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4P).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709799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4P).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4P).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4P).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4P).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4P).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4P).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4P).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911-1919年)2011年教学目的:1.了解资产阶级改良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进步性;2.了解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原因。教学重点: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上的必然趋势。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救中国!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恩格斯曾经说过:任何地方发生革命震动,都是有一个

2、社会要求为其背景的,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生也不例外,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革命时机)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1901年帝国主义列强与清政府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人民群众反抗斗争日益高涨。在20世纪初几年,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及其对中国的疯狂掠夺,引起中国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各个阶级的反抗:(1) 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2)农民的抗捐抗税活动,反赔款、反洋教和反清武装斗争。(3)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拒俄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据不完全统计,群众性的反抗运动,1909年为149次,191

3、0年上升为266次,从1902年到1911年,全国发生的各地变乱达到1300多次。这些群众反抗运动与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彼此呼应,形成了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把清朝皇帝宝座推向了火山口上。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设立厂矿的数目和投资额的增加,第二,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其中以棉纺织业等较为显著。第三,设厂的地区主要在江浙、两湖和广东三个地区,三地共设厂200多家,占民族资本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4.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20世纪初,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使清政府的统治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为了延缓其反动统治,清

4、政府于1901年4月宣布新政,新政措施有30多项,主要内容包括:a.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提倡出国留学;b.振兴商务、奖励实业c.改革军制,编练新军,这些措施与当年的维新变法措施在某些方面颇有相似之处,但性质不同,维新变法是要不仅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且要改革封建君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反映了资产阶级参政的要求,而新政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革,其目的是要强化国家机器,讨好帝国主义,目的是皇位永固,外患减轻,消除内乱。尤其是摄政王载沣上台后,更是亲任还海陆军大元帅,还任命自己的两个弟弟亲掌军权,并力图收回地方总督、巡抚的军权和财权。1911年5月,为形势所迫,清政府为了掩人耳目,

5、以立宪为名,成立责任内阁,在新成立的13名内阁当中,满洲贵族就有9名,其中皇族就有7人,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而且也引起了清政府内部满汉(党争)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剧而分奔离析;被誉为“皇族内阁”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革运动,其目的是要强化国家机器,讨好帝国主义,挽救自身的危亡,当时的形势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倒塌吗?”革命已经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总之,清政府的立宪活动,不但没有使皇位永固,而且推行的结果却是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促进了革命的到来,这是清

6、政府所始料未及的。皇族内阁成立后,清廷以上谕的形式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借国有分名义,把原来由各省铁路公司商办的铁路权利出卖给帝国主义,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运动,其中四川的反抗风潮尤为炽烈,清政府残酷镇压,酿成“成都血案”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正是在以上历史背景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前所未有的革命姿态,开始登上了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发动了辛亥革命。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领导阶级)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辛亥革命与戊戌维新的不同,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就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的,形成了新的领导集团,即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孙

7、中山的思想和事业代表了一个时代,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简介他的思想形成的过程: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过程。在孙中山走向革命道路的同时, 我国在20世纪初有兴起了一股留学热潮, 留学热潮的出现,以及国内进步知识分子的活动、革命思想的宣传,使一部分初步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青年人投身革命思想的宣传,在宣传民主思想的过程中,在他们的影响下,投身革命事业的人越来越多,孙中山成为他们之中的领袖。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华兴会会长黄兴、光复会会长蔡元培)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反清运动的发展要求一定的组织,全国地方团体逐步出现,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会长黄兴、光复会会长蔡元培),除此之外

8、还有立志协会、岳王会等,但是这些团体还有局限性,第一,没有提出统一的革命纲领,第二,各团体都仅在各城市活动,他们之间的联系较薄弱,多是孤立地活动,随着革命思想的传播,各个团体之间得交流与来往也逐渐频繁,随着孙中山革命声望的提高,1905年,孙中山从日本回国,与宋教仁、黄兴等任人会见后,倡议建立革命政党,把各团体的革命志士团结起来,中国同盟会建立第一个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成立。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呢原因在于:同盟会有16字纲领作为他们和共同奋斗目标;它有自上而下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央设总部,全国各地有分部;它有全国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山;它主张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因

9、此,较之于以前的革命团体,从各个方面都有进步性,加速了革命的进程。当然,同盟会的成员组成较复杂,对革命的态度存在差异,对他们会纲领的认识也不进一致。组织也松懈。这就为以后的分裂,尽管如此,他在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的新阶段。三、三民主义学说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指导思想) 正义的、进步的革命事业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这是孙中山与其他革命志士不断加深的思想认识。从这个认识出发,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孙中山在对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山,得出了他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中国应该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

