部
21、对农副产品的利用还很不充分,仍需设法提高.(2)农业、林业、渔业和工副业4个子系统,对养殖产品和副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分别是0.05158、0.07069、0.1819和0.02088,四者之和为0.3253,远大于对农副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这说明生态农场对其畜牧业子系统的产品,副产品的利用比较充分,表明农场的综合利用取得初步成效.(3)生态农场内部,对林业、渔业和工副业子系统品、副产品的消耗,还是薄弱的,在今后应努力使其进一步得到利用、增殖,从而提高整个生态农场的经济效益。,(2)价值产投比(用符号b表示)价值产投比是指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消耗与产品产值之间的关系,用来衡量资金使
22、用效果。在价值流分析中,可以对单项产品、也可以对行业、还可以对系统总体的产投比进行计算。价值产投比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b=ni/XB=ni/X 式中,b为子系统的产投比值;ni为子系统的产值;X为子系统的总投入;B为系统总体产投比值。,1990年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各子系统产投比的计算结果列入表8-6。从表可知,1990年农场的总体产投比为1.01,说明该年度是不亏损的,但又不甚理想。,表8-61990年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价值产投比指标,(3)系统的稳定性指数(用符号e表示)e=-Pi/logePi 式中,Pi为i系统的产值优势度,e增大时,稳定性增强,抗御外力冲击的能力提高。当e值变小时,
23、则表示生态农场的稳定性降低。(4)收入弹性系数(用符号f表示)f是表示系统经济效益变化的一个指标,f 1表示系统效益提高,f=1表示系统效益不变,f 1则表示系统效益下降。f=(R/R)/(C/C)其中,R为收入;C为费用;为报告期与基期之差。,2.非货币效益分析 非货币效益分析即“影子价格法”,就是用“影子价格”(shadow price)把系统功能价格化。即假设以同样大小功能的替代物的收益或费用作为补偿费用,代替被代替物的收益和费用。,例如生态农场建设中,由于综合利用的开展,养殖业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节省了化肥,也就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费用;沼气的建设与利用,降低了农场煤和天然气的消耗,
24、也就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支出。假设在农业-养殖业-渔业-沼气这个循环中,养殖业、渔业、沼气系统为农业提供有机肥,为农田节省了15万公斤的化肥开支,相当为整个系统节省了费用。若化肥以每公斤1.00元计算,则:收益(节省的费用)1500001.00150000(元)在农业-养殖业-沼气这个循环中,农业和畜牧业系统为沼气系统提供秸秆和有机肥,沼气系统产生的沼气,相当于100吨标准煤,若每吨煤以35元计算,由此节省的费用为:收益(节省的费用)100 35 3500(元)从以上价值流循环增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胜利油田生态农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价值流的渠道畅通。其价值增殖速度和价值增殖的稳定性都是比较好的,由此
25、也证明了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来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完全正确的。,一、管理环对价值流的调控作用 二、管理环对价值流的控制阶段 三、管理环对价值流的实际控制,第四节 管理环对价值流的控制,一、管理环对价值流的调控作用,图8-5 管理环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价值流的理想控制图,图8-5为管理环对生态经济系统中价值流的理想控制图。在整个价值流的形成、流动过程中,有四个主要环节,即供应环(Supply Central)、生产环(Production Central)、销售环(Sales Central)和管理环(Management Central)。供应环:价值流形成的准备阶段 生产环:决定价值流的
26、形成,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增殖的作用,是价值流 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环 销售环:价值流的形成阶段 管理环: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头脑”的作用,根据生态经济系统价值流的形成和循环过程,管理环对价值流的控制分阶段可体现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两部分。1.生产领域 解决资金的筹集问题解决资金的使用问题通过生产环节的反馈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财务检查 2.流通领域 系统的产品进行版本核算,盈亏分析根据市场需求的信息,决定产品的销售时间和销售价格对纯利润进行分配还要根据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状况,调节生产阶段的产品生产。,二、管理环对价值流的控制阶段,管理环对价值流(资金循环)控制的效果,也就是管理机构对资金进行筹集、使用
