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配伍与配伍禁忌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20139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的配伍与配伍禁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药的配伍与配伍禁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药的配伍与配伍禁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药的配伍与配伍禁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药的配伍与配伍禁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的配伍与配伍禁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的配伍与配伍禁忌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中 药 学,2,总 论,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药性理论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3,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学习要求】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掌握药物“七情”含义中药配伍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4,一、配伍的概念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和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二、配伍的目的意义增效、减毒,三、配伍的内容: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及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5,单行:单用一

2、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清金散 单用一味黄芩清肺热,治疗肺热出血的病症。独参汤 单用一味人参补气固脱,治疗元气虚脱的危重症。,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6,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温里药中,附子与干姜配合应用,以增强温阳守中,回阳救逆的功效。清热药中,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作用。,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构成了复方用药的配伍核心,是中药配伍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7,相使: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主药,补气利水,利水健脾,辅药,增强,功效相近药物相使配伍,如:黄芪 配 茯苓 治脾虚水肿,第五章 中药的

3、配伍,8,畏,(有毒)(解毒),生半夏,生姜,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生姜杀生半夏的毒,相杀: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相畏: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9,相恶: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10,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十八反”“十九畏”中的部分药物 甘草反甘遂 贝母反乌头,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李时珍总结:“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11,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毒性,相杀,相恶,相畏,相

4、反,相使,相须,疗效,增加,减低,12,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配伍用药的发展,产生与原药各不相同的新作用。“药对”或“对药”方剂,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确定分量比例制成适当的剂型是药物配伍应用的发展及高级形式,13,中 药 学,14,总 论,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15,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学习要求】掌握病证用药禁忌掌握配伍用药禁忌掌握妊娠用药禁忌了解服药饮食禁忌,16,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的饮食

5、禁忌,17,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一、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应避免配合应用。十八反(张子和儒门事亲)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18,诸参人参、丹参、玄参、沙参、党参、西洋参、苦参,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19,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20,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十九畏”

6、歌诀(明刘纯医经小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21,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神农本草经:“勿用相恶、相反者”临床实验:反药同用(如贝母与乌头、巴豆与牵牛)引起中毒的例证,文献记载:反药同用可起到相反相成、反抗夺积之效(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以治血块)现代文献:用甘遂、甘草配伍治肝硬化及肾炎水肿;人参、五灵脂同用活血化瘀治冠心病;,22,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二、证侯禁忌含义根据药物的药性不同,

7、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之。范围一般药物都有证候用药禁忌(除了药性极为平和者无须禁忌外)描述详见每味药物的【使用注意】部分。,麻黄性味辛温 功能发汗解表、散风寒。适宜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宣的喘咳;体虚多汗、肺肾虚喘则应禁止使用。,23,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三、妊娠用药禁忌 含义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原因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分类慎用药与禁用药,慎用药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大黄、附子等,禁用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麝香、莪术、水蛭等,24,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四、服药饮食禁忌 食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

8、禁忌,通常所说的忌口。一般食忌根据病情,25,中 药 学,26,总 论,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27,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学习要求】掌握剂量的含义及确定剂量的因素熟悉剂量与药效的关系熟悉中药的煎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不同要求)熟悉中药的服法,28,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中药剂量是指单味药临床应用时的分量。方剂中每味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即相对剂量。每味药干燥后的生药,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内服的常用有效剂量,第一节 剂 量,鲜品加倍

9、;丸散减量;儿童酌减;24h用量;外用适量。,常用内服剂量约510g;量较大者1530g,29,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确定用量的因素:一、药物方面 药物性能平和峻烈药材质量干鲜优劣药材质地轻重疏密贵重药物尽量少用,30,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二、应用方面方药配伍单方量大;复方量少;剂型汤剂量大;丸散量少用药目的主药量大;辅佐量少,31,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三、患者方面 年龄大小;性别;体质强弱;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病势急缓,32,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四、季节环境方面季节、气候居处的自然环境,三因制宜?,33,34,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一、汤剂的煎煮法煎药用具 煎药用水

10、 煎药火候 煎煮方法:一般方法:,第二节 中药的应用方法,煎前浸泡药材煎煮(2次)去渣取汁混合药液分23次服用。,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35,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特殊煎煮法先煎促使溶解;降低毒性 后下 气味芳香药;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药包煎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 另煎贵重药材,36,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特殊煎煮法烊化胶类药物;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冲服 贵重药;汁液性药;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泡服易溶于水的药;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煎汤代水使煎液混浊的药物;质轻用量多,37,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二、服药法

11、1.服药的时间: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但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可在饭前半小时服用。饭前: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饭后: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消食药。清晨空腹服:峻下逐水药。,38,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特定的时间服用: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缓下剂、涩精止遗药宜睡前服用;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急性病则不拘时服。,39,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2.不同剂型服药方法(1)汤剂:温服。解表药偏热服覆被取汗;寒证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真假寒热当寒药温服,热药冷服。(2)丸剂:温开水送服(3)散剂、粉剂:调合送服,或装入胶

12、囊吞服(4)膏剂:宜用开水冲服。(5)冲剂、糖浆:颗粒剂开水冲服;糖浆可直接吞服。(6)危重或呕吐患者宜少量频服;神志不清者鼻饲;,治热以寒,温以行之;治寒以热,凉以行之,40,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不必尽剂在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中病即止,以免损伤人体的正气。,41,总论观看录像片,【主要内容】中药汤剂煎煮法与操作常用中药饮片的传统辨认方法与操作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与操作,临床中药学技能实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2,总论小结复习,1.简述重要本草学著作及其作者、成书朝代和学术价值。2.试述对道地药材的理解。3.举例说明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4.从辨证用药的角度简述中药治疗作用与副作用的相对性。5.简述中药性能与作用的关系。6.试述中药“七情”的含义、内容及应用原则。7.试述中药禁忌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8.确定中药剂量的主要因素。9.简述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43,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