10、同盟会纲领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创立合众政府;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二是对外争取民族独立;进步性:民族主义把排满与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结合起来,把推翻清王朝与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结合起来,指明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目标,在当时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阻碍中国国家独立的最主要的危险。不足之处:a.没有从正面鲜明提出反帝主张。害怕帝国主义国家干涉,甚至幻想通过承认不平等条约来

11、换取列强对自己的支持。b.没有把官僚地主作为国民党对象,从而给了这些人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的机会。c.“鞑子”和“胡虏”是古代汉族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同盟会提出这个口号表明当时他们在民族问题上的幼稚。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创立民国”。进步性:民权主义指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目的是结束封建专制制度、代之以民主共和国,这代表了当时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是合而为一的,不是分两次来进行。不足之处:孙中山一方面注意到要使人民享有民权,另一方面又对人民能否享有民权表示怀疑。在其制度设计中,包含了要由“先知先觉”者掌握政权,以启发教育“后知后觉者”、“不知不觉者

12、”的思想,这在实践中就容易使人民的主权落空,这种严重轻视、脱离人民群众的倾向使资产阶级难以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忽略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使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难以得到真正的保证。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主张民生主义,但又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具体内容,不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就不能真正地领导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把反封建的斗争进行到底,更不能把民主革命引向胜利。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平均地权”。孙中山主张“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共享。”使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并行。不足之处,没有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

13、制。孙中山试图用“平均地权”防止资本主义的弊端,客观上打击了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三民主义的评价:A、“三民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纲领,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到了巨大作用。B、“三民主义”是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纲领的提出,团结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领导核心和统一的指导思想,标志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预示着革命高潮即将到来。1905年11月,当三民主义在民报发刊词中公布于世后,立即受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们的一致反对,他们分别以民报和

14、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展开了一场为时两年多的大辩论。四、围绕三民主义的大辩论(关于革命和改良的辩论,舆论准备)这次大论战发生在19051907年,中心战场在日本,革命派的主要阵地是民报,改良派的主要阵地是新民丛报,论战主要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展开的:A、 在民族主义方面的辩论是: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在民生方面的争论是,要不要平均地权 ,实行社会革命?经过辩论,基本上澄清了在中国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这场思想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而告终,为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作好了舆论准备。第一,在中国必须进行一场革命,革命固然会流血牺牲,但这种流血和牺牲换来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历史

15、的发展,更多的是带给人民福址。第二,现在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恶劣政治的根本,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第三,中国现在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地主强权、土地失平,必须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现象。经过辩论,许多原先持改良理论的人感到革命放弃改良主张,逐渐站到革命立场上来,在日本东京的留学生当中,谈革命者理直气壮,谈改良者,口怯气虚。当然,在辩论中,革命派的理论也有不足之处,例如,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对于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的干涉,不敢做出理直气壮的回答;他们所说的国民主要是指资产阶级以及是知识分子而

16、不是指广大劳动群众,对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的问题也是语焉不详,并且反对贫困农民夺富人之田。这就影响了以后革命的进程。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武昌起义的胜利和潜伏的危机)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的组织领导下,武昌起义爆发。 10月10日晚,武汉城内新军第八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11日晚和12日晨,驻汉阳、汉口的新军也起义也获得胜利,武汉三镇为革命党人控制。革命首先在中部取得胜利。10月11日,革命党人同立宪派聚会湖北咨议局,决议成立湖北军政府,共推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皇帝年号,因为这是农

17、历辛亥年,所以又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震动全国,各省的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发动起义夺取政权,到11月下旬,全国已经有15个省先后宣布独立。但是有些省的政权成立后,很快为立宪派代表或旧官僚所控制,旧的统治秩序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虽然在当时起到了号召四方,汇成革命洪流,促使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的作用,但是也给革命留下了隐患。2、革命前夕的武昌 (为什么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胜利?) 社会矛盾尖锐。武汉素称“九省通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既是帝国主义在华的重要据点,也是清王朝反动统治的一个中心,社会矛盾尖锐。良好的革命基础。武昌有比较良好的革命基础,湖北较早向外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中很多人都受到了资产阶级革

18、命思想的影响;另外武昌有很多支持和同情革命的新军。革命工作扎实。武昌的革命工作比较扎实,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长期把新军作为革命活动的主要对象,在武昌起义的前夕,湖北新军的三分之一,约有五六千人参加了革命组织,周围还聚集了无数倾向、同情革命的士兵。为武昌起义打下了群众基础。革命的时机。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武昌的大部分清军西进四川,致使武昌清军力量薄弱,为革命提供了时机。从1903年开始的各省人民为了反对帝国注意控制我国铁路、矿山,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收回路权、矿权的斗争。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名义上是借外债修建,实际上将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清政府对这些爱

