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学-第三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19576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48.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遗传学-第三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动物遗传学-第三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动物遗传学-第三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动物遗传学-第三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动物遗传学-第三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遗传学-第三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遗传学-第三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课件.ppt(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第一节 高等动物性别的系统发生和性别特征,一、高等动物性别的系统发生,受精时遗传性别的确立;遗传性别性腺性别;性腺性别表现型性别。,1、形态特征:,二、性别的特征,2、性比(ratio of sex):同一生物群体中雌雄个体的数量比。一般用相对于100个雌性个体的雄性个体数来表示,或用雄性个体与总个体数的比来表示。,第一性比是指受精早期胚胎的性比,或称遗传性比。第二性比是指出生时的性比。第三性比是指某一年龄(或发育阶段)的性别比率。,性比也受许多环境因素影响。,二、性别的特征,第二节 性别决定理论,性别决定(sex-determination):指性别的发生、分化以

2、及产生雌雄差别的机制。,1、环境决定性别 2、遗传决定性别,环境决定性别与遗传决定性别都是片面的,极端的;只有在决定性别的物质基础和性别分化时所处的条件共同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性别。,一、性别决定的概念,1、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同源染色体中的一对在不同性别中形态表现不同,这一形态上因不同性别而出现差异的染色体就是性染色体,它们跟性别决定直接相关。而性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则称为常染色体。成对性染色体往往是异型的。形态、大小、结构、功能上都有所不同,二、性别决定的染色体理论,2、性染色体差异决定性别理论,(1)XXXY型雄性XY(配子异型,hetrogame

3、tic sex)雌性XX(配子同型,homogametic sex),XX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大多数的昆虫、海胆类、软体动物、多足类、蜘蛛类、若干甲壳虫类、硬骨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雌雄异株植物。,:AA+XX A+X AA+XX:AA+XY AA+XY,A+Y,A+X,(2)XXXO型XO雄性,XX 雌性。直翅目昆虫,如蝗虫、蟑螂、虱子等。,(3)ZZZW型雄性ZZ,雌性 ZW大多数鸟类、若干鳞翅类昆虫、少数海胆类、甲壳虫类等属于这一类型。,(4)ZZZO型雄性ZZ,雌性ZO少数昆虫,A+O,:AA+ZZ A+Z AA+ZZ:AA+ZO AA+ZO,A+Z,3、性别决定的基因

4、平衡理论,Bridges提出了“性别决定的基因平衡理论”。理论要点:(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含有雌性和雄性基因,常染色体上是雄性化基因系统占优势,X染色体上雌性化基因系统占优势,Y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性别的基因系统。(2)合子的性别发育方向决定于这两类基因系统的力量对比。,结果表明:X:A=1 雌性X:A=0.5 雄性X:A1 超雌性X:A0.5 超雄性X:A介于0.5-1 中间性结论:果蝇性别决定取决于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组平衡关系;与Y染色体无明显关系,雄性基因主要位于常染色体上。,果蝇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比值及其相应性别类型,Goldschmidt提出了“细胞质因子与性染色体平衡学说”。理论

5、要点:雌性决定因子(F)存在于母系细胞质中;雄性决定因子(M)存在于Z染色体上;个体性别取决于细胞中F与M因子的相对强度平衡:F/M(FM)雌性F/MM(MMF)雄性不同亚种的F、M因子组合可能产生中间性别(雌雄嵌合体),MFF(),MMF()。,4、Goldschmidt学说,5、性别决定中Y染色体的作用,在人类和哺乳动物中,Y染色体参与性别决定凡性染色体组合为XY型均与雄性相联,凡XX型组合均与雌性相联 Y染色体具有决定未分化生殖上皮向睾丸发育方向发展的作用;XX染色体则使未分化的生殖上皮向卵巢方向发育。,6、基因决定理论,SRY基因 H-Y抗原基因、睾丸决定因子(TDF),1、单倍体二倍

