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01329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学生姓名 系(部) 外 语 系 专 业 商 务 英 语 指导教师 2010年6月8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 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学生姓名专业商务英语班级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依据: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但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我们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意义:在世界文化融合过程中,无论是借鉴西方的

2、礼仪还是我们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可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文化,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二、国内外研究综述易中天的闲话中国人、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毕继万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胡文仲的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多晓萍的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李明英的社会习俗与饮食文化、卞浩宇的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胡经之和王岳川的文艺学美学法论、高奋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丁言仁的英语语言学纲要、对于中西方文化研究颇深,其中胡文仲的中英(

3、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和多晓萍的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造诣更深一些。三、 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餐桌文化差异入手,以这些存在于中西方餐桌礼仪上的不同之处为切入点,分析导致这些不同之处的根源,进而引伸到研究更深层次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来。四、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方法 对于这篇文章主要采用查阅文献,即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获得资料以及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文章中所谈论到的文化差异及形成背景,进而浅析如何达到共赢。在研究这篇文章的同时来观察我们此时所处的社会,文中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这就更增加了这次研究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五、 主

4、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1易中天. 闲话中国人M. 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2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社,1999.3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4胡文仲.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多晓萍.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12)6李明英.社会习俗与饮食文化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3)7卞浩宇.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法论J.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上图书

5、馆查阅书籍;从各大网站获取资料;查阅报刊杂志;老师和同学们的提供。 六、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名称 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学生姓名所学专业商务英语班级0702指导教师姓名所学专业英语职称讲师一、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及进度内容: 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餐桌文化差异入手,以这些存在于中西方餐桌礼仪上的不同之处为切入点,分析导致这些不同之处的根源,进而引伸到研究更深层次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来。进度: 1、2009年11月上旬选定论文题目,接受任务书; 2、2009年11月中旬进行有关资料的搜集,12月下旬完成资料收集,并列出提纲; 3、2010年1月对

6、提纲进行修改并提交; 4、2010年月1月中旬提纲通过。二、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目标) 在世界文化融合过程中,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还是我们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可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文化,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三、进度计划本论文计划在2009年11月上旬选定论文题目,2009年11月中旬列出提纲;2010年1月中旬确定提纲,2010年3月底论文初步定稿;2010年4月进行论文修改,2010年5月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四、 重要参考

7、文献1易中天. 闲话中国人M. 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2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社,1999.3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4胡文仲.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多晓萍.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12)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摘 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多地映入了我们的眼帘。由于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

8、象,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餐桌礼仪在交际当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学习和运用正确的餐桌礼仪,已不仅仅是自身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双效益、提升竞争力的需要。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餐具使用差异、座次安排差异、就餐氛围差异、及餐桌话语差异四个方面来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了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关键词:文化差异 餐桌礼仪 跨文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

9、f Chinas opening-up, more and more Western culture gets into our sight. As we face with unfamiliar cultures and countries, some inevitable cultural conflicts might happen in the communication, which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contacts being carried out smoothly. Table manners have a decisive position

10、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During communication we will show our best imag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Learning and using the right etiquette will not only step up our own impress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benefit and strife of the compan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11、 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the West and China,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that caused the differences.Tise reveal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that led to eating the deep-seated reasons for, and set ou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West

12、ern food cult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be properly and dignified manner communication.Key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Table Manners Intercultural 目 录前言 1一 中方式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及应注意的问题2(一)就座和离席3(二)香巾的使用3(三)一般的餐桌文化礼仪3二 西方式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及应注意的问题4(一)订餐准备 5(二)祝酒5(三)进餐5(四)餐后礼节6三 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的差异6(一)中西文化餐具的差异6

13、(二)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6(三)从就餐氛围上看中西文化差异7(四)从餐桌话语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7结束语8参考文献9致谢 10前 言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流不断增多,这种交流被称之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影响信息传达效果的那些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构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文化。外语学习者如果对所学国家的语言与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功能缺乏了解,就会出现不恰当的言行,从而产生交际障碍,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以致造成交际失误。 2 饮食文化也是跨文化