27、、核算和监督,以取得最优经济效果的财务活动的管理。这个财务管理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三、管理环对价值流的实际控制,1.产前管理阶段 主要职能和任务是根据技术、市场信息,通过资金、人才、资源等条件进行综合平衡,参考生产环和销售环反馈的信息,对各种投资方案进行选择,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财务计划和目标,最终落实到合理的投资决策。,二.产中管理阶段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财务检查,分析、监督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状况,通过成本核算和管理,以及盈亏分析来考查资金的利用效果,并根据生产环反馈的信息控制协调生产。三.产后管理阶段 根据产出状况进行经济核算、财务分析,实行生产效益综合评价,并根据产品的销售状况调节生产过程及
28、投资决策。,第五节 农业生产过程的经济外部性问题,一、价值流与能流、物流的关系 二、农业生产过程的经济外部性问题,农业生态系统的经营者,通过各种途径与社会生产和消费领域发生资金往来,形成了系统的资金流。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转换过程实际上是以资金流的形式出现的。,一、价值流与能流、物流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与能流、物流有两种关系,一是与能流、物流通过价格耦联的关系,二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如图8-6所示。,图8-6 农业生态系统资金流与能流、物流的关系,(一)耦联关系,食物链(food chain)和价值链(value chain)都能反映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特征,且是通过物流和能流将二者联结起来的
29、。食物链是引导和确定价值链的基础,价值链反过来可以科学合理的调整食物链,使其更符合农业生态经济规律,充分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耦合。,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与出售农产品时,资金流与能流、物流发生耦联关系,其流量成正比,而流向相反。能量和物质输出量与资金流入量的比例,由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价格所决定。设W为购买的农业生产资料或出售的农产品重量,P为单位重量相应的价格,C为资金量,有:C=PW 设e为单位产品所含的能量或某种物质的量,E为产品的能量或某种物质的总量,有:E=eW 则C=EP/e 即资金量(C)和能物量(E)的比例为(P/e)。由于资金流与能流、物流的这种耦联关系,可以通过价
30、格调整、价格补贴、价格限制等措施去增减与资金流量相关的能流、物流量。不同种类物质与产品的价格的相对升降,还可能影响输入物质和输出产品的种类。,(二)独立关系,这是指经营者与财政和金融部门的资金往来。通过投资、补贴、贷款等方式,资金从财政、金融部门流向农业生态系统的经营者,经营者的资金又以税收、上缴、还本付息等方式流向财政、金融部门。这种方式的资金流,虽不直接伴随能流、物流而行,但它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成败、规模大小和效益高低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常用的非价格调节方式很多,通过出口补贴和进口收税有利于增强出口能力、限制进口数量;通过生产相对过剩时的销售补贴和生产不足时的消费补贴,有利于在农产品价格
31、大起大落时稳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流通;通过股票、债券,存款利息调整等方式,有利于吸收闲散资金,减少非生产性消费;通过无息、低息贷款,免税或低税政策,有利于集中更多人力、物力,加强大型开发性项目的发展。,二、农业生产过程的经济外部性问题,1.经济外部性产生的基本原因 经济活动社会化是引发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基本原因。现代经济活动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社会依赖性日趋加强,各主体利用自己的优势生产更多同类产品,而以剩余产品进行交换。市场发育的成熟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经济活动不仅在同一地区的社会个体之间,而且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展开精细化的劳动分工和地域分
32、工,同时也加深了社会活动的社会化。,2.农业生产过程的“外部性”确定 经济的外部性可分为成本的外部性(成本外摊)和收益的外部性(收益外泄)。(1)成本外摊(feed back)成本外摊是指生产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自然资源成本和利用了自然环境成本,但没有在系统的成本核算中得到反映的现象。例如,牧民在公共牧场放牧,牧草的消耗、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可能的荒漠化是他们在计算自身放牧成本时并不列入的公共成本;又如,畜禽养殖场污水直接排放时,养殖场自身的生产成本减少了,但下游水质下降引起自来水加工成本上升,下游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由此引发的疾病、医疗费用上升等成本都由社会承担,而养殖场的经济核算并没
