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的旅游规划与开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西街的旅游规划与开发.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泉州西街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一部分:西街的由来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 一千多年来,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将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一一贯穿起来。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简直是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既蕴含着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诉说着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沧桑巨变。 西街列屋成街始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4741年),东起双门前(即今钟楼下),西至唐故
2、城西门素景门(址在今孝感巷口)。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王潮兄弟入据泉州,时值干戈荡析之际,为加强防御,乃于泉州城内创筑子城,设行春、肃清、崇阳、泉山四门。肃清门即子城西门,在当今西街新街与裴巷之间。天佑元年(公元905年),王延彬权知泉州军州事,以其妹为西禅寺尼,因拓城西地以包寺。西街因扩城延伸至今甘棠巷口。五代南唐保大年间(公元943957年),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对泉州州城加重版筑,西城门(此时称“义成门”)又移至今西街西端与西环交叉路口,西街随之延伸。至是,西街路线基本定型。西街成街至今历经了1300年的沧桑岁月,直至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拓改马路之前,沿街建筑时迁代谢,但至今
3、尚未见有文字记载或图像记录。综合清道光晋江县志及近现代其他文献资料记载,清末明初,从西街头到五塔巷口直街中尚存的公共建筑有造士坊、多士坊、会魁坊、肃清门楼、父子承恩兄弟进士坊、清时名贤解元坊、进士坊、状元坊、都宪坊、恩荣坊、孝感坊、世科坊等。近百年来,西街因建设或破坏而发生了一些变化。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位于开元寺右、西塔前大街中的清黄培松“状元坊”,因坊主任广东协理提督时参与审判广州起义的革命党人,引起公愤,泉州中国同盟会支部遂发动群众将其坊拆毁。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旅菲华侨宋文圃购置肃清门外西街北侧粘氏旧厝,改建为大三开间双护厝,前至置大石埕,埕东南角辟门,上嵌石匾“洲紫新
4、筑”。据近人陈祖泽温陵探古录称,粘宅一直保存明易学名家蔡清“蒙引楼”,宋文圃改建大厦时拆毁。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泉州市政局拆西街至开元口,紫云屏不动,留于路中(后南移至今址),至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全线完成,并铺筑水泥路面。据悉,当时的承包者在收取一笔捐款(一丈宽店面须交三十元)之后,只是在西街头至井亭巷口一段,铺设石板;而在井亭巷口以西,则只铺上一层赤土。雨天路滑,行人稍不注意,随即跌倒。商店无法营业,只得以砖石让顾客垫脚,一时妇孺皆骂。又因廊沟修砌不直,污水不能流入西街桥,反而积聚于开元寺口。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基督教泉南堂牧师吴炳耀扩建泉西堂,包括教堂、钟楼和
5、牧师楼,为砖混结构、欧式建筑风格。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拆卸甲第巷口“恩荣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街临街片区内南北两侧陆续盖起一批骑楼式洋房,约20余座,比较分散,除极个别地段,均未成片联群。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省政府因抗战下令拆除肃清门楼。1956年开辟新华路。原西塔西侧西街两旁民居辐辏,南侧乃沪江陈姓翰林第,当街明广东提学检事赵缶“清时名贤解元进士坊”(在西踏前)与明都御史朱鉴“都宪坊”(在解元进士坊西,翰林第前)全部拆除。1973年再次拓展加宽。1958年征用西街头粘氏、史、傅三座大宗祠及周围平房、闲杂地,建造福建省第一座宽银幕影剧院。影剧院前辟广场,濒街设置宣传广