14、交际中非语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和其渊源,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本文正是以这些存在于中西方餐桌礼仪上的不同之处为切入点,分析导致这些不同之处的根源,进而引伸到研究更深层次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来。 3 在中国有句俗语“食不言,寝不语”,它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餐桌礼仪中用语现象的诠释,而在西方的文化中人们若在进餐时不与邻座攀谈,倒有失礼节。在这里我们要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中言语行为的异同,因为它对于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很有帮助。前面提到的俗语“食不言,寝不语”也并非禁令。

15、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正式还是非正式的宴会上,人们都不可能做到缄默不语,起码还要有些祝酒,祝福等客套话,它只是提醒大家在这种场合尽量少说话,既要能言,又不要失言,当然最好就是少言了,因为“言多必失”。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孔子曾经说过“不言则已,言必有中。”意指不说就不说,一说就切中要害,这同时也是非常厉害的说话艺术。另一方面,“食不言”也正体了科学饮食原则,更符合现代社交原则。其实我们作为东方古国的一员,都应该对自己国家繁杂的餐桌礼仪了解一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愧对数千年的历史与文明,才不至于贻笑大方。1一、中方式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及应注意的问题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

16、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在中国圆形餐桌颇受欢迎,不但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等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6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

17、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如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叉,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

18、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别人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4 (一)就座和离席1、应等长

19、者坐定后,方可入坐。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二)香巾的使用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三)餐桌上的一般礼仪1、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20、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2、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需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3、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万一不禁了,应说声“对不起”。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

21、、猜拳、吆喝。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 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4、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抢付帐

22、。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5、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8 二、西方式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东方人进餐时的主要工具是筷子,而西方人进餐时则要用刀叉。进餐时,餐盘在中间,那么刀子和勺子放置在盘子的右边,叉子放在左边。一般右手写字的人,饮用西餐时,很自然地用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杯子也用右手来端。在桌子上摆放刀叉,一般最多不能超过三副。三道菜以上的套餐,必须在摆放的刀叉用完后随上菜再放置新的刀叉。刀叉是从外侧向里侧按顺序使用(也就是说事先按使用顺序由外向里依次摆放)。进餐时,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即一刀

23、一叉成双成对使用的。有些例外,喝汤时,则只是把勺子放在右边用右手持勺。食用生牡蛎一般也是用右手拿牡蛎叉食用。刀叉有不同规格,按照用途不同而决定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区别。吃肉时,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号的刀。吃沙拉、甜食或一些开胃小菜时,要用中号刀、叉或勺一般随刀的大小而变。喝汤时,要用大号勺,而喝咖啡和吃冰激凌时,则用小号为宜。 11 吃西餐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具,如果是合餐,每个人都可从大盘里取用的话,那么一定有备用的公用叉或勺供大家使用。使用叉需注意:不能用叉子扎着食物进口,而应把食物铲起入口。美国人食用肉类有时先用刀把肉切成块状,然后用叉子送进口中;而欧洲人一般是边切边吃,而且是铲起

24、来送入口中。如食用某道菜不需要用刀,也可用右手握叉,例如意大利人在吃面条时,只使用一把叉,不需要其他餐具,那么用右手来握叉倒是简易方便的。没有大块的肉要切的话,例如素食盘,只是不用切的蔬菜和副食,那么,按理也可用右手握叉来进餐。手里拿着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在餐桌上进餐,一边要享用美食,同时大家当然也要开心畅谈一番。但手里拿刀叉时切勿手舞足蹈地谈论,也不可将刀叉竖起来握在手中,切勿放肆大笑或大声喧哗,这会让人感到胆战心惊, 实际上这种危险的举动的确对人对己都是一种威胁。叉子和勺子可入口,但刀子不能放入口中,不管它上面是否有食物。礼节的要求有其道理,刀子入