19、国运动的镇压,制造了成都血案,清政府率鄂军前往四川镇压,造成了武汉地区的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客观条件。这些反抗斗争也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生和迅速发展。武昌起义震动全国,各省的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发动起义夺取政权,到11月下旬,全国已经有15个省先后宣布独立。但是有些省的政权成立后,很快为立宪派代表或旧官僚所控制,旧的统治秩序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虽然在当时起到了号召四方,汇成革命洪流,促使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的作用,但是也给革命留下了隐患。武昌起义的胜利,给了革命党人以极大的鼓舞,但革命党人对于自己掌握政权的能力缺乏坚定的信心,在10月10日成立的军政府中,推举黎元洪为大都督。尤其

20、是武昌起义的爆发,给了袁世凯东山再起的机会,使革命在胜利的凯歌声中潜伏着失败的危机。二、 中华民国的建立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政权取得与丧失标志着着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建立新国家的大计终于落定,决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有资格的黎元洪、黄兴三人中,孙中山被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在中华大地诞生了。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为临时大总统

21、,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改用公元纪年,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黎元洪为副总统,各省代表会议通过了国务员名单,组成了临时政府,孙中山直接任命了各部的次长、局长等,1月28日,由各省都督府组成了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参议院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政治、社会改革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措施,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以及其后颁布的法令措施规定:政治方面 规定: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三权分立,确认

22、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宣布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各族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禁止蓄奴,革除历代官场“大人”“老爷”等称呼,男女一律剪除发辫,禁止缠足、赌博,严禁种植鸦片。经济方面。奖励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设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文化教育方面。改学堂为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为校长,禁用清政府的教科书,可以为女子设立中学和职业学校。3. 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为什么? 第一,从临时政府的组成人员来看,它是以资产阶级革命派

23、为主体组成的;第二,从临时政府颁行的政策措施来看,集中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第三,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第一,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使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法律上得以体现; 第二,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进一步具体化,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愿望。第三,从颁布的背景来看,是为了防范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确保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临时政府的局限性:其一,南京政府在告友邦书中,就企图就用承认清政府

24、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其二,南京临时政府也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维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是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的意义在于:1、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2、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除旧布新的分水岭,它不仅革了妇女小脚的命,也革了男人辫子的命、宦官职业的命。3、打击了帝国

25、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辛亥革命使帝国主义以清王朝为工具长期控制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企图破产;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4、辛亥革命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5、世界意义。辛亥革命客观上冲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对整个亚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列宁把辛亥革命看成“亚洲的觉醒”。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建立毛泽东在说到辛亥革命的成败的时候说:辛亥革命有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了,这不是胜利了吗?

26、说他失败,是因为,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了,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统治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因为代之而起的是北洋军阀的独裁黑暗统治,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并没有停止他们的革命步伐,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屡挫屡奋,因此,在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几年里,北洋军阀统治的几年内,中国交织着帝制与共和、独裁与民主、复辟与反复辟的激烈斗争。1. 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简单回顾袁世凯的早年反动历史:早在1895年,清政府为了保卫它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一支新是陆军,由袁世凯负责训练,从此,袁世凯把这支军队作为他进行反革命活动的

27、本钱。1898年,袁世凯玩弄狡猾的两面派手段,破坏戊戌变法。1900年残酷镇压义和团运动,受到国内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赏识。辛亥革命发生后,袁世凯凭借多年的政治经验,认为单凭武力是不能镇压革命党人的, 因此,他对于南方革命军采用战与和、和与战的两手并用的方法,最后,一方面派人与军政府人谈判,另一方面又命令冯国璋向革命党人进攻,以武力威胁革命党人。最后,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达成了南北议和的协议,最后,迫使革命党人达成了妥协:、逼迫清帝退位为条件就承认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条件,最终达成了妥协,在袁世凯的咄咄逼人的局势下,同盟会内部也发生了动摇,甚至有的人拜倒在袁世凯的脚下。攻击孙中山的主张,具有影响

28、的立宪派也拥戴袁世凯,帝国主义也支持袁世凯,认为他是“统治中国最合适的代理人”这些都意味着革命形势的逆转是不可避免的。袁世凯能篡夺革命的果实,原因在于:第一,帝国主义的大力扶持和帮助;第二,国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大力扶持;第三,立宪派的大力支持;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第五,他有相当的军事政治实力。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袁世凯建立专制政权以后,倒行逆施,建立了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为了实行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1913年3月20日,他指使亲信暗杀了年仅32岁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1913年7月,武力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1