33、考虑。,(2)收益外泄(revenue leakage)收益外泄是指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增殖了自然资源,改善了自然环境,但没有在系统的经济核算中得到反映的现象。例如通过山区植树造林,减少了下游的洪水危害,农田灌溉有了保障,吸收大气中过多的CO2,从而缓解全球变暖的压力,同时保护了大量濒危物种。然而上游农民却并没有得到这些好处的全部,植树造林的大部分好处为下游的社会所享有,甚至为全球所享有,成为外泄收益。,(3)时间关联的外部性 上述的外部性是从系统空间考虑的,还有一种外部性和时间有关。例如,从全社会来说,也许把全部不可更新资源用完最符合我们这一代人的利益,但下一代却要面临资源短缺的困惑,为此他们可
34、能要付出很多倍的努力,这也是一种成本外摊。又如,现在植树造林,得益最大的是下一代和下几代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也是一种收益外泄。可以通过贴现的方法把将来的经济外部性转换成为现时的经济外部性来加以考虑。,3.解决经济外部性的理论与途径(1)解决经济外部性的高斯理论 高斯(Ronald Coase)的理论证实:在市场充分发育和交易成本足够低的条件下,不管产权界定给谁,经济外部性问题都可以通过资源的产权确定来解决,而产权的确定会同时使资源利用的社会总效益达到最大。该理论实质上是证明通过产权的确定可以使经济的外部问题内部化。,(2)解决经济外部性的途径(a)在行政上,明确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35、划定保护区(b)通过资源与环境的法规建设,禁止有害环境的行为(c)采用必要的经济手段(d)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和生态意识,复习思考题:,何谓价值流?怎样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率?在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资金流调控和农业资源的投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与能流、物流之间的关系。解决农业生态系统经济外部性的途径有哪些?,第二节 土地健康,一、土地健康的概念 土地健康即土地生态健康,是土地维持自身正常新陈代谢的一种状态。既是人地关系共荣的表现,又是土地永续利用的基本前提。土地保护的目标(传统是以土地自然生态平衡为目标)把土地生态健康确定为土地保护的目标,其对土地保护的实践指导意义
36、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地健康的概念 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维持土地生态健康,是以维持土地自身正常新陈代谢,保证土地自身恢复能力为核心的,只要是不破坏土地自身恢复能力的土地利用行为,都可认为是土地保护的措施,这样不仅较好地处理了人们对土地改造利用与单纯追求维持土地自然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而且为人们的土地利用行为指明了基本准则,那就是人们在对土地实施干预(即土地利用)的时候,不能为维持土地自然生态平衡所束缚,而应把土地自身恢复能力的限度(自然生态阈限)作为限制人们土地利用行为的标准。,一、土地健康的概念 通过土地生态健康标准的制定,对土地利用行为进行诊断 土地生态健康这一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
37、上是拟人化的引用了人体健康一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土地,也和人体一样,有其自身的新陈代谢功能。其新陈代谢是否运行正常,可以用各种健康标准对其检查诊断,当某些指标超出健康标准的时候,就说明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行为破坏了土地生态健康,应予以制止和改进。这些健康标准的制定,是对各项土地状况变化的定量描述,从而提高了对土地利用行为监督检查的可操作性。,一、土地健康的概念 有利于土地保护对策的制定和土地保护效果的检查 把维持土地生态健康作为土地保护的目标后,就为土地保护措施指明了方向,特别对于一些土地自身新陈代谢功能恢复的土地治理中,在制定相关土地保护的对策时候,就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
38、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各种土地生态健康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去检查土地保护的实施效果,从而提高了土地保护效果检查的客观性。,一、土地健康的概念 有利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 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替代传统的用地分级限额审批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土地用途划分,确定各个地块或地段的基本用途(即土地用途的认可),然后制定具体利用细则,依法对土地用途进行限制,从而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把土地生态健康引入土地用途管制之中,作为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内容,可为土地使用者明确土地开发利用行为的基本制约条件,这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行有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从而增加了土地用