25、口也是危险的。 10 下面我介绍一些西方文化中的餐桌礼仪,仅供各位参考。(一)订餐准备作为主人,选择预定餐馆当然是您的职责。应当至少提前一刻钟到达餐馆,做一些准备工作。如告诉餐馆您是这次宴请的主人,并请求餐馆不要把宴请的帐单拿到餐桌上,这样也显得对客人的尊重。试想一想,当服务员把帐单拿到餐桌,且不说客人不会去拿宴请的帐单看花费多少,但总让人感觉到心里不舒服。 提前到达餐馆后,您也可以有时间欢迎客人的到达。当您的客人到达时,您在餐馆欢迎他的到达,一方面客人很高兴,因为客人获得了您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您的主人地位,客人如同到达您的府上。如果因种特殊原因,如突然出现堵车等突发事情,您不能按时到

26、达餐馆,您应当立即通知您所预定的餐馆,告诉餐馆您的客人什么时候到达,客人的长相等,以便使您的客人落座,不要使其失望。同时,尽快与您的客人联系,告诉他您马上就到,请不要着急。 7 (二)祝酒酒,是宴会不可缺少的饮品。在中国,特别是好朋友见面后,共饮几盅白酒,才能表达好友之情。特别是在北方,如果朋友见面,不喝醉似乎不显真情。这是中国的餐桌文化。西方的餐桌文化与此完全不同。在西方文化中,宴会上所选择的饮品由客人自己选择。一般来说,在中国,除了开始主人致祝酒词外,即使不像老朋友聚会那样“打通关、划拳”,也要不断的轮流向客人祝酒,以表示对客人的热情。因为我们中国人认为,喝闷酒,憋的慌。可是在西方文化中,

27、恰恰与之相反。在宴会开始,在主人致祝酒词后,不要不断向客人祝酒。如果不断轮流想客人祝酒,客人就会觉得不舒服。在中国,祝酒后,一口把杯中的酒全饮干。因此我们称“干杯”。在西方,当祝酒后,只是稍喝一口,并不饮干杯中物。这样才显得文雅。(三)进餐进餐时,不要张大口咀嚼;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兹兹”的响声,这些都是一些不礼貌的行为。这与我们中国的礼仪相同。在我们的中餐中,主人为了显得自己对客人的热情,时常会不断给客人夹菜。可是在西方文化中,如果您不断的为您的西方客人夹菜,他会觉得很不舒服。当然,如果您订的是西餐,您也不可能给您的客人夹菜,因为,每人一盘,采用分餐制。随着与西方交流加深,我们不少人士,都知道

28、进西餐时,左手拿叉,右手用刀。但是,在具体运用中,也有讲究。用刀切肉时,每次只切一块。吃完后,再切一块。不要一次切四、五块。每次,吃完后,如果您要喝饮料,或说话时,需要间歇,如何放置您的刀叉,也有讲究。我们把盘子看作一面钟,以便我们说明问题的方便。把刀叉分别放在4点和8点的位置,说明您只是在间歇,还要继续用盘中的肉;如果您把刀叉一起放在5点的位置,有时尽管盘中仍有未用完的肉,说明您不再用了。 9 作为主人,要慢慢用餐。这样才不至于使您的客人急忙用餐,仍然落后而显得难看。要知道,是您邀请客人共进工作餐。如果您很快吃完了,您的客人仍然在那里细爵慢咽,您的客人会觉得很不舒服。喝咖啡时,不要把勺子留在