6、告栏,1959年落成。1965年在肃清门楼遗址南侧,即会通巷与子城西濠之间辟建西菜市场。不久,濠沟沟面覆盖为路面。1967年,翻建水泥路面。1981年,翻修西街路面。1998年,整修西街路面,包括自来水管改造和两侧合流制边沟扩容。近年,开元寺将山门殿大门口两旁店铺拆除,建为八字外墙。旧时寺口两侧多为销售民间丹膏丸散古老中成药及青草药店铺,如“秋水轩”、“丹水堂”、“鹏山堂”等,后来部分铺子改营旅游纪念品。第二部分:西街的特色(1)开元寺及东西塔泉州开元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元寺作为古代大型公共性建筑群, 其大型院落空间是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中的重点。高大雄伟的东西
7、双塔与平铺式的城市布局相对比, 丰富了城市的天际轮廓线, 是古城最为突出的城市景观和泉州的标志。 开元寺对于整个街区的经济活动和城市生活有很大影响。首先, 开元寺是重要的佛教寺院, 香火旺盛, 西街两侧有不少是经营佛具用品的商店, 农历每月廿六的传统进香活动是一种生动的宗教民俗活动,是当地老百姓生活中真实写照; 其次, 作为著名的景点也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 带动了街道的相关旅游服务业。( 2)街道坊巷格局与传统视廊在城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西街地区一直保持着传统城市 鱼骨状!的街道坊巷布局。西街道路现状12m, 街道空间尺度宜人, 各支巷保持了较好的历史风貌, 大部分在6m以下, 线形曲折,
8、汽车一般无法通行。从西街进入两侧的支巷, 人们立刻可以感受到环境气氛的突变, 摆脱了街道的喧闹进入另一番安静的天地中, 巷中两侧的民居建筑及巷道本身丰富的空间散发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这也体现了传统城市街巷的功能划分, “街是商业店铺的集中所在, 巷是联结各住居院落的入口”。从街到巷再到院落住家,逐步从公共性向私密性过渡, 这种街巷布局正是西街地区面貌特色重要的组成部分。西街地区的街巷格局中有多条传统的景观视廊,如东街、西街、新华路某些位置望塔的视廊, 象峰巷望东塔、三朝巷望西塔的视廊, 威远楼望双塔的视廊, 等等, 是严格保护的对象。( 3)肃清门遗址唐子城西城门肃清门, 位于现西街裴巷南口
9、与井亭巷北口之间、肃清桥(早废)东侧, 宋初子城只留肃清、行春、崇阳三城楼, 后一度废圮, 清乾隆十七年重建, 民国期间又遭拆毁, 其遗址是反映泉州城建历史的重要空间节点。( 4)城心塔在井亭巷北口民宅内城心塔, 据塔身须弥座题款, 明万历元年、清乾隆十四年两次重修。1983年被列为泉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泉州传统院落式民居街区内散落着大量的传统民居, 主要有旧馆驿民居保护片区, 其中分布着大量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集中展示了泉州民居各个时期多样化的建筑风格, 具有尺度宜人的街巷风貌和亲切生动的生活氛围, 其平铺式的院落群体在空间形态上衬托了开元寺和东西双塔的雄伟壮丽。 第三部分:西街
10、开发现状 ( 1)沿街建筑与街道景观沿街建筑有一部分是近代风格的骑楼建筑, 由于民国时期拆城辟路中存在严重的只拆不建的现象, 这些骑楼断断续续, 不能形成与中山路一样具有良好整体性的街道空间, 大多数骑楼店主更是将外廊部分纳入室内营业面积; 尽管多数骑楼许多处于年久失修的状态, 但仍具有一定历史价值, 对于保持街道立面景观的历史韵味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许多沿街建筑只是普通简易的搭建房屋, 多为沿街瓦作坡顶形式, 大部分也已经破败不堪, 对于街道景观有不良影响。( 2)街区居住环境街区内部建筑密度过高, 有些古民居破旧不堪,经济状况较差的人家只能进行简易搭建; 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家建造私房
11、的现象很普遍, 尽管房屋质量较好, 但与古城环境不相协调; 再加上产权分割而使房屋之间空间关系局促, 使整体居住环境质量差, 街区建筑空间紊乱无序, 严重影响到街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空间肌理与风貌特色。( 3)历史性建筑现状街区中有一些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历史性建筑, 由于各种原因闲置、老化、衰败, 从保护文物和城市风貌特色的角度, 需采取多样化的拯救措施。( 4)开敞空间西街片区现状开敞空间数量不足, 不成系统, 仅有的影剧院前广场也被停车占用, 空间杂乱, 无法形成人们休闲、驻足的场所。( 5)道路交通、停车问题西街街道人车混行, 交通拥挤不畅, 交通混乱; 停车设施严重不足, 只能利用道路旁、建