6、体性别决定(卵受精与否),三、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一些生物的性别决定,与染色体数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膜翅目昆虫,如蜜蜂、胡蜂、蚂蚁、黄蜂、小黄蜂。,在某些生物中性别决定受几个单基因的差别作用的影响。玉米花序,2、基因型决定性别,3、环境决定性别,后螠的性别决定:由生存的地点决定。蛙和某些爬行动物的性别决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环境条件只改变性别发育的方向,并不能改变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第三节 性别分化,一、基因和性别分化,调节机体内部或生理环境的激素系统并不直接影响性别决定的基本过程,但是它对第二性征的发育是十分重要的。高等动物的性激素经脑下垂体激素刺激后由卵巢、睾丸和肾上腺合成。肾上腺

7、产生类固醇,类固醇在化学上与生殖激素有关,并影响第二性征。睾丸、卵巢具有双重功能,它们即产生配子(精子和卵子),也合成性激素,进而影响第二性征,引起生理差异、骨的结构、声音和乳房的发育等。,二、激素和性别分化,第四节 性反转和性畸形,性反转(sex reversal):原来决定向某个性别发育的个体,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向相反性别发育的现象。性畸形(sex cleviation):指性别的畸形发育。,性反转和性畸形的原因:,常染色体上发生了性基因转变,或常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或性染色体构型发生了变化;外界环境或机体内部起了足够的变化。,一、遗传因素,1奶山羊的间性,既有雄性系统,又有雌性

8、系统但发育都不完全。,奶山羊产生的原因:,间性山羊中有XX/XY型的性染色体构型,即雌雄嵌合体;控制羊的无角基因“P”与性别有关,特别与性畸形关系密切,P位于常染色体上。,Pp XX Pp XY PP XX:2Pp XX:pp XX(间性)PP XY:2Pp XY:pp XY(超雄),杂交试验,P显性纯合时,有两种功能:,(1)阻止角的发生;(2)具有隐性的雄性化作用,即能使雌性体内促进雄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嵌合体的腹环一半表现为雌性,另一半表现为雄性。这是由于 XX 型的受精卵第一次卵裂时,有一半卵裂球丢失了一条X染色体。,2、果蝇的雌雄嵌合体,3果蝇性别转换因子,XX+tra()XY tr

9、a tra()XX+tra(正常):XY+tra(正常):XXtratra(性转变):XYtratra(正常),4人类的性别畸形,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47,XXY,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Klinefelter syndrom):又叫葛莱佛德氏症候群,患者是男性,但睾丸较小,精细管发育不全,无精子形成,常出现女性似的乳房,智能低下。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其染色体构型为44+XXY,有一个巴氏小体。,Turner综合症 45 XO,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卵巢退化症(Turners syndrom):又叫杜纳氏症候群,患者是女性,但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卵巢完全

10、缺乏或仅有少数结缔组织,原发性闭经;从外观上看,身材矮小,肘外翻,颈部有翼状赘片;先天性心脏病或智能低下。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其染色体构型为45XO或45XO与44+XX的嵌合体。,X+XtfMX+Y X+X+XtfmX+X+Y XtfmY(正常女性)(携带者女性)(正常男性)(患者),睾丸女性化(Testicular feminingntiun):患者具有女性的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但腹腔内有未下降的睾丸,能产生精子并分泌正常数量的雄性激素,但没有输精管;阴道短或缺失,没有子宫和输卵管,先天性闭经。细胞学检查发现,其染色体数目正常,但X染色体上有一突变基因tfm。,XYY综合征 47,XYY,

11、XYY体:外貌象男性,比普通人身材高,性情粗暴孤僻,有的智力较高。生殖器发育不良,睾丸不下降,多数不育。染色体组型为44+XYY。,多X女性:X染色体多至3条以上,又称超雌体。染色体组型为44+XXX或44+XXXX,体形正常,除智力较差和心理变态外,无其他症状。有月经、能生育,子女中个别出现XXY综合症外,一般均正常。多X男性:染色体组型为44+XXXY或44+XXXXY,表现男性,前者睾丸退化;后者智力发育不良,常常有斜视,眼间距宽,鼻梁扁平,有先天性心脏病,生殖器发育不良,较小。,二、环境因素,1、牛的异性孪生不育自由马丁牛,牛怀双胞胎,若性别不同时,生产的雌犊牛往往不育。外表上看:生殖

