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22880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关键词:探索 模式 改革,俄国(苏联)发展线索,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沙俄,苏俄,苏联,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917,1921,1925,1953,1964,1985,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改革,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重在农业,重在工业,经济政治,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全面否定模式,但背离了社发展方向,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与教训(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

2、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课程标准的内容,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 垄断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城市居民的口粮按等级定量供应,1、,普遍义务劳动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给,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台的背景与目的,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集制,禁止自由贸易

3、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背景:1918年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目的:取得战争的胜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一、“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材料二、19191920年,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

4、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材料三、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1)这三段材料说明了什么?,特殊历史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政策的实施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材料四、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

5、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五、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材料六、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2)这三段材料说明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什么问题?,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家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主义的配给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 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

6、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 起来反对苏维埃。”,列宁倾听农民的意见,(2)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调整: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小结: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

7、、新经济政策,C,(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921年),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经营租让外资经营,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与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

8、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时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5、评价A.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B.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正确探索(即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进行经济建设的手段,(3)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表明列宁认为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C,联共

9、(布)中央发布讣告:“无产阶级所固有的一切真正伟大和英勇的品质大无畏的智慧,不屈不扰的、顽强的、战胜一切的钢铁意志,对奴役和压迫的深恶痛绝,移山填海的革命热情,对群众创造力量无限信任,巨大的组织天才,都由列宁卓越地体现了出来,,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列宁的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斯大林: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的选择,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对此

10、斯大林说了这样一段话:“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请分析: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化,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为什么?,提示:从当时苏联成立后的国际国内环境思考,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巩固政权。,(2005年广东高考21题)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

11、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假设你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在当时苏联的国情下,有什么好的办法使苏联重工业快速发展起来?,(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21题)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B,C,3、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1)斯大林模式的特征(经济方面),实行单一

12、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完全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行政指导代替市场调节,农业集体化运动,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压缩轻工业,形成重、轻、农的发展序列,(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B,苏联

13、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原先怀疑的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些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开始了持续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危机。全球通史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

14、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材料: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牛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材料:实现农业集体化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材料: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

15、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跑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2)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积极,(1)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3)有利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国家培养了大批专家,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开辟了一种新经济体制和工业化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

16、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结论,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为31.4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16页,(3)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常见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

17、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化农庄,资本主义大农场,农业制度,农、轻、重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工业化道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国),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B、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C,体验高考,1.(2009高考广东单科)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

18、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2.(2008 四川高考试题)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即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B,体验高考,3.(2009高考江苏单科)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

19、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体验高考,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20世纪50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引发的问题已日益显露。例如: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1971),原苏联领导人。1953196

20、4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在1960年举行的联大会议上,赫鲁晓夫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材料1 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40,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

21、0。,材料2(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的背景,背景: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巩固自己权利后,就开始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的措施,农业:(重点),改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为收购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工业:,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

22、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赫鲁晓夫的墓碑,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墓碑的设计者 涅伊兹维斯特,提示:(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收效甚微,但取得一定成就;有利推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明理由,勃列日涅夫,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1982),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将。1964年参与推翻赫晓夫的政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在他统治下,苏联的军事、经济大大增强。苏联在

23、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在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比较,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原则,都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侧重农业,侧重工业,收效甚微,初期效果显著,后期停滞不前,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A、成

24、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C,戈尔巴乔夫,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时代对戈尔巴乔夫的介绍是“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材料1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的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4,仅1979年入侵阿富汗,每年就要花掉几十亿卢布,还使得苏联的国际形象大大受损。材

25、料2 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了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分析,材料3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人员的占85%材料4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5位下降至居世界

26、第18位。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农业生产长期落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分析,政治:经济:外交:,开始:,行政管理、经济停滞、生活水平下降,体制僵化、官僚主义、民族矛盾尖锐,美苏争霸、对外扩张、国际形象受损,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分析,“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改革的重点。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指导

27、,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多元化。,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激化矛盾 局势失控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分析,【思考】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三者相同和不同点。同:(1)都是为了解决 弊端;(2)都在 方面进行调整;(3)改革过程脱离了;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异:(1)赫氏改革侧,勃氏改革侧重,戈氏侧重 和 入手;(2)前两者都取得一定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最终导致;(3)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对其只是修修补补;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 方向。,斯大林模式,农业、工业,苏联实际,农业,重工业

28、,所有制,商品经济,政治改革,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探究】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二、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1)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各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其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方针提出:中国是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苏联是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施五年计划 改革农村生产关系(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

29、在?不同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原因:指导思想不同。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