12、筑庭院与开敞空格间停车, 影响城市景观和人们活动的空间。( 6)西菜市场西菜市场北临西街, 处于西街支巷交汇的地方,一方面确实方便了附近市民日常买菜, 另一方面却严重影响了西街街道的交通; 其次菜市场也有碍沿街景观观瞻。( 7)片区内的工厂企业单位泉州市区几十家国营企业的效益普遍较差, 占了古城区相当大比例的用地, 对古城环境质量有不良影响。第四部分:西街片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策略 西街片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以保持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为西街保护的根本原则, 采用渐进性的方式, 通过保护历史遗产, 延续传统风貌, 整治空间环境, 达到改善居住条件, 提升文化品味, 合理展示利用的目标, 将西街建设
13、为以生活、传统商业和旅游休闲为主要功能的街道。( 1)街道空间采取整体控制原则街道空间有关街区街巷格局、交通问题、商业街步行环境, 对于街区整体风貌有很大影响。为了创造良好的商业步行环境和整体统一的街道空间, 该街区街巷均不作拓宽, 西街街道保持现有的12m 宽度, 维持现状沿街立面的小尺度片断式组合方式, 同时也可尽量保存沿街质量尚好的近代建筑, 在更新中保持街道景观的多样性。( 2)街区内部居住环境对于居民的私房建造, 加强城市设计引导, 着重对层数、材料、色彩、建筑细部进行控制, 注意处理相邻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 使街区在整体上具有古城空间肌理特征。完善市政基础设施, 整治环境质量, 鼓
14、励部分居民外迁, 调整民居产权关系, 改变老房子沦为大杂院的状况, 通过降低古城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改善街区整体居住条件。( 3)沿街与街区内部居住的空间过渡在西街街道空间整治的过程中, 注意对原来一些直接通向街道的民宅前庭、石埕空间的保留与处理。这对于提高内部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丰富街道空间层次、保护街区风貌的多样性特点很有意义。( 4)历史性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从街区内的历史性建筑的现状看, 部分文物建筑和许多有一定价值的一般历史性建筑(包括一些典型民居、沿街近代骑楼立面)正处在闲置、缺乏维护的境地, 很容易进一步衰败。为了尽量保护街区历史风貌的多样性, 一方面借鉴中山路 修旧如旧的整治模式
15、, 采用政府引导, 居民参与的方式, 遵循渐进式的整治方法, 避免大拆大建, 对建筑实体进行维护, 内部更新; 另一方面, 结合街区规划需要积极开发历史性建筑的实际功能。( 5)空间置换与公共空间的开发利用调整优化古城用地功能, 对不适合古城保护与发展战略的诸如工业、仓储、行政办公等功能逐步外迁,改变其用地性质, 将其融入到古城的居住、商业、文化、旅游的大环境中。利用有价值的民居或公有住宅开辟成为传统文化博物馆、传统技艺演示和产业的公共空间, 例如木偶戏、南音、节庆时的鼓阵表演等传统技艺的传承延续, 形成大家乐于停留的公共空间。( 6)改善街区交通在较大区域范围内, 统筹研究古城交通系统, 降
16、低西街交通容量, 解决人车混行的问题, 增设停车场,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和街道空间。第五部分:西街片区保护和更新的实践 目前西街保护整治工程已经启动, 根据规划设计和实施构想, 总体规划包括六大项目, 以新华路为界分东西两大部分。东段项目包括西街东段沿街建筑整治工程、肃清门遗址广场(旧西菜市场改造)建设工程和线厂片区(旅游停车场)改造工程; 西段项目包括织布厂片区改造、西街西段道路改造工程和源和堂-麻纺厂片区改造工程。西街东段沿街建筑保护整治项目: 规划拟通过严格控制沿街建筑的面积、层数和立面形式不变的方法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沿街建筑进行保护整治。在整治措施上采用加固、立面整治和翻建相结合的办法,