39、途管制的实践操作性。,二、土地健康的标志1.土地生态健康表现为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2.土地生态健康的维持表现为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相互结合 3.健康的土地生态系统应该具有弹性,保持着内稳定性,三、土地生态健康的评价方法 指示物种法 指示体系法,蚯蚓具有较大的体型和公众对其意识的提高,通常被看为是土壤健康的信号,蚯蚓具有较大的体型和公众对其意识的提高,通常被看为是土壤健康的信号,最近几年,有关土壤无脊椎动物,尤其是土壤线虫群落对土壤健康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最近几年,有关土壤无脊椎动物,尤其是土壤线虫群落对土壤健康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最近几年,有关土壤无脊椎动物,尤其是土壤线虫群落对土壤健康的研
40、究逐渐受到重视,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细菌、真菌、放线菌总数、假单胞菌总数、纤维素分解细菌和真菌、菌根真菌、植物根病原菌、食菌原生动物、土壤中型动物(弹尾目、蛹类)、蚯蚓、微生物量,C和N矿化量,CO2呼吸量,纤维素分解量,土壤配活性(助碎、磷酸酶、硫酸酯酶)。,土地生态健康评价的指示类群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指示物种的筛选标准不明确,有些采用了不合适的类群。因此,必须建立指标体系对大量的复杂信息进行综合。土地生态健康的评价技术需要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同时,必须超越传统途径,发展创新性的、敏感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和节省费用的方法,包括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四、土地生态
41、健康评价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2.促使商品观念的转变 3.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生态资源价格 4.促进将环境被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5.促进环保措施的科学评价 6.为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奠定基础 7.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五、土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的构建 土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方面。物理指标包括:土坡质地、植被覆盖度、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土地破碎度、土层和根系深度、土壤容重和渗透率、田间持水量、土壤持水特征、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等。化学指标包括: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土壤pH、电导率、矿化氮、磷和钾等。生物学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潜在可矿化
42、氮、土壤呼吸量、生物量碳有机总碳、呼吸量生物量等。,土地生态健康评价的农艺与经济学指标。对土地做出适宜性评价,直接与农业的可持续性相关联。需选择与土地生产力和农艺性状直接有关的参数指标。吴启堂等选用的10个参数是:质地;耕层厚度;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容重;CEC。对这些参数项目进行分级赋值,可以得到定量评价值即土壤系数这种以农艺基础性状为本的土地生态健康评价对于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利用有应用意义。,土地生态健康的微生物学指标 土壤微生物是维持土壤质量和土地生态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和土壤有机质及其它有害化合物的分解、生物化学循环和土壤结构的形成过程起调
43、节作用。土壤生物学性质能敏感地反映土地生态健康状况的变化,是评价土地生态健康不可缺少的指标。但由于土壤生物学方面的指标繁多,加上测定方面的难度,下可选择一些指标。,、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十分复杂,地球上存在的微生物约有18万种之多,其中包含藻类、细菌、病毒、真菌等。1g土壤就含有10000多个不同的生物种。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能敏感地反映出自然景观及其土地生态系统受人为干扰(破坏)或生态重建过程中微细的变化及程度,因而是一个评价土地生态健康的良好指标。,、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十分复杂,地球上存在的微生物约有18万种之多,其中包含藻类、细菌、病毒、真菌等。1
44、g土壤就含有10000多个不同的生物种。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能敏感地反映出自然景观及其土地生态系统受人为干扰(破坏)或生态重建过程中微细的变化及程度,因而是一个评价土地生态健康的良好指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生物量能代表参与调控土壤能量和养分循环以及有机物质转化相对应微生物的数量。它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而且微生物量碳(MBC)或微生物量氮(MBN)转化迅速。因此,MBC、MBN对不同耕作方式,长期和短期施肥管理都很敏感。,、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微生物活性表示土壤中整个微生物群落或其中的种群状态。可以反映自然或农田生态系统的微小变化。、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绝大多数来自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