12、器官象母犊,但性腺很象睾丸,因此没有生育能力。,当两个胎儿性别不同时,往往雄性胎儿的睾丸先发育,先分泌雄性激素,通过绒毛膜血管流向雌性胎儿,从而影响了雌性胎儿的性腺分化,使性别分化趋向于间性,失去生育能力。,产生的原因:,二、环境因素,2、母鸡性反转,鸡的性转变 母鸡司晨 ZbW(变性)ZBW()ZBZb(芦花):ZBW(芦花):ZbW(非芦花):WW(死亡),HY抗原基因全称:雄性专一的弱组织相容Y抗原(Male specific minor histocompatibilityY antigen)。HY抗原的应用判别在染色体遗传学证据不足时,动物性别鉴定;进行胎儿性别早期诊断(胚胎性别鉴定

13、);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和淘汰先天性生殖机能异常个体;进行精子和移植前胚胎的免疫实验,控制性别。,三、HY抗原基因的发现,第五节 伴性遗传,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也称为性连锁(sex linkage),处在性染色体上非同源部分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方式与性别相联系。,限雄遗传,(holandric inheritance),伴性遗传,全雄基因,H-Y抗原基因,人的毛耳(hairy ears),一、XXXY型的伴性遗传,1、果蝇的红、白眼遗传现象,野生型红眼“+”,突变型白眼“w”红眼对白眼为显性,P 红眼()白眼()F1:红眼()红眼()F2:红眼:白

14、眼(/)()解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决定眼色的基因,XwY的表现型为白眼。,测交试验,为了检验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Xw),进行了测交试验:,以F1中的雌性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 测交亲本红眼()白眼()(X+Xw)(XwY)Ft:红眼(X+Xw)红眼(X+Y)白眼(XwXw)白眼(XwY),反交试验,伴性遗传型式的特点:,正、反交的结果不一致;性状分离比在两性间不一致,即在后代中因性别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分离比。,由于Y染色体和W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比位于X染色体和Z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少得多,所以伴性遗传现象一般都是指X染色体和Z染色体上非同源部分的基因群

15、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行为。,摩尔根为了验证他的假设,又设计了三个实验:,XwXw X+Y X+Xw XwY,实验的结果跟预期的完全相符,从而建立起摩尔根的伴性遗传规律,并证明了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规律的内容:,配子同型(ZZ或XX):伴性基因是隐性纯合时,所产生的子一代表现交叉遗传,雌性带有父亲性状,雄性带有母亲性状。配子异型(ZW,XY):伴性基因是隐性,同配是显性纯合时,则子一代全部正常,子二代中:配子同型的性别全为正常;配子异型的性别,正常的和伴性的性状各占1/2。,2、人的伴性遗传,(1)X伴性隐性遗传:以血友病为例,正常母亲 X+X+患病父亲 XaY(女儿)X+Xa:X+Y(

16、儿子)携带者 正常 X+Xa(携带者)X+Y X+X+:X+Xa:X+Y:XaY(外孙)(携带者)(患者),人的红绿色盲也属于X伴性隐性遗传,(2)X伴性显性遗传: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例,二、ZZZW型的伴性遗传,鸡的慢羽(K)、芦花羽毛(B)、苏赛克斯(Sussex)、鸡的淡色羽毛(S)、鸡的银羽等均为伴性显性遗传。,慢羽K对快羽k为显性,Z染色体遗传主翼羽明显长于覆主翼羽的为快羽;反之为慢羽。,以鸡的芦花羽为例:芦花基因“B”(Bar横纹)位于Z染色体上,是显性;非芦花基因为隐性,用“b”表示。,三、伴性遗传的意义,1、理论意义:把某一特定的基因固定在一定的染色体上,进一步验证了遗传的染色