29、914年1月,遣散停止参众两院议员的职务、遣散议员。1914年4月,他秘密大借外债,向英、俄等五国银行团借了2500万英镑的外债,作为扩大军费、发动内战的经费;1914年5月,公然撕毁临时约法,用总统制取代内阁制,不但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而且可以推荐继承人。1915年5月,为了让日本支持复辟帝制,竟然基本上接受了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要求。1916年,正式称帝,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利益。最后,在思想文化上,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1913年6月,袁世凯向全国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不久又恢复了祭孔典礼和跪拜礼节,中

30、小学恢复尊孔读经。以上说明: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群众与北洋军阀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了。孙中山后来回忆说:当时的中国,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比前清尤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袁世凯拥护共和的假想所迷惑,他认为:清帝退位了,民国成立了,那么,民族主义、民权主义这两项任务完成了,今后应该致力于民生主义了,完成经济革命,进而发展实业,而实业中又以铁路为当务之急,致力于发展中国的铁路事业。二次革命:宋教仁的被杀,使孙中山如梦初醒,1913年7月,孙中山决定发动“二次革命”,李烈

31、钧和黄兴组织讨袁军,举起了讨袁大旗,上海、安徽等地纷纷响应,兴师讨袁,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各地行动不一,军事上处于劣势,又没有后援军很快被袁世凯各个击破,持续了两个月的“二次革命”失败了。孙中山被喻为“乱党孙文”受到通缉,所以,孙中山、黄兴流亡海外。中华革命党: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由于中华革命党提不出能够动员群众的革命纲领,入党者又必须要宣誓绝对服从孙中山本人,带有宗派主义的性质,严重脱离群众,所以,参加的人很少,社会影响不大。护国运动:1915年12月25日,即袁世凯登基前一周,蔡顎等人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1916年3月

32、,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忧惧而死。护法运动:袁世凯和段祺瑞,你方唱罢我登场,皖系军阀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后,变本加厉地推行独裁卖国政策,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在这种局面下,孙中山举起了“护法运动”的旗帜。由于护法在群众当中缺乏号召力,加上孙中山没有足够的武装势力,所以不得不依靠与皖系军阀有矛盾的西南军阀陈炯明,但是,皖西军阀也仅仅是想利用孙中山的声望对抗北洋军阀,扩大自己的实力,并不是真正地护法,不久陈炯明叛变,孙中山愤然离开广州去上海,护法运动失败,致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想依靠南方军阀来反对北洋军阀,是行不通的。护法运动的失败,并不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

33、表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中国的出路,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它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所以说,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终结。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扼杀这场革命;近代以来历次革命都以失败尔告终,其原因没有一个不是由于帝国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绞杀所致。所以,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主观原因: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没有群众基础,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只依靠少数人的孤军奋战。没有统一的领导核心,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组织松懈,内部派系纷杂,在革命胜利发

34、展时就已经四分五裂。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真正建立和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缺乏勇气和决心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去夺取政权,只能靠联络和发动会党、新军,依靠军阀的军队。因此虽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不能巩固。经过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失败,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走向绝境,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为国家和民族寻找一条新的道路。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会陷入绝境?第一,在反帝问题上,尽管他们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敢也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甚至幻想与敌人

35、的妥协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第二,在反封建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封建主义的本质缺乏科学的认识,对封建主义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估计不足。第三,在依靠对象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唤起广大人民群众,一般的民众,特别是农民,基本上没有发动,人民的力量始终没有成为革命的主流。依靠的主要力量是会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最后被迫妥协,导致失败。第四,在组织领导上,始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党的同盟会到中华革命党,其领导集团始终处于思想混乱、四分五裂的状态。第五,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走不通,还在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软弱,主要表现在;中国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发展的原动力

36、不足,没有平等竞争条件下的国际环境。不能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综上所述,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走不通。正如毛泽东所说: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本章小结:辛亥革命的深刻教训和启示:辛亥革命及其后面的斗争最后都失败了,“革命尚未成功”,但它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和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走不通。要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必须要寻找新的革命思想、新的革命政党、新的革命力量,新的革命道路、新的革命前途。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就逐渐成为中国革命新的指导思想。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成为新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核心。从此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思考题: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如何评价?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列举历史事实说明,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政治、经济、思想、生活习俗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