45、已发现50-60种酶,它们参与并催化土壤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如水解酶和转化酶对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结构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它可作为反映人为管理措施和环境因子引起的土壤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变化的指标。对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如土壤压实、翻耕和轮作等十分敏感。,土地生态健康的碳氮指标生物活性碳和生物活性氮是土壤有机碳和有机氮的一小部分,能敏感反映土地生态健康的变化,以及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如耕作、轮作、施肥、残留物管理等对土地生态健康的影响。,土地生态健康的生态学指标物种和基因保持是土壤在地球表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功能之一,一个健康的土地生态系统
46、可以滋养和保持相当大的生物种群区系和个体数目,物种多样性应直接与土地生态健康关联。、种群丰富度:种群个数,个体密度,大动物,节肢动物,细菌,放线苗,真菌等。、多样性指数:生物或生态复合体的种类,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丰富度及相互间的差异性。、均匀度指数:生物个体或群体在土壤中分布的空间特征、优势性指数:优势种群的存在及其特征。,土地生态健康指标体系权系数的赋值方法 专家调查法 二项系数法 层次分析法(AHP)主成份分析法(PCA)直接给出法(DDM)比较矩阵法(CMM)环比评分法(CCM)模糊区间法(FIM)重要性排序法(IOM)模糊子集法(FSM)等,五、土地生态健康的预警系统 原则 预警系统的基
47、本原则在于资源、社会、人类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因此土地生态健康的预警系统旨在对土地生态健康评价与认识的基础上,警示人们应该采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注意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临界准则 生态效应准则。即要求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不超过一定的限度,人类活动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会导致生态状况的恶化并危及人类自身和生物安全。生态效应的测量可以制定一系列临界标准,如森林采伐强度、污染物排放量等。社会需求准则。社会需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得危及生命与生态支持系统即生态实力或是生态资源的天然生命支持力。因此必须确定一系列关于社会发展的临界标准,如人口承载力、经济增长度、社区发展目标等
48、。经济效益准则。主要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费用变化关系。土地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是其表征指标。,、人类活动对土地生态系统影响的代际公平准则 对当前的消耗意味着减少了后代人消费的可能,如果开发速度快于系统的再生与更新能力会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本底。因此土地生态健康的预警在于维护代际公平。现代人应通过寻找替代物或技术转移等途径来防止土地生态健康危机的提早到来与系统的崩溃,使人类活动对土地生态健康的影响维持在可修复及恢复的阈值范围内,代际公平要求当代人对土地资源的开采利用应以不破坏后代人的发展为前提。,土地生态健康的预警分析流程为:确定警情 寻找警源 分析警兆 预报警度 决策分析采取措施。,土地
49、生态健康的预警分析流程为:确定警情 寻找警源 分析警兆 预报警度 决策分析采取措施。,土地生态健康的预警分析流程为:确定警情 寻找警源 分析警兆 预报警度 决策分析采取措施。,R=Xi/X0-1R为预警系统Xi预警指标实际值X0预警目标值,土地生态健康的预警分析流程为:确定警情 寻找警源 分析警兆 预报警度 决策分析采取措施。,R=Xi/X0-1R为预警系统Xi预警指标实际值X0预警目标值,R0 有警R0 无警R=0 中警,土地生态健康的预警分析流程为:确定警情 寻找警源 分析警兆 预报警度 决策分析采取措施。,土地生态健康的预警分析流程为:确定警情 寻找警源 分析警兆 预报警度 决策分析采取
50、措施。,土地生态健康的预警分析流程为:确定警情 寻找警源 分析警兆 预报警度 决策分析采取措施。,土地生态健康的预警分析流程为:确定警情 寻找警源 分析警兆 预报警度 决策分析采取措施。,轻警中警重警危警险警,土地生态健康的预警分析流程为:确定警情 寻找警源 分析警兆 预报警度 决策分析采取措施。,土地生态健康预警系统的特点 以数字化的生态系统为基础,点、面、线多时空结合;集成式、动态化的评估体系;多地点、多层面的实时监测体系;多通道、交互性的数据采集系统;分布式、基于网络的应用与管理系统,第三节 食品安全,一、食品安全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1996)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