17、体理论;2、实践意义:主要是在家禽上利用伴性遗传性状培育出自别雌雄的新品种,使雏鸡雌雄性别鉴别的精确度达到100%。,ZsZs(雄金)ZSW(雌银)ZsW(雌金)ZSZs(雄银),(1)鸡的金银色羽遗传(交叉遗传),(2)鸡的芦花羽(交叉遗传),ZbZb(雄非芦花)ZBW(雌芦花)ZBZb(雄芦花)ZbW(雌非芦花),ZkZk(雄快)ZKW(雌慢)ZkW(雌快)ZKZk(雄慢),(3)鸡的快慢羽遗传,ZdwZdw(矮小型公)ZDWW(正常母)ZDWZdw(正常公)ZdwW(矮小型母),(4)节粮小型蛋鸡的生产,四、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1、从性遗传(sex-controlled inherita

18、nce):也称为性影响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指显、隐性的表现因性别不同而不同的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绵羊角的遗传:,陶塞脱羊,美利奴羊、寒羊,雪洛浦羊,人秃顶的遗传:BB 男人秃顶 女人秃顶 Bb 男人秃顶 女人不秃bb 男人不秃 女人不秃,反 交 P 雪洛浦()陶塞脱()F1 雌无角 雄有角 自群繁殖F2 雌性 3无角1有角 雄性 3有角1无角,从性遗传特点:,后代的分离现象与性别有关,表现型随性别不同而不同。正反交结果一致。,上述现象说明了性状的发育受机体的内部环境的影响,但性激素的分泌又受好多基因的支配。因此,说明了一个性状的发育

19、是众多基因所支配,基因的表达要与整个机体相协调。,2、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限于某一性别所表现的性状,在雌或雄一方表现的遗传现象。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或处在常染色体上或处在性染色体上。限性性状有单基因控制的单位性状,如单睾、隐睾;也有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或多性状复合体,如泌乳量、产仔数、产蛋性状等。,限性性状不仅该性别个体有控制它的基因,实际上另一性别个体也具有控制限性性状的基因,如公猪的隐睾症,不仅公猪有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1、h2),而且母畜也有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1、h2);再例如产卵性状、泌乳性状、产仔性状等,不仅母畜具有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而且公畜

20、也同样具有。这些性状之所以不能在另一性别个体中表现出来,是因为它们在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上存在的差异所致。,尽管公畜不具有泌乳、产卵、产仔等经济性状,但对它们的后代仍有遗传上的影响,所以在选种上绝对不能只重视只有该性状的母畜,而忽视不具有该性状的公畜,相反,公畜因为比母畜拥有更多的后代,因而更应受到重视。,限性遗传的特点:没有固定的遗传模式;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限性性状,在某种性别中有其遗传基础却无性状表现,如泌乳性状、繁殖性状等。具有遗传基础而无性状表现的个体在该性状上用性状指数表示。如公牛的泌乳性能用泌乳指数表示;公鸡的产蛋性能用产蛋指数表示。,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的关系,有一显性

21、性连锁基因(B)使鸡的毛色成芦花状(黑、白相间),且头顶上有一白斑。问:(1)用图解表示纯合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杂交的F1和F2;(2)用图解表示(1)的反交及其结果;(3)上述两个杂交都可用来鉴别刚孵出小鸡的雌雄性别吗?,三、伴性遗传的应用,研究性教学,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课堂讨论规定内容,查阅文献 ppt 汇报外出参观,撰写报告 畅谈感受 科学研究,自主探究 成果交流,教学案例,1、请查阅相关资料,弄清dw基因和青壳基因的发现、遗 传规律及其应用,做成ppt汇报。2、请从这两个育种素材入手,分析该企业负责人这样做的目的何在。3、该企业负责人又该如何做?4、如何将该绿壳蛋鸡配套系实现升级。,

22、dw基因和青壳基因发现、遗传规律及其应用,东乡绿壳蛋鸡青壳基因农大粉3号蛋鸡dw基因,从教学案例中得知:,蛋鸡的包装性状,蛋色:白、粉、褐、深褐、紫、绿,知识拓展-1,绿壳蛋鸡品种,中国:江西东乡、河南卢氏、湖北荆门等 品牌绿壳蛋鸡:上海新杨、福建招宝、江苏三凰、武汉三益、苏禽青壳蛋鸡等国外:Araucana、Ameraucana,知识拓展-2,青壳基因发现过程,绿壳性状由显性单基因(O)控制,与鸡豆冠(P)存在连锁Bartlett et al(1996):P-ev1-O,P和O间距离为4.5cM,ev1和O间距离为1.8cM;Bitgood et al(2000):O与P、T连锁,分布在1