17、 在满足西街保护整治的前提下, 进一步改善房屋的结构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 以符合现代城市生活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 通过详实地测绘和访谈, 充分强调政府、居民与设计者的良好沟通与合作, 摸索一条历史保护街区改造与更新的操作方法: ( 1)政府的角色充分理解街道环境与公共空间在整个改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限制私人业主对房屋的加建行为; 通过教育等手段, 鼓励居民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来实现更好的理解和合作; 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持积极态度。( 2)居住者的角色充分认识到私人住宅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明确居住者对整个社区的义务和责任; 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改造限制。( 3)设计者的角色认识到整个改
18、造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住宅空间要同时满足私人使用的要求, 历史保护的要求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 通过样板住宅的设计为设计者与居民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在不断修改完善中创造出适合生活且易于实现的住宅模式, 激发居民对历史街区的自豪感, 提高居民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识。 出资方式原则上拟定对沿街第一自然间(不超过8m )内的店面或住宅按照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结合古城保护和危旧房整治实行政府统一出资、统一组织实施; 沿街第一自然间进深超过8米部分由业主和政府共同出资进行统一整治; 沿街第一自然间外的店面和住宅则实行由业主依照私房翻建程序按设计自主申请并出资进行整修或改建。对于经名城保护专家组认定
19、为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按 政府补贴为主、业主出资为辅!的办法进行统一整修。1、目前在西街东段沿街建筑保护整治项目中, 西街52号和59号基于三方互动采用政府和居民共同出资方式进行翻建, 已基本完工; 西街54号则采用落架重修方式整治已完工; 西街46-50号正在采用加固方式进行整治保护; 其他建筑的整治有待于指挥部会同社区、设计院与居民深入沟通交流待取得共识后进一步推进落实。2、西街肃清门遗址广场(旧西菜市场改造)项目:由于旧西菜市场对于所处地段的交通、街区景观具有一定负面影响, 规划通过搬迁, 按历史街区的肌理新建风貌建筑, 以传统的空间尺度、材料及做法营造历史街区节点, 具体结合唐子城肃清门遗
20、址建设遗址广场、公共戏台、牌坊、休憩连廊及安置房等设施。目前随着新西菜市场的投入使用, 旧西菜市场已关闭运营, 工程建设进入实施阶段。3、西街线厂片区改造项目: 规划立足于西街的保护, 塑造街巷的商业氛围, 拟通过统一拆迁、统一改造的办法对中侨线厂实行综合改造, 建设为西街 开元寺旅游服务的停车场和必要的服务配套设施, 以达到改善开元寺周边城市景观和服务设施配套的效果。4、织布厂片区(新西菜市场)改造项目: 在考虑方便市民生活和对古城区内菜市场分布的均匀性, 利用原织布厂用地改造建设西街新菜市场、地下公共停车场和安置房, 目前该项目已完工, 新菜市场已投入使用。5、西街西段道路拓改项目: 规划
21、拟对现有西街西段道路结合片区改造进行适当拓宽, 以奉圣巷为界,以东段保持现有宽度、以西段适当拓宽; 同时拓宽改造奉圣巷并形成环城路,西街环城路的城市支路,以缓解西街西段的交通压力, 完善古城西区城市道路设施。6、源和堂-麻纺厂片区改造项目: 规划拟将泉州麻纺厂和源和堂厂整体搬迁, 实行 城中厂!改造, 成为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宜居小区。第六部分:结语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事业,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不同于一般的旧城改造和城市新区建设, 不能采用 一刀切!的办法, 此次西街保护整治工程结合近几年泉州的旧城改造实践和古城保护研究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采用渐进式的保护与更新手法, 通过对街区空间肌理和实体构成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整治, 改善街区市政基础设施和旅游文化配套设施, 以提高街区整体环境质量和努力保护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特色, 促进泉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