29、咖啡杯中,更不要象我们中国人喝热汤似的用勺子喝咖啡,这样很没有礼貌。要知道,喝咖啡时的小勺只是用来搅拌咖啡的,其功用相当于一个小搅拌棒。(四)餐后礼节 用餐完毕,不要把餐巾布放在您所用过餐的盘子上。起身之前,应该对您的客人道声感谢:“感谢他的到来”。待您的客人离开后,您再离开。这样,再次显示您的主人地位。13 三、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的差异(一)中西文化餐具的差异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认为:东西方出现进食工具筷子和刀叉的不同,和环境有关系。筷子要发源于有竹子的地方。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均成为我国最原始的筷子原料。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据游

30、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笔者提醒在使用餐具时中西均有不同的规范。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

31、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在使用刀叉时也有一些禁忌。如手里拿着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餐品不要一次性切好,尤其带汤汁的餐品,要一小块的逐一切食等等。(二)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

32、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笔者特别提示西餐入座礼仪: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用餐时,坐姿端正,背挺直,脖子伸长。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记得要抬头挺胸着吃,在把面前的食物送进口中时,要以食物就口,而非弯下腰以口去就食物。14(三)从就餐氛围

33、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餐桌气氛上的差异,中国餐桌上动,西方餐桌上静。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

34、,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四)从餐桌话语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会更多,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任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类的话。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

35、所有来招待大家” 的话。对中西主人的餐桌话语进行推理,很容易得出:中国人遵循了“贬己尊人”的原则。 12 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交际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如在宴席上西方人不议论令人作呕之事,会千方百计采用含蓄文雅的词来替代toilet,如:“Where can I wash my hand?”、“I wonder if I could go somewhere.”、“ Can I add some powder?”等。另外,在西方国家不要问“吃饭了吗?”等我国习惯的问候语。“您吃饭了吗?”容易使人莫名其妙,甚至会出现误会。如在英国,你若问人吃饭没有,其含义是你有意请对方吃饭;

36、这对于未婚男女,则表明你有意约会对方。 5 结 束 语综上所述,中西饮食在观念、礼仪、内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都可以从文化上找到根源。当然,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具有相对性。全球化态势下的跨文化交际,使多样性的饮食文化增加了互补性和兼容性。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碰撞中也必将出现新的特色,产生新的变化。它一方面将更有助于中华饮食文化在交流、碰撞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必将促进中华饮食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参考文献1易中天. 闲话中国人M. 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2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37、究社,1999.3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4胡文仲.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多晓萍.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12)6李明英.社会习俗与饮食文化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3)7卞浩宇.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法论J.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9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J.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10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38、 11高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12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J.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13孙志.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4罗德,霍顿.美国文学思想背景J. 房炜等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致 谢三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三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李腾宇老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

39、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论文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河南工程学院毕业(

40、设计)论文中期检查学生自查表系部: 外语系 检查日期:4.10 学生姓名尤红敏专业班级商务英语指导教师李腾宇(设计)论文题目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目前已完成任务2010年3月中旬已初步定稿是否符合任务书要求进度是尚须完成的任务1、论文的具体内容尚需进一步精简、修改; 2、所研究的相关问题、提出的观点需要实际经验辅证。能否按期完成任务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存在的问题1、论文创作初期不知如何着笔;2、创作初期对题目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了解不到位。拟采取的办法1、多方面查找资料,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论证对比,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2、向指导老师咨询、请教;3、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4、请教经

41、验丰富的老师。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对学生劳动纪律、设计(论文)进展等方面的评语系部负责人签字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意见指导教师评语:分数: 签名: 年 月 日评阅人评语:分数: 签名: 年 月 日答辩小组评语:答辩小组成员签字:分数: 签名: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意见(同意给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次)分数: 签名: 年 月 日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表学 号姓 名班 级系 别专 业答辩时间设计(论文)题目参加答辩教师姓名教师提问情况记录学生回答情况记录综合评定 记录人: 年 月 日河南工程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教学部门(盖章):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学生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专业指导教师情 况姓名性别专业技术职务所在单位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涉及研究方向选题依据及背景实验、实践或实习基础主要研读书目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教学部门意见(教学部门公章)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