23、号染色体短臂上;Wang et al(2010):将O定位在1号染色体1.8cM区间。,青壳基因遗传规律,Zhepeng Wang,Lujiang Qu,Junfeng Yao,Plos Genetics,2013.1,全基因组关联分析,30个东乡绿壳蛋鸡,15个东乡褐壳蛋鸡48,321鸡SNP标记(Illumina Inc.),O被定位于1号染色体0.12Mb区段内,位置候选基因蛋壳腺mRNA表达分析,O1、O2基因在绿壳和褐壳中均不表达O4在绿壳和褐壳中均表达O3仅在绿壳中表达,最有可能是O基因,O3基因重测序,3&5-RACE克隆O3全基因5kb promoter区及全基因重测序,5侧翼

24、区发现约4kb的插入序列,青壳基因应用,包装性状经济效益,树立品牌品种提纯育种效率,减少测交杂交改良标记跟踪,保持特色,知识引申,蛋壳的色素合成是由一个主效基因及几个微效基因控制的,目前已发现 6 种矮小型基因:,鸡软骨不能正常发育的短脚基因 cp 基因引起甲状腺机能衰退的 td 基因(Upp,C.W,1934)常染色体矮小基因adw基因(Cole,R.K.1973),Creeper Cp-shortlegged,-autosomal semi-lethal incomplete dominant,分布于常染色体上的矮小基因:,目前已发现 6 种矮小型基因:,隐性伴性矮小基因,dw显性伴性矮小

25、基因,dwB/Bantam dwB Dw dw MacDonald dwarfism,dwM A second type of sex-linked recessive dwarfism was found in a sex-linked dwarf chicken population.This mutation is thought to be an allele or the Dw locus and to be different than the dw allele.,分布于性染色体上的矮小基因:,Maw,A.1935,Hutt,F.B 1949,Hsu,P.L 1975,既然矮小型

26、基因既有常染色体遗传,又有性染色体遗传,那如何来证明该性状的遗传方式?,鸡性连锁矮小是由于GHR基因突变造成(Biochard MT2002),矮小的分子机制:,缺失突变:测矮小鸡的GHR基因的胞内区或跨膜区存在片断长度至少为1kb的缺失突变点突变:GHR基因一个T到C的转换,导致胞外区一个丝氨酸被色氨酸替换,dw 基因的生物学作用,dw 基因对鸡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出雏后,dw 基因对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表现出来,8 周龄后较为明显。成年矮小鸡中公鸡的体重比正常鸡下降约 40,母鸡下降约30。dw 基因对鸡各类骨骼生长的抑制程度不,主要使跖骨长度显著缩短,胫长比普通型鸡约短 1/3,大腿骨萎

27、缩退化严重。dw基因对产蛋率、蛋重、蛋品质和孵化率等经济性状都有显著影响。概括地说,矮脚鸡一般能提高产蛋率、合格种蛋率和受精率,对产蛋数一般无影响,但它降低蛋重(一般为正常鸡蛋90%)。dw 基因能提高饲料利用率,无论大体型鸡还是轻型鸡,生长期和产蛋期的饲料利用率矮小型鸡均高于普通型鸡。,dw 基因的应用,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dw 基因的应用,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实践中发现,将具有不同胫长的矮小型公鸡与矮小母鸡交配得到的半同胞后代胫长出现分化,矮小型后代的胫长仍有少数超过双亲,使商品代外观不整齐。(杨纯芬等,1998),知识引申,该企业负责人为什么这样做?,该企业负责人怎么来做?,预测一下,哪

28、种方案更好?,矮小型绿壳蛋鸡的培育生产方法P.CN200410060517.6,你认为目前的困难在哪里?,该绿壳蛋鸡配套系如何来升级?,连锁与交换,1、理论意义:把某一特定的基因固定在一定的染色体上,进一步验证了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同时也可实现基因定位。2、实践意义:主要是在家禽上利用伴性遗传性状培育出自别雌雄的新品种,使雏鸡雌雄性别鉴别的精确度达到100%。合理地运用伴性遗传规律可提高畜禽生产经济效益。,Summary:,第二节 伴性遗传规律研究型教学,教学目的:掌握伴性遗传规律后学会实践分析 在学习伴性遗传之前,已学过减数分裂和性别决定的知识,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

29、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学方法: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写出策划书。学生活动:红绿色盲调查、书写基因型和主要婚配方式的遗传图 解,计算后代患病概率。学生书写:基因型和主要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计算后代患病概率。表达和交流:归纳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探 究 活 动: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研究性作业布置:其它伴性遗传现象。,一、红绿色盲的发现,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在圣诞节前夕买了一件礼物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妈妈。妈

30、妈看到袜子后,感到袜子的颜色过于鲜艳,就对道尔顿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樱桃红色的呢?,J.Dalton 1766-1844,教学设计,一、红绿色盲的发现,疑惑不解的道尔顿又去问弟弟和周围的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地放过,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症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症状: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

31、红色和绿色,红绿色盲眼中的世界,你的色觉正常吗?,二、分析人类的红绿色盲的遗传型式,对人类遗传病的分析不可能通过杂交试验,只能对家系图分析,找出规律,1.请判断该病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2.红绿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学生讨论,第种情况,如果决定红绿色盲的基因在X和Y性染色体上同时存在,那么红绿色盲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应该是男女相等,但实际情况不符,因为在调查中患者均为男性。考虑第种情况,通过摆事实“调查中男患的父亲均正常”,学生质疑,通过分析“如果基因存在于Y性染色体上,患者的父亲也一定是红绿色盲”,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排除前两种情况,只有第种情况符合。,三、红绿色盲症的

32、遗传分析,红色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即Xa 绿色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即Xb 红绿色盲的等位基因A和B也位于X染色体上,即XA,XB Y染色体由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为什么色觉正常与红绿色盲基因只位 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 的等位基因?红绿色基因是等位基因吗?同学们分析一下(提示:按照分离定律的显隐性思路分析),四、伴性遗传的概念,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也称为性连锁(sex linkage),处在性染色体上非同源部分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方式与性别相联系。如人的红绿色盲,血友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进

33、行性肌营养不良都属于伴性遗传,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a、b)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复习减数分裂的知识,引导学生注意XY也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XY 也会分离,红绿色盲的遗传实质上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具体体现,把红绿色盲遗传规律转化为简单的分离定律。,人类红绿色盲随机婚配方式在后代中的表现及比例,写出XBXB、XBXb、XbXb、XBY、XbY各产生几种类型配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B、b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分离规律吗?,一般地说,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在遗传学上称为交叉遗传。通过女患者和男患者父母和子女比较,发现“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这个特点。,分析隐

34、性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红绿色盲传递途径:父亲-女儿-外孙,交叉遗传,女性色盲,她的父亲和儿子都色盲(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why?,再分析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发生的概率,男性色盲发病率为什么会高于女性?如果已知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该如何计算女性色盲患者发病率?,学生积极思考,运用数学方法大胆寻求原因:男性只要 染色体上有 基因,就表现出色盲;女性只有两个 染色体上都有 基因才表现出色盲,故Xb=7,XbXb=77=0.49,通过计算验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的X性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女性的XX来自父亲和母亲各一条。男性X性染色体上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

35、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3)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4)男性正常,其母亲、女儿一定表象正常;(5)男性患病,其母亲、女儿至少为携带者;,巩固练习,学生学习中发现新问题:1、性染色体基因和常染色体基因会不会自由组合?2、X染色体显性基因,也会出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研究性作业:1、其它基因突变如血友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外耳道多毛症。,2、如果某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其遗传特点是怎样的?如果某显性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其遗传特点又是怎样的?3、如何判断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本节课是在学习果蝇眼色遗传后开展的新课,应该说学生学起来难度有所降低。在红绿色盲图解分析上,以探究性学习方法展开,融合资料收集、遗传病的调查、判断及推理,假设和论证、讨论、遗传图谱书写和遗传概率计算,完成教学大纲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点拨与讲解,教学效果会更好。,研究性教学总结,红绿色盲传递途径:母亲-儿子-孙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